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日角龙颜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日角龙颜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颜的成语有哪些

五颜六色、zhidao

喜笑颜开、

强颜欢笑、

鹤发童颜、

红颜薄命、

和颜悦色、内

笑逐颜开、

颜筋柳骨、

红颜白发、

奴颜婢膝、

厚颜无耻、

察颜观色、

靡颜腻理、

奴颜媚骨、

喜逐颜开、

白发苍颜、

颜精柳骨、

正颜厉色、

皓首苍颜、

颜面扫地、

驻颜有术、

汗颜无地、

日角龙颜、

绿鬓朱颜、

怡颜悦色、

绿鬓红颜容、

希旨承颜、

赧颜汗下、

抗颜为师、

韶颜稚齿

五颜六色、来

喜笑颜开、

强颜欢笑、

鹤发童颜、

红颜薄命、

和颜悦色、

笑逐颜开、源

颜筋柳骨、百

红颜白发、度

奴颜婢膝、

厚颜无耻、

察颜观色、

靡颜腻理、

奴颜媚骨、

喜逐颜开、

白发苍颜、

颜精柳骨、

正颜厉色、

皓首苍颜、

颜面扫地、

驻颜有术、

汗颜无地、

日角龙颜、

绿鬓朱颜、

朱颜翠发、白发苍颜、正言厉颜、怡颜悦色来、腼颜天壤、奴颜媚骨、抗颜为师

希旨承颜、颜骨柳筋、皓首苍颜、绿鬓朱颜、和颜悦色、靦颜人世、童颜鹤发

错认颜标、源驻颜益寿、咫尺天颜、破颜微笑、汗颜无地、苍颜白发、颜筋柳骨

无颜百落色、承颜候色、花颜月貌、韶颜稚齿、五颜六色、婢膝奴颜、朱颜绿发

日角龙颜、寄颜无所、犯颜直谏、靡颜腻理、降颜屈体、腼度颜人世、犯颜苦谏

变颜变色、察颜观色、奴颜婢色、咫尺威颜、笑逐颜开、强颜欢笑、喜笑颜开

腼颜事敌知、赧颜汗下、绿鬓红颜、朱颜鹤发、奴颜婢睐、颜面扫地、先意承颜

红颜薄命、靦颜事仇、颜丹鬓绿、鹤发童颜、喜逐颜开、正颜厉色、和颜说色

柳骨颜筋、白发朱颜、厚颜无耻、颜精柳骨、驻道颜有术、犯颜极谏、误认颜标

日角龙颜什么样

成语:日角龙颜

发音:rìjiǎolóngyán

释义:旧时相术家复指额头隆起为龙颜。称之为为帝王的贵相制。日角,处于左眉百骨之上。

出处:《梁书·元帝纪》:“度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示例:身长七尺五知寸,~,垂手过膝。★《陈书·高祖纪上》道

()()()龙和()()龙()

()()()龙:

托凤攀龙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炮凤烹龙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矫若游龙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掷杖成龙借指还乡。

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舞凤飞龙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

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

曼衍鱼龙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马水车龙犹言车水马龙。

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讬凤攀龙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附凤攀龙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

()()龙()

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

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起龙襄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鱼质龙文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鱼跃龙门同“鱼化龙”。

鱼升龙门同“鱼化龙”。

岁在龙蛇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岁在龙虵见“岁在龙蛇”。

尸居龙见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卧虎藏龙、知

禅世雕龙、

叶公好龙、

车水马龙、

望子成龙、

直捣黄龙、

酒虎诗龙、

马如游龙、

人中之龙、

风虎云龙、

雀马鱼龙、

麟凤龟龙、

矫若惊龙、

痛饮黄龙、

矫若游龙、

游云惊龙、

事火咒龙、

贯斗双龙、道

跨凤乘龙、

伏虎降龙、

掷杖成龙、

药店飞龙、

踞虎盘龙、

绣虎雕龙、

配套成龙、

舞凤飞龙、

打凤捞龙、

炮凤烹龙、

流水游龙、

打虎牢龙

曼衍鱼龙、

打凤牢龙、

托凤攀龙、

得婿如龙、

附凤攀龙、

炮凤烹龙()()龙()(54个):

