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正始之音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正始之音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魏晋风度的具体内涵为什么说在 " 竹林七贤 " 中,只有嵇康和阮籍的诗文真正体现了 " 正始之音 " ?

魏晋风度,是指上自百三曹开辟的诗词之风,后引申在当时浮华的文风中清新度脱俗,傲然独立,有筋骨,崇自由的风格,既指文,亦指人问.嵇阮二人,文章妙绝,人格独立,嵇,皎然答出世,阮,率性本真.文如其人,故说他们得其中真味.

有空专多读读他们的诗文属,慢慢体会,如果感兴趣的话

第一节 什么叫做“正始之音”

1、你问的应该是”魏晋时期的抒情诗“。没有”魏晋时期的汗情诗“这个东西。

2、”抒情诗“是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而魏晋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抒情诗方兴未艾的时代。

3、魏晋时代的诗歌大致情况:

建安诗坛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以慷慨悲凉的主旋律奏响了时代的乐章。曹操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四言诗又独具一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曹丕有“文士气”,“便娟婉约”(沈德潜《古诗源》),且七言诗首发嚆矢。曹植是第一个致力于五言诗创作的诗人,也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钟嵘《诗品》)。七子驰骛诗坛,骋才使气,使五言之作蔚然走向高潮。

正始诗歌以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为代表。正始诗歌变建安诗歌忧患民生、抒写政治理想为抒写个人的苦闷忧愤的情怀,变建安风骨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格调为正始之音的隐晦曲折、远旨遥深的风格。阮籍《咏怀诗》、嵇康《幽愤诗》体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

西晋诗歌,太康前后是诗歌的繁荣时期。“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诗人。陆机和潘岳的诗歌代表着西晋诗歌的主流诗风,讲究形式,趋向骈偶,描写细腻繁富,辞藻华丽。左思以寒士愤懑不平的心态唱出了愤世之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左思风力”。西晋末东晋初,刘琨英雄末路的悲歌和郭璞游仙咏怀,亦能自成一格。

东晋诗坛,玄言诗歌兴盛,许询、孙绰是玄言诗的代表人物,其诗“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谢混、殷仲文初涉山水,稍变玄言。惟独大诗人陶渊明,以平淡自然的诗风,一洗玄言风气,开田园诗之先河,使五言创作别开生面。

从以上引用文学史课本的话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绝对没有”汗情诗“这个东西。

4、你可能误读的来源是:

有的网上图书在收录《美的历程》时,对原作的下面这一句话搞错了。

抒情诗、人物画在这时开始成熟,取代那冗长、铺陈和拙笨的汉赋和汉画像石。

被误录入为:

汗情诗、人物画在这时开始成熟,取代那冗长、铺陈和拙笨的汉赋和汉画像石。

这种误录入在扫描时代出现频率很高。

5、你如果综合看这句话所在的段落就会明白:

《世说新语》,津津有味地论述着那么多的神情笑貌,传闻逸事,其中并不都是功臣名将们的赫赫战功或忠臣义士的烈烈操守,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而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这种种夸张地对人物风貌的形容品评,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正是当时这个阶级的审美思想和趣味。北来,又自给自足不必求人的庄园经济,有世代沿袭不会变更的社会地位、政治特权,门阀士族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由客观转向主体存在,也并不奇怪。“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他们畏惧早死,追求长生,服药炼丹,饮酒任气,高谈老庄,双修玄礼,既纵情享乐,又满怀哲意,这就构成似乎是那么潇洒不群、那么超然自得、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魏晋风度;药、酒、姿容,论道谈玄,山水景色……成了衬托这种风度的必要衣袖和光环。这当然反映在哲学-美学领域内。不是外在的纷繁现象,而是内在的虚无本体,不是自然观(元气论),而是本体论,成了哲学的首要课题。只有具备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才可发为丰富多样的现实性。所以,“以无为本”,“崇本息末”,“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事物之宗也。”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只是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有了后者才可能有前者。而这也就是“圣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人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这不正是上面讲的那种魏晋风度的哲理思辨化吗?无为而无不为,茂于神明而同有哀乐,不是外在的有限的表面的功业、活动,而是具有无限可能潜在性的精神、格调、风貌,成了这一时期哲学中的无的主题和艺术中的美的典范。于是,两汉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位于魏晋的五彩缤纷的人格。抒情诗、人物画在这时开始成熟,取代那冗长、铺陈和拙笨的汉赋和汉画像石。正如在哲学中,玄学替代经学,本体论(内在实体的追求)取代了自然观(外在世界的探索)一样。这也很清楚,“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之所以会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

如何简述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指魏百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度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版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权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