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整军经武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整军经武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蔡锷将军的儿子蔡端有哪些后人?

据蔡锷百将军故居官网蔡锷家谱显示,蔡锷将军长子蔡端生有五女,分别为蔡安慈、蔡愉慈、蔡慰慈、蔡爱慈、蔡顺慈。

蔡锷将军有二子三女,其中二女为原配夫人所生,另外二子一女为二夫人所生。度蔡锷将军还有一长孙蔡协。

蔡锷将军的原配夫人是刘新英,后蔡锷将其名改为刘侠贞。

二夫人是潘惠英,她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生二子一女:长子蔡端(族谱名蔡泽琨)知,次子蔡永宁(族谱名蔡泽珂),女蔡淑莲;潘夫人二十几岁便守寡,直到终老,后以教书为生。

扩展资料

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道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版

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锷

蔡锷故居官网-民国遗脉之蔡锷后人:护国其实为护法

据蔡锷将军故居官网蔡锷家谱显示,蔡锷将军长子蔡端生有五女,分别为蔡安慈、蔡愉慈、蔡慰慈、蔡爱慈、蔡顺慈。

蔡锷将军有二子三女,其中二女为原配夫人所生,另外二子一女为二夫人所生。蔡锷将军还有一长孙蔡协。

蔡锷将军的原配夫人是刘新英,后蔡锷将其名改为刘侠贞(有段典故,她是妹替姐嫁)。

二夫人是潘惠英,她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生二子一女:长子蔡端(族谱名蔡泽琨),次子蔡永宁(族谱名蔡泽珂),女蔡淑莲;潘夫人二十几岁便守寡,直到终老,后以教书为生。

扩展资料:

蔡锷年少求学时忧国忧民、奋发图强,13岁中秀才,15岁入湖南时务学堂,17岁赴日留学。1900年,蔡锷回国参加唐才常发动的自立军起义,起义失败后,复返日本,改名为锷,入成城学校习军事,立志流血救国,于1904年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

归国后,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编练新军,整军经武,培养军事人才,为反清革命殚精竭虑。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云南积极响应,发动和领导了昆明新军“重九起义”,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并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

督滇期间,蔡锷在维护云南及其周边统一和稳定的同时,领导军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改革,对于推进云南经济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蔡锷思想独立,并不唯师命是从。护国战争爆发前夕,梁启超希望他留守云南,以便为后袁世凯时代的政治布局做铺垫。但蔡锷没有同意,他本意只是捍卫共和国体,并不在意个人是否能掌握权柄。

参考资料来源:蔡锷故居官网-民国遗脉之蔡锷后人:护国其实为护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锷

古代四大妖姬:褒姒、妲己、妺喜、骊姬都有什么典故?

四大妖姬,是指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宠妃——妺喜、妲己、褒姒、骊姬。她们美若天仙,国色天香,深得君王的宠爱。一国之君为了她们无心朝政,甚至为她们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妺喜

妺(mò)喜,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四大妖姬之一。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

典故:红颜祸水

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此后在三代间陆续出现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当越王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进言说:"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

妲己

妲己[dájǐ],己姓,字妲,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有苏氏之女,帝辛的妃子。妲己乃是难得一见的美女,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使商朝灭亡,最后被周武王所杀。

典故:淫乱

妲己,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骊姬

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

典故:骊姬之乱

骊姬姿色艳美。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但骊姬仍不满足,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前651年,晋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荀息主政,保护骊姬母子,辅助奚齐继位。晋献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但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于是改立卓子为君。不久,里克杀害卓子和骊姬。

褒姒

褒姒[bāosì](《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典故:烽火戏诸侯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在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妺喜

酒池 史籍记载夏桀在建造其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时,首先下令处死了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关龙逢,然后“邀请”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撕帛因妺喜听到撕扯缯帛的声音就笑,而桀喜欢看见妺喜笑,于是为此下令宫人搬来织造精美的绢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开,以博得妺喜的欢心。在农业时代初期,丝绸织造业刚刚兴起,破坏这种稀有昂贵的物品,无异于暴殄天物。

妲己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

褒姒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骊姬骊姬夜哭”的典故,指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一日骊姬劝晋献公昭回太子。太子见过晋献公后去拜见骊姬。骊姬请太子吃饭,言谈甚欢。第二天,太子入宫谢恩,骊姬又请他吃饭。当晚骊姬向晋献公哭诉,说太子调戏她,还说了“我父亲现在已经老了”这样的话,又说她可以和太子一起去皇家动物园郊游,让献公在台上观察。