鱼跃龙门、

骥子内龙文、

笔走龙蛇、

虎踞龙盘、

老态龙钟容、

虎踞龙蟠、

虎略龙韬、

云起龙骧、

凤楼龙阙、

鼎成龙升、

马足龙沙、

凤翥龙翔、

日角龙颜、

一世龙门、

岁在龙蛇、

虎步龙行、

虎据龙蟠、

鱼升龙门、

凤翥龙骧、

云起龙襄、

凤子龙孙、

虎穴龙潭、

鳌愤龙愁、

笔底龙蛇、

日角龙庭、

凤翥龙蟠、

虎变龙蒸、

尸居龙见、

鼎成龙去、

虎斗龙争、

凤髓龙肝、

凤舞龙蟠、

凤表龙姿、

鱼质龙文、

匣里龙吟、

人中龙虎、

凤舞龙飞、

凤狂龙躁、

鹤骨龙筋、

老迈龙钟、

虎超龙骧、

批逆龙鳞、

凤骨龙姿、

凤臆龙鬐、

暴腮龙门、

凤附龙攀、

凤箫龙管、

岁在龙虵、

虎掷龙拿、

凤毛龙甲、

鼎湖龙去、

虎窟龙潭、

虎卧龙跳云蒸龙变

关于太阳的成语

关于太阳的成语有:偷天换日、日上三竿、拨云见日、旭日东升、如日中天、日落西山、夸父逐日等等。

一、日上三竿?[rìshàngsāngān]

【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自】:《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颜色,火红的颜色中带黄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二、偷天换日?[tōutiānhuànrì]

【解释】: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这个王婆,就是一个蒙混欺骗的老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三、旭日东升?[xùrìdōngshēng]

【解释】: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

【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旭日始旦。”(太阳升起,一天开始了。)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四、隐天蔽日?[yǐntiānbìrì]

【解释】: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五、日落西山?[rìluòxīshān]

【解释】: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自】:《上唐书·音乐志》:“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因此就像歌曲中唱和的那样:太阳快要落山还要在升起的。)

日薄桑榆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薄,迫近。语出《汉书·扬雄传上》:“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日不我与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日不暇给

形容事务繁忙,没有空闲。语本《史记·封禅书》:“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日不移晷

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日不移影

见“日不移晷”

日程月课

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

日出不穷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日出三竿

同“日上三竿”。《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日东月西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日短心长

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谓心愿一时难以实现

日锻月炼

谓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日复一日

过了一天又一天。形容日子久,时间长

日旰不食

同“日旰忘食”

日旰忘餐

见“日旰忘食”

日旰忘食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

日和风暖

见“日暖风和”

日积月聚

同“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长时间地积累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偃月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日角珠庭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日近长安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喻指向往帝京而不得至

日久见人心

时间长了,便可看出人心的好坏真假

日久岁长

见“日久天长”

日久岁深

见“日久月深”

日久天长

亦作“日久岁长”。谓时日长久

日久月深

谓时日长久

日就月将

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不断进步

日居月诸

日月。居、诸,语气助词。《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毛传:“日乎月乎,照临之也。”后用以指岁月流逝

日来月往

见“日往月来”

日累月积

见“日积月累”

日丽风和

阳光明丽,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陵月替

谓逐渐衰落、弛退

日落千丈

形容景况急剧下降

日落西山

①太阳从西山落下。指黄昏时。②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日莫途远

见“日暮途远”

日暮道远

同“日暮途远”

日暮路远

同“日暮途远”

日暮途穷

①天色已晚,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到了末日。语本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②比喻到了无路可走、忍无可忍的地步

日暮途远

亦作“日莫途远”。天色已晚而路程尚远。比喻力竭计穷

日暖风和

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日暖风恬

见“日暖风和”

日乾夕惕

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日日夜夜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多用以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日甚一日

一天超过一天。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越来越严重

日慎一日

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日升月恒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语出《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升,出也。言俱进也”。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日省月课

见“日省月试”

日省月试

每天每月进行考核

日食万钱

①每天的饮食耗费上万的钱。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本《晋书·何曾传》:“扞何曾呴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於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②形容俸薪丰厚

日试万言

以每天试写万言为验;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极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

日诵五车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不断流逝。语本《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日无暇晷

