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爱屋及乌及解释

  • 关于成语爱屋及乌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爱屋及乌什么意思?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翻译】: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

【示例】: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爱屋及乌”,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

【近义词】民胞物与、屋乌之爱

扩展资料:

近义词释义:

一、民胞物与?[mínbāowùyǔ]

【解释】: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翻译】:人民都是我的兄弟姊妹,万物与我都是天地所生。

【示例】: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民胞物与”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泛爱的一切人和物

二、屋乌之爱?[wūwūzhīài]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翻译】: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爱屋及乌”吧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爱不忍释

喜欢得舍不得放下。极言喜爱

爱不释手

见“爱不忍释”

爱才如命

见“爱才若渴”

爱才若渴

爱慕贤才就像口渴思饮一样。形容十分爱重人才

爱财如命

吝惜钱财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爱礼存羊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以“爱礼存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莫能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语本《诗·大雅·烝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爱人以德

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

爱手反裘

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爱素好古

《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后以“爱素好古”谓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爱屋及乌

谓爱其人而推爱及与之有关的人或物。语本《尚书大传》卷三:“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爱惜羽毛

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后以“爱惜羽毛”喻珍惜自己的名声

爱憎分明

爱什么,恨什么,态度很鲜明

兼爱无私

泛爱大众,对人无私心。无,本作“无”

克爱克威

《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后因以“克爱克威”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敬上爱下

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谓待人谦恭有礼

敬时爱日

谓珍惜时间

敬天爱民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敬贤爱士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乐山爱水

爱好山水风光

色衰爱弛

谓因容颜衰老而失去爱宠

畏天爱民

敬畏上天,爱怜下民

嫌贫爱富

嫌弃穷者,喜欢富者。多用于女子婚嫁时的一种标准

孝子爱日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拥政爱民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楚楚可爱

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分情破爱

谓对原所爱之人不忠,移情于新欢

男欢女爱

语出晋陆机《塘上行》:“男懽智倾愚,女爱衰避妍。”后以为男女亲昵欢爱之词

甘棠遗爱

旧时对巳卸职的地方长官的颂词

洁身自爱

见“洁身自好”

强食自爱

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束身自爱

犹言束身自修

谈情说爱

谈恋爱

屋乌推爱

犹言爱屋及乌

屋乌之爱

犹言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典故

爱屋及乌比zhidao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扩展资料:

爱屋及乌是一个汉语成专语,读音是àiwūjíwū,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适合。

出处: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语出]《尚书大传》卷三:“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正音]及;不能读作“jǐ”。

[辨形]乌;不能写作“鸟”。

参考资料:爱屋及乌—百度百科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商朝末年,商纣王沉迷于酒色,不好好管理国家,导致朝廷乌烟瘴气,老百姓怨声载道。西方的周国首领姬昌不堪忍受,决定起兵反抗。他积极训练军队,准备推翻商朝的统治,可惜东进伐商计划还没能开始实施,姬昌就去世了。

姬昌的儿子姬发称王,也就是周武王。武王知人善用,不少贤才都投奔到他那里。在姜太公、周公姬旦、召公姬爽的辅佐下,武王联合其他诸侯出兵讨伐商。诸侯联合军与商朝的军队在一个叫牧野的地方交兵,这场仗打得很顺利,为什么呢?因为商朝的士兵根本就不想打,纣王失尽人心,自知大势已去,只得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

纣王一死,商朝一灭,武王反而更加头疼。商朝剩下的士兵该怎么处理?万一有顽固派想要造反呢?真让人为难!于是他先召见了姜太公,问:“进了殷商的都城,这旧王朝的士兵该怎么处理呢?”

姜太公摸了摸胡子:“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对他的邻居说:‘你房子上的乌鸦长得可真好看。’其实这个人并不是真喜欢这只乌鸦,而是喜欢这户人家的房子。反过来理解的话,这个人如果不喜欢这家的房子,那么连带着房子上站着的乌鸦都很厌恶。我们厌恶纣王,所以连带着对这些士兵一起厌恶,我以为一个都不能留下。”武王一听,心想如果这么做,那我不也像纣王一样暴虐了吗?万万不可。

召公上前一步说道:“我以为有罪过的人就应该受应有的惩罚,没有罪过的人就应该留下,大王,我们把所有有罪的人都杀了,这样可好?”武王想了想,依然觉得不妥当。

这时周公说:“大王啊,我们应该让所有人都回到家里,耕田种地养活自己。您不应该特别偏爱自己的臣民,而是要用仁德的政策来感化所有的臣民。”

武王一听,十分赞同。他就放了所有商朝的士兵,让他们安全回到家中,使人心稳定。渐渐地,西周强盛了起来。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爱屋及乌”,但是要避免“恨屋及乌”,要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

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

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

“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

爱屋及乌的故事:商朝有个皇帝叫纣王,他很坏,zd对百姓们很不好。一天,周武王带着军队把纣王打败了,并抓了很多人。周武王把姜太公、召公和周公叫来,问他们如何对待这些人。姜太公说:“如果喜欢一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也要喜欢。”“版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把他周围的人也杀掉吧!”姜太公建议道。召公说:“有罪的就杀掉,没有罪的就让他继续做官吧。”周公说:“我看还是让他们回到自己家里耕地吧。”武王很同意周公的意见,于是他把抓来的人放回家种田了。从此,武王非常爱自己国家的人民权,国家变得非常安定。“爱屋及乌”就是说,喜欢一个人就会喜欢他身边的一切。

