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书不尽言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书不尽言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古文翻译

这句意思是: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是要讲的话的,言语是不能表达我们心意的,那么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被了解?”孔子说:“圣人树立象数的规范,以竭尽未能完全表达的心意,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设置六十四卦以竭尽宇宙万事万物的情态,复系之以文辞,以尽其所未能表达的言语。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原文出处:《周易·系辞上》。《周易·系辞上》的作者是“姬昌”。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译文:

《易经》大有上九爻辞言:“从上天获得祐助,完全吉而无不利。”孔子说:“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顺大道的规范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履守诚信,而思处处合顺于大道的规范,又能崇尚贤能的人,所以犹如从上天祐助他,如是完全吉利而没有不吉利的了。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是要讲的话的,言语是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的,那么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被了解了吗?”孔子说:“圣人树立象数的规范,以竭尽未能完全表达的心意,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设置六十四卦以竭尽宇宙万事万物的情态,复系之以文辞。

”乾坤也就是天地,它是《易经》的精蕴呀,乾坤既成列于上下,《易经》的道理也就肇定于其中了。如果乾坤毁灭的话,则没有办法见到《易经》的道理了,《易经》的道理不可被知解的话,则天地乾坤之道也几乎要息灭了。

在形体之下,有形体可寻,是具体之物,就叫做“器”;将形上之道、形下之器,变化而裁制之以致用,就叫做“变”;推而发挥之,扩充之以实行于天下,谓之“通”;举而设施安置于天下的百姓,就叫做“事业”。

扩展资料:

出处篇章:《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老庄,黄老学派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孔子说:“文字不能把话都写全,话也不能把心中的意思都说全。那么圣人的意思就不能完全了解了吗?”

孔子说:“圣人设立象,用以全面表现难以表达的意思。设立了卦,全面表现难以说清的真伪性情。附上卦爻辞全面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通过变化流通全面表现它的利益,鼓舞它动起来全面表现它的神奇。”

出自周易·系辞·上第十二章。《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原文为: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扩展资料

天下的书本,不管是圣人的经典(圣人的书本叫经典,普通人的叫书本),还是任何书本,都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它真正要说的话。我们讲的话并不足以代表我们的意思。

有时候一句很好的话会变成坏意,被对方误会了。所以我们讲话往往会有辞不达意的情形。人类的文字语言,不管英文、中文,任何一种语文,到现在还很可怜,也还不能表达人类真正的意思。

假使真能表达意思,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误会了。文字语言不但不能表达人类的意思,更不能表达一切生物内的思想,它只是一个临时用的符号而已。——南怀瑾老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原文】子曰:“书不尽⑴言⑵,言⑶不尽意⑷。”zhidao然则⑸圣人⑹之意其⑺不可见⑻乎?

【译文】老师说:“一本书不可能收录作者全部言论,一部著作不可能表达作者全部意思。”既然如此《易经》编纂者的思想在其著作中就不能够完全显现吗?

注释:⑴“尽”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⑵“言”言论,学说。《汉书·张释之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

⑶“言”著作。贾谊《过秦论》:“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⑷“意”意思(思想,心思。)。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专下之意也。”

⑸“然则”既然如此。《孟子·滕文公上》:“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⑹“圣人”编纂《易经》的人。《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⑺“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⑻“见属”“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孟子·滕文公上》:“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这句意思是: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是要讲的话的,言语是不能表达我们心意的,那么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被了解?”孔子说:“圣人树立象数的规范,以竭尽未能完全表达的心意,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设置六十四卦以竭尽宇宙万事万物的情态,复系之以文辞,以尽其所未能表达的言语。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原文出处:《周易·系辞上》。《周易·系辞上》的作者是“姬昌”。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译文:

《易经》大有上九爻辞言:“从上天获得祐助,完全吉而无不利。”孔子说:“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顺大道的规范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履守诚信,而思处处合顺于大道的规范,又能崇尚贤能的人,所以犹如从上天祐助他,如是完全吉利而没有不吉利的了。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是要讲的话的,言语是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的,那么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被了解了吗?”孔子说:“圣人树立象数的规范,以竭尽未能完全表达的心意,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设置六十四卦以竭尽宇宙万事万物的情态,复系之以文辞。

”乾坤也就是天地,它是《易经》的精蕴呀,乾坤既成列于上下,《易经》的道理也就肇定于其中了。如果乾坤毁灭的话,则没有办法见到《易经》的道理了,《易经》的道理不可被知解的话,则天地乾坤之道也几乎要息灭了。

在形体之下,有形体可寻,是具体之物,就叫做“器”;将形上之道、形下之器,变化而裁制之以致用,就叫做“变”;推而发挥之,扩充之以实行于天下,谓之“通”;举而设施安置于天下的百姓,就叫做“事业”。

?

