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老马识途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老马识途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老马识途的故事,我要简短的,100字左右

老马识途的故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后来用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扩展资料

一、成语老马识途

1、释义: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2、语法结构:主谓式

3、感情色彩:褒义词

4、近义词:老骥伏枥、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5、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初出茅庐

6、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7、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译文: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二、老马识途的真实原因

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

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所以,马能够识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古代战国时,百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度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知。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道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内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容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恒公答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从前往。山容首领大败后投奔copy孤竹。孤竹国军假降齐军,将齐军已向迷途。大军最终迷了路。此时管仲提出一个主意: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们在前面带百路,带领大军走出山度谷。齐恒公同意后,管仲选出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大军前面带路。结果这些老马真的带领大军走出山谷,讨伐了孤竹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知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道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内:“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容。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来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自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知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道,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文言文

1、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译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文章选自战国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上》,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扩展资料:

一、词句注释

1、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从:跟随。

3、伐:讨伐,攻打。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5、往:出征。

6、反:通“返”,返回。

7、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8、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9、乃:于是。

10、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1、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2、遂:终于。

13、得:找到。

14、行:走。

15、居:住,处于。

二、相关人物介绍

1、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2、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3、隰朋(公元前?~前644年),春秋时齐国大夫。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辅佐齐桓公,齐国大治。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死。

三、分析评论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失道:迷失道路。道:道路

3.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4.阳:南面,南

5.以:凭借

6.不难:不惜,不耻

7.圣人:有智慧的人

8.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9.圣:精明通达

10.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1.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12.蚁囊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13.掘:挖。

14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15.迷惑: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16.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7.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1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9.行:走

20.居:居住

21.圣:精明通达

22.从:跟随

23.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24.不难:不惜,不耻

25.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公的大臣。

26.阴:山北水南

27.阳:山南水北

28.以:凭借

29.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道路。道:道路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于是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以:凭借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23.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有智慧的人的才智、知识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故事寓意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道路。道:道路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于是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以:凭借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23.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有智慧的人的才智、知识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故事寓意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失道:迷失道路。道:道路

3.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4.阳:南面,南

5.以:凭借

6.不难:不惜,不耻

7.圣人:有智慧的人

8.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9.圣:精明通达

10.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1.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12.蚁囊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13.掘:挖。

14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15.迷惑: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16.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7.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1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9.行:走

20.居:居住

21.圣:精明通达

22.从:跟随

23.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24.不难:不惜,不耻

25.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公的大臣。

26.阴:山北水南

27.阳:山南水北

28.以:凭借

29.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故事简介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

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扩展资料:

老马识途揭示道理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知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管仲和道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回。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答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zhidao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回“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答,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百·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度熟悉。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知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道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内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容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山zhidao戎,山戎首领密庐投奔孤竹。孤竹国君答里呵听从宰相兀律的建议,杀掉密庐假降内齐军,并把齐军引向旱海沙漠。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挑选几匹漠北的老马给齐军带路容,走出沙漠,乘机攻占孤竹,杀死答里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