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十恶五逆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十恶五逆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印光大师:五逆十恶之流为什么也能往生

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五逆十恶之流为什么也能往生?

又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章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copy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佛名。满十声已,灭罪往生。龙舒净土文中张善百和,张锺馗等,即是其人。(增广文钞卷二与谢融脱居士书)

即五逆十恶之流,临终能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数度声,随即命终者,亦得决定往生。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所谓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增广文钞卷二复岳仙问峤居士书)答

下品下生,乃五逆十恶之极重罪人,由临终阿鼻地狱之相已现,生大恐怖,遇善知识教以念佛,由怖苦求救之心,猛切之极。虽所念无多,而一念心光感佛,故佛即垂接引以应之,遂得往生。(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十善,十恶,五逆,四重罪里面都没有说到酒,是不是学佛的人就可以饮酒

佛说的抄五戒,不妄语,不饮酒,不偷盗,不邪淫,不杀生,

请问学佛之人可以喝酒吗?喝酒不犯戒,不误事,可以吗?

问你自己

其实你自己都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佛法的戒重点在於戒心而不是戒行

戒了行而心没戒,你认为就没犯戒了吗?还是就不会犯了呢?况且百,犯了之后谁惩罚你啦?佛陀又不在身边,担心啥?所有行为最后结果就是自己承担不是吗?

信佛不是要佛来当你的纠察,或者当你犯了错之后可以跟她撒娇、求度她饶恕

信佛是要你自己对自己负责

所以,你觉得可以,你就喝

五逆十恶罪都是什么?

一、五逆罪

1、杀父

2、杀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3、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4、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5、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

二、十恶是十种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严重犯罪行为,唐代因袭隋律,对这十种犯罪予以严厉的惩治,并“特标篇目”。十恶的具体内容如下:

1、谋反,是一种图谋、参加推翻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犯罪行为。即“谓谋危社稷”。

2、谋大逆,是一种图谋、毁坏皇帝宗庙、陵寝和宫殿的犯罪行为。即“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

3、谋叛,是一种图谋、背叛国家,投靠敌方的犯罪行为。即“谓谋背国从伪”。谋叛是自春秋时代就有的罪名,以后就是在战场上放下武器投降敌军也算重罪。

4、恶逆,是一种殴打、谋杀尊亲属的犯罪行为。即“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5、不道,“不道”常和“大逆”连称,隋唐后专门指一组恶性侵害罪名?[3]??。是一种杀死一家非罪三人、把人肢解、造畜蛊毒物伤杀人、以邪术诅咒人等的犯罪行为。

6、大不敬,是一种危害皇帝的人身安全和尊严的犯罪行为。包括盗窃御用物品、因失误而致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不尊重皇帝及钦差大臣等三类犯罪行为。“

7、不孝,是一种子孙不能善待父母、祖父母的犯罪行为。包括控告、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为父母服丧期间,谈婚论嫁、寻欢作乐、不穿孝服;知祖父母、父母丧,隐瞒不办丧事;以及谎称祖父母父母丧。

8、不睦,是一种亲族之间互相侵害的犯罪行为。即“谓谋杀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夫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缌麻、小功、大功是根据服制确定的亲属范围。缌麻亲是指男性同一高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小功亲是指同一曾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大功亲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亲属。

9、不义,是一种侵犯长官和夫权的犯罪行为。即“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10、内乱,是一种亲族之间犯奸的犯罪行为。即“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

扩展资料: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亦省作“五逆”。《观无量寿经》:“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

佛教上的十恶

佛教以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十恶所坠,及五无间,刀树劒山,焦汤猛火,造受自贻,罔或差贰。”《敦煌变文集·目莲救母变文》:“阿娘生时不修福,十恶十惩皆具足。”参阅《法苑珠林》卷一〇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逆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恶

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十恶“十恶”,又称“十恶业”。

身恶有三种:

一是杀人夺命

二是不与而取,包括盗窃、抢窃,

三是邪淫,指于家室之外发生两性关系,

这三种都是行为,故称为“身恶”。

口恶有四种:

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语、虚浮语、欺骗语等;

二是两舌,即挑拨离间、搬弄是非、造谣中伤等;

三是恶口,指恶言恶语、粗暴语、出口伤人之语等;

