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的拼音及解释

  • 抖擞的拼音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拼音

亦作“ 抖藪 ”。犹搜索,寻找。

《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藪也。” 郭璞 注:“谓斗藪举索物也。” 戴震 疏证:“藪,亦作‘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諫笏,犹带虚皇案畔香。”《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以手举物而振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 尚颜 《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蘚色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抖却;摆脱。

唐 王炎 《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清 金农 《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振作;奋发。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显露,显示。

元 薛昂夫 《殿前欢》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颤动;哆嗦。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花鬘抖擞龙虵动,曲终王子启圣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寒毛抖擞。” 许地山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威风,神气。

明 黄叔初 《新水令·寿陈荩卿》套曲:“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来,割你们的脑袋。’”

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

《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抖擞,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语出《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薮也。”

抖擞的意思:

【词语】: 抖擞
【解释】: 振作:精神~ㄧ~精神。

字典查询:

◆查看更多:含有 的成语。


《》中华辞海(界面见下图),提供词首、词尾、词中、释义等查询方法,含有解释、拼音。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关于抖擞是什么意思,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抖擞,拼音dǒu sǒu,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摆威风;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搜索,寻找;以手举物而振拂;显露,显示。

1、[enliven;rouse]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例:我劝天公重抖擞。依旧念做dǒu sǒu ,“数”为通假字,通“擞”。
2、[percolated]振作的。例:精神抖擞。
3、[shake]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4、[shake;tremble;vibrate]抖动。例:抖擞掉棉衣上的雪。它们在霞光中抖擞着翅膀,从草地上飞起。
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唐白居易《》
5、[throw one's weight about] 〈方〉摆威风。
例:瞧吧,看他还能抖擞几天。
6、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头陀(dhata)的梵文音译。所谓抖擞,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抖擞引证详解

亦作“抖薮”。
1、犹搜索,寻找。
《方言》第六:铺颁,索也。东齐白铺颁,犹秦晋言抖薮也。注:谓斗薮举索物也。疏证:薮,亦作擞。
宋《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谏笏,犹带虚皇案畔香。
《》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2、以手举物而振拂。
北魏《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尚颜《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藓色侵。
清《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3、抖却;摆脱。
唐《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强欲哦吟无好语。
清《宿韬光飞雨轩》诗: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4、振作;奋发。
明《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闲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精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云长两日战黄忠不下,十分,抖擞,与忠交马。
清《》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现代《》: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5、显露,显示。
元《》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
6、颤动;哆嗦。
唐《》诗:花鬘斗薮龙蛇动,曲终王子启。
元《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抖擞。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7、威风,神气。
明黄叔初《新水令·寿陈荩卿》: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1]
《》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来,割你们的。”
8、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
《》卷一○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2]
2019-07-12 09:41

【拼音】:dǒu sǒu

【释义】:焕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出自】:明·唐顺之《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示例】: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英语】:enliven;rouse;squander;waste;pluck up;be in high spirits ;

详细释义

“抖擞”一般用来强调有干劲,热情洋溢或行动中精神饱满的状态或气质。还有其它几层含义:

1.焕发、振作、旺盛的样子。如: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看起来还是精神抖擞,身体十分硬朗。

2.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如:这只雄鹰抖擞着翅膀,在天空中翱翔。

3.山东青岛地方方言,同普通话中的“得瑟”。如:看这小子还能抖擞几天。

抖擞的近义词

振奋 振作 焕发 旺盛 奋起 饱满

抖擞的反义词

萎靡 猥琐 不振 颓丧 颓靡 颓唐 颓废

抖擞造句

仪仗队官兵们昂首阔步,精神抖擞,横成排,侧成行,真是威武极乐。

他抖擞抖擞精神,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便信步走上演讲台。

王爷爷虽然上了年纪,但依然精神抖擞。

抖擞的反义词、拼音、意思、例句如下:

抖擞 dǒusǒu 委靡 wěimí

【抖擞】 形容词。形容精神振作、旺盛的样子。一般只与名词“精神”搭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作谓语,可带趋向补语。有动词用法:使精神振作、旺盛。能重叠为ABAB式。可带动态助词“着”。能作带宾、带补谓语。宾语一般由名词“精神”充当。

〔例句〕

1.孩子们听完故事,精神一下子抖擞起来了。

2.同学们,把精神抖擞起来!前面就到目的地了!

3.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个个都抖擞着精神。

【委靡】 形容词。精神不振;意志消沉。也写作“萎靡”。

〔例句〕

1.犯过错误,可以使人觉得自己反正是犯了错误,从此萎靡不振

2.考完放出的良民,偶尔也可以遇见,但仿佛大抵是萎靡不振,恐怕是在反省和毕业论文上,将力气使尽了罢。

3.因为自去年以来,我只是一日一日地委靡下去,差不多把“我是什么人”……这些观念都忘掉了。

〔应用例句〕

你应该抖擞起精神,不能总是这样委靡不振。

《》近义反义别名词典(界面见下图),提供近义词词典、、、别名词典等等。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关于,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抖擞拼音:[dǒu sǒu]。

解释

1、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2、振作的。

3、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4、摆威风。

5、佛教用语,头陀抄的别称。

造句

1、参加龙舟比赛的选手个个裹头赤膊,精神抖擞。

2、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3、休息了一会儿,他又精神抖擞地上班去了。

4、尽管天气寒冷,工地上的工人们仍精神抖擞。

5、他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6、赵老汉虽然两鬓早已苍白,但精神却很抖擞。

7、人们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袭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

8、军训中,同学们在操场上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步调一致,喊声震天,全场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给予鼓励。

9、运动员精神抖擞地进入了赛场。

10、冲zhidao锋令下,抗日战士人人精神抖擞,决心打一场痛快的大胜仗。



奋发、振作。《三国演义.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风扑擞。」《平妖传.第九回》:「脚穿一双把滑的多耳麻鞋,手提一根檀木棍儿,抖擞精神,飞也似的一般奔去。」也作「抖搜」、「陡搜」。振动、拂开。唐.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诗:「抖擞尘埃定,谒师见真宗。」《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发起威来。」涤除烦恼。宋.王炎〈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吟哦无好语。」也作「斗薮」。

奋发、振作。
  【造句】经过一番激励,士兵们精神益发抖擞。振动、抖动。
  【造句】鸟儿抖擞羽毛,将身上的雨水振落。

1.

〈动〉

通 。

如:香气儿直擞人的鼻孔儿哩

〈方〉∶用通条插进火炉,抖落炉灰 。

如:擞一擞炉子

另见 sǒu


擞 sǒu,(动)〔抖擞〕振作。 擞 sòu (动)〈方〉用通条捅到火炉里抖动;使炉灰掉下去。

亦作“ 抖藪 ”。犹搜索,寻找。

《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藪也。” 郭璞 注:“谓斗藪举索物也。” 戴震 疏证:“藪,亦作‘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諫笏,犹带虚皇案畔香。”《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以手举物而振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 尚颜 《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蘚色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抖却;摆脱。

唐 王炎 《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清 金农 《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振作;奋发。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显露,显示。

元 薛昂夫 《殿前欢》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颤动;哆嗦。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花鬘抖擞龙虵动,曲终王子启圣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寒毛抖擞。” 许地山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威风,神气。

明 黄叔初 《新水令·寿陈荩卿》套曲:“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来,割你们的脑袋。’”

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

《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抖擞,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语出《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