第二天,骊姬叫太子和她一起郊游。骊姬先在头发上涂了蜂蜜,使蜜蜂都聚集在她的头发旁边。骊姬说:“太子您可不可以帮我赶走它们呢?”太子从她的身后用袖子赶走蜜蜂蝴蝶。晋献公看见了,以为调戏的事情是真的。心中非常生气,马上就想把太子给杀了。骊姬跪下来恳求说:“我叫太子回来,他却被杀,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宫里的这些事,外人不知道,就忍忍吧。”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回曲沃去了,但是就下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犯的罪行,伺机废掉他。

到最后,申生身被恶名,无法洗雪,自缢而死。

四大妖姬,是指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宠妃——妺喜、妲己、褒姒、骊姬。她们美若天仙,国色天香,深得君王的宠爱。一国之君为了她们无心朝政,甚至为她们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妺喜

妺(mò)喜,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四大妖姬之一。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

典故:红颜祸水

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此后在三代间陆续出现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当越王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进言说:"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

妲己

妲己[dájǐ],己姓,字妲,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有苏氏之女,帝辛的妃子。妲己乃是难得一见的美女,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使商朝灭亡,最后被周武王所杀。

典故:淫乱

妲己,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骊姬

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

典故:骊姬之乱

骊姬姿色艳美。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但骊姬仍不满足,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前651年,晋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荀息主政,保护骊姬母子,辅助奚齐继位。晋献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但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于是改立卓子为君。不久,里克杀害卓子和骊姬。

褒姒

褒姒[bāosì](《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典故:烽火戏诸侯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在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褒姒:

周幽王姬宫湦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松盼夫妻二人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3]”(《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后犬戎攻入西周,褒姒被虏走,此后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苏妲己:

正史记载,纣王征伐有苏部落(今河南温县),俘获到美艳的妲己为妾,纣王非常宠爱她,为她作酒池肉林,天天与她酣饮作乐,更设炮烙之刑,使人裸体相逐,妲己于是大乐。到武王代纣,斩妲己头,悬在小白旗上示众。

以上的种种记载及传说,久已家喻户晓,深植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使得我们对周代以前历史状况的认识,远较孔子、司马迁当时所能接触的资料为多时,才对妲己和纣王的真实面貌,有了接近事实的评估。

首先,“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会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脸上抹灰吧!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国王子辛,也叫“帝辛”。其次,帝辛暮年热衷于声色之娱与酒食之乐是事实,虐杀比干也有确切的记载,然而砍掉赤脚在冰上行走的人的脚,以及剖开孕妇的肚皮就有些难以令人置信了,特别是“唯妇人之言是听“这一条罪状,根本不切实际,因为商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休咎,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能够影响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

再说帝辛性情刚猛,好自用,不喜听人摆布,妲己只能算是他晚年生活的伴侣,谈不上言听计从,干涉到商朝的政治策略;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有苏氏的一族人,始终就没有能够得势呢?妲己的恶名是周人宣传的结果。

帝辛三十余岁嗣位,当时商朝开国已经六百年了,国力雄厚。物阜民丰,帝辛血气方刚,孔武有力,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又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性好美色,更刚愎自用,于是凭丰沛的国力与自己过剩的精力,大举向东南方发展,征服了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日的淮河流域),从而拓地无算,国威远播。

他在位的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047年,他又对有苏部落发动进攻。这时他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征伐有苏部落,载回的战利品之一就是妲己,当时帝辛已经垂垂老矣,而妲己正值青春少艾,骨肉婷匀,眉宇清秀,混身充满了几近爆炸性的火热气韵,迅速地在帝辛的内心深处,重新点燃起他生命的火焰。

当时的商朝,已经从游牧社会进入农牧社会,十分迷信鬼神巫卜。为了酬神祭祀,时常载战载舞,饮酒欢唱,甚至作长夜之饮,几至醉死,宫廷如此,民间也是这样。

妲己进入帝辛的生活领域时,正是商朝国力如月中天的时候,那时新的都城正在风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建造起来,四方的才智之士与工匠,也纷纷向朝歌集中,形成了空前的热闹与繁荣。离宫别馆,次第兴筑;狗马奇物,充盈宫宝;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丝竹管弦漫天乐音,奇兽俊鸟遍植园中,从此戎马一生的商纣王帝辛,终于在妲己这个小女人的导引下,寄情于声色之中。

