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则言不顺

  • 名不正则言不顺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

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

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翻译: 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抱持存疑的

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

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

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说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这是个非常好的一个绕口呤,讲的是一个道理,这种道理是值得咱们在心里头考虑的,应该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到位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看不明白呀,请你的明白点好吗

名不正则言不顺,谁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全文是什么

出处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①,子将奚先②?”子曰:“必也正名乎③!”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④!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⑤!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

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2636437

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⑦。”(《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三章》)注释此处孔子集中论述了关于正名的政治伦理思想。正谓正定,名谓名分,实即礼乐等级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变化,呈现了“名实相怨”即名不副实的矛盾。当时卫国父子争位,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孔子认为即原于名不正。所以治理卫国,必须从正名始。正名的要求,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维护等级伦理制度,恢复礼治。

①卫君:卫出公蒯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境。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于是出现了父子争位的现象。②奚:何;胡。③正名:古来注家异说纷纭,有谓“正百事之名”,有谓“正书字”;此处则指必先正父子之名。④迂:拘泥固执,不切实际。⑤野哉由也:指责子路言词粗野。⑥阙:同“缺”,存疑的意思。⑦苟:苟且;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