四字成语厉兵秣马的意思及解释

  • 四字成语厉兵秣马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秣马厉兵,砥砺前行”什么意思?

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左传·僖公三十三百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准备战斗。

砥砺前行:[dǐlìqiánxíng]

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也作度“砥砺奋进”。

拓展资料:

同名电视剧《砥砺前行》:

中国知军工舰船副总指挥钟华剑出身于百年造船世家,70年代,随母亲来到大山深处的三线。道中国第一艘潜艇问世后,钟华剑在科学家王启明的带领下,怀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雪恨鸦片战争、甲午海战之耻辱、报国造大船的志向走进大学。

90年代初,担任舰船研究所重点项目总师的钟华剑随军工大部队搬入城市,面对市场内经济大潮的冲击,为生存不惜承担做骨灰架的任务。“有活儿才能活,有才才有财,有志才能治,有为才有位”成为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2012年中国军工舰船人走进新时代,钟华剑与和魏海洋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化解改革问题,破解深层技术难题,在极不平凡的五年里,砥砺前行,践行着为祖国建造大船的强军强国梦想。

演绎了四代容军工人家国情怀、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悲怆壮丽的英雄史诗。

秣马厉兵汉典网

砥砺前行百度汉语

秣马厉兵,砥砺前行的意思是拿好兵器、喂饱马,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拼音:mòmǎlìbīng

释义:喂饱马,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

造句:

1、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2、冬天,村民厉兵秣马,修渠、整地、积肥,准备开春大战一场。

3、各生产单位正厉兵秣马,为春运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4、随著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5、我们早已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运动会上夺取团体赛冠军了。

拼音:dǐlì?qián?xíng

释义:克服困难,向前进步。

砥砺:磨刀石。也做磨炼锻炼,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

造句:

1、砥砺前行、九死一生,以期纵横天下。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小看区区一句寻常话,有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心者听了后付诸行动,砥砺前行。

3、乾泰皇帝柳周砥砺前行多年,其子嗣渐长成人,内中杰出者为长子柳思诚和三子柳实。

4、他希望国科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兼怀天下”,勇担时代重任,在科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5、当“五水共治”的号角响起,那内化于心的敬水精神得以充分激发,自我加压、全民参与、举措创新、全域施行,为捍卫钱江上游生态屏障殚心竭力、砥砺前行。

拓展资料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作者简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秣马厉兵,砥砺前行:喂饱战马,磨快武器,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指积极百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困难,经历磨炼,奋发前进。

秣:喂牲口。厉:度磨。兵:兵器。

砥砺:也写成砥厉,古文用词,本义是在磨刀石上磨,引申为磨砺、勉励等义。知

砥砺前行,也作“砥砺奋进”。

拓展资料:

秣马厉兵mòmǎlìbīng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准备战斗。

【近义词】道谷马砺兵、厉兵秣马、披坚执锐

【反义词】刀枪入库

【例句】

1、听到消息,战士们秣马厉兵,不长时间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2、美元休整秣马厉兵,原版油续跌一蹶不起。

3、全队秣马厉兵准备同邻校比赛。

4、自他上位,便秣马厉兵,图谋霸业。

5、我们全体人员一齐捋起袖子,秣马厉兵,砥砺前行,定权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释义】磨好兵器,喂好马,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形容准备战斗。

【注音】mòmǎlìbīng,dǐlìqiánxíng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秣马厉兵,以伺中国之变。

【同义词】

严阵以待[yánzhènyǐdài]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砥砺:磨刀石。也做磨炼锻炼,用来表示*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

【例句】

砥砺前行,九死一生,以期纵横天下。

用户提供的回答2:

秣马厉兵的意思是:

【拼音】mòmǎlìbīng

【解释】厉:磨(“厉”,古同“砺”)。兵:兵器;秣:喂养;喂饱马匹,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或比赛。也作“厉兵秣马”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

1、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搜阅车乘,补益士卒,秣马厉兵,修阵固列,鸡鸣饱食,决一死战,何畏乎楚?”

