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博物洽闻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博物洽闻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博物馆”一词来源是希腊还是埃及?

“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缪斯)的场所。

在古代希腊,另外有一种与现代博物馆性质比较接近的专为保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国慕尼黑,两种不同名称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

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个博物馆,是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23—前30年)由托勒密(PtolemySoter)于公元前284年在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建立的。托勒密所建立的是一个可称之为大学的庞大的教育系统,它有两个规模宏大的中心,其中之一即被称作博物馆,收藏有各种文化艺术品。除了博物馆,这里还建有图书馆、气象台、植物园和动物园等,其中图书馆是古代最大的一座,收藏有手抄本书五十万册,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部分手稿。这个所谓大学,是希腊化时代世界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这里集中了诸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大批专业学者。这些学者在从事各门学科研究的同时,还组织语言学、修辞学、哲学、数学和医学等学科的讲座,渴望知识的各国青年都汇聚在这里,接受高等教育。博物馆在这里是学术研究和教育的中心,是整个学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也曾为东西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融起过重要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亚历山大里亚的主要博物馆和图书馆在公元三世纪的内乱中毁于战火。

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洗礼,向公众开放、传播知识的近代意义的博物馆终于崭露头角。其中19世纪中叶的一件事情不能不提,这就是1846年美国政府接受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学者詹姆斯·史密森(JamesSmithson,FRS,1765-1829)的遗产,建立了主要由博物馆组成的史密森学会。

1826年10月23日,詹姆斯·史密森立下遗嘱,愿将自己平生积蓄赠予美国政府,由美国政府主持设立某种机构,以“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史密森从未去过美国,因此有关史密森为什么把自己的遗产赠予美国政府,而不是本国或其他什么机构,曾有种种的猜测。有人认为他性格独立,喜欢做标新立异的事情;有人据在史密森书房发现的一些书,证明他对美国充满兴趣;还有人说史密森把美国看作是一个乌托邦社会,在那里人们可以摆脱欧洲陈腐堕落的社会制度;另也有人说史密森本打算把自己的遗产留给英国的皇家学会,但不幸的是他曾与该学会的负责人吵过架,结果捐赠也随之告吹。史密森曾是伦敦皇家学会的创始者之一。该会创立于1800年,其宗旨是为科学应用于大众生活而传播有关技术发明和改进的知识,史密森应当熟知该会的这一宗旨,其对史密森的影响可想而知。因为史密森“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的表述,只是比伦敦皇家学会的宗旨更宽泛、更简明。但两者的表述都不能不让人联想起乔治·华盛顿的告别演讲。华盛顿在其1796年9月17日告别演讲中,曾敦促其同胞“为大众知识的传播而创办机构”。史密森或许是华盛顿号召的积极响应者,其间是否有必然联系,也还有推断的成分,这里不必细说。但不可忽视的倒是,史密森遗嘱中一个简练但又十分模糊的要求,即建立“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的机构,却成就了美国史密森机构这一博物馆群的创建,可以说史密森的遗愿得到了最贴切、实实在在的实现。这尤其值得我们思考。

博物洽闻拼音

成语名称博物洽闻

汉语拼音bówùzdqiàwén

成语释义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专而不能以知属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使用例句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

博物洽闻

【拼音】:bówùqiàwén

【释义】: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zhidao】:《汉书·司马迁传专》:“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例句】:属周吉甫晖,~,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

博物馆中的博是什么意思

博物馆中的博的意思为:多面,广泛。

博拼音:bó?,部首:十,笔画:12,五笔:FGEF,笔顺编号:121251124124

笔顺:横、竖钩、提、横、竖、横折、横、横、竖、点、横、竖钩、点

释义:

1.(量)多;广泛,丰富:渊~。地大物~。~而不精。

2.通晓:~古通今。

3.大:宽衣~带。

4.姓。

5.博取;取得:聊~一笑。以~欢心。

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徒。~局。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渊博[yuānbó]

(学识)深而且广:知识~。~的学者。

2.博大[bódà]

宽广;丰富(多用于抽象事物):~的胸怀。学问~而精深。

3.浩博[hàobó]

非常多;丰富:征引~。

4.博士[bóshì]