就在帝辛宠爱妲己时,在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周部族原是夏朝后稷的后裔,早在古公时代,便有了东下图商的企图,《诗经》中的《鲁颂》中有这么一段;“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歧之阳,实始镇商。”

事实上对付强大的商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直传到姬昌,力行仁政,国力日盛,附近的部族都非常信眼,才开始沿黄河东下,把触角伸向商都朝歌。

姬昌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周文王,他的长子伯邑考曾因前往朝歌朝觐时,竟然感于妲己的美色,展开热烈的追求行动,因而触怒帝辛,把他剁成构酱,赐食姬昌,并把姬昌囚禁在安里两年,由于周部族的臣子们多方营救,并向帝辛纳贿,才获得释放,种下了深仇大恨。

在往后的日子里,帝辛的臣子们似乎都刻意地在经营东南一带的广大地区,而忽略了雄踞两北的周氏族,姬昌首先并吞了泾、渭平原上的密须、阮等部落;更越过黄河,征服了黎、刊等部落,黄河以南的虞、芮等部落也已望风归附,周人的势力渐渐威胁到商的中心地区。

周人的首都由歧地迁到渭南的丰邑(今陕西鄂县),一面整军经武,一面展开对帝辛的宣传攻势,重点放在污蔑妲己与丑化帝辛上。说妲己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妖孽、心肠毒辣的蛇蝎美人;说帝辛好大喜功,不恤民命、残酷昏淫的暴君,归结到“唯妇言是用”的傀儡。

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驾崩,由他的次子姬发继位,他的第四个儿子姬旦(周公)有贤德,多才艺,对于政略的掌握和战略的运用都十分娴熟,争取马国、离间商朝君臣、争取民心与鼓舞士气,自封其二哥姬发为周武王,贬抑帝辛为商纣王,并宣布帝辛的十大罪状,于是联合天下诸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军商朝的新都朝歌。

帝辛的哥哥微子衍率领一批东南灵人组成的军队,把周武王的联军拒于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周人望见商军整齐的阵容和精良的装备,先是为之胆怯不已,想不到这些夷人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帝辛眼看大势已去,举火自焚而死。

据司马迁的说法是:纣王自焚而死,妲己为周武王所杀。另外《世说新语》中引孔融的话说,周师进入朝歌以后,妲己为周公所得,后来成为周公的侍姬,这可以从周师进入朝歌以后,再也没有贬抑妲己的话语,得到一些侧面的证实。[《后汉书》卷七十《郑(太)孔(融)荀(彧)列传第六十》: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周文王和周武王立誓要灭掉商朝,是基于政治发展与私人仇恨所产生的态度,丑化妲己只是一种政治手段。商朝的灭亡是因为大力经营东南,重心已经转往长江下游地区,使得中原一带空虚,周人才得以乘机蹈隙,硬是把商朝的亡国,推到一个女人身上,就常识的观点看,也是很难使人苟同的。顶多只是苏妲己入宫以后,由于争宠而与其他的妃嫔引起纷争,那些失宠的妃子各有氏族背景,因而加深了纣王与诸侯小国之间的冲突而已;如果硬要说苏妲己是亡国的祸水,未免太高估了她啊!妲己之所以留下如此恶名,是因为怀恨纣王而宣传的。理由是:据现有的甲骨文献中,未有记载妲己恶行的篇章,只有纣王恶行的记录。所以妲己只是纣王晚年的伴侣,并无任何恶行。

妺喜:

在夏代,如今的蒙阴县境内,有一个方国(也有的称作部落),称作“有施氏”。它原来是臣服夏王朝的,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后来由于王室衰败,朝廷腐化,夏王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索要的东西(包括美女)越来越多,无法满足他的私欲。一时天下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有施氏带头不朝不贡。