一天中没有空闲的时间。形容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

日下无双

京师没有第二人可比。谓才能出众

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削减分割

日削月朘

一天天地损削缩减

日销月铄

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

日新月盛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日新月异

日日更新,月月不同。形容变化、发展很快

日新月著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日行千里

一天跑千里路。形容速度极快

日许多时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日许时间

见“日许多时”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日已三竿

同“日上三竿”

日以继夜

日夜不停。《国语·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

日以为常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日异月殊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日异月新

见“日新月异”

日益月滋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堙月塞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

日引月长

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语本《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日饮亡何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他的事情。语出《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日饮无何

见“日饮亡何”

日有万机

见“日理万机”

日月不居

形容时光流逝

日月蹉跎

谓光阴白白地过去,无所成就

日月合璧

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日月交食

①指日蚀和月蚀。②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天天运行天空,江河天天流过大地。形容光明正大或永存不废。语本《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日月丽天

日月悬在天空。比喻光明照耀四方。语本《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孔颖达疏:“丽,谓附著也”。高亨注:“日月附丽于天,能照天下”

日月其除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日月如梭

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月入怀

①旧时指生贵子的吉兆。《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裴松之注引晋干宝《搜神记》:“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梦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②形容神容俊秀清朗

日月逾迈

日月前行。谓时光流逝

日月逾迈

见“日月逾迈”

日月重光

《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重光,日月星也。太极上元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叠璧,五星如连珠,故曰重光”。孙星衍疏:“重光者……言文武化成之德比于日月也”。后以“日月重光”比喻经过动乱后,出现了稳定升平的新局面

日昃不食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旰食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日昃忘食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增月盛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

日增月益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征月迈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日炙风筛

日晒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

日中必彗

中午阳光强烈,正好晒物。比喻作事要及时

日中必移

同“日中则昃”

日中必湲

见“日中必彗”

日中必昃

同“日中则昃”

日中将昃

比喻事物盛极将衰

日中则移

同“日中则昃”

日中则昃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昃,太阳偏西。多比喻事物盛极则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日转千阶

亦作“日转千堦”。形容连续升官。阶,官阶

日转千街

指乞丐沿街行乞

日滋月益

见“日益月滋”

日朘月减

见“日削月朘”

日朘月削

见“日削月朘”

日薄桑榆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薄,迫近。语出《汉书·扬雄传上》:“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日不我与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日不暇给

形容事务繁忙,没有空闲。语本《史记·封禅书》:“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日不移晷

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日不移影

见“日不移晷”

日程月课

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

日出不穷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日出三竿

同“日上三竿”。《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日东月西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日短心长

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谓心愿一时难以实现

日锻月炼

谓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日复一日

过了一天又一天。形容日子久,时间长

日旰不食

同“日旰忘食”

日旰忘餐

见“日旰忘食”

日旰忘食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

日和风暖

见“日暖风和”

日积月聚

同“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长时间地积累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偃月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日角珠庭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日近长安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喻指向往帝京而不得至

日久见人心

时间长了,便可看出人心的好坏真假

日久岁长

见“日久天长”

日久岁深

见“日久月深”

日久天长

亦作“日久岁长”。谓时日长久

日久月深

谓时日长久

日就月将

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不断进步

日居月诸

日月。居、诸,语气助词。《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毛传:“日乎月乎,照临之也。”后用以指岁月流逝

日来月往

见“日往月来”

日累月积

见“日积月累”

日丽风和

阳光明丽,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陵月替

谓逐渐衰落、弛退

日落千丈

形容景况急剧下降

日落西山

①太阳从西山落下。指黄昏时。②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日莫途远

见“日暮途远”

日暮道远

同“日暮途远”

日暮路远

同“日暮途远”

日暮途穷

①天色已晚,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到了末日。语本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②比喻到了无路可走、忍无可忍的地步

日暮途远

亦作“日莫途远”。天色已晚而路程尚远。比喻力竭计穷

日暖风和

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日暖风恬

见“日暖风和”

日乾夕惕

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日日夜夜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多用以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日甚一日

一天超过一天。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越来越严重

日慎一日

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日升月恒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语出《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升,出也。言俱进也”。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日省月课

见“日省月试”

