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的故事(罄竹难书简短的典故)

  • 罄竹难书的故事(罄竹难书简短的典故)已关闭评论
  • A+

罄竹难书的故事(罄竹难书简短的典故):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举,欲推倒暴君隋炀帝(杨广,修大运河那位)的统治。李密则是起义军中一支很有力量的队伍(好像是瓦岗寨……)的头头。他发檄文讨伐隋炀帝,称其罪行罄竹难书。原句是:“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炀帝的罪恶。这句话说出了老百姓的苦衷,于是人人争相传诵。罄竹难书的成语就这样产生了。

罄竹难书的故事(罄竹难书简短的典故):

隋朝末年,隋炀帝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好大喜功,多次劳师远征高丽,大兴土木,破坏农业生产,人民不堪重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越国公杨玄感趁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战败被杀。

杨玄感手下的部将李密是个有才能的人,他在分析形势之后,就投奔了瓦岗起义军,游说起义军首领翟让联合全国各地起义军共同反抗隋炀帝。后来李密在起义军的地位一步步上升,并最终取得了全军领导权,被称为魏公。

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隋炀帝的檄(xí)文,号召全国的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共同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罄(qìng)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荆”意思是说,把终南山所有的竹子砍来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用尽东海的滔滔大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

过了几年,隋炀帝被部下宇文化及所逼,上吊自杀,隋朝灭亡。隋朝大将李渊建立了唐朝,李密也归顺了唐朝。

成语“罄竹难书”由“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形容某些人罪大恶极,所犯的罪行多得写不完。罄,空、尽,在这里是用尽的意思;竹,指用竹片制作的竹简,用于书写文字;书,写

罄竹难书的故事(罄竹难书简短的典故):

【罄竹难书的故事出处】

《汉书》。

汉武帝称帝时,朝中有一位左将军叫公孙贺。公孙贺的夫人是皇后的姐姐,因而汉武帝对他十分信任,将他提升为当朝丞相。

公孙敬声是公孙贺的儿子,在朝中任太仆,虽然是个小官,但他仗着皇后姨娘做靠山,非常蛮横狂妄,为所欲为,干了许多丧尽天良的事。一年,公孙敬声犯了挪用军款的重罪,被判死刑,关进大牢。

公孙贺这下慌了神,忙去向汉武帝求情,请求汉武帝赦免公孙敬声的死罪。可公孙敬声的罪行太严重,理应诛杀,汉武帝也不想饶恕他,就拒绝了公孙贺的请求。

恰巧,这时京城出现了一位除暴安良的侠士,叫朱安世。他在京城杀了许多贪官污吏,为民申冤除害,一时名震京师。汉武帝忙下诏书通缉捉拿朱安世,可朱安世武艺高超,谁也捉不到他。

公孙贺见机,对汉武帝提了个条件:如果他捉到朱安世,就赦免他儿子的死罪。汉武帝出于无奈,就答应了。公孙贺果然抓到了朱安世,将他打入死牢。

朱安世是个不畏强暴的侠义之士,他毫不惧怕权势显赫的公孙贺,反而对公孙贺笑骂道:“你的罪恶深重,简直是罄竹难书啊!如果要告发你,我把终南山上的竹子都砍下来,做成竹简,也写不完你的罪状;我把斜谷的树木全砍下来,做成桎梏,也不够夹铐你家的犯人。”

公孙贺听了,十分害怕,就想杀掉朱安世。朝中一些贤良的大臣知道这件事,就悄悄地让朱安世写下公孙氏家人的罪行。朱安世就告发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汉武帝得知此事,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公孙氏一族满门抄斩了。

◆释义

用尽竹子也难写完。指罪行多得写都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