四是绮语,指脏话、杂秽语、粗话等。

由于这四种都是出自口的语言行为,故称为“口恶”。

意恶有三种:

一是贪欲,指贪财、贪色、贪名、贪图享受等各种贪欲;

二是嗔恚(读音:hui),指的是憎恶、愠怒、仇恨和记恨等;

三是邪见,指不信佛法,不信因果,并宣扬之。

扩展资料

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亦省作“五逆”。《观无量寿经》:“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

泛指各种逆伦之罪。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秀者通三纲而识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恶。”高明《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五逆儿男和孝子,报应甚分明。”

十恶最早来源于隋开皇定律时,将《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稍加改动,定名为“十恶”,是十种严重危害封建特权、危害封建纲常伦理的犯罪,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十恶中的有些条目早在周、秦、汉时就已出现。如《尚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逆罪

百度百科十恶

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若犯其中之一,即堕无间地狱。又: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四、杀阿罗汉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五、破羯磨僧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十恶“十恶”,又称“十恶业”。在佛学里,“十恶业”是招致各种“苦报”、“恶报”的十种最根本的恶业,简称“十恶”。“十恶”中,身恶有三种。一是杀人夺命,二是不与而取,包括盗窃、抢窃,三是邪淫,指于家室之外发生两性关系,这三种都是行为,故称为“身恶”。“口恶”有四种,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语、虚浮语、欺骗语等;二是两舌,即挑拨离间、搬弄是非、造谣中伤等;三是恶口,指恶言恶语、粗暴语、出口伤人之语等;四是绮语,指脏话、杂秽语、粗话等。由于这四种都是出自口的语言行为,故称为“口恶”。“意恶”有三种,一是贪欲,指贪财、贪色、贪名、贪图享受等各种贪欲;二是嗔恚(读音:hui),指的是憎恶、愠怒、仇恨和记恨等;三是邪见,指不信佛法,不信因果,并宣扬之。所谓“八邪”、指的是,邪见,邪思维、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以上十恶八邪,是凡夫常犯的恶业;其中每一样发出来都可种下恶因,也都必将招致苦报。对人对己、对社会对众生,都是有害无利的。

五戒十善和十恶五逆 请详细的介绍下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或称“十善法”)。“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

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经疏]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十善】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引佛经】: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反之,称为十恶。

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

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

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

十恶原来称“重罪十条”,设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中,是将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伦理道德的行为归纳成十条,放在法典的第一篇,以示为重点镇压对象。到隋唐时,定型为“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1.谋反

妄图推翻政权,即夺皇帝位。古文是“谋危社稷”,国家通称社稷,代称君主。

2.谋大逆

图谋毁坏皇室的宫殿、宗庙、陵墓。

3.谋叛

即预谋叛国,投向敌对政权。

4.恶逆

殴打或谋杀父母、祖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丈夫、丈夫的祖父母、父母。

5.不道

杀死一家没有犯死罪的三人。

6.大不敬

触犯皇帝尊严地位的七种犯罪,例如,盗窃皇帝宗庙的用品、现用、备用和用过的物品;医生没有照药方为皇帝配药;御用船造不牢固的;诽谤皇帝;对抗皇帝使臣等。

7.不孝

控告、咒骂父母、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健在时分家,不供养祖父母、父母,诈称父母、祖父母死等。

8.不睦

谋杀五服内的亲属,殴打、控告丈夫,殴打其他亲属等。

9.不义

杀死长官或老师、长辈等。

10.内乱

家族内的乱伦,奸淫近亲。

如果犯了十恶中任何一条,一般是不赦免的(包括皇帝下旨赦免),即俗话说的“十恶不赦”,但也不绝对,有的罪名是遇到国家大赦时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改判流放。

【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感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由于身造者三:

一、杀杀谓杀害生命。

二、盗盗谓盗取财物。

三、淫淫谓淫狎行动。

由于口造者四:

四、妄语妄语,谓虚诳不实之语。

五、绮语绮语,谓杂秽不正之语。

六、恶口恶口,谓骂詈恼人之语。

七、两舌两舌,谓离间两方之语。

由于意造者三:

八、悭贪悭吝贪着。

九、嗔恚嗔恚忿怒。

十、邪见暗昧迷理。

由彼三业,亦成十善。善者、顺理之义。行顺理之十法,是名十善。然有二别:一者以止恶故,得名为善。谓能止息己恶,不恼于他。所以反乎十恶,即是十善。

┌一、不杀生。

一、身三┤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绮语。

二、口四┤

│六、不恶口。

└七、不两舌。

┌八、不悭贪。

三、意三┤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又者以行好故,亦名为善。谓能修行胜德,利安一切,其数亦十。

┌一、救护生命不惟不行杀害,更能行其救护。

一、身三┤二、给施资财不惟不行盗取,更能行其给施。

└三、遵修梵行不惟不行淫邪,更能行其清净。

┌四、说诚实语不惟不行诳惑,更能行其实语。

│五、和合彼此不惟不行离间,更能行其和合。

二、口四┤

│六、善言安慰不惟不行粗犷,更能行其柔和。

└七、作利益语不惟不行杂秽,更能行其正直。

┌八、常怀舍心不惟不行悭贪,更能行其施舍。

三、意三┤九、恒生慈念不惟不行嗔恚,更能行其慈忍。

└十、正信因果不惟不行邪见,更能行其正信。

【五逆】[出华严孔目]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部分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低级。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遍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遍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五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复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十善: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制,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百,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度

十恶:

一谋反、二谋大逆、三谋叛、四恶逆、五不道、六问大不敬、七不孝、八不睦、九不义、十内乱。

五逆:

一杀父,二杀母,三破和合僧,四出佛身血,五答杀阿罗汉。

五戒十善?十恶五逆

今天的白话佛法节目,台长给大家讲讲,当人在学佛时,为什么有的人,你一劝,他就会相信,为什么有的人,你劝了半天,他还是不相信。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的根基问题。台长今天跟大家谈一谈根基。

简单地讲,根基就是你的学佛基础。一个人到人间来,你投胎做人了,你前世的根基和你今世所投的胎很有讲究。你的根基好、根基正,你前世是一个有修为的人,那么这辈子,你会做得更好,就是生活中会比较顺利。所以当你有机会接触到佛教或者其它一些宗教方面的事情,你马上就明白了,你马上愿意接受,这是前期根基,就是说你前世给你带来的这个时期的根基。很多人前期根基很好,但是到了人间之后,他天天吃喝玩乐,享受荣华富贵,他的前期根基就会慢慢地被抹掉。这样的人属于后期根基不正。就是说当他不能够理解他前期根基所修正的东西,他就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后期根基不稳定的人,对佛法就会不屑一顾,有人劝导,也不当回事。这就是为什么要讲究根基。

五戒十善之人,是天成,就是说一个人做到五戒和十善了,这个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甚至可以往天上去,而且可以把自己在人间的恶劣的东西毁灭掉。这样的人已经是超凡入圣了,而且是了脱生死之前的方便法门了。五戒十善已经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在到达佛菩萨的境界之前,我们必须懂得做人修心要有五戒十善。因为时间关系,台长把五戒十善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五戒包括,

第一,戒杀生。人不能杀生,一个人一旦杀生的话,他是超过不了凡尘的。

第二,不能有妄语。就是说不能吹牛、说谎、口是心非等。

第三,不能够喝酒。酒喝多了,真的是犯罪。连政府都会挂牌,上面写喝酒驾驶,是犯罪,因为酒能乱性。还有,不能邪淫。就是说不能经常动女人的脑筋,自己家里有太太,在外面再有女人就叫邪淫。第五,就是不偷盗。一个人要明白,我们学佛、做一个正直的人都不能够偷盗,更何况是要超凡入圣呢?

台长跟大家讲的五戒,不是针对和尚尼姑的,实际上,超凡入圣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我们每个人活着做人,难道就可以杀生吗?难道可以偷盗吗?难道可以乱喝酒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控制住自己在人间不能做恶。十善业是你走向菩萨界的很重要的一步。十善业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喝酒,不贪,不嗔恨,不愚痴。

首先,不杀生。杀害生命是不对的,不要杀害众生的命,打仗就是杀害众生的命。祈求和平是全世界人的共同理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慈悲救世,所以不能杀生。

第二,不偷盗。偷盗也是强掳豪夺,偷人家的东西是不好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主权转移的,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就是说没有做任何的善事,没有去帮助人家,却说我帮你去做了,你应该给我钱,这个也是偷盗。盗版,不是你做的,你却把它占为己有,这个也叫偷盗。很多中介收了别人的钱,却没有帮人家办事,这个也叫偷盗。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把欲望称为利,利人才能利己。如果每个人都只知道不为利人,只为利己,实际上这和偷盗也差不多。

