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独善其身及解释

  • 关于成语独善其身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君子做人·独善其身!做何解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百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度。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版提高。

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权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君子做人·独善其身!做何解释?

“穷则独善其身,百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度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穷,多指身处逆问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答,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回,答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是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此句出自《孟子·尽心上》。

原文:

《孟子·尽心上》

战国中期-孟子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1、《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孟子》亚圣的手笔,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3、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

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所作的《孟子·尽心上·忘势》。

原文如下: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如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

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详细解释: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

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

扩展资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前面表达了儒家思想主义、入世精神;后半句则表现出道家的豁达态度和处世境界。

在《孟子尽心上》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某天,孟子对宋勾践说:“你不是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应该抱有的态度:别人理解也能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你也安详自得。”

听了孟子的话,宋勾践很奇怪:“那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很简单,尊重道德,喜爱仁义,自然就能安详自得。所以说士人穷困时不是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

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孟子认真地告诉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扩展资料

原文: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