日省月试

每天每月进行考核

日食万钱

①每天的饮食耗费上万的钱。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本《晋书·何曾传》:“扞何曾呴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於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②形容俸薪丰厚

日试万言

以每天试写万言为验;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极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

日诵五车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不断流逝。语本《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日无暇晷

一天中没有空闲的时间。形容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

日下无双

京师没有第二人可比。谓才能出众

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削减分割

日削月朘

一天天地损削缩减

日销月铄

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

日新月盛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日新月异

日日更新,月月不同。形容变化、发展很快

日新月著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日行千里

一天跑千里路。形容速度极快

日许多时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日许时间

见“日许多时”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日已三竿

同“日上三竿”

日以继夜

日夜不停。《国语·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

日以为常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日异月殊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日异月新

见“日新月异”

日益月滋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堙月塞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

日引月长

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语本《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日饮亡何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他的事情。语出《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日饮无何

见“日饮亡何”

日有万机

见“日理万机”

日月不居

形容时光流逝

日月蹉跎

谓光阴白白地过去,无所成就

日月合璧

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日月交食

①指日蚀和月蚀。②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天天运行天空,江河天天流过大地。形容光明正大或永存不废。语本《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日月丽天

日月悬在天空。比喻光明照耀四方。语本《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孔颖达疏:“丽,谓附著也”。高亨注:“日月附丽于天,能照天下”

日月其除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日月如梭

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月入怀

①旧时指生贵子的吉兆。《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裴松之注引晋干宝《搜神记》:“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梦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②形容神容俊秀清朗

日月逾迈

日月前行。谓时光流逝

日月逾迈

见“日月逾迈”

日月重光

《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重光,日月星也。太极上元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叠璧,五星如连珠,故曰重光”。孙星衍疏:“重光者……言文武化成之德比于日月也”。后以“日月重光”比喻经过动乱后,出现了稳定升平的新局面

日昃不食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旰食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日昃忘食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增月盛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

日增月益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征月迈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日炙风筛

日晒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

日中必彗

中午阳光强烈,正好晒物。比喻作事要及时

日中必移

同“日中则昃”

日中必湲

见“日中必彗”

日中必昃

同“日中则昃”

日中将昃

比喻事物盛极将衰

日中则移

同“日中则昃”

日中则昃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昃,太阳偏西。多比喻事物盛极则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日转千阶

亦作“日转千堦”。形容连续升官。阶,官阶

日转千街

指乞丐沿街行乞

日滋月益

见“日益月滋”

日朘月减

见“日削月朘”

日朘月削

见“日削月朘”

日薄桑榆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薄,迫近。语出《汉书·扬雄传上》:“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日不我与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日不暇给

形容事务繁忙,没有空闲。语本《史记·封禅书》:“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日不移晷

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日不移影

见“日不移晷”

日程月课

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

日出不穷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日出三竿

同“日上三竿”。《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日东月西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日短心长

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谓心愿一时难以实现

日锻月炼

谓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日复一日

过了一天又一天。形容日子久,时间长

日旰不食

同“日旰忘食”

日旰忘餐

见“日旰忘食”

日旰忘食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

日和风暖

见“日暖风和”

日积月聚

同“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长时间地积累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偃月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日角珠庭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日近长安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喻指向往帝京而不得至

日久见人心

时间长了,便可看出人心的好坏真假

日久岁长

见“日久天长”

日久岁深

见“日久月深”

日久天长

亦作“日久岁长”。谓时日长久

日久月深

谓时日长久

日就月将

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不断进步

日居月诸

日月。居、诸,语气助词。《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毛传:“日乎月乎,照临之也。”后用以指岁月流逝

日来月往

见“日往月来”

日累月积

见“日积月累”

日丽风和

阳光明丽,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陵月替

谓逐渐衰落、弛退

日落千丈

形容景况急剧下降

日落西山

①太阳从西山落下。指黄昏时。②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日莫途远

见“日暮途远”

日暮道远

同“日暮途远”

日暮路远

同“日暮途远”

日暮途穷

①天色已晚,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到了末日。语本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②比喻到了无路可走、忍无可忍的地步

日暮途远

亦作“日莫途远”。天色已晚而路程尚远。比喻力竭计穷

日暖风和

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日暖风恬

见“日暖风和”

