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故事

  • 不耻下问的故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我需要大量的有关不耻下问的故事,以及名人名言 快

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并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鉴别考证了历代记载的一千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

俄国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4333333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165689.html?si=2

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并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鉴别考证了历代记载的一千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

俄国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

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4333361

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

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4333339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1、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2、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

3、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4、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5、 欲速则不达。------《论语》

6、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7、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

四、 团结(合作)

1、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国谚语

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中国谚语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 经营企业,是许多环节的共同运作,差一个念头,就决定整个失败。----松下幸之助

6、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7、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五、 文明

1、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2、 富裕并不带来文明,而文明产生财富。------比彻

3、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4、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托尔斯泰

六、 环境

1、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2、 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是清洁空气,二是澄清饮水,三是流通沟渠,四是扫洒屋宇,五是日光充足。----南丁格尔

3、 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曲格平

4、 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七、 理想

1、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2、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4、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5、 攀登高峰要不畏艰险,实现理想要勇于奋斗。---谚语

6、 活着又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怕的。----契诃夫

7、 没有血气的人苍白,没有理想的人懈怠。----谚语

八、 幸福

1、 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尼采

2、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歌德

3、 不论在哪里,自己的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去寻觅。-----哥尔斯密

4、 老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人,永远不会幸福。-----塞拉斯

5、 如愿便是幸福,满足便是幸福。----鲁迅

6、 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

7、 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构建师-----培根

九、 友谊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3、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易卜生

4、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丽,更会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罗

5、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6、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十、 爱国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6、 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7、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十一、奉献

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 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4、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词

5、 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谚语

十二、立志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3、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4、 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拉斯金

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6、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十三、虚心(骄傲)

1、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2、 骄傲是无知的别名。----英国谚语

3、 谦受益,满招损。--------《尚书》

4、 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谚语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谚语

6、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的。-----老舍

7、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十四、尊严(骨气)

1、 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诱。-------王通

2、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陆九渊

3、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孟子

4、 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陈祖芬

5、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十五、知识

1、 知识是引导人们看到光明和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2、 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雨果

3、 明日之帝国将是智力之帝国。-----求吉尔

4、 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解释。----高尔基

5、 无知是迷信之母。----巴尔扎克

6、 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力量,他的知识和他的能力是相当的。------培根

7、 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十六、书籍

1、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 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3、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高尔基

4、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5、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6、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7、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十七、诚信

1、 民不信不立。-------孔子

2、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3、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4、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5、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十八、教育

1、 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2、 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十九、爱心

1、 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

2、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3、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二十、乐观

1、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纪伯伦

2、 当一扇门关上时,另一扇会打开。----塞万提斯

3、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布雷顿

二十一、积累

1、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白居易

二十二、求实

1、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2、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3、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快乐的事情。――周恩来

二十三、方法

1、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更斯

2、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3、 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十四、思考

1、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2、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事无成。――爱迪生

3、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二十五、逆境成才

1、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2、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3、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语

二十六、改革

1、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2、 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巴尔扎克

3、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

二十七、劳动

1、 不劳则无获。――富兰克林

2、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莎士比亚

3、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罗大经

二十八、健康

1、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爱默生2、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16、爱是治疗心灵创伤的灵药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鲁迅

2、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3、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4、 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5、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

6、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7、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二、 时间

1、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2、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李大钊

3、 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4、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5、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则是慢性自杀。----列宁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国谚语

三、 持恒

1、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2、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

3、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4、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5、 欲速则不达。------《论语》

6、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7、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

四、 团结(合作)

1、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国谚语

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中国谚语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 经营企业,是许多环节的共同运作,差一个念头,就决定整个失败。----松下幸之助

6、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7、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e69da5e887aa7a6431333234333337

1、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2、 富裕并不带来文明,而文明产生财富。------比彻

3、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4、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托尔斯泰

六、 环境

1、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2、 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是清洁空气,二是澄清饮水,三是流通沟渠,四是扫洒屋宇,五是日光充足。----南丁格尔

3、 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曲格平

4、 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七、 理想

1、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2、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4、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5、 攀登高峰要不畏艰险,实现理想要勇于奋斗。---谚语

6、 活着又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怕的。----契诃夫

7、 没有血气的人苍白,没有理想的人懈怠。----谚语

八、 幸福

1、 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尼采

2、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歌德

3、 不论在哪里,自己的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去寻觅。-----哥尔斯密

4、 老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人,永远不会幸福。-----塞拉斯

5、 如愿便是幸福,满足便是幸福。----鲁迅

6、 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

7、 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构建师-----培根

九、 友谊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3、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易卜生

4、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丽,更会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罗

5、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6、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十、 爱国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6、 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7、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十一、奉献

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 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4、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词

5、 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谚语

十二、立志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3、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4、 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拉斯金