当时,在位的是夏王朝第十七任国王,也就是最后的一位君王,后来人们称作“桀”的暴君。他为了稳住自己的江山、遏制四方造反的苗头,于是决定以武力征服有施氏,杀鸡给猴看,他纠集其他方国带领数万大军开始了东征。有施氏占据天时地利,由于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在众多的方国之中应该是比较有实力的。不然,他们也不敢公开跟夏王朝叫板。但是“好汉架不住孬儿多”,由于他们面对的夏王朝和其他方国的攻击,浴血抵抗了几个月之后,不得不放弃抵抗。媾和的条件之一就是献出有施国的公主,举国最美的姑娘——妺喜后来的一些传说讲,夏桀得到妺喜以后,更加荒淫无度。常常把她抱到双膝上,日夜不停地陪她饮酒。。面对挥霍无度的昏君,老百姓又是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实在无路可走,有的人对着太阳指桑骂槐道:“你这个可恶的太阳什么时候完蛋啊,我真愿意和你一道灭亡。”(“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有个叫关龙逄(páng)的大臣劝谏夏桀,说大王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好结果的,夏桀说出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一句话“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此时,强大起来的商国的汤用了苦肉计也派来一位间谍———伊尹。伊尹很快受到夏桀的信任,并与妹喜配合行动。加之夏桀受妹喜这三个奇怪癖好的蛊惑,终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从这个意义上说,妹喜曾帮助商灭掉了夏,也可以算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夏王朝终于灭亡了。由于朝廷中有一个妖冶的女子,人们便把夏王朝灭亡的缘故归结到妺喜的身上。

妺喜与夏的灭亡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自甘下贱

妺喜是个假小子,爱做男人打扮,扮得很英武,喜爱听撕裂绸缎的声音,夏桀就从国库搬出绸缎,撕给她听。之后,夏桀索性大兴土木,为妺喜修建了瑶台,有个叫关龙逄(páng)的大

妺喜

臣劝谏夏桀,说大王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好结果的,夏桀说出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一句话“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尚书》上说:“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晕死,真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百姓给他的回应很简单,八个字“时日曷(hé,当“何时”讲)丧,予汝偕亡”翻译过来就是愿意和太阳同归于尽。

第二种说法,间谍说。

《国语·晋语一》说:“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这是最早关于妺喜的记载,在这里我们丝毫看不见妺喜放荡、惑君、裂帛、等等恶行)

“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这句话的重点在这个“比”字上,《说文》上说:“比,密也”,也就

是说妺喜和伊尹是密谋将夏朝灭掉的。妺喜很可能做了像西施一样的角色,为有施氏做了间谍。也颇有点象许仲琳编的《封神演义》中女娲给九尾狐的任务。妺喜做得与妲己差不多,教你做做乐,教你喝喝酒,教你变变态,再教你怎么样盖盖房。这就够了,民心尽失,诸侯反叛,然后里应外合,夏朝灭亡,这个说法和上面不同的是这些坏事都是政治需要,也就是一个政权要吃掉另一个政权前的必要准备。

第三种说法,失宠报复。

这种说法来自《竹中纪年》“桀命扁伐岷,岷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其名于苕华之玉。苕(sháo)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屈原的《天问》也有相应的记载。

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也献了美女,一个叫琬,一个叫琰,桀十分宠信二女,虽然她们没有生育,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华玉刻上“琰”以示珍爱。(想起两件事,一件是屈原做得《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还有一个就是三国时蜀国有个大臣叫蒋琬,字公琰,琬琰都是美玉的意思)妹喜则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带,妹喜心生怨恨,竟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的机密。千万不要小看女人的嫉妒和对丈夫那种喜新厌旧的痛恨。威力几乎相当于核弹。夏桀只顾眼前的美女,忘了昔日的恋人,好啊,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同样是里应外合,夏朝就这样灭亡了。

骊姬:

,(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明梁辰鱼《浣纱记·论侠》:“晋献公有子三人,长曰申生,次曰重耳,次曰夷吾。献公听骊姬之谮,申生自杀,重耳奔,夷吾守屈城。”

生不详,死于前650年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晋献公姬诡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计,

公元前663年(晋献公十五年),晋国打败骊戎,骊戎求和,以国君的两个女儿各亲,长女骊姬,生了个儿子,名叫奚齐,次女少姬,生子名卓子,

骊姬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奸狡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封少姬为次妃,骊姬还想进一步废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晋献公有个宠爱的戏子叫小施,和骊姬有私情,骊姬问小施说:“我要立奚齐为太子,就是担心申生、重耳、夷吾诸公子反对怎么办呢?”小施说:“把他们早点安排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点了,这样就会轻慢国君的心;如此,则不难对付,”并建议先从太子申生下手,