2、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例句】中国人民解放军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来消灭来犯的敌人。

【同义词】厉兵秣马

砥砺前行的意思是:

砥砺:

1.磨石。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

郭璞注:“磨石也。精为砥,粗为砺。”

三国魏曹丕《以郑称为武德傅令》:“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

唐柳宗元《与崔饶州论石钟乳书》:“雍之块璞,皆可以备砥砺。”

郁达夫《为浪漫兄题刘大师画吉了君濂画石》诗:“顽石从来坚砥砺,汉禽自古薄夷酋。”

2.在磨石上磨。

《荀子·性恶》:“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厉,则不能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新砥砺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

唐李冗《独异志》卷中:“匣出佩刀,日砥砺,不能断发。”

郭沫若《前茅·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他在砥砺他犀利的金箭,要把天魔射死。”

3.磨练;锻炼,练。

《墨子·节葬下》:“此皆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於天下。”

《后汉书·窦融传》:“融乃与五郡太守共砥厉兵马。”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故位在鷙击,砥砺其气。”

宋苏轼《与王庆源之子书》:“惟望昆仲力学砥砺,以显扬不坠为心。”

郭沫若《沸羹集·为*的民权而呼吁》:“工具必见诸实用,砥砺改进,以期日新又新。”

4.激励;勉励。

《荀子·王制》:“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砺百姓。”

汉刘向《列女传·齐女傅母》:“﹝傅母﹞砥厉女之心以高节。”

清戴名世《序》:“吾江南文学礼义之邦,推宣城为最,其士大夫多崇礼让,敦实行,以清风高节砥砺末俗。”

曹禺等《胆剑篇》第五幕:“人们把这块地方称为‘苦成崖’。它成了越国父老经常教诲砥砺子弟的地方。”

砥砺,也写成砥厉,古文用词,本义是在磨刀石上磨,引申为磨砺、勉励等义。

砥砺前行,就是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也作“砥砺奋进”。

【释义】磨好兵器,抄喂好马,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形容准备战斗。

【注音】?mòmǎlìbīng,dǐlìqiánxíng

【出处】《左传·僖百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度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秣马厉兵,以伺中国之问变。

【同义词】

严阵以待?[yánzhènyǐdài]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砥砺:磨刀石答。也做磨炼锻炼,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

【例句】

砥砺前行,九死一生,以期纵横天下。

厉兵秣马,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百

拼音:lìbīngmòm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解释: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厚积薄发

拼音:度hòujībófā

解释: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专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属好事情。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成语厉兵秣马的意思解释以及含义

厉兵秣马[lìbīngmòmǎ]

基本zd释义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回。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答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可以说成“秣兵厉马”?

厉兵秣马”可以说成“秣兵厉马”,两者是同义词。

厉兵秣马是指,喂饱战马,磨快武器,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工作。厉:磨。兵:兵器。

出自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郑穆公闻讯,立即派人去察看,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扩展资料:

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谎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不能。

兵,武器。厉,磨砺的意思,厉兵,磨砺兵器的意思。厉通砺,名词做动词。

秣马,秣,本为名词,粮秣中的秣,草料的意思,秣马,给马以秣,喂马。秣,名词做动词。厉和秣,都是意动用法。

厉兵秣马,是磨刀剑枪戟,喂饱战马,准备战斗。出自春秋时期秦兵驻在郑国,准备策应秦国大军对郑国突袭。此前有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国发现百里孟明视等秦国三将灭滑,意在郑国,于是冒充郑国使者以自己将要贩卖的牛给秦军犒师,说是郑国已知秦军动向,于是秦军以为郑国有备,没有立刻扑向郑国在驻郑秦军接应下突袭郑国国都。而弦高这边派手下人急告郑国国相,郑国国君和相国派人查看驻在郑国都城某城门的那支秦军,果然对方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做好了接应秦军的准备。于是郑国立刻动员军队,并派人去警告驻郑的这支秦军,让他们知道郑国已知他们的意向,于是这支秦军的将领逃走了,这支秦军被郑国驱离出境。