日乾夕惕

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日日夜夜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多用以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日甚一日

一天超过一天。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越来越严重

日慎一日

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日升月恒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语出《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升,出也。言俱进也”。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日省月课

见“日省月试”

日省月试

每天每月进行考核

日食万钱

①每天的饮食耗费上万的钱。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本《晋书·何曾传》:“扞何曾呴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於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②形容俸薪丰厚

日试万言

以每天试写万言为验;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极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

日诵五车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不断流逝。语本《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日无暇晷

一天中没有空闲的时间。形容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

日下无双

京师没有第二人可比。谓才能出众

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削减分割

日削月朘

一天天地损削缩减

日销月铄

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

日新月盛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日新月异

日日更新,月月不同。形容变化、发展很快

日新月著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日行千里

一天跑千里路。形容速度极快

日许多时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日许时间

见“日许多时”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日已三竿

同“日上三竿”

日以继夜

日夜不停。《国语·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

日以为常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日异月殊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日异月新

见“日新月异”

日益月滋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堙月塞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

日引月长

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语本《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日饮亡何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他的事情。语出《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日饮无何

见“日饮亡何”

日有万机

见“日理万机”

日月不居

形容时光流逝

日月蹉跎

谓光阴白白地过去,无所成就

日月合璧

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日月交食

①指日蚀和月蚀。②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天天运行天空,江河天天流过大地。形容光明正大或永存不废。语本《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日月丽天

日月悬在天空。比喻光明照耀四方。语本《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孔颖达疏:“丽,谓附著也”。高亨注:“日月附丽于天,能照天下”

日月其除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日月如梭

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月入怀

①旧时指生贵子的吉兆。《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裴松之注引晋干宝《搜神记》:“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梦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②形容神容俊秀清朗

日月逾迈

日月前行。谓时光流逝

日月逾迈

见“日月逾迈”

日月重光

《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重光,日月星也。太极上元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叠璧,五星如连珠,故曰重光”。孙星衍疏:“重光者……言文武化成之德比于日月也”。后以“日月重光”比喻经过动乱后,出现了稳定升平的新局面

日昃不食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旰食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日昃忘食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增月盛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

日增月益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征月迈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日炙风筛

日晒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

日中必彗

中午阳光强烈,正好晒物。比喻作事要及时

日中必移

同“日中则昃”

日中必湲

见“日中必彗”

日中必昃

同“日中则昃”

日中将昃

比喻事物盛极将衰

日中则移

同“日中则昃”

日中则昃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昃,太阳偏西。多比喻事物盛极则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日转千阶

亦作“日转千堦”。形容连续升官。阶,官阶

日转千街

指乞丐沿街行乞

日滋月益

见“日益月滋”

日朘月减

见“日削月朘”

日朘月削

见“日削月朘”

史记 集解 索隐 正义的意思

1、集解:意为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史记》集解,为刘宋裴骃所攥,共八十卷。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兼采经、传、诸史及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人之说,增益而成。

2、索隐: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对古籍的注释考证。《史记索隐》是由唐代司马贞撰写,共三十卷。运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使一些书目得以流传下来,便于后人辑佚,有功于目录学。

另外,《索隐》在文献考证上也取得丰硕成果,考证《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等。现存于各大学术机构的版本为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

3、正义:公正的、正当的道理;.正确的含义。《史记正义》,是唐代张守节所撰。《史记正义》原为单行本,共30卷,按照条目加注释(正义)的形式进行注解。后来宋朝初年被有意拆散,附于《史记》有关正文下面,亡佚颇多,遂割裂散乱,非复旧本。

扩展资料

1、《史记》集解内容:

班固有言曰。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亦其所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已勤矣。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执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骃以为固之所言,世称其当。

虽时有纰缪,实勒成一家。总其大较,信命世之宏才也。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辩其实。而世之惑者,定彼从此,是非相贸,真伪舛杂。故中散大夫东莞徐广,研核众本,为作音义。具列异同,兼述训解,麤有所发明。而殊恨省略。聊以愚管,增演徐氏。

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内,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汉书音义,称臣瓒者,莫知氏姓。今直云瓒曰。又都无姓名者,但云汉书音义。时见微意,有所裨补。譬嘒星之继朝阳,飞尘之集华岳。以徐为本。号曰集解。未详则阙弗敢臆说。