骊姬又买通晋大夫梁五和嬖五,叫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这个地方,是晋国祖庙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镇守,蒲城(今山西省吕梁县)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是边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献公中计,只留下奚齐与卓子二人在身边,以伺机废立,史称“二五害晋”,小施教骊姬半夜三更在献公面前哭诉说:“我听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要对您行凶,夺取王位,”献公说:“哪会爱他的百姓,却不爱他自己的父亲呢?”骊姬知道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于是再次密谋,有一天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一块祭肉给晋献公,骊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鸩毒,然后加罪于太子,以此迫死太子,又诬重耳、夷吾也参加申生的阴谋,把两位公子也逼到狄国和梁国去了,骊姬见时机已经成熟,就逼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公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另有“骊姬夜哭”的典故,指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一日骊姬劝晋献公召回太子。太子见过晋献公后去拜见骊姬。骊姬请太子吃饭,言谈甚欢。第二天,太子入宫谢恩,骊姬又请他吃饭。当晚骊姬向晋献公哭诉,说太子调戏他,还说了"我父亲现在已经老了"这样的话。又说她可以和太子一起去皇家动物园郊游,让献公在台上观察。

第二天,骊姬叫太子和她一起郊游。骊姬先在头发上涂了蜂蜜,使蜜蜂都聚集在她的头发旁边。骊姬说:“太子您可不可以帮我赶走它们呢?”太子从她的身后用袖子赶走蜜蜂蝴蝶。晋献公看见了,以为调戏的事情是真的。心中非常生气,马上就想把太子给杀了。骊姬跪下来恳求说:“我叫太子回来,他却被杀,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宫里的这些事,外人不知道,就忍忍吧。”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回曲沃去了,但是就下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犯的罪行,伺机废掉他。

到最后,申生身被恶名,无法洗雪,自缢而死。

以上,通过百科,整理而来

妺喜

妺喜,“妺”读作“mò”,又名妺喜、妺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为喜姓。夏朝末代国王夏桀姒履癸的宠妃。生卒不详。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此后陆续出现商朝妲己,周代褒姒,春秋骊姬。

夏桀代有施氏(今山东省滕州市),有施氏是东方小国,国弱力薄,不敢与夏朝为敌,表示愿意称臣纳贡。夏桀乘势凌人,不准有施氏投降,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探知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投其所好,选了美女妺喜进献请降。夏桀见妺喜貌美,十分高兴,遂罢兵带妺喜回到王都斟鄩(今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妺喜见王都宫殿陈旧,很不高兴,桀王为了讨好妺喜,造倾宫,筑瑶台,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外瑶台,以此作为离宫,终日饮宴淫乐,不理政事。

桀争伐有陂后,得美女鱼和妲。桀喜欢上了鱼和妲,渐渐冷落了妺喜。妺喜生恨,还暗地里为商汤送夏军情。夏灭,商汤并没有感谢妺喜,而将妺喜和桀流于东海毙。

由于桀王的淫奢暴虐,人民不堪其苦,商汤乘机起兵讨夏,桀王于鸣条(今河南省封丘东)战败,挟妺喜同舟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东南)之山一道死去。

补:夏桀的宠妃。原为有施氏人,夏桀在征伐有施氏时,有施氏的首领把她献给夏桀。夏桀对她十分宠爱。据《列女传·夏桀妺喜传》载,桀“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妺喜于膝上,听用其言”。又据《帝王世纪》记载,妺喜喜欢听“裂缯之声”,夏桀就把缯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欢笑。

妲己  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榜》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说她艳如桃李,妖媚动人,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荒淫误国。周人灭商后,欲杀此妖姬,因妲己使妖术,两个砍手晕倒,周武王举刀砍去,但砍不了,姜子牙亲自斩首,终于现出原形,被百姓踏成肉酱,此外根据正史的记载,是纣王征伐有苏部落(今河南温县),俘获到美艳的妲己为妾,纣王非常宠爱她,为她作酒池肉林,天天与她酣饮作乐,更设炮烙之刑,使人裸体相逐,妲己于是大乐。到武王代纣,斩妲己头,悬在小白旗上示众。

褒姒

褒姒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回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骊姬

骊姬(春秋),生不详,死于前650年,山西人,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有姿色,攻心计。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晋献公姬诡诸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明梁辰鱼《浣纱记·论侠》:“晋献公有子三人,长曰申生,次曰重耳,次曰夷吾。献公听骊姬之谮,申生自杀,重耳奔翟国,夷吾守屈城。”

