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百花生日及解释

  • 关于成语百花生日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为什么阴历二月十二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

阴历二月十二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典故:

据《广群芳谱》所引,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博异百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度,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此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清嘉录》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

《吴歈》记载,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专“花朝节”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属的记述。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

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流变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竟是掩映迷离,令人看不清楚。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1]。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其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风,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

荷花的生日?

人有生日,是当然的,不道花也有生日,真是奇闻!农历二月十二日,俗传是百花生日;而荷花却又有它个别的生日,据说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前清时,每逢此日,画船箫鼓,纷纷集合于苏州葑门外二里许的荷花荡,给荷花上寿。为了夏季多雷雨,游人往往被淋得像落汤鸡一般,甚至赤脚而归,因此俗有“赤脚荷花荡”之谣,足见其狼狈相了。

其实所谓荷花生日,并无根据;据旧籍中说,这一天是观莲节,昔晁采〔晁采〕唐大历年间江南吴郡才女。与其夫,各以莲子互相馈送;曾有人扶乩〔扶乩(jī)〕一种迷信活动,在架子上吊一根棍子,两个人扶着架子,棍子就在沙盘上画出字句来作为神的指示。叩问,晁降坛〔降坛〕神仙下凡在乩坛上写字。赋诗云:“酒坛花气满吟笺,瓜果纷罗翰墨筵;闻说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种自何年?”连这无稽的神话,也以荷花生日为无稽,而加以讽刺了。

不管是不是荷花的生日,而苏州旧俗,红男绿女总得挑上这一天去逛荷花荡,酒食征逐,热闹一番,再买些荷花或莲蓬回去。其见之诗词的,如邵长蘅〔邵长蘅(1637—1704)〕清朝诗人。《冶游》云:“六月荷花荡,轻桡泛兰塘;花娇映红玉,语笑熏风香。”舒铁云①〔舒铁云〕即舒位(1765—1815),清朝诗人。铁云是他的字。六月二十四日《荷花荡泛舟作》云:“吴门桥外荡轻舻,流管清丝泛玉凫;应是花神避生日,万人如海一花无。”高高兴兴地趁热闹去看荷花,而偏偏不见一花,真是大杀风景;那只得以花神避寿解嘲了。词如沈朝初〔沈朝初〕清朝诗人。《忆江南》云:“苏州好,廿四赏荷花。黄石彩桥停画,水晶冰窨劈西瓜。痛饮对流霞。”张远南《歌子》云:“六月今将尽,荷花分外清。说将故事与郎听。道是荷花生日,要行行。粉腻乌云浸,珠匀细葛轻。手遮西日听弹筝。买得残花归去,笑盈盈。”记得二十余年前,我与亡妻凤君也曾逛过荷花荡,扁舟一叶,在万柄荷叶荷花中迤逦而过,真有“花为四壁船为家”的况味。凤君买了几只莲蓬,剥莲子给我尝新,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可惜此乐不可复再了!

清代大画家罗两峰〔罗两峰〕即罗聘(1733—1799),清朝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两峰是他的字。的姬人方婉仪,号白莲居士,能画梅竹兰石,两峰称其有出尘之想。方以六月二十四日生,因有生日偶作一诗云:“冰簟疏帘小阁明,池边风景最关情;淤泥不染清清水,我与荷花同日生。”诗人好事,又有作荷花生日词的,如计先一绝云:“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徐阆斋两绝云:“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荷花今日是生日,郎与妾船开并头。”“金坛段郎官长清,临风清唱不胜情;怪郎面似荷花好,郎是荷花生日生。”荷花生日虽说无稽,然而比了什么神仙的生日还是风雅得多;以我作为《爱莲说》作者周濂溪先生的后人来说,倒也并不反对这个生日的。

******

荷花,不争妩媚,不慕权势,是花中的高洁者,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荷花的生日,盛况空前,万人庆贺,也就不足为奇了。

荷花的节日,也是热爱生活的人们的节日。互赠莲子,花酒荷担,剥莲尝新,雅词相和,临风清唱。作者写荷花的生日,流露了他怎样的情感?

积累下列词语

馈送叩问无稽征逐迤逦风雅

有关资料

荷花在新中国的邮票上也曾多次亮相,1980年8月4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荷花的生日时,我国专门发行了一套《荷花》邮票(T54),全套4枚,分别展示了食用莲中的“白莲”和观赏莲中的“碧绛雪”“佛座莲”“酒锦”三种名品的形象,另有小型张一枚,描绘了早上荷塘的景象。

简介 旧俗嘉兴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又称雷祖(嫘祖)生日,盛行于清乾隆及民国时期,是日市民倾城游南湖,可不付摆渡钱。农民去烟雨楼侧雷祖殿(嫘祖殿)进香。此日南湖游船汇集,大小船只数百。大船中有“丝网船”,俗称“双夹弄”、“单夹弄”,可供酒菜。小船盖船篷,摆渡载客。