人心不同,闻见异辞。班氏所谓疏略抵捂者,依违悉辩也。愧非胥臣之多闻,子产之博物。妄言末学,芜秽旧史。岂足以关诸畜德。庶贤无所用心而已。

2、索隐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裹贬覈实,颇亚于丘明之书。于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考证】司马贞唐人,讳世作系,下文系本亦世本也,全文仿之。始变左氏之体。

而年载悠邈,简册阙遗,勒成一家,其勤至矣。又其属橐,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错综隐括,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故其意难究详矣。

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所以魏文侯听古乐,则唯恐卧,【考证】事见礼乐记,史记乐书。良有以也。逮至晋末,有中散大夫东莞徐广,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宋外兵参军裴骃,又取经传训释作集解,合为八十卷,虽麤见微意,而未穷讨论。

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作《音义》三卷,音则微殊,义乃更略,而后其学中废。贞观中,谏议大夫崇贤馆学士刘伯庄,达学宏才,钩深探赜,又作《音义》二十卷,比于徐、邹,音则具矣,残文错节,异音微义,虽知独善,不见旁通。乾隆四年经史馆校刊本,音作旨。

欲使后人从何准的,贞謏闻陋识,颇事钻研。而家传是书,不敢失坠,初欲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然以此书残缺虽多,实为古史。忽加穿凿,难允物情。今止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示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重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虽未敢藏之书府,亦欲以贻厥孙谋云。

3、正义

《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唐张守节撰。守节始末未详。据此书所题,则其官为诸王侍读率府长史也。是书据《自序》三十卷,晁公武、陈振孙二家所录则作二十卷。盖其标字列注,亦必如《索隐》。后人散入句下,已非其旧。

至明代监本,采附《集解》、《索隐》之后,更多所删节,失其本旨。如守节所长在於地理,故《自序》曰:“郡国城邑,委曲详明。”而监本於《周本纪》“子带立为王”句下,脱“《左传》云:周与郑人苏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十七字。

《秦本纪》“反秦於淮南”句下,脱“楚淮北之地尽入於秦”九字。《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句下,脱“孟康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十九字。《吕后本纪》“吕平为扶柳侯”句下,脱“汉扶柳县也有泽”七字。

《孝景本纪》“遂西围梁”句下,脱“梁孝王都睢阳,今宋州”九字。“立楚元王子平陆侯”句下,脱“应劭云:平陆西河县”八字。《孝武本纪》“见五畤”句下,脱“或曰在雍州雍县南。孟康曰:畤者神灵上帝也”十八字。

《晋世家》“是为晋侯”句下,脱“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十七字。《赵世家》“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句下,脱“案:安平县属定州也”八字。“饿死沙邱宫”句下,脱“《括地志》云:赵武灵王墓在蔚州灵邱县东三十里,应说是也”二十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索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正义

集解

1.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2.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

索隐,即索引,对古籍的注zd释考证。它将图书或报刊中的字、词、句、人名、地名、书名、主题等著录成简括的条目,注明其出处和卷次页码,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成册。我们从一套大部头的书中找一名一事,要从头翻到尾,耗时又费力;成千上万种报刊,要从中寻找某个专题的资料,也好比大海捞针。假如利用索引,就可按图书索骥,二索即得。不但节约时间,还有助于了解学术发展回动向。

索引分为两类。一是图书索引,按其索引的对象分为字句索引、主题索引、篇名索引、人名索引等等;二是报刊索引,有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如《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全国报刊文学论文索引》等。

索引的编排,有的按学科、有的按笔顺。使用之前务必先看编排说明,以免费时。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答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

历史上直接形容武则天长相的就一句“奇相月偃”,可这“奇相月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就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形容词一样,虽然读得人们一头雾水,但是还可以从其它一些文献中略知武则天容貌一二。

武媚娘,即武则天,名武曌,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即公元642年,李世民听闻武则天精通文史且容貌妩媚,便将之召入宫闱,封为“才人”,赐名“媚娘”。这一年武则天才14岁。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媚娘被送去感业寺为尼。李世民第九子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

三年后,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进香遇见武则天,两人想起往事相拥而泣,于是武则天被召进宫闱拜为“昭仪”。从此武则天一步步升为了皇后、天后、皇太后、圣母神皇、大周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死后又回归到则天大圣皇后、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武则天从一个小姑娘到登极成为一代女皇帝,除了她的聪明才智外,她还有一件最重要的武器,那就是“美貌”。那么,这位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名“媚娘”的武则天究竟有多漂亮呢?