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6、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十三、虚心(骄傲)

1、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2、 骄傲是无知的别名。----英国谚语

3、 谦受益,满招损。--------《尚书》

4、 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谚语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谚语

6、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的。-----老舍

7、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十四、尊严(骨气)

1、 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诱。-------王通

2、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陆九渊

3、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孟子

4、 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陈祖芬

5、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十五、知识

1、 知识是引导人们看到光明和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2、 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雨果

3、 明日之帝国将是智力之帝国。-----求吉尔

4、 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解释。----高尔基

5、 无知是迷信之母。----巴尔扎克

6、 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力量,他的知识和他的能力是相当的。------培根

7、 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十六、书籍

1、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 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3、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高尔基

4、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5、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6、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7、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十七、诚信

1、 民不信不立。-------孔子

2、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3、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4、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5、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十八、教育

1、 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2、 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十九、爱心

1、 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

2、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3、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二十、乐观

1、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纪伯伦

2、 当一扇门关上时,另一扇会打开。----塞万提斯

3、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布雷顿

二十一、积累

1、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白居易

二十二、求实

1、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2、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3、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快乐的事情。――周恩来

二十三、方法

1、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更斯

2、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3、 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十四、思考

1、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2、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事无成。――爱迪生

3、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二十五、逆境成才

1、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2、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3、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语

二十六、改革

1、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2、 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巴尔扎克

3、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

二十七、劳动

1、 不劳则无获。――富兰克林

2、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莎士比亚

3、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罗大经

二十八、健康

1、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爱默生2、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16、爱是治疗心灵创伤的灵药。
不耻下问的故事,不耻下问的故事
要详细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齐桓公向管种请教治国方略.
孔子向老子请教音律.

古人为求“一字师”而不耻下问的故事常

e68a84e79fa5e9819331333236613361

所谓“一字师”,就是改一个字的老师。他给你的诗文改一个字,你就尊他为师,这固然是你的谦虚,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一个字上见能耐,就这一点而言,他确实有资格当老师。

我国古籍中曾记载不少“一字师”的掌故,下面举几个例子。

唐五代“诗僧”齐已,写过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人郑谷读后提意见说,“数枝”就不算“早”了,不如改为“一枝”。齐已觉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一字师”。后来很多人也都认为“数”改为“一”好,但郭沫若先生却认为,齐已写早梅用的是白描手法,不加渲染烘托,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数枝”没什么不好,因此,“改固可,不改亦未尝不可。”一个推敲语言,一个尊重事实,都能够言之成理,可见角度不同,看法就可能不同。

元代诗人萨天锡有两句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很多人都赞誉有加,唯有一个不知名的老者含笑摇头。萨天锡求教,老者说:“此联虽好,只是‘闻’、‘听’二字意思重复,‘闻’宜改为‘看’。”并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名句。萨天锡即俯身叩首拜为“一字师”。“闻”改为“看”,不但为了避复,而且“看”比“闻”更直观,因而更能表现“厌”的情绪,妙!

宋人肖楚才在溧阳主持事务时,有个叫张乖崖的官员请他吃饭。他看到张的案上放着刚写完的一首诗,其中有“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两句,略作沉吟,就提笔把“恨”改为“幸”。问之,则曰:“你现在功高位显,奸人蠢蠢欲动而未曾动,今天下统一,太平无事,你应该感到万幸才对,为何独恨太平无事?有悖情理啊!”张茅塞顿开,拜肖为“一字师”。“恨”改为“幸”,完全从实际出发。古人使用语言先要炼“意”,而后再炼“字”;意切,字才可能准。离开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孤立地“炼字”,是下策。

前人“一字师”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道理,它给我们的启发已经远远超过某一个字本身的妙处,而从更深的层面激活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知道“为求一字稳”并不容易,但若是做到“稳”了,又是一种多么美妙的精神享受啊!

yī zì shī释义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来源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S之“?S”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示例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提到历史上医家之间的关系,许多人会联想起“扫叶庄”与“踏雪斋”的故事,说是叶天士与薛生白常互生龃龉,各在自己书斋的取名上做文章,影射攻击对方,似乎不扫、不踏,不足以解恨。上百年来人们把它作为笑谈传闻。

叶、薛二位均是温病学医家,从二位医家的为人及治病态度看,这个传闻颇值得怀疑。

叶天土以虚心好学著称,即便是他成名以后也是这样。关于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故事很多。为了学到知识,他曾改名换姓,拜一位姓刘的名医为师;他也曾煞费苦心,乔装打扮成穷人模样拜老僧学艺,学成后方才披露姓名。