夜晚zd南湖湖面放荷花灯,以纸扎灯,下系木片,中燃红烛,飘浮水上,多至千盏。烟雨楼通宵达旦供应茶酒面食,又有昆曲社在湖上举行曲会助兴。

起源

旧俗以农历六月廿四为荷花生日。这个时节,正是荷花的世界,莲叶接天,藉花满湖。荷花品种繁多,花儿有单瓣、复瓣、重台、并蒂等名目,颜色有红的、专紫红的、白的等,映在翠绿的荷叶中,一阵轻风吹拂,犹如凌波仙子脚步轻盈地向人们走来。夏日赏荷,使人倍觉精神属。过去人们在荷花生日这天,划船、游园、赏玩。

故清代舒位在《六月廿四荷花荡泛舟作》一诗中说:“应是花神避生日,万人如海一花无。”这是幽默地以反文见义的角度来写的荷花生日的浩大场面。

2月15应该是花朝节,不是荷花生日,荷花生日是6月24倒是没错的..

花朝节也叫百花生日,有说法是2月12,也有说法是2月15..

农历二月十二(一说二月十五),古有“花来朝节”,又叫“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和“扑蝶会”。所谓“花朝”实指百花竞放之时。古代“花朝节”有不少俗事活动,主要有踏春赏花、女子剪彩花插头、花间扑蝶、宫府出郊劝农、皇帝赐诗等。可惜这些风俗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了。

据文献记载,“花朝”一说最早出现于周处的《风源土记》,该书写道:“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古人认为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所以把二月半的“花朝”和八月半的“月夕”连称“花朝月夕”。春序正中就是二月十五,唐宋两朝都定二月十五为花朝。据《提要录》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春中之时百花盛开,蝴蝶翻百飞,游春者往往戏蝶于花草丛中,因此“唐以花朝为扑蝶会”(《诚斋诗话》)。少数地区也有例外,如南宋杨万里度说宋代“东京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诚斋诗话》)。清代《昆新合志》也载“二月十五为花朝”。至今,关于“花朝节”的时间还是众说不一。

另外,红楼中黛玉和袭人的生日就是花朝节..

花的生日。以前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是阴历二月初七还是阳历三月二十一日?

花朝节概述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花朝节又称“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花朝节历史

我国是花的国度。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这一点在明人田汝成所撰的《熙朝乐事》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历代花朝节

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即已形成,因为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而在成书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的《旧唐书》的《罗威传》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样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在自己执政期间(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节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在那时,人们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

“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的不同,如《提要录》一书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中亦言:“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清人汪灏在《广群芳谱·天时谱二》中引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云:“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至于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的记载亦见于《广群芳谱》一书,该书《天时谱二》篇引《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此外,旧时浙江绍兴、河南光山还有以二月二为小花朝节、二月十五为大花朝节的民间习俗,如清光绪《光山县志》云:“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

花朝节盛况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而吴自枚在《梦粱录·二月望》中对当时杭州一带的花朝节盛况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详引。在花朝节这天,人们除了要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官府出郊劝农之外,旧时一些地方在花朝节这天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如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到了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俗,清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亦言:“(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清人张春华在其《沪城岁事衢歌》一诗中亦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花朝节在唐宋时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们时常提及,如明末文学家袁宏道在其《满井游记》一文中即有“燕地寒,花朝节后,馀寒犹厉”这样的文字,乾隆年间的进士洪亮吉在其《花朝日阻风江口望采石太白楼,咫尺不得上》一诗中亦有“今朝花朝无一花,今夕月夕亦无月”这样的诗句。不知什么原因,这一传统节日后来却日渐消亡了。目前,花朝节仅存在于我国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生活中。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的花朝节虽盛行八百余年而至今不衰,但早已失去了旧时的诗意,而演变成一个商贾云集,影响远及鄂、豫、皖三省十几个市县的大型农贸交流会了。除此之外,花朝节已鲜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了。

花朝节习俗

赏花是生活中的一种雅兴,中国人在赏花方面所积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称丰富,旧时流行于各地城乡的花朝节就是一例。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养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正是此俗的写实。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率于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好事者或择园亭胜地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或于夜晚聚众提灯游行,谓之“花神灯”。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迄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流变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竟是掩映迷离,令人看不清楚。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按上述解说,花朝应属追述崔玄微悬彩护花的纪念性节日。但是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史地风俗记载中,花朝却是庆贺花神诞辰的祭祀性节日,就是说悬彩花枝的意义并非护花,而是祝诞。如《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蔡云《吴歈》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花朝节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的记述。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月令广义·岁令一》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夷坚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红裳艳丽的女子。大约花神为女性形象是约定俗成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系。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载:“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日事,世俗恒言……宋俗有扑蝶之戏,今虽不举,而寺院启涅盘会,谈孔雀经,拈香者麇至,犹其遗俗也。”可见该节与佛教的祭祀礼仪有关,赴会进香、祭神拜佛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活动(钱国旗《佛教与中国岁时节日》)。准此,花朝又归为宗教性节日了。

