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颠沛及解释

  • 关于成语颠沛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颠沛的详细解释

倒仆

《诗·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毛传:“颠,仆;沛,拔也。”《宋书·孝义传·郭原平》:“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於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唐张鷟《游仙窟》:“酒巡到下官,饮乃不尽……下官答曰:‘性饮不多,恐为颠沛。’”

灭亡;死亡

《东观汉记·田邑传》:“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后汉书·安帝纪》:“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洎乎沉香亭畔,纵横绯衣三千,竟至甘露台前,颠沛金枝奕世。”

困顿挫折

《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宋曾巩《祭黄君文》:“我之老姑,归君为妇。与君历年,颠沛同有。”《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桂员外今日虽然颠沛,还有些馀房剩产,变卖得金银若干。”清田兰芳《皇清太学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虽造次颠沛,未尝见有据色疾言于人,亦不闻有胜负之争。”杨沫《小记》:“八年抗战中戎马倥偬,生活颠沛,艰险,时常连玉米饼和小米饭都吃不饱。”

指困顿之人

唐韩愈孟郊《秋雨联句》:“岂惟虑收获,亦已救颠沛。”

颠簸摇荡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落漈》:“舟中数十人,咸以为断无生理,但相顾徬徨,任其漂泊颠沛。”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家有阎妻,又往往以色蛊人,助夫眩惑,既与举者交欢,骋辩未终,令听者魂精颠沛,俄而使其良人上遂矣。

余秋雨的《信客》中: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因阴影。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于什么意思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于”意思是:在。整句意思是: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出自:《论语里仁篇》

原句: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释义: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违仁,即是去仁,也指离开仁义弃之不顾。颠沛,马融注为偃仆。是:这里,另解这,代指仁德。

扩展资料

主旨: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人物成就: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更注重“美”的感受,比如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孔子看来,智者的聪明锐利和流动的水具有形而上的共通性;仁者的宽厚品格与庄重沉稳的大山相通。

这就是“山水比德”的审美观、体验观。“比”指象征或比拟,“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质,意指在欣赏山水自然景观时,根据其特征类比联想到人的道德品格,即把自然山水人格化。

颠沛什么意思是什么

颠沛,指无家可归,不百断漂泊,居无定所。形容生活艰难度,带有可怜、怜悯之意。

黄庭坚曾说:“老杜(杜甫)虽在问流落颠沛,未尝答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