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一切众生及解释

  • 关于成语一切众生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佛学课堂丨一切众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当我们的悲心已经增长到超越了我们个人的限制,它就成为一个无限的愿望,希望利益一切众生——在任何处所的每一个众生。这并不是专指那些我们喜欢和觉得亲近的人,它的意思甚至也不是只利益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七十亿人。

在佛教的用语中,一切众生指的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和动物,但是也包括了在我们的银河系、我们的整个宇宙中,最后或许还包含了其他宇宙中一切具有知觉的生命。我们将自己的悲心扩展到任何有众生的地方。

如此广大的悲心需要有一种责任感,要为一切众生带来快乐——任何一个众生,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已经谈到了要扭转我们对地球造成的破坏,要终止世界上的饥饿,为我们的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带来正义,以此来照护一切众生。

虽然现今我们或许已经?i上了这个方向,这却不是我们可以在一天、一星期,或甚至一生中就可以达成的目标。要落实我们对更美好世界的长远愿景,需要极为长期的目标。

因此,促使我们为这些目标而努力的悲心,就需要能够持续一段非常长的时间,这就使得确定我们的悲心是可持续的这一点变得很重要。

我承认这个想要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终止十方一切众生的痛苦,保护整个地球的愿望,或许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明确可行。但是,无论我们是否能够在此生达到这样的目标,培养像这样的广大责任感,和衷心希望能够利他的愿望,意义十分深远。

这个观点如此有益,如此崇高,它很值得我们去开展,无论实际上要达成像这样广大愿景的可能性有多少。

认识到这个观点的崇高,我们就可以培养我们的悲心,让它强烈而稳定到足以无视前方的任务有多么艰巨重大,它都可以带领我们大步向前。

我们可以从加深我们的信念开始,我们坚信:任何在定义上具有感知能力的生命,都会体验到快乐和痛苦的感受。仅只是因为他们感觉到痛苦,渴望脱离痛苦,并且有能力感受到快乐,我们就应该要尊重他们的体验,而且要予以重视。我们真的不需要再去找其他的理由。

一旦我们开始真正地去重视他人的快乐,当能够给他人快乐或让他人免于受苦的机会出现时,我们就会已经准备好可以付诸行动。

如果我们能够培养一种随时准备好去行动的心念,我们将不会错过任何可以利益他人的机会。即使我们无法立刻可以担保所有众生都能得到幸福,但是,无论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有机会可以利益任何众生,我们都会迫切地等着要将悲心付诸行动。

当我们注意到有人在街头饿肚子,我们会立刻去找一些东西给他们,我们会变得积极主动,开始拿健康的食物给他们,或是找到当地的街友食堂来支援。

一旦有志于利他,我们就会继续不断地找机会去做,而且每当机会出现时,我们会很快乐地掌握住它,因此,这个愿望本身具有极大的意义和实际的力量。

佛曰:渡尽一切众生,实无一众生可渡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佛的人发菩萨心救一切众生,救了一切众生,但心中不应存有“这一切众生是我救”的念头。抄如果思想上有“我灭度一切众生“的想法则是著四相,著于六尘粗物,有求佛果之心了。

这句话也从另一个层面上重申了佛法义理,众生本自如如,众生本就是佛,也必定会成佛,生佛是平等的,又哪来谁救谁,谁灭度谁的问题呢。

打个比方:

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如果他在事前、事中、事后,曾经有过“我要做一件好事”、“我在做一件好事”、“我做了一件好事”,这样的想法,说明他的心里或多或少还残留着通过做好事这件事来求个什么、得个什么的念头。这不是菩萨境界。

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我做好事”这样的想法,甚至根本就没把这件事当成是一件好事来看待,只是做了他该做的zhidao事。事后,完全不去记住这件事,做了就做了,心中一概不留,只是件应该做的事而已。这才是菩萨境界。

灭度者。大解脱也。大解脱者。烦恼及习气。一切诸业障。灭尽更无有余。是名大解脱。

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百。度元各自有一切烦恼贪嗔恶业。若不断除。终不得解脱。故言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一切迷人。悟得自性。始知佛不见自相。版不有自智。何曾度众生。只为凡夫不见自本心。不识佛意。执著诸法相。不达无为之理。我人不除。是名众生。若离此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言妄心无处权现菩提。生死涅盘本平等。何灭度之有。

尽心办事,但求心安,所做一切,不求来回报。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自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知

若以为自己有好大的功德,便是着相了。

「实无有众生如道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你问众生,如果有佛存在,佛说不复是众生。

把众生渡完了,都渡到哪里了?