据说,武则天的出生地四川广元在武周时期就建有她的祀庙“皇泽寺”留存有一尊唐代石刻“武后真容像”,雕凿的是武则天身作比丘尼装的晚年坐像,完全是一个垂暮老者难状其美。流传如今的有唐代画家张萱的《武后行从图》,明代刻本《历代帝后像》中也有武则天的容止图画,故宫中还收藏有清代的《武则天绘像》,但这些全是后人的凭空想象,从中很难一窥武则天真实容貌的绝代芳华。

最早透露武则天容貌记载的是“袁天纲相面”传说。星象大师袁天纲在利州都督府给武士彟一家看相,当看了“尚在襁褓”、“身着男装”的幼儿武则天时竟给出了一些惊世骇俗的定语,“日角龙颜”、“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可龙的眼睛和凤的脖子我们谁也没见过,伏羲是上古神话之君,其相貌长什么样就更玄,所以袁神仙的话等于是没说。

曾修过《则天实录》的国子司业崔融在武则天死后为其撰写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关于武则天的容貌和性格特征有这样的形容词汇,“至哉坤德,沉潜刚克。奇相月偃,惠心泉塞。”直接形容她模样的就一句“奇相月偃”,可这“奇相月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就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形容词一样,虽然读得人们一头雾水,但是还可以从其它一些文献中略知武则天容貌一二。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容貌是“方额广颐”,也就是说太平公主的五官端正、面容丰满。而武则天曾经亲口说过太平公主长得很像她,不仅样子像,性格也像,这在后来的一些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印证。比如说太平公主在后来也想把持朝政,只是没有成功而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罢了。武则天在14岁入宫时,李世民一见面就赐号“媚娘”,由此看来武则天定是丰满、妩媚、端庄、秀丽的模样。

在洛阳龙门的诸多石窟佛像中有一尊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摩崖大龛。它兴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历时4年才完成。卢舍那佛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秀丽端庄、眉目修长、嘴角微微上翘流露着一种神秘的微笑,此微笑堪与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媲美。据《造像铭》载,奉先寺兴建时,时为皇后的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同时亲自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

据说,“卢舍那佛”是佛的一种变身,在中国常被视为“报身佛”,有“光明遍照”之意。武则天称帝后,自创“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目的是说她当皇帝乃“日月临空,普照四方”。奉先寺中那光明遍照的“卢舍那佛”完全被雕凿得具有东方女性的面容特征,被学术界誉为是“世上最美丽的佛陀”。有研究者认为,这尊佛像就是当时的工匠艺人依照武则天的容止为蓝本而雕凿的。如此说来,此尊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当是武则天在咸亨三年的年龄约40多岁时的艺术写真。

四川广元是武则天的出生地,广元北门外有佛窟造像群“千佛崖”。其中的第806号龛窟“释迦多宝佛窟”中有一尊精妙的“持莲观音”造像。此像身材丰满,眉眼细长,鼻子小巧玲珑,嘴角微微上翘,侧首、低眉、含笑,生动传神,媚态极妍,其嘴角流露出羞涩笑容。菩萨赤裸双臂,双手一上一下持握着两只莲茎,一支为莲蓬,另一支因依附的背光残毁而不辨其形,有推测说,这可能是一片莲叶于身后舒展开来化为佛光。

有文章说,要问武媚娘究竟有多漂亮,这可以从这些佛像中找到答案:广元皇泽寺则天殿中的“武后真容石刻像”、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拉佛”和广元千佛崖多宝佛龛中的“持莲观音”应该是武则天,也就是武媚娘老中青三个人生阶段的艺术形象了。

历史上直接形容武则天长相的就一句“奇相月偃”,可这“奇相月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就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形容词一样,虽然读得人们一头雾水,但是还可以从其它一些文献中略知武则天容貌一二。

