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意思解释_成语出处-用法

  • 退避三舍的意思解释_成语出处-用法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成语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成语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成语繁体:退避三捨
成语简拼:tbss
成语注音:ㄊㄨㄟˋ ㄅㄧˋ ㄙㄢ ㄕㄜ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舍,不能读作“shě”。
成语辩形:避,不能写作“蔽”。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 锋芒毕露
成语造句: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成语英文: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成语日文:三舎(さんしゃ)を退ける,譲歩(じょうほ)して人と争(あらそ)うのを避ける例え
成语德文:jm aus dem Weg gehen,um einen Konflikt zu vermeiden
成语谜语:一再让住房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