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5.博物[bówù]

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6.博古[bógǔ]

通晓古代的事情。

7.广博[guǎngbó]

范围大,方面多(多指人的知识、学问)。

8.博弈[bóyì]

古代指下围棋,也指赌博。

9.赅博[gāibó]

(知识、学问)渊博。

10.繁博[fánbó]

(文中引证)多而?广泛。

11.博雅[bóyǎ]

学识渊博、纯正。

12.赌博[dǔbó]

用斗牌、掷色子等形式,拿财物作注比输赢。政治~。

13.博识[bóshí]

学识丰富:多闻~。

14.博观[bóguān]

广泛地观察或观览。

15.博謇[bójiǎn]

知无不言,正直之极。

16.隆博[lóngbó]

厚重而广大。

17.英博[yīngbó]

才智优异而学识广博。

中文名:博物馆

拼音:bówùguǎn

词语拆分解释:zhidao

博:多面,广

博物:辨识了解各种事物,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馆: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馆。旅馆。馆舍。

简介: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专,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属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的原文,译文

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全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

“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话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

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

《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邻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尽心章句上

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全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

“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话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

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尽心章句上》选自《孟子》。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本篇赏析

在我自身的,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一句话,是精神的自我完善。身外之物则是金钱富贵,名誉地位。

前者全在于自我,只要坚持追求,便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叫“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后者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不是你一厢情愿地追求就可以得到的。所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更不要抓苟且,失去自我。

当然,不强求并不是完全拒斥,而是要)烦其自然。就像孔子对待金钱富贵的态度:“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如果求不到,那还是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说来也是,所谓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看得那么要紧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尽心章句上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zd“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专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属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谁能解释一下,博物馆的含义与意义

中文名:博物馆

拼音:bówùguǎn

词语拆分解释:

博:多面,广

博物来:辨识了解各种事物,博物洽闻自,通达古今。

馆: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馆。旅馆。馆舍。

简介: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知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道的。

有一个四字成语最后一字是闻有什么成语

【成语】:腥德发闻

【拼音】:xīngdéfāwén

【解释】:腥德:秽恶的行径。指丑恶的行径为人所知。

【成语】:直谅多闻

【拼音】:zhíliàngduōwén

【解释】: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成语】:呼天不闻

【拼音】:hūtiānbùwén

【解释】:向天呼唤求助,但天却听不到。比喻求告无门,无处诉说。

【成语】:旷古奇闻

【拼音】:kuànggǔqíwén

【解释】:旷古:自古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事情。

【成语】:湮没无闻

【拼音】:yānmòwúwén

【解释】: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成语】:先行后闻

【拼音】:xiānxínghòuwén

【解释】: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成语】:前古未闻

【拼音】:qiángǔwèiwén

【解释】:指从来没有听说过。

【成语】:昭然著闻

【拼音】:zhāoránzhùwén

【解释】: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成语】:囿于见闻

【拼音】:yòuyújiànwén

【解释】:拘泥于所见所闻。

【成语】:寡见少闻

【拼音】:guǎjiànshǎowén

【解释】: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一无所闻、不相问闻、不问不闻、了然无闻、亘古奇闻、仁心仁闻、充耳不闻、先断后闻、前古未闻、千古奇闻、单见浅闻、博学多闻zd、博学洽闻、博洽多闻、博物多闻、博物洽闻、听而不闻、如是我闻、孤陋寡闻、寂寂无闻、寡见少闻、回寡见鲜闻、广见洽闻、强记博闻、强识博闻、惊见骇闻、惨不忍闻、所见所闻、旷古奇闻、旷古未闻、昧死以闻、杜耳恶闻、束教管闻、杳不可闻、款学寡闻、殚见洽闻、没世无闻、没没无闻、洽博多闻、浅见寡闻、湮没无闻、独学寡闻、目击耳闻、目睹耳闻、目见耳闻、直谅多闻、碌碌无闻、置若罔闻、耸人听闻、臭不可答闻、轶事遗闻、逖听远闻、逷听远闻、遐迩著闻、闻所不闻、闻所未闻、骇人听闻、鸡犬不闻、鸡犬相闻、鸦雀无闻、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