这事和以前秦晋争霸有关,这时,是晋文公初死,晋襄公初立,秦国想夺郑国都,迫使郑国臣服,从而建立霸权。消息败露后,晋军伏军于崤山,歼灭了孤军深入见计划失败而撤退的秦军三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的秦军主力,为崤之战。

这在高中有课文。

说秣兵厉马,是不懂词语和有关知识的人胡扯。

同样的现象有,把义正辞严说成义正严辞。而且在中央电视台等地方出现不止一次,真是混蛋。都是些什么人,中国的教育到底是有多少真材实料。

秣马厉兵 砥砺前行什么意思

秣马厉兵砥砺前行的意思是:磨好兵器,喂好马,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形容准备战斗。

秣马厉兵【拼音】mòmǎlìbīng

砥砺前行【拼音】dǐ知lì?qiánxíng

1、秣马厉兵:出自左丘明《左传道·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是指准备作战或比赛。

2、砥砺前行:磨练,砥砺风节、砥砺革命的意志。《墨子·节葬下》:“此皆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於天下。”

扩展资料:

砥砺,是一个汉语词语,砥是指细腻的磨版刀石,砺是指粗糙的磨刀石。砥砺合指磨刀石,也指磨炼锻炼,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是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词语出权自于《山海经·西山经》。引申义:表示革命意志。

秣马厉兵:喂饱马,磨快兵器,准备作战。

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也作“砥砺奋进”。

扩展资料:

秣马厉兵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秣马厉兵”形容准备战斗。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砥砺前行

出自《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郭璞注:“磨石也。精为砥,粗为砺。”

参考资料:秣马厉兵_百度百科砥砺前行_百度百科

意思是拿好兵器、喂饱马,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秣马厉兵出自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复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作战或比赛。

砥砺前行

释义:克服困难,向前进步。制

砥砺:磨刀石。也做磨炼锻炼,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

扩展资料:

秣马厉兵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知:“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道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意思是拿好兵器、喂饱马,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秣马厉兵出自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作战或比赛。

砥砺前行

释义:克服困难,向前进步。

砥砺:磨刀石。也做磨炼锻炼,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

造句:

1、砥砺前行、九死一生,以期纵横天下。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小看区区一句寻常话,有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心者听了后付诸行动,砥砺前行。

3、乾泰皇帝柳周砥砺前行多年,其子嗣渐长成人,内中杰出者为长子柳思诚和三子柳实。

4、他希望国科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兼怀天下”,勇担时代重任,在科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5、当“五水共治”的号角响起,那内化于心的敬水精神得以充分激发,自我加压、全民参与、举措创新、全域施行,为捍卫钱江上游生态屏障殚心竭力、砥砺前行。

扩展资料:

【拼音】mòmǎlìbīng[1]

【解释】厉:磨(“厉”,古同“砺”)。兵:兵器;秣:喂养;喂饱马匹,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或比赛。也作“厉兵秣马”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

1、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搜阅车乘,补益士卒,秣马厉兵,修阵固列,鸡鸣饱食,决一死战,何畏乎楚?”

2、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例句】中国人民解放军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来消灭来犯的敌人。

【同义词】厉兵秣马

【押韵词】满袖春风、攻心扼吭、吃闭门羹、跳在黄河也洗不清、旭日初升、捉影捕风、泱泱大风、托物寓兴、骨颤肉惊、附影附声。

参考资料:秣马厉兵百度百科

厉兵秣马什么意思?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1]。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宋·陈亮《酌古论·吕蒙》:“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2]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征会讨贰,伯主之职。臣请厉兵秣马,以待君命。”[3]

《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讎。”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典故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4]

词语辨析

厉兵秣马同秣马厉兵。成语意思相同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搜阅车乘,补益士卒,秣马厉兵,修阵固列,鸡鸣饱食,决一死战,何畏乎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