公元前663年(晋献公十五年),晋国打败骊戎,骊戎求和,以国君的两个女儿各亲,长女骊姬,生了个儿子,名叫奚齐,次女少姬,生子名卓子。

骊姬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奸狡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封少姬为次妃,骊姬还想进一步废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晋献公有个宠爱的戏子叫小施,和骊姬有私情,骊姬问小施说:“我要立奚齐为太子,就是担心申生、重耳、夷吾诸公子反对怎么办呢?”小施说:“把他们早点安排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点了,这样就会轻慢国君的心;如此,则不难对付,”并建议先从太子申生下手,

骊姬又买通晋大夫梁五和嬖五,叫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这个地方,是晋国祖庙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镇守,蒲城(今山西省吕梁县)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是边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献公中计,只留下奚齐与卓子二人在身边,以伺机废立,史称“二五害晋”,小施教骊姬半夜三更在献公面前哭诉说:“我听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要对您行凶,夺取王位,”献公说:“哪会爱他的百姓,却不爱他自己的父亲呢?”骊姬知道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于是再次密谋,有一天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一块祭肉给晋献公,骊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鸩毒,然后加罪于太子,以此迫死太子,又诬重耳、夷吾也参加申生的阴谋,把两位公子也逼到狄国和梁国去了,骊姬见时机已经成熟,就逼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公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另有“骊姬夜哭”的典故,指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一日骊姬劝晋献公召回太子。太子见过晋献公后去拜见骊姬。骊姬请太子吃饭,言谈甚欢。第二天,太子入宫谢恩,骊姬又请他吃饭。当晚骊姬向晋献公哭诉,说太子调戏他,还说了"我父亲现在已经老了"这样的话。又说她可以和太子一起去皇家动物园交游,让献公在台上观察。

第二天,骊姬叫太子和她一起郊游。骊姬先在头发上涂了蜂蜜,使蜜蜂都聚集在她的头发旁边。骊姬说:“太子您可不可以帮我赶走它们呢?”太子从她的身后用袖子赶走蜜蜂蝴蝶。晋献公看见了,以为调戏的事情是真的。心中非常生气,马上就想把太子给杀了。骊姬跪下来恳求说:“我叫太子回来,他却被杀,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宫里的这些事,外人不知道,就忍忍吧。”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回曲沃去了,但是就下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犯的罪行,伺机废掉他。

到最后,申生身背恶名,无法洗雪,自缢而死。

真实张作霖的侍卫武官长是谁

是张作霖。相似之处一共五条:

1,张作霖年轻时曾流浪街头乞讨,在辽宁营口高坎镇的大车店打杂。有时骡马病了,他就弄点草药给治,还真的就治好了。他很聪明,一来二去,就成了兽医。

剧中唐子义也是被仇家击入水中后,大难不死,流落到河湾镇,被兽医刘收留。兽医刘膝下无子,收唐子义做了徒弟,后来还把自己闺女许配给他。为了让兽医刘的生意兴隆,唐子义给停驻大车店的牲口下巴豆,差点被逐出师门。

2,张作霖年轻时当过兵,喜好马匹,“以精骑击,得名擢哨长”。甲午战后,他逃回辽西。辽西是个三不管地区。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官府腐败,土匪横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各地相应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装组织,名曰大团。1900年,张作霖因岳父赵占元的帮助,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大团,有二十多人,他当上了小头目。后来,张作霖受到另一大团的袭击,被迫逃亡。

剧中的唐子义也当过兵,干过“保险队”。开始只是协助二哥谷仁义训练队员,后来因为功夫了得,被拥为队长。但他们这支规模不大的保险队被谢启斌所率领的有日本人支持的大团所击败,而他自己也失手被擒。后来被当地巨匪杜三枪救下,无奈之下当了土匪。

3,张作霖年轻时当过土匪。日俄战争发生,地方宵小乘机活跃,抢劫杀人层出不穷,百姓深以为苦。张作霖在地方上特组织联庄会以自保,联庄会名义上保卫地方,其实就是变相的土匪。如遇外来的匪类到他们区域抢掠,即出而将之击退,而他们无事时也到别的地区去作案。

剧中的唐子义也曾被迫落草为寇,他的原则是“辽西一代谁最豪横,咱就收拾谁”,但并不劫掠寻常百姓,算是有操守的义匪。唐子义当了土匪,绰号“鬼见愁”,成了巨匪“杜三枪”的分舵,但他像张作霖一样,并不认为做绿林好汉是长久之计,总在谋划着回归正道。

4。张作霖的政治野心很大,早就想“改邪归正”,被政府收编。后来,盛京将军增祺采纳了“化私团为公团”的建议,作出了“化盗为良”的决定,张作霖趁机扒掉了贼皮,成为清廷正规军中的一员。

