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闻一知二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闻一知二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闻一知二的意思

1.成语解释

闻一知二(wényīzhīèr)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2.成语典故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赐也何知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道,赐也闻一以知二。”

3.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版的得意门生子贡口才很好,很有外交才能。齐国田常想进攻鲁国,孔子派子贡前去游说,子贡于是挑起齐国、吴国、晋国之间的矛盾,让鲁国免战。孔子问子贡与颜回哪一个优秀一些,子贡说颜回闻一知十,自己只能闻一知二。

示例:古人云~,与你说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5回

4.词语辨析

用法:作谓语、定语;权指善于类推

近义词:闻一知十

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翻译

白话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的《公冶长篇》。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白话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翻译: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导出两个道理。”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仲尼弟子列传》。

原文节选: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白话译文:

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言辞。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导出两个道理。”

子贡拜在孔子门下求学以后,问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象个有用器物。”子贡说:“什么样的器物呀?”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子谓子贡曰:“汝百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②度回?回也闻一以③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④女弗⑤如也!”——《论语知》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道谁好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回十,我答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是不如,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

什么是闻一知十

闻一知十

拼音:知wényīzhīshí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道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内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容

同义词:闻一知二

成语闻什么知什么

闻一知十

白话释义:形copy容善于类推。

出处:《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朝代:先秦

作者:孔子

译文:颜回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我听到听到一点也只能理解一点而已

扩展资料:

闻一知十的成语接龙:十万八千里、里应外合、合衷共百济、济弱锄强。

一、十万八千里

白话释义:形容极远的距离或极大的差距。

出处:《景德传灯灵》卷十三:“师曰:‘十万八千里。’”

朝代:宋

作者:释道原

二、里应外合

白话释义: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出处:《陈州粜米》:“则这官吏知情,外合里应。”

朝代:元度

作者:无名氏

译文:这些官吏都知道了详细的情况,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三、合衷共济

白话释义:意思是同心协力的意思。

出处:《民国政党史》第四节:“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故知遇事胥能合衷共济。”

朝代:民国

作者:谢彬

四、济弱锄强

白话释义:济:帮助;锄:铲除。帮助弱者,铲除强暴。道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八回:“这不平之气,个个有的,若没个济弱锄强的手段,也只干着恼一番。”

朝代:清

作者:褚人获

是成语闻一知十。闻一知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ényīzhīshí,意思是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自《论语·公冶百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度”

译文:我怎么敢指望颜回?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我听到一个,了解二个。

近义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反义词:一窍不通。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举一反三是一个成问语,读音是jǔyīfǎnsān,意思是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

选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答你们了。

2、反义词

一窍不通(yīqiàobùtōng)是一个汉语成语,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专。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属。

译文:孔子听到后说,人的心思、心智通,那么比干就不会死了。这夏、商灭亡的原因。

闻一知二

成语拼音:wényīzhīèr

成语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成语繁体:闻一知二

成语简拼:WYZE

成语注音:ㄨㄣˊ一ㄓㄦ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闻一知二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闻一知十

成语例子:

(1)他自以为有闻一知十的本领,常常不经求证就下定论,闹了不少笑话。

(2)我们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能够闻一知十。

(3)闻一知十的天才毕竟是少数,一般人只能靠后天的努力,以勤补拙。

(4)在孔子看来,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要闻一知十,这才是温故而知新,才是创造性的学习。

(5)他向来闻一知十,任何问题只要提示,立即知道如何解答。

(6)她不但认真负责,而且博学强记,所以才进公司便获得重用。

(7)学会行孝,重在闻一知十,乐为不辍,而不是一曝十寒,应当持之以恒,养成道德,以担当重任。

(8)这孩子领悟力高,能闻一知十,总是名列前茅。

(9)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标准应该是能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

(10)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5回:“古人云闻一知二,与你说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

英语翻译:perceiveallonhearingalittle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口才很好,很有外交才能。齐国田常想进攻鲁国,孔子派子贡前去游说,子贡于是挑起齐国、吴国、晋国之间的矛盾,让鲁国免战。孔子问子贡与颜回哪一个优秀一些,子贡说颜回闻一知十,自己只能闻一知二。

闻一知二

【拼音】:wényīzhīèr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抄容善于类推。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示例】:古人云~,与你说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5回

【近义词】:闻一知十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善于类推

闻一知十

【拼音】:wényīzhīshí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示例】: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也。

★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

【近义词】:闻一知二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善于类推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口才很好,很有外交才能。齐国田常想进攻鲁国,孔子派子贡前去游说,子贡于是挑起齐国、吴国、晋国之间的矛盾,让鲁国免战。孔子问子贡与颜回zd哪一个优秀一些,子贡说颜回闻一知十,自己只能闻一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