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有关于花神以及过花朝节习俗的专论。论者以为初民自然崇拜的内容之一,是植物崇拜。到“自然宗教进化至人为宗教以后,这类崇拜形式逐渐消亡。但万物有灵的观念未能彻底从人们头脑中铲除”,遂有花神信仰、花神生日的出现。此说言简意赅,确为精论,但仍无法从史料中取证,勾勒出自上古植物崇拜到花朝节俗形成的逶迤足迹。这样,花朝节的来历问题,还是未能取得使人信服的答案。

壮族花朝节

壮族花朝节又称“百花仙子节”。壮族民间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宁明等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汇集在长有木棉树的平坝对歌。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青年男女对歌情深,便抛绣球和互赠礼物。所得绣球不带回家,待日落分手时,挂到木棉树(民间认为百花仙子常住在木棉树中)上,以求百花仙子保佑爱情永结,心地洁白。

花朝节记载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南宋《梦粱录·二月望》

“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中华全国风俗志》

今天为什么是百花生日

百花生日古代称为“花朝节”,流传较广。苏州西部虎丘附近的花农每年百花生日,有到花神庙进香,祈求花木茂盛,无病无虫。但花朝日各地不同,有的地方说是二月初二,也有定在二月十五。《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诚斋诗话》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所撰。“东京”即汴京,是现在河南开封。《荆楚岁时记》注:“‘挑菜’,选择采菜。宋时俗谓二月二日为挑菜节。”可知宋代花朝节还有“扑蝶会”、“挑菜节”等名目。怪不得我们家乡农民用小锹挖荠菜,叫“挑荠菜”。因为荠菜杂生在野草丛中,需要选择的。花朝前后,荠菜鲜嫩可口,正宜挑食,可见这是一千年前“挑菜”的遗俗清乾隆年间通州李懿曾《望江南·通州好》词:“通州好,韵事说花朝。红树小窗穿耳女,绿杨深巷卖饧箫。拾翠路迢迢。”“穿耳女”,古代女子多数穿耳,以便戴耳环。“饧”,原为麦芽熬制的糖稀,后来也称麦芽糖为“饧”,通如一带俗名“斫糖”。下河农民乘小船来,熬制麦芽糖,挑到市镇和乡村里卖,或者换废品,有的敲小铜锣,有的摇手鼓,也有吹短箫。这箫就叫“饧(糖)箫”。宋人宋祈《寒食》诗:“草色引开盘马地,箫声催暖卖饧天。”“拾翠”,古人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春游。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这历史悠久的“斫糖”,一直卖到20世纪50年代初,粮食“统购统销”时才绝迹的。

百花生日的词语辨析

人们爱花,且将花视为朋友。人类都有生日,于是想到百花也应当有自己的生日,遂选定每年农历二月中旬百花盛开时节的某日作为百花生日。百花生日古代称为“花朝节”,各地不同,有的地方说是二月初二,也有定在二月十五。《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诚斋诗话》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所撰。“东京”即汴京,是现在河南开封。《荆楚岁时记》注:“‘挑菜’,选择采菜。宋时俗谓二月二日为挑菜节。”可知宋代花朝节还有“扑蝶会”、“挑菜节”等名目。

清乾隆年间通州李懿曾《望江南·通州好》词:“通州好,韵事说花朝。红树小窗穿耳女,绿杨深巷卖饧箫。拾翠路迢迢。”“穿耳女”,古代女子多数穿耳,以便戴耳环。“饧”,原为麦芽熬制的糖稀,后来也称麦芽糖为“饧”,通如一带俗名“斫糖”。下河农民乘小船来,熬制麦芽糖,挑到市镇和乡村里卖,或者换废品,有的敲小铜锣,有的摇手鼓,也有吹短箫。这箫就叫“饧(糖)箫”。宋人宋祈《寒食》诗:“草色引开盘马地,箫声催暖卖饧天。”“拾翠”,古人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春游。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这历史悠久的“斫糖”,一直卖到20世纪50年代初,粮食“统购统销”时才绝迹的。

北京、开封、西安、成都及苏州等地,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因为这天是崔元徽护百花避封姨之辰。在每年的这一天,“士女争相出郊,谓之探春。轻舟画舫,栉比鳞集”,热闹非凡,或举行扑蝶会,表演扑蝶舞,或挈榼登山,听布谷声,以课农事。此外,人们还常以这一天的天气阴睛,来预测这年的百花命运,如果是日天气晴朗,则百花成,众卉艳,反之,则否。

在杭州一带,则定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生日,因为是日正是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这一天,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庆东、小湖、包家山、张太尉园等处,赏玩奇花异木,同时,帅守,县宰等地方官员也率领部下出郊,召见父老乡亲,“赐以酒食,劝以农桑”,在“与民间同乐”中发表一些放施政演说,在民间,也有在这天去寺院奉香,听道的,以祈求这年百花兴旺,五谷丰登。

除百花的共同生日之外,有些品种,还有各自的生日,如五月二十日是棉花生,三月三日为荠菜花生日,四月十日是菖蒲生日,八月十五日为牡丹生日,据说此日移栽牡丹最易成活,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生日等等。

百花生日是良辰是什么意思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1]。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其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风,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