剧中的唐子义的改邪归正更有传奇性,他劫持了盛京将军的姨太太,又假装把她救下,成了盛京将军家的恩公。恩公有投军报效国家之意,盛京将军当然允诺,并且对他很是重用。

5,张作霖投靠清廷后,即开始在地方上剿匪。当时的辽西巨盗杜立三为祸一方,势力很大,人又机警,政府拿他也没有办法。张作霖设计擒拿了杜立三,并且将其处决,由此名声大振。

剧中也有一个和唐子义亦敌亦友的“杜三枪”,虽是土匪,却不害民。两人早年间有过恩怨,杜三枪既是唐父殒命的间接责任人,也是唐的救命恩人,后来还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唐子义归顺朝廷后,也不得不与杜三枪为敌,但他并不斩尽杀绝,在平了杜的山头后,暗中将其放走,其后两人还多有渊源。

电视剧的前半程,从性格到经历,唐子义和张作霖极其相似。但到了后半程,唐子义加入东北军后,他就不再是张作霖,而是成了“大帅府”的侍卫长,由此进入虚构。除了唐子义和张作霖的对应关系,剧中吴玉相也以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为原型。剧中还涉及了诸多历史事件:奉军的“整军经武”运动,郑家屯事件,奉天车站刺杀事件,日侨闹市欺人被惩事件,皇姑屯事件,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即使是“杀一个日本人给40块大洋”,也是有野史可考的。也就是说,这部剧是站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上,进行了戏剧化演绎。《乱世三义》的格局由此提升,与野狐禅年代戏拉开了距离。

蒋介石领导的黄埔军校,培养出多少名将

黄埔军校从1924年到1949年年底,一共培养了23万毕业生。其中黄埔中前期的毕业生均参加了抗日战争,很多都成为了抗日名将。国共两党的很多高级将领均出身于黄埔军校,如林彪、徐向前、陈赓、郑洞国、戴安澜、胡琏、胡宗南、杜聿明等等

一期.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陈明仁廖运泽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许继慎郑洞国刘勘宋希濂左权宣侠父张耀明

这期的国共双方名将最多,其中黄埔“三杰”(陈赓蒋先云贺衷寒)更是闻名遐迩。杜聿明黄维徐向前宋希濂左权也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而且这期也出了两位后来的黄埔校长关麟征和张耀明。

二期.邱清泉廖昂卢德铭余洒度覃异之郑介民周逸群

这期的名将不多,大家能认识的可能就邱清泉一人,其实郑介民也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曾是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三期.陈修和戴安谰姜镜堂康泽毛人凤王耀武常乾坤

这期的名将也不多,但是出了抗日名将戴安谰和王耀武,而毛人凤想必大家对他也不陌生。

四期.段德昌郭化若李弥刘志丹林彪张灵甫唐生明吴起舞曾中生谢晋元彭士量李运昌伍中豪

这期名将也非常的多,但我想着重说下谢晋元,淞沪会战时正是他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可惜最后被叛徒所杀。

五期.许光达邱行湘赵尚志郭如瑰廖运周陶铸郑庭笈

这期基本上都是中共将领的天下。

六期.廖耀湘戴笠罗瑞卿孙明瑾王诤程子华赵一曼

这期的名将有廖耀湘和罗瑞卿,还出了鼎鼎大名的戴笠,特别是出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只得一提的是,《人民的名义》中反复提及的《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也是黄埔毕业。

黄埔军校其真实水平不过就是短期教导队的层次。

第1-4期起码还能至少上够1年的课程(其中纯军事课程7个月:1个月入伍教育,6个月正式军事课程教育)。等到第5期-7期,好点的上了9个月的课,差的只上了7个月的速成课程(其中政治课程还占了60?。因为又是平定商团,又是2次东征,加上很快北伐开始。为了满足迅速扩充的军队对军官干部的需求,只好萝卜快了不洗泥,扒拉到盘里就算菜了。

旧中国现代军事教育,质量最高的是保定军校,其次是云南讲武堂。所以保定出来的蒋可以当黄埔的校长,而陈诚,张治中,顾祝同等保定毕业的在黄埔当教官,而云南讲武堂出来的叶帅等人也可以当教官。黄埔教官群体20?保定军校毕业生,60?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奉系整军经武后的东北讲武堂毕业生素质也比黄埔生过硬。

