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万里长征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万里长征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万里长征走了多长时间?有多少人?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抄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zhidao,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当年为什么要万里长征?

原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1965年3月24日,毛泽东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说:“我们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外国人认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光荣,我们也说光荣,没有被消灭掉。可是,那是犯了错误的结果,三十万军队剩下了二万五千人。这就有收获了,头脑清醒了,高兴了。想一想,为什么会如此?就是因为犯了错误。这时候,腿说话了,因为腿发痛,路走多了。这就是我们犯的错误。于是我们清算了错误。”

1965年8月5日,毛泽东会见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主席艾地时,又说:“后来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在全世界都说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你们相信吗?我是相信,又不相信。那是因为犯错误,不得不跑,跑的结果,三十万人只剩二万五千人。这时我们就得到教训。长征走了一年,剩下的人不多了,但这些人是很宝贵的。”

毛泽东的这两段话是事隔近30年之后讲的,多少带点调侃的味道,但他说的是实情。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也说:“我们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是被迫进行的。”长征是党犯错误的结果,是党和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转移,一路上寻求建立根据地不果,而北上陕甘找到落脚点的结果。

恰恰是这两年的磨难和考验,使红军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使党和红军认清了形势,总结了经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泽东谈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方针。

3.符合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领导地位。

5.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征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扩展资料:

长征名称的由来: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

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征

1931年“九一八复”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满意zhidao请采纳

万里长征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万里长征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

中央红军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但是,由于敌人重兵的"追剿",他们不能在南方落脚,不得已过长江折转北上。

这样,原计划的短程战略转移便发展为长征。作为红军在南方战略格局主要支柱的中央红军不能尽快恢复稳定,引起了整个战局的不稳定。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2、红6军团)等部,也相继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0开始。在此之前,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6军团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对长征的总结: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1980年8月,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邓小平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而当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 [1934年]红军举行万里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抄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袭。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百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度、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知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道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万里长征是什么意思?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zd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版权。

唐德刚认为蒋中正利用中共长征借机“削藩裁军”。当时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四川都是地方军阀割据,湖南也不是嫡系,蒋借追缴红军,把中央军的势力深入到地方。“红军西走后,中央的势力进入西南,为一意外的大收获。”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征

万里长征普遍指的是长征或者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为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自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与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百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2]。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实际距离约合万余公里。

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度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知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道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两万五千里。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来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源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知。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道军在甘肃会宁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11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万里长征一共走了多少里?

万里长征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一、长征各阶段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二、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的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扩展资料:

一、长征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二、长征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一共走了两万五千里百,红军长征,从江西出发的时候10万人,到达陕北的时候剩1万人,多数人都牺牲在路上;在抗战时期,共产党员牺牲的就更多了.后来毛泽东讲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度:“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版林的能力”.这三句权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

第zd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专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属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万里长征是从哪里到哪里?万里长征是个什么历史事件?

万里长征是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到陕北,长征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战略转移行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1936年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向宁夏发展的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渡过黄河,单独向甘北发展。

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长征为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12,500公里)以上,因此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1]或万里长征北上抗日,但事实上与抗日完全无关,当时的国民政府称其为“流窜”[2]。长征过程中,红军被迫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主力由出发时的30万人锐减到2万5千。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红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在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的路线

1933年10月中共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红军撤退开始

10月21日突破第一道封锁线

11月5日-8日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11月13日-15日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11月27日-12月1日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1934年12月红军占领黎平

1935年1月1日-3日强渡乌江

1935年1月7日中共召开遵义会议

1935年1月-3月四渡赤水

3月29日-31日南渡乌江

5月9日渡金沙江

5月25日渡大渡河

5月29日飞夺泸定桥

6月12日-7月7日红一红四会师

8月29日-31日全歼胡宗南第四十九师

10月7日翻越六盘山

10月19日红一抵达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与红一会师长征结束

万里长征是发生第五次反围剿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这样才开始了我们所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