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焚林而猎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焚林而猎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焚林而猎寓言故事

焚林而猎为现代成语,较知少使用,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中文名:焚林而猎

发音:fénlínérliè

释义: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

出处:《韩非子·难一道》

分享

词目焚林而猎

使用频率较少使用

发音fénlínérliè

释义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

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回焚林而猎。”

示例近义答词涸池而渔、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不留余地

近义词涸池而渔焚林而田

反义词高瞻远瞩、精打细算、从长计议、殚智竭力、留有余地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大计。

焚林而猎意思

网上百流传的全句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出处:《韩非子·难度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和《淮南知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道,不焚林而猎。”

字面意思:为了捕鱼而弄干了湖里的水,为了狩猎野兽内而防火烧林

指的是:鼠目寸光容,为了眼前的利益,不做将来的打算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意思

意思是:不能把河里的水抽干来捕鱼,不能将整片林地烧毁来打猎。

出处:西汉初年·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故先王之法,攸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罕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署不得人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于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

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乌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

译文:所以,先王治国的方法是:畋猎时不得杀绝成群的野兽,不捕捉幼小的麋鹿,不放干池湖之水而捕鱼,不焚烧森林打猎。不到能捕杀弱兽的时间,不让在野外设置捕捉的罗网;没到水獭捕捉鱼群的时间,不得在水中撒网;不到老鹰隼鸟捕杀兔等食物的时间,不得在山谷安装罗网。

草木还没凋落之前,不许进山林砍伐;昆虫还没开始蛰伏之前,不准放火烧荒。不准捕杀怀胎的母兽,不准掏取孵化着的鸟蛋,不许捕捞长不足一尺的鱼,不得宰杀不满一年的幼猪。

正因为这些规定,保护了生态环境,所以草木生长如气一样蒸蒸升腾,禽兽归山如泉水一样奔流,飞鸟入林如烟云聚集,所有这些均归功于君主保护生物的措施得当。

涸泽而渔:涸泽:将湖泊的水排干。渔:捕鱼。意思是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焚林而猎:烧毁树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的小利,不考虑长远利益。

扩展资料:

《淮南子》引用过的道家著作,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老子》、《文子》、《庄子》、《列子》等。此外,郭店楚简中《太一生水》篇对《淮南子》也有明显影响,也可归入此类。

《淮南子》分析了《管子》产生的原因:“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要略》)显然把它作为富国强民的政治著作看待,刘向也认为:“凡《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

《淮南子》在《道应训》引述了《管子》的话,《管子》一书,以道家为主包举百家,《淮南子》的“气”论及“法治”等方面的思想,都能在稷下黄老著作《管子》那里找到它的源头。

《老子》是《淮南子》直接引用最多的典籍,《道应训》实际就是以历史故事、寓言传说等阐释《老子》的旨义,仅此一篇,涉及《老子》41章中的56处文字。

它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一样,都是关于《老子》的较早的注释,足见《淮南子》作者对《老子》的重视。《淮南子》所受《老子》的影响,最明显的是以道作为全书的指导宗旨,并对“道”做了更加详尽的描述和规定,其中《原道训》,杨树达认为:“此篇全衍老子之旨,故以《原道》名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南子·主术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