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

  • 拿得起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说的对。拿得起就是敢于面对事实,不会逃避生活,有担当,是成熟的表现;放得下就是舍得,有舍必有得,失而必得,得失兼并。你的某种失去,就是另一种的得到,放下所谓的失去,你会拥有相对的收获,这是智慧的体现。

有舍才有得。放下的确是一种智慧,同时也需要勇气。当你两手空空,谁又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呢?

没错,人要有胆量来担保,就应该要懂得什么叫勇。

拿是拿得起,放却放不下 是哪篇散文里的

是汪国真的诗――《总想爱的潇洒》

总想爱得潇洒
不辜负青春明丽的韶华,
就爱得有声有色,
就走得无牵无挂。
秋瑟难忘春花时,
欲想潇洒,
偏难潇洒,
拿是拿得起,
放却放不下.

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略了一辈子。

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了一生。

很多时候,爱上我的,可惜我不爱他。

很多时候,我爱上的,偏偏他不爱我。

很多时候,相爱了,却无法在一起。

很多时候,拿是拿得起,放却放不下。、、这是一篇如题的诗

汪过圳诗 - “一直想好好地爱别致的”

总是要爱别致
不辜负青年霓虹灯韶华,
爱巨大的成功,
如果您在旅途中去支配。
秋瑟难忘春花
希望别致的
部分困难别致,
拿拿得起,
把它不适合的。
拿得起,拿得起又放得下的例子
拿得起放得下

老和尚背姑娘过河,小和尚看不惯,老和尚说,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清净在内心,行为上的善举,姑且做了,做过后,了然放下就是。这是于丹《论语心得》里的小故事,于丹借着它,来阐明孔子的生活态度。

帮人是好事,老和尚的心态值得我们倾佩,最可恨的是于丹,她把这个和尚的故事和孔子思想混在一块,貌似恰当,实则害人。《论语心得》里,这样的故事上百个,我在这里只粗浅解析一个,把它为什么害人说明白。

你要向老和尚学习,学习他的“拿得起放得下”,这心态很好,值得表扬。可我告诉你,你学不会,永远学不会,要想学会,只能出家当和尚去,并且还得修炼个几十年,也许才有了这洒脱的功夫。这“拿得起放得下”,压根就是佛教的词汇,佛教的思想观里的字眼,这是一个我们世俗人总是羡慕和倾佩,却很难达成的心灵状态。

我们中国群众的日常观念,对背姑娘过河,有我们自己的心态,就是孔子的心态。它也是好的,并且比佛家的“拿起放下”更实用。假设孔子遇到这么个要过河的姑娘,他也一定要背,背过了河,孔子心里很快乐,做了好事嘛,孔子不会转眼就把这事就放下,也不会说什么海阔天空,他甚至要在心里继续赞美自己,肯定自己的选择,帮助人的快乐,充沛在心田。

孔子和老和尚,两人的行为一样,都帮了姑娘,他们的差别在于心态。老和尚是拿得起放得下,内心虚无的功夫练到家,孔子是拿得起不放下,在心里随时体味帮助人的快乐感觉。这“拿得起不放下”的儒家快乐功夫,即是我们常说的责任,一个人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天下责任。个体的仁心,向群体释放和施为,从过程里体会人生的快乐和意义。

坐公交车,遇到老人上来,我给老人让个座位,这是助人为乐,最自然的心态,简直是种直觉,人人都在做,谁也不问为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儒家传统文化在起作用。假如我当时正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正读到这段老和尚背姑娘,我起身给老人让个座,站着时心里就可能要这么想:老和尚都不顾别人挫了脊梁骨,率然背了姑娘过河,拿得起放得下,我做这么丁点小事,不算什么,也要拿得起放得下,本来让了座,心里很高兴,但一定要平息自己的高兴,学习老和尚,学它的释然,胸怀无限大,学它的不以为然,因为我是善良的好孩子。

你的释然是假释然,因为你不是老和尚,你心里腾起的快乐感觉,被于丹的学问曲解,成了沾沾自喜的二流君子,可是又有谁愿意做二流?你要努力的改善自己的浅薄快乐,做一个内心宁静的一流君子。当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少次实践着“拿得起放得下”的于丹功夫以后,你的心态将变得越来越困惑,越来越别扭,偶尔觉得自己前世一定是个当和尚的,偶尔觉得这生活,真是变得越来越没有意思。

于丹的《论语心得》,在曲解我们中国人,灵魂深处最深沉的儒家文化。当帮助它人的直觉,被于丹解析成佛陀思辩,当帮助别人以后,产生的快乐感觉,被于丹怂恿拿得起放得下,可是我们谁也不是和尚,这拿起放下的功夫,好是好,技术难实在度太大,我担心被于丹蒙蔽的中国群众,就再也找不回,我们最初的心灵家园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刘备,胯下之辱的韩信,蔺相如避廉颇的车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