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晚节不保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晚节不保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为什么有人说林语堂晚节不保?

因为林语堂晚年很贪腐,所以高晓松用晚节不保来形容他。

林语堂违背南洋大学创办本质的消息,事情越闹越大,企业家的资金也迟迟不到位,所以最后迫不得已林语堂拿了南洋大学的遣散费辞了校长一职。也是因为南洋大学的事件导致了林语堂晚节不保的传言。

国人眼中的大师级人物,却非常贪婪,晚年担任南洋大学的时候,把自己的亲戚都安排了学校要职。当和学校翻脸的时候,他请来律师要告学校董事会,结果律师都感觉到林语堂做的有点过份。

提到林语堂,人们就会想到他的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等,人们眼中的国际大师。这个人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

晚年,林语堂定居台湾台北阳明山,1976年3月26日去世。

扩展资料:

林语堂早年已立志发明“中文打字机”。当时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又由于汉字本身是符号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制成中文打字机的可能性多持怀疑态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林语堂在数十年间不断研究探索,自斥资金,购置设备,一再尝试。

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终于成功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于1946年在美国申请专利。1952年,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打字机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托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顺利操作使用的心愿。

除开“明快中文打字机”,他另有若干项小发明亦获得专利,其中一件就是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语堂

因为林语堂晚年很贪腐,所以高晓松用晚节不保来形容他。

林语堂在晚年担任南洋大学校长的时候,把自己的亲戚都安排了学校要职。当和学校翻脸的时候,他请来律师要告学校董事会,结果律师都感觉到林语堂做的有点过份。

林语堂出生在1895年,当他59岁的时候,也就是1954年。当年8月,林语堂来到应约来到南洋大学。陈六使是中国华侨陈嘉庚的侄子,为马来西亚富豪,掌握全东南亚橡胶储藏。

这所由华侨集资美金四百万元兴办的大学,当时陈六使捐款500万。南洋大学校董会安排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担任校长。林语堂来后,提出要求说我要当校长。

当时的新加坡华人主要是由福建闽南人组成,林语堂是福建人,还是当时响当当的国际大师。校董会最后决定给林语堂担任校长。

但是,林语堂担任校长后,把他女儿、女婿、侄子都带过来了,而且都担任要职,副校长、财务部长、办公室主任类似的职务。新官上任,他要求把当时新盖的教学楼拆了,说要盖世界一流的教学楼,让南洋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的华人建立的,刚建立不久,都是侨乡的血汗钱。提出这个要求的同时,林老还提出要涨工资,教职员工的工资要世界第一高。连当时的哈佛、耶鲁的校长都没有那么高。

因为林语堂是国际大师,校董会也答应了。本来每个学校都有基金管理的,是由校董会负责的。林语堂说他要拿来管理。

但是校董会就是靠这些基金,让在新加坡的华人接受了中国教育,能够看出林语堂管的很宽。据说这些基金有两千多万,校董会没有答应。林语堂就把校董会告了,弄得对薄公堂。

林语堂请来了律师,律师一听感觉也挺过份的,就打算劝和。在会议上,林语堂指着捐助金额最大的陈六使先生说他背信弃义。会议上的人坐不动了,纷纷指责林语堂。

后来,大家就问他要怎样才能妥协,林语堂说得给他补偿。在和解会上,林语堂就开始算,连开车的油钱,饭钱都计算了,精确到小数点,三十多万。

当时的30多万是很值钱的,学校的图书馆大楼也就是30多万,校董会一研究,说就这样吧,给您钱,您就去美国吧。

当时,陈六使也在现场,他说基金是大家的血汗钱,不能让学校受损失,这个钱他出。随后,陈六使拿出了支票,给了林语堂30多万。

林语堂在新加坡华人领域多受争议,南洋大学事件对林语堂的晚年名声造成一些影响。晚年,林语堂定居台湾台北阳明山,1976年3月26日去世。

扩展资料: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新加坡的侨领因为冷战时期子女无法在中国接受华文大学教育,又担心子孙脱离中国文化,所以在1952年初,兴起筹组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的捐资者不仅有陈六使、李光前这样的富商,更有无数的工人、市民、三轮车夫、妓女等各行业的草根阶层。当时1770名三轮车夫为南洋大学“义踏”,百乐门舞厅舞女为南洋大学“义舞”,一时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林语堂-百度百科林语堂与南洋大学-百度百科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林语堂违背南洋大学创办本质的消息,事情越闹越大,企业家的资金也迟迟不到位,所以最后迫不得已林语堂拿了南洋大学的遣散费辞了校长一职。也是因为南洋大学的事件导致了林语堂晚节不保的传言。

1976年3月26日在林语堂香港去世林。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去世,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岁。

扩展资料:

189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平和坂仔)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拿大学攻读,1922年通过转学分的方式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后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

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结识了同在德国留学,后成为一代教育大家的厉麟似。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1]??,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语堂

林语堂违背南洋大学创办本质的消息,事情越闹越大,企业家的资金也迟迟不到位,所以最后迫不得已林语堂拿了南洋大学的遣散费辞了校长一职。也是因为南洋大学的事件导致了林语堂晚节不保的传言。