第三,不邪淫。除了正式夫妻外,在外面的男女之事就叫邪淫。很多男女之间的欲情,叫贞良守礼。现在的夫妻经常不遵守这些规则,这也叫淫乱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完全做到也很不容易,所以最好要遵守。

第四,不妄语,诚实无欺。妄语就是用惯用的伎俩愚弄人家、欺诈人家、说谎话,明明是的,他说不是的,明明不是的,他说是的。不妄语就是要诚实。我们做人要远离妄语,便能诚实不欺。

第五,不两舌而无是非。什么叫两舌呢?人的舌头本来是一个,两舌就是叫搬弄是非,离间他人的感情。我们很多人不懂得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很多的祸福都是由嘴巴引起的,很多人无风生浪,这种浪都是它自己造出来的,而且是非的烦恼扰乱人家的身心,因为看不见的舌??头天天在搬弄是非,甚至造成双方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所以挑拨离间的人要醒悟啊。

第六,不恶口。学佛的人不能用粗鲁的语言骂人和侮辱人家。很多人都患着恶口骂人,有些人骂人时伤到人家祖宗三代,是谓大恶口。你们想想看,如果是他做错了,你已经骂到他的爸爸妈妈,你已经骂到他的爷爷奶奶,这个是不是恶口啊。大家要记住,经常诅咒他人、恶言恶语、而且伤及人家祖宗8代,佛经上讲,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

第七,不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一些不正经的话,看见人家很正经的女人,看见人家很正经的男人,他胡乱开口,跟人家说下流的笑话,让人生出邪念,这就是绮语。有些人经常说黄色笑话,这也会有恶业果报。取悦自己,伤害人家,这种说下流笑话的人,遭到人家的轻贱,难道不是吗?一个人规规矩矩,这种人不会被人家轻视和觉得下?贱。嘴巴里经常说下流话的人,人家不会看得起他的。做人要懂得礼仪。我们要说有为真实的正经话,我们要远离绮语,要心正,要言顺,要庄严,要威仪,所以台长劝导听众笑声不要过头。很多女人笑的声音过头之后,就被人家说有绮语,有淫荡之声。

第八,不贪。贪就是拼命地去追求财、色、名、食、睡等五欲,造出种种罪恶。我们做人要知足常乐。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就不要去追求。如果不该你的,你拼命地想去追求,那就是贪。你们知道菩萨怎么说的吗?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菩萨告诉我们,贪得越多,所造的罪孽越多,取得少,你的业越少。生活中的苦恼事情,如果把自己的贪心丢掉,苦恼马上就会消失。所以我们劝人不要因为贪而受苦。贪心会促使人违法乱纪,贪心会危害他人和社会。当一个人贪心太多的时候,他已经在心灵上犯罪了。很多人最后进监狱,最后被判死刑,都是因为他们贪得无厌。台长告诉大家,不要去贪。要记住,能舍能施的人,他已经得到心灵的富贵了。

第九,不要嗔恨。遇到事情不顺利时,不要把恨埋在心中,甚至大发脾气,爆发灾祸。我们经常说,火烧功德林。就是说,一个人不管你做多少善事,如果你嗔火一发,动怒于人,甚至动手打斗,发生种种不幸,你的善事功德便会被烧得精光啊。台长在这里告诉大家,因为很多听众对“火烧功德林”这句话心有余悸,因为我们是凡人,即便修炼了很久,是不是因为一时发生嗔怒,所有的功德就没有了呢?台长也给大家安慰一句,如果你是因为身上有灵性,如果你是做了很多善事,而只做了这么一点错事,虽然火烧你的功德,火烧你的善事,但是只烧掉了一部分,并不是烧掉了你的全部。但是这一部分对于你来讲,也许是你半年的功德就被你这么一嗔怒给烧掉了。所以我们要忍耐。学佛的人要懂得忍耐。忍字心上一把刀。