扩展资料:

出处篇章:《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老庄,黄老学派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出自《周易·系辞上》,原文为:“”子百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度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书:文字。

言:言语。

意:心意。

情伪;真情虚伪。

变而通之:变化卦爻使之交问通。

译文:孔子说:“文字不能完全书写言语(所能表达的意思),言语不能完全表现心意(所想到的意境)。”那么,圣答人的心意,难道不可知道了吗?孔子说:“圣人创立卦象以穷尽所回要表达的心意,设置卦爻以穷尽所要表达的真伪,用文辞以穷尽所要表达的言答语,变动卦爻使之通达,以穷尽天下之利,鼓动起舞(而行蓍)以穷尽其神妙。”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意不尽情 是什么意思?

文字难以把说的话的意思表达清楚,话难以把想的表达清楚,想的难以把情感情绪表达清楚

出自《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欧阳修怀疑《系辞》、《文言》和《说卦》以下非孔子作,依然认为《彖传》和《象传》出于孔子之手,他显然将《易传》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归诸孔子。

《系辞》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已经成为《易传》宇宙观的表达。《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

《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系辞》是《十翼》中的两篇。《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为系属之义。孔颖达疏:“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为《周易》经文之外全书原理的通论。

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肯定自然界存在阴阳、动静、刚柔等相反属性的事物;提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生之谓易”的观点。认为相反事物的“相幸”、“相荡”、“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化生的源泉。

提出“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宇宙衍生观。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事物必须经过变革才有前途。同时又承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永恒性。还阐释八卦来源、占筮方法、圣人四道、乾坤德性和功用、九卦的含义等等。

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作用,传中提出的太极、两仪、道、器、神、几、意、象等,作为哲学范畴被后世广泛运用。文中以蓍求卦法成为象数学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书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出来,写出来的也不会表达所有的意思,但是圣百人先贤的话,其中不是可以略见一斑吗?

在《周易·系辞上》中提出:“子曰度‘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同时也提出了面对这种困惑的迷茫:“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之乎?”以及面对这个矛盾问的解决办法:“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答’。”文不逮义之谓,语言与人的心情\状态是有距离的,任何高明的文学大家在此微妙的人类心态面回前都是无才可施的,以言害义\以文答害义此说由来即本于此.正如庄子云:言隐于繁华,道隐于小成是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古

【原文】子曰:“书不尽⑴言⑵,言⑶不尽意⑷。”然则⑸来圣人⑹之意其⑺不可见⑻乎?

【译文】老师说:“一本书不可能收录作者全部言论,一部著作不可能表源达作者全部意思。”既然如此《易经》编纂者的思想在其著作中就不能够完全显现吗?

注释:⑴“尽”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⑵“言”言论,学说。《汉书·张释之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

⑶“言”著百作。贾谊《过秦论》:“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⑷“意”意思(思想,心思。)。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度:“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

⑸“然则”既然如此。《孟子·滕文公上》:“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问?”

⑹“圣人”编纂《易经》的人。《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⑺“其”答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⑻“见”“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孟子·滕文公上》:“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百.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度人立象以尽意.

社卦以尽情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显微回阐幽.

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答隐.

出自《周易.系词传》

Societyancientdivinationsymbolbyheartilyfalse.

Thehusbandiseasy,towardobserves,butmicroclarifies.

ItswordQuErzhong,itsmatterfourhides.

Stemsfrom"theBookofChangeIsthewordbiography"

书不尽言的出处

《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原文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而,有时这个成zd语也用作“言不尽意”或者“书不尽意”。意思就是:口中说的、或文字描述的不能完全表达出心里的意思。

书不内尽言,除了文字和语言在一定的意义上的确很难完全准确的表达、表述内心的想法之外,有时或为了欺骗蒙弊外人,或为了试探对方而故意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示例~,死待来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用法作谓语、容分句;多作书信结尾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答意

应该是百“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吧

解释:

书:书信。信中难以度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知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道容。

出处:

《周易·系辞上》:“专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属意,其不可见乎?’”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出自哪里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zhidao,言不尽意。”

例句:病中作词一阙,调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版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三折

释义: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