国人眼中的大师级人物,却非常贪婪,晚年担任南洋大学的时候,把自己的亲戚都安排了学校要职。当和学校翻脸的时候,他请来律师要告学校董事会,结果律师都感觉到林语堂做的有点过份。

提到林语堂,人们就会想到他的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等,人们眼中的国际大师。这个人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

高晓松用晚节不保来形容他,很多人认为也不过份。

林语堂出生在1895年,当他59岁的时候,也就是1954年,当年8月,林语堂来到应约来到南洋大学。陈六使是中国华侨陈嘉庚的侄子,为马来西亚富豪,掌握全东南亚橡胶储藏。这所由华侨集资美金四百万元兴办的大学,当时陈六使捐款500万。

对于林老,以前认为他是国际大师,挺尊敬的,但是通过读史,发现他晚年是多么的贪腐。当时的南洋大学校董会安排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担任校长。

林语堂来后,提出要求说我要当校长。因为那时的新加坡华人主要是由福建闽南人组成,林老是福建人,又是当时响当当的国际大师。校董会最后决定给林老担任吧。但是,林老担任校长后,把他女儿、女婿、侄子都带过来了,而且都担任要职,副校长、财务部长、办公室主任类似的职务。

新官上任,他要求把当时新盖的教学楼拆了,说要盖什么世界一流的教学楼,让南洋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的华人建立的,刚建立不久,都是侨乡的血汗钱。提出这个要求的同时,林老还提出要涨工资,教职员工的工资要世界第一高。连当时的哈佛、耶鲁的校长都没有那么高。咋整?因为人家是国际大师,校董会也答应了。

本来每个学校都有基金管理的,是由校董会负责的。林语堂说他要拿来管理。其实,林老这个要求挺过分的,校董会就是靠这些基金让在新加坡的华人接受了中国教育,能够看出他管的太宽了。据说这些基金有两千多万,校董会当然不答应。然后,林老把校董会告了,搞得对薄公堂。

林老请来了律师,律师一听感觉也挺过份的,就打算劝和。在会议上,林语堂指着捐助金额最大的陈六使先生说他背信弃义。会议上的人坐不动了,纷纷指责林。

后来,大家就问他要怎样才能妥协,林说得给他补偿。在和解会上,林老就开始算,连开车的油钱,饭钱都计算了,精确到小数点,三十多万。当时的30多万是很值钱的,学校的图书馆大楼也就是30多万,校董会一研究,说就这样吧,给钱,您就去美国吧。

当时,陈六使也在现场,他说基金是大家的血汗钱,不能让学校受损失,这个钱我出!随后,陈拿出了支票,给了林语堂拿了30多万。林语堂在新加坡华人领域多受争议,南洋大学事件对林语堂的晚年名声造成一些影响。

林语堂违背南洋大学创办本质的消息,事情越闹越大,企业家的资金也迟迟不到位,所以最后迫不得已林语堂拿了南洋大学的遣散费辞了校长一职。也是因为南洋大学的事件导致了林语堂晚节不保的传言。

晚年,林语堂定居台湾台北阳明山,1976年3月26日去世。

拓展资料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林语堂

对于林老,以前认为他是国际大师。挺尊敬的。但今天居然发现他晚年是多么的贪腐。当时的南洋大学--由新加坡华人捐助。建国时期左右。校董会安排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担任。与此同时,林语堂主动说我要当校长。因为那时的新加坡华人主要是由福建闽南人组成,林老是福建人,又是当时响当当的国际大师。

拓展资料

1、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2、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3、散文创作

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这样便形成一种庄谐并用、私房娓语式的闲适笔调。他的文字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不过有时轻松过度,少了一份厚重。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取掘取材料。”

晚节不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copy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发音】wǎnjiébùbǎo

【出处】宋·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事例】有些节操高尚的人,晚年时倒未能经受zd住考验,??????????弄得身败名裂;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晚节不终。

晚节不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zhidao败了。

一、拼音

晚节不保?[wǎnjiébùbǎo]

二、出处

宋·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释义:

愿能能够保住自己的节操在这寒冬岁末。

三、例句

1、有些节操高尚的人,晚年时倒未能经受住考验,晚节不保,弄得身败名裂。

2、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他们专队晚节不保,以毫厘之差将冠军拱手让给了对手。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晚节不终?[wǎnjiébùzhōng]

释义: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出处:清·张廷玉《明史·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翻译:上奏章提出都御史吴时来没有保持晚节,不应当给予谥号忠恪。

二、反义词:

黄花晚节?[huánghuāwǎnjié]

释义: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出处: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翻译:傲霜耐属寒的菊花开到快结束的时候香气更弄,年岁已久的花圃在秋天的样子景色也是奇特。

释 义晚节:指晚年的节操百。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度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出 处宋·问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答晚节于岁寒。”

示 例版有些节操高尚的人,晚年时倒未能经受住考验,~,弄得身败名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