从真正军事素质讲,保定和云南讲武堂比黄埔高得太多。国民党将领里唯一一个有战略格局堪称帅才得白崇禧也是保定出来的。比较能打的,如叶挺,傅作义也是保定出身。

正是因为后来蒋攫取了国民党最高权力,同时国民党北伐成功后扩军过于迅速,所以黄埔生被提拔得太快,被赋予了他们能力所不能匹配的指挥位置。世人称胡宗南也就是做一个师长的才具却被赶鸭子上架成了统兵数十万的封疆大吏,而绝大部分黄埔毕业生只够做营团主官的,却随着他们的蒋校长一人得道而纷纷鸡犬升天。这就是国民党中央军战斗力始终一般,尤其是整体指挥能力普遍低下的根源所在。

相较共方的黄埔生,除了林帅和徐帅可以称为军事天才的特例外,大部分红色黄埔生,如陈赓,萧克,周士第等虽然得以在残酷的战争实践中学习提高,比他们国民党的校友们要能够迅速成长外,在本阵营里其实也不算最出彩的群体。在他们的战友里,既有粟裕这样本身接受正规军事教育并不多,完全凭着自己的天赋从底层军官脱颖而出的,也有绝大多数甚至都没有什么文化却天生对战争充满敏感与灵性的老粗们冒出头来(正是应了了“将军起于行伍”那句古话)。

所以,从黄埔出来的能称之为名将的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而且国民党阵营一个没有。

爱国将军张学良简历

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4月17日)出生于今辽宁省台安县桑林子乡詹家窝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后改小六子。7岁从师学儒学。11岁生母赵氏病逝。15岁随父进入奉天城,步入社会,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二十一条”运动。

1919年3月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就读,任营长,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1920年4月毕业,任团长,6月晋升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11月授陆军少将衔。

1925年4月授陆军中将衔,10月升任镇威军第三军团军团长,1926年6月擢拔为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1927年授陆军上将衔。同时还兼海空军司令要职。期间奉父命参加了军阀混战: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和1924年的两次直奉战争,1927年10月至1928年1月同晋军傅作义的涿州之战。此外还参加了1920年秋吉林的剿匪战争,1925年平定郭松龄倒戈的战争,1926年8月同国民军冯玉祥南口之战,1927年春对抗北伐军的河南之战等。

1928年5月至12月,主持京津易帜、热河易帜、滦东易帜和东三省易帜。。东北易帜后,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29年1月枪毙杨宇霆、常荫槐,巩固了执掌东北军政大权的地位。为收复国权,1929年7月挑起中东路事件,发动“抗俄”战争。1930年武装调停中原大战。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11月就任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4月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除主管东北军政外,还兼理华北军务。

他在主政东北期间,大力倡导“东北新建设”。整军经武,振兴实业,修筑铁路,建筑港口,提倡教育,推广体育,发展科技,开垦农业,诸多方面,立下奇功。

“九·一八”事变,奉蒋介石之命,执行了对日不抵抗命令,东三省迅即失守。但他的主导思想是“全国抗战论”。并在困境中作了大量的局部抗日战争工作。他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创议者、支持者,更是东北军抗战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东北军进行了北大营突围战、长春突围战、海拉尔抗战、榆关激战、热河保卫战、长城抗战等11次重要战役,揭开了东北军14年抗日战争史的光辉一页。1931年11月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1932年11月改任代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1933年3月通电下野,出洋考察。

1934年3月复出,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衔,10月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1936年1月至4月经过与李克农、周恩来会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新道路。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一道,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实现了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位一体的大联合。西安事变制止了国内战争,促成了第二次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25日,为表示联合抗日的诚意,促蒋实现诺言,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导演了“一审”、“一赦”的丑剧,将张学良长期幽禁起来。1964年7月4日,于台北与赵一荻正式举行婚礼。1991年3月,张学良携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观光,从此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1995年4月,美国移民局正式核发“绿卡”,张学良夫妇移居夏威夷。

2001年10月15日14时50分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对中国现代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爱国主义是张学良人生乐章的主旋律,他不愧是一个彻底的无私的爱国主义者、大无畏的热血男儿。他是抗日爱国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百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1],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度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内“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容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整军经武 什么意思

成语整军经武

发音zhěngjūnjīngwǔ

解释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zhidao“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回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

示例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答边境之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

成语词目整军经武百

拼音读法zhěngjūnjīngwǔ

解释意思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成语出度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

成语举例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对东内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容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