他的字号也表现了他的医学志向。他号“香岩”,这中间还有一段趣事。在叶天士同时代,苏州有位乐工,技艺超群。为谋生,他进京卖艺,挣到不少钱。回苏州后,见许多贫困人家无衣无食,他慷慨解囊,在一个叫“虎丘山”的地方建造了一所“普济院”,专门接济贫苦百姓,他的名声很快传遍乡里。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玄烨听到此事,亲笔写下“香岩普济”的匾额,颁发到普济院。叶天土以“香岩”二字为号,表明他志在学习这位艺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尽管叶天士名气很大,但他从不矜夸,十分谦逊。在治病中,常请别的内行医生帮忙,碰上自己治不好的病,也不逞强,乐于倾听同道的意见。对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治愈他母亲疾病的一位章姓医生,他逢人便夸:章医生的医术比我高明,可以请他看病。不解的是:这位虚怀若谷、谦逊向贤的叶天士,难道就单单跟薛生白过意不去,而不怕别人笑话他?这不是和他历来的治病态度格格不入吗?

比叶天士小十三岁的薛生白,平素对叶天士的高明医术也推崇备至。据《苏州府志?薛雪传》“记载:薛生白“每见叶处方而善,未尝不击节也。”既然薛氏内心如此佩服叶天士,怎么可能反目为敌,甚至相互辱驾呢?况且,这与薛生白的个性亦不相符。薛生白著有《一瓢诗话》,很强凋“人品”。认为“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指谈笑),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把人品的修养与事业上的成就直接联系起来。可见。他很注重品行修养。所以,那些传闻无论从哪一角度分析,都难以令人置信。然而,正是这些传闻,把两位医家的高尚形象一笔抹杀,给中医界造成不良影响。

不错,历史上的确有过“扫叶庄”,但其本意并不是针对叶天土的。沈德潜《归愚文钞》卷九有《扫叶庄记》一文,介绍了薛生白“扫叶庄”的来历。大意是说:“扫叶庄”是薛生白著书立说的地方。因为那里树木葱郁,落叶封径,薛生白常呼书童缚帚扫除地上落叶,故取名为“扫叶庄”,此其一义;又因为薛生白注释《易》,能补俞氏《易》所末及,屡定屡更,挑除疵漏,就象扫除落叶一样。此其二义,丝毫也没有针对叶天土的意思。将树叶与叶天士的姓联系在一起,完全是牵强附会。

记述“扫叶庄”、“踏雪斋”这段传闻的书,以王友亮的《双佩斋文集》为代表。然而,有人已从医史和文学等角度加以论证,认为该文不是王友亮本人所作,而是后人在整理刊行时根据传闻添加上去的。至此,叶、薛的这段“冤假错案”可以平反昭雪了。

历史上,医家精诚团结、肝胆相照的事例很多。金元时代的著名医家朱丹溪与葛可久的交往便是一例。一次,浙中有位女子患“痨瘵”(即今之肺结核),骨瘦如柴,奄奄一息,许多医家束手无策。病家抱一线希望请朱丹溪诊治。经过丹溪的认真治疗,病情有明显好转,但脸颊上的红晕却始终不退。朱丹溪对病家说:“我只能治到这个地步。现在要请吴县名医葛可久施用针灸治疗,方能彻底痊愈。不过,这个人很难请”。他略一思忖,说;“这样吧,我写一封信给你带去,他必定会来的。”病家很高兴,雇了一只小船去请葛可久。葛可久―见朱丹溪的信,即“不谢客行,亦不返舍”,登舟而来。朱丹溪详细介绍了那女子的病情,请葛可久诊视。葛可久认为病在胸肺,余邪未净,应针刺两乳。于是,他取出针具,隔着薄衣,针刺她的两乳,病人脸上的红晕随之消失。朱丹溪在旁边仔细观察,认真琢磨,亦学到了针灸知识。在医技上,朱丹溪当着病人的面承认自己的短处,这需要多么宽阔的胸怀!葛可久有求必应,亦体现了与丹溪的真挚情谊。这则故事可算是中医“会诊”的珍闻。

当然,由于学派不同,学术见解不一,医家之间产生学术争鸣是常有的事,它能促进医学发展,值得提倡,如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即是如此。另外,受封建陋习的影响,个别医生也的确存在―些门户之见,它阻碍中医发展,不利于中医学术交流,应坚决摈弃

程门立雪,

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6613361

是一个尊师的典故。《宋史?杨时传》载:有-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和游酐侍立'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他们这时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走去。有宋一代,程朱成为显学,杨时上承程颐,下启朱烹,闻名大下。于是,名师与名徒构成的"名人逸事",就成了学界佳话,著名典故。元代,谢应芳《龟山稿》卷七《杨龟山祠》诗曰:"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载道归东南,统绪赖不绝。"杨时号龟山,溢文靖。后代以此典故,作为尊师的典范。程门立雪,有的简称立雪。如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二《回吴先生庆初度启》有"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的话。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636f70797a6431333236613361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