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美人迟暮及解释

  • 关于成语美人迟暮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英雄末路 美人迟暮的出处

出自古龙的武侠小说来《多情剑客无情剑》。

他在这部小说中写道:“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无可奈何的悲哀。这种悲哀最令人同情,也最令人惋惜。”

英雄末路,意思是英雄到了无路可走地步。形容有本领的人到了无路可走、一筹莫展的地步。

美人迟暮,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出自战国屈原的《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译文: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光阴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零的源草木。

扩展资料

《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古龙中期作品,为其著名重要代表作,原名《风云第一刀》,是“小李飞刀”系列的第一部。

全书包括1968年至1969年于武侠世界连载的《风云第一刀》与1969年至1970年于武侠春秋连载的《铁胆大侠魂》,而春秋出版社则并为一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另上海学林出版又改回原名《风云第一刀》,并且宣称是初名。

小说曾被改编为电视剧和《多情剑客无情剑》系列(后者包括电影)。后来亦有以“小李飞刀”(实整篇《多情剑客无情剑》)为名的漫画和电玩。

小说以“小李探花”zd李寻欢与“飞剑客”阿飞的故事为主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情剑客无情剑

英雄末路

拼音:yīngxióngmò来lù

解释:形容有本领源的人到了无路可走、一筹莫展的地步。

出自:民间。

美人迟暮

拼音:?měiré百nchímù

解释:比喻因日度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出自知:战国楚·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道暮。”

末路

最后一段路程。《战国策百·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难。度”

后引申为英雄的悲凉下场。

迟暮

chímù

1、指黄昏;2、比喻人的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专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属楚辞·离骚》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杜甫《甘林》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是什么意思?出处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自古以来即使再漂亮的美人也不得不感叹自己日趋衰老,即使功劳远大名满天下的志士也终有白头的一天。比喻时光终究会使人容颜老去,不复青春年华。

这两句诗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全文节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扩展资料: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骚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即使再漂亮的美人也不得不感叹自己日趋衰老,即使功劳远大名满天百下的志士也终有白头的一天。比喻时光终究会使人容颜老去,不复青春年华。

这两句诗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度屈原的《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扩展资料:

1、《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知心。

2、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道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3、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专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属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骚

意思是:自古以来即使再漂亮的美人也不得不感叹自己日趋衰老,即使功劳远大名满天下的志士也终有白头的一天。比喻时光终究会使人容颜老去,不复青春年华。

古语有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现在所称的“自古美人如英雄,不许人间见白头”只是此句的变装用法。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意谓年华逝去,英雄白头,美人迟暮,都是难堪。

至于出处: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随园诗话》清代袁枚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

冬友侍读出都,过天津查氏,晤佟进士溶;言其母赵夫人苦节能诗,《祭灶》云:“再拜东厨司命神,聊将清水饯行尘。年年破屋多灰土,须恕夫亡子幼人。”查恂叔言其叔心谷《悼亡姬》诗,和者甚众。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离骚》全文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人格精神

1、屈原的生命意识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识。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能引发人类共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人迟暮之感的抒发,代不乏人,历久弥新。但是还没有谁像屈原那样面对时间飞逝而产生紧迫甚至恐惧的感受。

2、屈原文学作品中的爱国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屈原

古语有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抄许人间见白头。’现在所称的“自古美人如英雄,不许人间见白头”只是此句的变装用法。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意谓年华逝去,英雄白头,美人迟暮,都是难堪。

随园诗话;

冬友侍读出都,过天津查氏,晤佟进士溶;言其母赵夫人苦节能诗,《祭灶》云:“百再拜东厨司命神,聊将清水饯行尘。年年破屋多灰土,须恕夫亡子幼人。”查恂叔言其叔心谷《悼亡姬》诗,和者甚众。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此与宋笠田明府‘白发从无到美人’之句相似。度”

又有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记“白发”云:“袁简斋大令诗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清查为仁《莲坡诗话》引佟蔗村《姬人诗》。

这样看来,应该是“佟氏姬人名艳雪者”所作,被袁枚载入《随园诗话》.