这个典故是有历史背景的。

‘爱屋及乌’是指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顶上的乌鸦。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非常喜爱某人,从而连带爱及和他有关的人或物,最早出于《尚书大传·大战》中周武王与姜太公之间的对话。

“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原来,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王)穷兵黩武、不得人心,西岐一个叫做周的方国在首领姬发(周武王)决心讨伐商朝。在军事姜尚(太公)、同母弟姬旦(周公)和异母弟姬奭(召公)的辅佐下,联合各路诸侯讨伐纣王,并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军。此后,纣王自焚、商朝覆灭,周朝从此建立起来。

然而,周武王在纣王死后却并不感到安宁,依然觉得天下还没有安定,于是就召见太公、周公和召公前来商议。之所以能让武王有如此强烈的忧患意识,一方面在于当初与周人一同推翻商朝统治的诸侯坐镇各方、急需安抚(这其中尤其以南方的楚人势力最大);另一方面则在于商朝灭亡之际的国力尚未完全衰落、其东征东夷的军事力量犹存。如何安抚这些非嫡系(甚至是前朝)势力,成为周武王巩固统治的关键。

武王问及三位辅佐大臣,“进了殷都(商朝后期都城),对于前朝的士众应该如何处置呢?”

对此,太公、召公和周公分别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太公的回答便如前文所述,认为“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故而不喜欢一个人,也就会厌恶他人的墙壁篱笆。其潜台词就是建议武王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对于太公的回答,武王并不满意,他很清楚在周人初定天下的局势下,不宜节外生枝、再起刀兵。

接着,召公上前提议将这些前朝旧人依据是否有罪划分,诛杀有罪的、留下无罪的。对于这样的提议,武王依然不是很满意。毕竟是否有罪完全取决于周人的立场,作为前朝旧人的殷商臣民未必会信服,更何况这也不符合周武王期盼天下安定的心愿。

这时候,周公旦上前对周武王说,应该遣散这些前朝部众,全都不予以追究。同时他还建议武王不偏爱自己的旧友和亲属,用仁政感化普天下的人。武王听了周公的话之后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于是,武王就按照周公的方式去颁布政策广泛分封诸侯到各地,并且安顿了殷商遗民(纣王庶兄微子被分封至宋、纣王叔父箕子建朝鲜),从此西周也变得更加强大了。其实,不论是分封天下诸侯还是安抚前朝遗民,都是周人依据当时的形势、为了尽快建立起稳定的天下秩序而采取的措施。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其中儒家以周公旦作为开创周礼的宗师,此后的儒家经典大多对周公旦的仁政思想大加推崇和赞扬。

伴随着《尚书大传》的传播,人们对这则故事中姜太公所提及的“爱屋及乌”的提法逐渐熟知,从此以“爱屋及乌”作为推爱的比喻,或者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屋乌及爱”)。

成语,出处汉·伏胜《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过分偏爱。

【典故】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93;(sh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3]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爱屋及乌的意思

爱屋及乌àiwūjíwū

中文解释-英文翻译

爱屋及乌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zd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示例】内: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近义词】:相濡以沫

【反容义词】:爱莫能助、殃及池鱼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

爱屋及乌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示例: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典故】: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爱屋及乌 、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百乌鸦。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篇》:度“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爱屋及乌”[语出]《尚问书大传》卷三:“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答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扩展资料:

爱屋及乌是一个汉语成语,专读音是àiwūjíwū,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属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适合。

参考资料:爱屋及乌-百度百科

“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àiwūjíwū)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适合。

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译文: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

近义词:相濡以沫、民胞物与。

反义词:恶其余胥。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rúyǐmò,相:外相;濡:沾湿;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自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译文: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nàn)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2、反义词

恶其余胥(wùqíyúxū),就是连他所住的地方的墙壁都厌恶(与“爱屋及乌”相反)。“余胥”又作“胥余”,郑玄解释为“里落之壁”,即“墙壁,篱笆”。

出自《尚书大传·大战》: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译文:恨那个人也就连带憎恶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百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度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问、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答偏爱或爱得不当

示例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吴趼人《二十年专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近义属词相濡以沫民胞物与

反义词爱莫能助、殃及池鱼、迁怒于人

  •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 【出自zd】:《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 【示例】: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把专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属;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

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爱屋及乌”下一句是“柔远能近”,该句出自明代唐之淳的《对酒》中“爱屋及乌,柔远能近”意思是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安抚笼络远近之人。

二、爱屋及乌[àiwūjíwū]

1、释义: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能够接受与他有关的东西

2、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

3、中性词,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

4、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5、示例:他一直珍藏着学生制作的纪念品,~,这正是教师的爱心。

扩展资料

爱屋及乌的近义词及典故

一、爱屋及乌的近义词有民胞物与、

1、民胞物与[mínbāowùyǔ]

解释: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示例: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泛爱的一切人和物。

2、因乌及屋[yīnwūjíwū]

解释: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它有关事物。

示例:既然你爱上他,就应该爱屋及乌,接受他的家人和他的许多缺点。

二、爱屋及乌的典故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

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

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姜子牙就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于是周武王姬发就合理处置了商朝的权贵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屋及乌(汉语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