成佛了?

佛还用渡吗?

都是佛了,还渡什么?

众生制都是佛

佛都是众生。

说他是众生,其实他不是众生,名字罢了。

经是念的。不是参的。

是念给别人的。

最后,解决zhidao这个问题有意义吗

一切众生解释什么意思

在佛教的用语中,「一切众生」指的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和动物,但是也包括了在我们的银河系、我们的整个宇宙中,最后或许还包含了其他宇宙中一切具有知觉的生命。我们将自己的悲心扩展到任何有众生的地方。

如此广大的悲心需要有一种责任感,要为zd一切众生带来快乐——任何一个众生,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已经谈到了要扭转我们对地球造成的破坏,要终止世界上的饥饿,为我们的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带来正义,以此来照护一切众生。

扩展资料

《八十华严》:“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内,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六十华严》:“如来以无障碍清净天眼观察一切众生。观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慧在于身中而不知见?我当教彼众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妄想颠倒垢缚,具见如来智慧在其身内,与佛无异。’如容来即时教彼众生修八圣道,舍离虚妄颠倒;离颠倒已,具如来智,与如来等,饶益众生。”

一切众生,金刚经给出以下范围: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三界轮回中的众生林林总总、不计其数,总的来说,可以包含在九类当中:

1、〖卵生〗:顾名思义是从卵中出生,有龙族、飞禽和一些人类。例如,萨嘎拉居士的孩子全部是卵生,《佛教科学论》在讲人类的各种产生时,也引用过几则卵生的公案。

民间传说格萨尔王也是卵生:一天下大雪,身为女仆的母亲在家里生孩子,因为没去主人家干活,主人非常生气,提着刀子冲到她家。进门后,看到女仆蒙头大睡,于是气愤地掀开被子,发现里面有个大卵,举刀就砍。卵破开后,出现了三个孩子,一个飞到天上;一个的膝盖碰到刀子,落在帐篷上,这就是格萨尔王;还有一个仙巴,被主人扔到了河里。但这只是一种传说,正史中并无如是记载。

2、〖胎生〗:人和旁生主要是胎生。按照《俱舍论》中的观点,饿鬼也大多是胎生。

3、〖湿生〗:夏天的昆虫多为湿生。当然,人类也有湿生的情况,如以前的索首阀国王,他头顶上生阿拉律,右腿生哲巴,左腿生月哲。还有顶生王也是湿生。

4、〖化生〗:天人、非天、初劫时的人、地狱众生都是化生。此外,一些大成就者也是化生,如莲花生大士、圣天论师。

5、〖有色〗:指欲界、色界的众生。《俱舍论》中说,欲界众生贪著五种妙欲,执著非常粗大,故有实质性的身体;色界众生断除了欲界的贪心,无有实质性的身体,但仍有比较细微的贪心,所以有一个光身。这两界的众生皆有色相,故称之为“有色”。

6、〖无色〗:指无色界的众生。他们没有接触性的色相,只有一个意识的色相,这种色相极其微细,所以称为“无色”。

7、〖有想〗:指四禅中的广果天。此处没有欲界的粗大分别念,仍有细微分别念。

8、〖无想〗:广果天周围的一部分天人。《俱舍论释》中形容广果天犹如城市,无想天则如城市旁边的寺院。这里的天人除了初生与命终时会起两次分别念之外,五百大劫中不起一个念头。

9、〖非有想非无想〗:又名有顶、非非想天,是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因为没有欲界和色界的分别念,故称“非想”;仍有微乎其微、极不明显的心识,称为“非非想”。《俱舍论》说,此处不是没有心识,而是有一种贪执禅定的分别念,由于特别细微之故,以低劣加否定而称为“非想”。

上述九类众生的意识形态比较典型,轮回中的有情均可含摄其中。对于这些众生,大乘菩萨都应发愿加以救度,使其有漏的身体和分别念融入法界,最终获得无余涅盘,这就是世俗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