我们人为什么不能忍祸自招呢?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得住片时,过后方知忍为高。要知道,修慈悲、忍辱那是美德啊。台长曾经和大家说过一句笑话,说男人怕老婆,是做男人的美德。实际上,大家相互地尊重和爱护,那也是我们做人和学佛的美德啊。所以一个人不要去嗔恨啊。嗔恨是既害人又害己。

第十,不愚痴。十恶业反过来就是十善业。一个人最可怕的是愚痴。愚痴就是不明白、没有智慧。对什么事情都不明白,不能辨别是非,而且不信因果。比如你对他说,你不要做坏事啊,你会遭报应的,等等,他不相信。固执、邪见,因为他认为他是对的。无正见、无正信,胡作非为,这种人就叫愚痴。所以我们要修般若。般若就是佛法中的智慧。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远离邪见,才能够明不愚痴。

十恶五逆天难容是什么意思

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若犯其中之一,即堕无间地狱。又: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四、杀阿罗汉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五、破羯磨僧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十恶“十恶”,又称“十恶业”。在佛学里,“十恶业”是招致各种“苦报”、“恶报”的十种最根本的恶业,简称“十恶”。“十恶”中,身恶有三种。一是杀人夺命,二是不与而取,包括盗窃、抢窃,三是邪淫,指于家室之外发生两性关系,这三种都是行为,故称为“身恶”。“口恶”有四种,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语、虚浮语、欺骗语等;二是两舌,即挑拨离间、搬弄是非、造谣中伤等;三是恶口,指恶言恶语、粗暴语、出口伤人之语等;四是绮语,指脏话、杂秽语、粗话等。由于这四种都是出自口的语言行为,故称为“口恶”。“意恶”有三种,一是贪欲,指贪财、贪色、贪名、贪图享受等各种贪欲;二是嗔恚(读音:hui),指的是憎恶、愠怒、仇恨和记恨等;三是邪见,指不信佛法,不信因果,并宣扬之。所谓“八邪”、指的是,邪见,邪思维、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以上十恶八邪,是凡夫常犯的恶业;其中每一样发出来都可种下恶因,也都必将招致苦报。对人对己、对社会对众生,都是有害无利的。

佛教中上品十恶和五逆指什么

佛教十恶十善——做人的根本

【十恶】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感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由于身造者三:

一、杀杀谓杀害生命。

二、盗盗谓盗取财物。

三、淫淫谓淫狎行动。

由于口造者四:

四、妄语妄语,谓虚诳不实之语。

五、绮语绮语,谓杂秽不正之语。

六、恶口恶口,谓骂詈恼人之语。

七、两舌两舌,谓离间两方之语。

由于意造者三:

八、悭贪悭吝贪着。

九、嗔恚嗔恚忿怒。

十、邪见暗昧迷理。

由彼三业,亦成十善。善者、顺理之义。行顺理之十法,是名十善。然有二别:一者以止恶故,得名为善。谓能止息己恶,不恼于他。所以反乎十恶,即是十善。

┌一、不杀生。

一、身三┤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绮语。

二、口四┤

│六、不恶口。

└七、不两舌。

┌八、不悭贪。

三、意三┤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又者以行好故,亦名为善。谓能修行胜德,利安一切,其数亦十。