武媚娘,即武则天,名武曌,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即公元642年,李世民听闻武则天精通文史且容貌妩媚,便将之召入宫闱,封为“才人”,赐名“媚娘”。这一年武则天才14岁。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媚娘被送去感业寺为尼。李世民第九子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

三年后,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进香遇见武则天,两人想起往事相拥而泣,于是武则天被召进宫闱拜为“昭仪”。从此武则天一步步升为了皇后、天后、皇太后、圣母神皇、大周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死后又回归到则天大圣皇后、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武则天从一个小姑娘到登极成为一代女皇帝,除了她的聪明才智外,她还有一件最重要的武器,那就是“美貌”。那么,这位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名“媚娘”的武则天究竟有多漂亮呢?

据说,武则天的出生地四川广元在武周时期就建有她的祀庙“皇泽寺”留存有一尊唐代石刻“武后真容像”,雕凿的是武则天身作比丘尼装的晚年坐像,完全是一个垂暮老者难状其美。流传如今的有唐代画家张萱的《武后行从图》,明代刻本《历代帝后像》中也有武则天的容止图画,故宫中还收藏有清代的《武则天绘像》,但这些全是后人的凭空想象,从中很难一窥武则天真实容貌的绝代芳华。

最早透露武则天容貌记载的是“袁天纲相面”传说。星象大师袁天纲在利州都督府给武士彟一家看相,当看了“尚在襁褓”、“身着男装”的幼儿武则天时竟给出了一些惊世骇俗的定语,“日角龙颜”、“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可龙的眼睛和凤的脖子我们谁也没见过,伏羲是上古神话之君,其相貌长什么样就更玄,所以袁神仙的话等于是没说。

曾修过《则天实录》的国子司业崔融在武则天死后为其撰写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关于武则天的容貌和性格特征有这样的形容词汇,“至哉坤德,沉潜刚克。奇相月偃,惠心泉塞。”直接形容她模样的就一句“奇相月偃”,可这“奇相月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就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形容词一样,虽然读得人们一头雾水,但是还可以从其它一些文献中略知武则天容貌一二。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容貌是“方额广颐”,也就是说太平公主的五官端正、面容丰满。而武则天曾经亲口说过太平公主长得很像她,不仅样子像,性格也像,这在后来的一些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印证。比如说太平公主在后来也想把持朝政,只是没有成功而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罢了。武则天在14岁入宫时,李世民一见面就赐号“媚娘”,由此看来武则天定是丰满、妩媚、端庄、秀丽的模样。

在洛阳龙门的诸多石窟佛像中有一尊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摩崖大龛。它兴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历时4年才完成。卢舍那佛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秀丽端庄、眉目修长、嘴角微微上翘流露着一种神秘的微笑,此微笑堪与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媲美。据《造像铭》载,奉先寺兴建时,时为皇后的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同时亲自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

据说,“卢舍那佛”是佛的一种变身,在中国常被视为“报身佛”,有“光明遍照”之意。武则天称帝后,自创“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目的是说她当皇帝乃“日月临空,普照四方”。奉先寺中那光明遍照的“卢舍那佛”完全被雕凿得具有东方女性的面容特征,被学术界誉为是“世上最美丽的佛陀”。有研究者认为,这尊佛像就是当时的工匠艺人依照武则天的容止为蓝本而雕凿的。如此说来,此尊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当是武则天在咸亨三年的年龄约40多岁时的艺术写真。

四川广元是武则天的出生地,广元北门外有佛窟造像群“千佛崖”。其中的第806号龛窟“释迦多宝佛窟”中有一尊精妙的“持莲观音”造像。此像身材丰满,眉眼细长,鼻子小巧玲珑,嘴角微微上翘,侧首、低眉、含笑,生动传神,媚态极妍,其嘴角流露出羞涩笑容。菩萨赤裸双臂,双手一上一下持握着两只莲茎,一支为莲蓬,另一支因依附的背光残毁而不辨其形,有推测说,这可能是一片莲叶于身后舒展开来化为佛光。

有文章说,要问武媚娘究竟有多漂亮,这可以从这些佛像中找到答案:广元皇泽寺则天殿中的“武后真容石刻像”、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拉佛”和广元千佛崖多宝佛龛中的“持莲观音”应该是武则天,也就是武媚娘老中青三个人生阶段的艺术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