据说,这位才女名赵艳雪,今天津水西庄“艳雪楼”即其居也。诗题为《和查为仁悼亡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即使再漂亮的美人也不得不感叹自己日趋衰老,即使功劳远大名满天下的志士也终有白头的一天。比喻时光终究会使人容颜老去,不复青春年华。

这两句诗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后有人将"美人迟暮"、"英雄白头"作为成语,用来形容有作为的人也会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离骚》全文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青灯古卷,美人迟暮,千古如出一辙"是哪首诗里的?

"青灯古卷,美人迟暮,千古如出一辙",出自纳兰秋的《情到深处即为诗》。

《情到深处即为诗》部分原文如下:

爱情耐不住世俗的烦扰,爱只是爱,不能代替生活。在与不爱之间还有一种选择叫做无奈。世上本没zd有对,没有错,没有爱于不爱,没有辜负与成全,这一切都是庸人自扰。青灯古卷,美人迟暮,千古如出一辙。只是青山依在,几度夕阳?

扩展资料回:

《情到深处即为诗》是一本充满悲伤力度与情感慰藉的人文读本,作者用忧伤的笔调、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从诗人的泪水、悲伤这个角度出发,精心为我们描绘了古代诗人旖旎多彩、真挚感人的生活画卷和情感经历。

诗人,他们有太多的光芒,他们留下了长盛不衰的千古名句,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这些独具风格和魅力的诗人隐藏了太答多的悲伤与泪水,他们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都曾经因悲伤而哭泣,于是,笔墨与泪水其下,他们的诗句打动了自己,也打动了千千万万个我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到深处即为诗

不是哪一首诗里的,它出自纳兰秋的《情到深处即为诗》。

原文如下:

爱情耐不住世俗的烦扰,爱只是爱,不能代替生活。在与不爱之间还有一种选择叫做无奈。世上本没有对,没有错,没有爱于不爱,没有辜负与成全,这一切都是庸人自扰。青灯古卷,美人迟暮,千古如出一辙。只是青山依在,几度夕阳?

扩展资料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它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产生,出现了专司诗歌的“诗人”。诗人与非诗人的分裂便产生了。诗、诗人总是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的。诗人被认为是由神灵所选中并赐予灵感的特殊而神秘的人物。

诗学关于诗,就像美学关于美一样,很难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如果你问一位诗学家“什么是诗”,就像你问一位美学家“什么是美”一样,是难以得到你满意的回答的。诗之所以难于定义,大概因为“它是太属于精神世界,太缥缈了”,而且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当诗的广义与狭义搅在一起时,“什么是诗”就显得更为纷纭复杂了。海德格尔就不满于“把诗归入文学”,对“诗必在文学之中谋得其存在形式”不以为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到深处即为诗

不是《情到深处即为诗》里面的

青灯古卷,美人迟暮,千古如出一辙。只是青山依在,几度夕阳?

在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

佛前的烛

跪在森冷冷的阎罗殿前。

“殿下所跪何人?”

“小女子钱塘人氏李心兰。”

“李心兰,钱塘人氏,年方二十一岁,平生好善布施,无为恶事,抑郁而终。”判官念着。

“那李心兰,便命你即去投胎,可好?”

“禀大老爷,小女子有一事相求。”

“快讲。”

“三年前,钱塘江边,与纪氏公子相许,公子言:必不相负。三年间,不见其人。小女子愿亲口问上一句:公子可还记得李心兰?”

“若达此愿,必在奈何桥前日日等待,若他魂魄来归,你即可问他一问,你可忍得那奈何桥前阴冷寂寥之苦?”

“小女子忍得。”

“去吧。”

劫数天定,在劫难逃。

奈何桥上,大鬼绕,小鬼哭。孟婆婆舀着浓香的汤给他们。

“喝吧,喝了就忘了,忘了就没有痛苦了。”

我只是立在桥头,盼见公子一面。忽记得这是地府,又怕见到他,他要长命百岁才好。

“小娘子,你也喝了吧。忘记纷扰,才能快乐。”

“不,婆婆,我还不能忘。”

“想不开啊,不忘又能怎样。”

每日里我都精心梳洗了等在那里,惟恐工资相间不识。每日里都听孟婆婆劝着:“喝了吧,忘了吧。”

又是三载光阴虚度。

“小娘子,今日人间饯花神,你不去瞧瞧?”

