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的拼音读音_切脉是什么意思

  • 切脉的拼音读音_切脉是什么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拼音

也叫号脉、脉诊、诊脉。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医生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以轻重不同的指法触按病人腕部的桡动脉以诊断疾病。


亦作“ 切衇 ”。按脉。中医诊断病症方法之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衇动静而视精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唐 刘禹锡 《因论·鉴药》:“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我能攻之。’”《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医生切脉道:‘只好延捱日子,不能全癒了。’”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我的家庭与亲人》:“他病了个把月,似乎好了;但他自己切脉,总是摇头。”

切脉的意思:

【词语】: 切脉
【拼音】: qièmài
【解释】: 中医指诊脉。

谓按脉也。《史记·扁鹊传》:「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注:「《素问》云:『待切脉而知病。』。」;元末明初、滑寿《难经·六十一难》:「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在何藏府也。」

本文主要介绍词语「」的拼音、怎么读,意思、解释。内容主要源自《辞典修订版》,《辞典简编版》。文章最后,还有「伏陆」的相关词语(近义词)。

「伏陆」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简体:伏陆

拼音:fú lù

繁体:伏陸

「伏陆」是什么意思

山名。在陕西省甘泉县东北。《元和志》:「有阿伏斤谷,其水出又潜流,隐伏川陆,故号伏陆,天宝元年,改为甘川谷。」;《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延安府·甘泉县》:「伏陆山,在县治东北,唐以此山名县。」

「伏陆」相关词语(近义词)

伏组词:伏覩, 伏魔大帝, 伏死, 伏俟, 伏隐, 祸福倚伏, 摄伏, 十面埋伏,

陆组词:大陆会议, 大陆热, 陆龟蒙, 陆绩, 陆九渊, 陆续, 神州陆沉, 水陆,

也叫号脉、脉诊、诊脉。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医生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以轻重不同的指法触按病人腕部的桡动脉以诊断疾病。


亦作“ 切衇 ”。按脉。中医诊断病症方法之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衇动静而视精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唐 刘禹锡 《因论·鉴药》:“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我能攻之。’”《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医生切脉道:‘只好延捱日子,不能全癒了。’”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我的家庭与亲人》:“他病了个把月,似乎好了;但他自己切脉,总是摇头。”

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号脉号脉方法

早期的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正常脉称为“”、“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号脉注意事项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就不能诊脉,认为:“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诊室也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有利于医生体会。在特殊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病人,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

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称为。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也可用一指其中一部脉象,称为单按。如诊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
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且易哭闹,不合作。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