┌一、救护生命不惟不行杀害,更能行其救护。

一、身三┤二、给施资财不惟不行盗取,更能行其给施。

└三、遵修梵行不惟不行淫邪,更能行其清净。

┌四、说诚实语不惟不行诳惑,更能行其实语。

│五、和合彼此不惟不行离间,更能行其和合。

二、口四┤

│六、善言安慰不惟不行粗犷,更能行其柔和。

└七、作利益语不惟不行杂秽,更能行其正直。

┌八、常怀舍心不惟不行悭贪,更能行其施舍。

三、意三┤九、恒生慈念不惟不行嗔恚,更能行其慈忍。

└十、正信因果不惟不行邪见,更能行其正信。

在藏传佛教中,因果报应思想所包融的忌行文化,占有一定比例。所谓“因果报应”,就是力求对自然界万物变化与生命系运转规律相联在一体,诠释物质与精神的内在统一。对众生生存的环境与生命流转之变化作分析,并揭示诸多苦根源,用因(业)果将其连结起来,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受因果规律支配。业,指观点和行为,含善和恶两类,这是因。不同的因(业)——特别是行为,必将导致不同的果报。宗喀巴大师说:“业力无穷,所经行为,确定其自果。”今世的贫富穷达,皆系前世所作善恶决定的结果;今生的善恶行为,亦必导致后世的罪福报应。这就是佛教的因果报应“三世因果”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念,并成为佛教禁忌文化和戒律的核心。佛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存在着有如同恒河沙粒数一样多的物体。这些物体,均随因缘的聚散而生灭,既没有片刻停留的自由,也没有固定的强富贫穷,都处于流水不息,变化无常之中。众生生老病死自然交替的流转过程始终充满着矛盾和苦乐的不断变化。受因果制约,幸福会变为痛苦,烦恼会变成快乐,不仅今生中的处境在不断升降变化,而且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生存的境界,也因“三世因果”而会转换变化。所有的人、天。神和饿鬼、畜生、旁生都在这个大的循环中随因转换,沉浮交替。这种因业果报、轮回转世和追求来世的思想是藏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的主体观念。

众多福祸果报,是由众多善恶因业来决定的。因而佛教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抑恶扬善的道德观念,构成禁忌文化的核心所在。在众多因业中,总体上可归结为三类:①身业;②语业;③意业。其中每一类都有提倡(善)和禁忌(恶)的双重内涵。这里着重就其禁忌略予介绍。

1.身业

(1)杀生:杀生是指用身体活动来剥夺任何生灵之生命,由基、意趣、行为和究竟四个内容所构成。基指杀害对象;要夺去对方生命之思念,就是意趣;采取各种手段,杀害了对方生命的行为构成杀命罪;对方已杀死,构成杀生究竟罪。比如一百个人杀生,每个人会承受一条命的业果;指挥杀生者,这一百条命的业果同样也会落在他的身上。这种业果的回落,就是因果报应。杀生之业,会导致自己的生命缩短或生在贫穷区或遭受各种灾难,甚至命断身亡的可能。因此,杀生是佛教禁忌之首要内容。藏族地区,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人都要禁忌杀生。喇嘛每年坚持“坐夏”的修持,意在防止出门踩死春夏之交孵出的幼虫。普通人捉到虱子臭虫不弄死,而是送到门外放生。一般禁止打猎。藏族不吃鱼的原因是,杀一条鱼,肚中的鱼子也被致死,所以,谚语中有“灭一条鱼而受万命罪”之说。由禁忌杀生,而提倡放生善事。如果捕杀被放生的牛羊等,必须承受数倍之业果。藏传佛教徒及信教群众虽然吃肉,但除未见杀、未闻杀、未怀疑专为我杀的三清净肉外,其他肉是不食的。

(2)偷盗:偷盗是指在别人未允许的情况下,拿走属于别人的东西。偷盗包括偷偷地做,也包括通过暴力、狡诈的语言、欺骗的手段等达到目的,也包括谎称拥有一些实际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指使另外一些人偷盗,同样也会得果报。但偷盗罪不仅包括行为本身,而且包括偷盗意识的滋生。佛家认为贫穷饥寒的人,是前世所作之恶业或偷盗行为的因果报应。别人给喇嘛供养的微薄之物,以至寺庙佛殿或出家人周边的任何东西,都不许乱动取拿。未经准许,俗人不得触摸佛像、佛经等法器、法物。

(3)邪淫:是指严禁僧尼的任何性行为。对在家修佛的居士而言,是指一个已婚普通人,追求除妻子或丈夫以外的异性来满足淫欲;或在不恰当的时间(白天和每月初一、十五)与配偶交媾;或在不恰当的地点(如寺庙内、佛堂、佛经等圣地);使用非生殖器官交媾。异性间的不当接触、挑逗也是禁止的。在西藏,父母兄妹在一起,不得随意谈婚姻爱情,尤忌谈两性关系。在密宗佛像中,常见的双身佛,是修佛过程的最高境界——方便大乐与智慧空性的融合标志,也是一位密宗本尊的不同功德部分的显示,根本不是性崇拜或低级的色欲。

2.语业

(1)谎语:谎语包括任何试图欺骗人的言语,关键在于动机和目的是有利于自己而损伤他人。西藏人不分僧俗,讳忌谎语出口。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一种美德。

(2)两舌:出于一些嫉妒别人友谊的动机,挑拨关系,使朋友间产生矛盾而变成仇人的言语,两舌可以发生在国与国之间,也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只要属于离间性、挑拨性的语言,不管是来自传说或有意编造,都在禁忌之内。