又是饯花神,六年前的今日……

欲语泪先流。

“去吧,若来了那公子,我帮你留下他。”

也罢。

钱塘江边依旧花柳繁盛。荡荡的江水清,翠翠的鸟儿鸣。

一队花轿从我身边抬过,锣鼓,唢呐将那喜气传开。

六年来,我梦中常出现的情景,六年来,我盼不到的情景。是啊,决不可能了,即便公子仍然记得当日之言,他也不能娶一鬼新娘。

唉,泪珠又落了下来,慌忙擦去了。今日是人家的吉时啊。

我偷偷进了花轿,平生坐了那样多的轿子,却没有一次像这样的惬意。花轿颠啊颠的,一个不小心,喜帕从凤冠上划了下来,新娘慌忙接住,明明有轿帘挡着,也怕别人窥见,那娇涩的样好似六年前的我。

好俊的一个人,不知哪个有福的享用了她。

我也拿了一方红帕蒙了自己的头,美滋滋与她一起下了花轿,一起拜了天地,一起入了洞房。自是那莲步生花,身段婀娜,明知这场婚礼我只是看客,却也真如新娘般,掩不住欢喜,好奇,还有一丝慌乱乱。

自有新郎为她掀去喜帕,我则自己掀开来。一定要仔细瞧瞧这新郎,可配得上那娇娃。

这,这,不是那公子?公子……今日竟是他的吉时!顿觉天崩地裂。

公子为她去了凤冠,她为公子解了玉带。两人喝了合欢酒,共入红纱帐。莫辜负这春宵一刻,莫辜负这风华岁月。

可是,我呢,这六年来我辜负了什么,还是什么辜负了我。

夜深人静,这贪欢的人也入了梦。

“公子,公子……”我轻唤他。

“兰小姐!”他惊愕万分。

“公子可还记得‘必不相负’之言?”

“少年之事。”

“少年之事!我六年的时间只等来这六个字!公子啊,你可知为你这‘少年之事’我香消玉殒,为这我放弃轮回而苦苦等待。原来这于你只是少年玩话!你负了我,你骗得我好苦!我的冤屈怎是这四个字所能抵消!罢了罢了,与我阎罗殿前去说清楚!”

钩魂锁穿入了他的琵琶骨,就要前行,锁却断了开。

“阿弥陀佛。”是地藏王菩萨。

“李氏心兰,你有何屈?”

“菩萨,他欠我的情,欠我的命!”

“你要他如何偿还?”

如何偿还?要他死,不,他死也不能补偿我这六年的时光,他死也不能给我他的爱恋。即便他负了我,我也是爱他的,他是我一生的爱啊。如何偿还,如何偿还?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李氏心兰,你听好,六年前,纪公子并未食言。他确曾去提亲,只是进府方知道,你乃钱塘首富之爱女,惟恐高攀,乃回。后,发奋读书,三年,高中探花,归,再进李府,方知你已仙逝。悲痛之情难已言表。立一灵牌,供奉家中,上书‘爱妻李氏心兰之位’。如今,奉母命再娶,乃立为侧室。”

一字字如刀划在我的心里,公子,你可知我那父母并非嫌贫爱富之人。天意啊,天意。

“公子,方才,你如何不说?”

“说又怎样,终究是我害了你。即便我错了,知错了,也无法补偿。而我也难免娶妻生子,将你尘封于记忆里。”

“纪公子,你且回去吧。”菩萨将他送回身躯。他噩梦惊醒,慌忙下床,打开一上锁的白玉盒子。拿出一方手帕,紧贴于胸。

我知道,那帕上有李家的府址,怕角绣着一丛兰。

“你可悟了?”菩萨问我。

“我悟了。”

爱情耐不住世俗的烦扰,爱只是爱,不能代替生活。在与不爱之间还有一种选择叫做无奈。世上本没有对,没有错,没有爱于不爱,没有辜负与成全,这一切都是庸人自扰。青灯古卷,美人迟暮,千古如出一辙。只是青山依在,几度夕阳?

“菩萨,我愿做你座前的一支烛,引导众生出迷途。”

菩萨笑了。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