(3)恶语:它包括出于邪恶的目的用脏话骂人;用恶毒的言词攻击人;或用上师、尊者的权势威胁人等。也包括用谎言或流言使人受伤害或生气。这种行为正像顽石擦伤身体会感到痛一样,恶语会使人感到损伤。恶语的禁忌,是语之四业中最需引起注意的一点。

(4)绮语:任何使人产生迷惑、妄想的言辞,像谈话间夹杂暴力、色情等煽动性语言,都被视为绮语。因而在藏传佛教一切有关佛事、仪轨、讲习、著作中,都禁忌使用蛊惑性、煽动性、教唆性言词。

3.意业

(1)贪婪:贪婪不是指正当向往和追求好事物的愿望,如努力获得知识和智慧,而是指对财物无休止的贪欲。例如当一个穷人看到汽车和巨额的财产,他会产生追求这些事物的欲望;或一个富翁已拥有众多财产,但会希求更多。对于任何事物,人们都会希求;但根据达到所求的不同思想和手段,可以区分为好的。中性的和罪恶的三种。后者就是贪婪,属禁忌之列。佛教认为身、语诸恶业,多源自贪婪,因而它是产生一切烦恼和恶行之根,应严予禁除,禁除贪婪遂成为所有佛教经典之中心内容。

(2)嗔恚:即怨恨,指伤害他人的愿望。也包括幸灾乐祸等。它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间,小到昆虫间。对于这种思想活动,人们一般会认为,它虽然具有伤害别人的动机,但只是一种愿望,尚未付诸行动,从而加以轻视。事实上思想邪见是无休止和没有满足的贪婪行为,往往是由伤害他人的愿望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所以应该从根源上给以重视,在愿望萌生之初就加以禁除。

(3)邪见:专指对佛、法等持否定或怀疑的见解。这不是指那些不知佛法人的行为,而指那些知道佛法,但坚持否定或怀疑态度人的行为。

意的恶业是最严重的恶业,因为身和语的业行都由意识支配。例如我们杀一只动物,首先是思想上有了这样的愿望,然后才会自己做(身),或告诉其他人做(语)。如果能控制意识,那么就可以避免其他恶行,但意识是很难被控制的,因为它的活动非常之快,许多意的恶业可以发生在一瞬间。因此,提倡人人都要时时刻刻注意积极的思想道德修养,禁除哪怕只是一刹那的追求色、香、味、触的各种私心杂念,杜绝十恶言行。

五逆

五逆者,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其罪次第而递增。以前二者背恩养故,后三者违福田故。以父母乃身之所出,命之所养,杀父母乃极背逆恩德,故重;以阿罗汉、佛乃福田也,杀之或出血之,乃违福田。而破坏和合僧众,使令斗争,则三宝断绝,乃五逆中罪业最大者。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内涵知,一方面是因上的,即十恶与五逆的含义,一方面是果上的,即犯中上品十恶五逆所要承担的果报。

十恶,即身口意三业所造的十种恶行: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

五逆,即杀父、杀母、出佛身血道、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回有些经文将堕胎也列为五逆之中,以代替杀“阿罗汉”这一条,但这个说法所依的经文涉嫌疑伪,所以,一般说的五逆就是公认的那个说法。

造下五逆之罪,那就下无间地狱(即阿鼻地狱)。

造下十恶,则根据程度的不同而承受不通的果报,即上品十答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饿鬼,下品十恶堕畜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十恶者:造作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五逆:杀父、杀母、出佛百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若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狂妄说法、虚贪信施、滥受他人恭敬,兼犯五逆十重,杀父、杀母、出佛身、度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杀、盗、淫、妄、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吝、故嗔及谤三宝,都会堕到阿鼻地狱知。众生造作地狱恶业,有上、中、下三等。有人道是被人事所逼迫,无奈而作恶。有人是恶意狠心作恶。有人做恶而欢喜,复教唆他人作恶。随恶业,业力,作恶时版,心力不同,在每一个地狱之中也有上、中、下三等不同刑苦,受刑苦时间也有上、中、下三等。《观无量寿佛经》里讲,五逆十恶,临终遇到胜缘,也能往生。五逆、十恶众生闻佛名号发大忏悔心,权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不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