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偏听偏信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偏听偏信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关于偏听偏信的事例和名言名句

指鹿为马的典故

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百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度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能相信知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宋徽宗宠信蔡京

蔡京(1047-1126),福建仙游人,字元长,为徽宗朝“六贼”之首。“元更化”时,他力挺保守派司马光废免役法,获重用,绍圣初,又力挺变法派章变行免役法,继续获重用,首鼠两端,投机倒把,是个被道人不耻的机会主义分子。徽宗即位,因其名声太臭,被劾削位,居杭州。适宦官童贯搜寻书画珍奇南下,蔡京变着法儿笼络这位内廷供奉,得以专重新入相。从此,赵佶像吃了他的迷魂药一样,言出必从,计无不售。从此,无论蔡京如何打击异己,排斥忠良,窃弄权柄,恣为奸利,宋徽宗总是宠信有加,不以为疑属。

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诸葛亮:集思广益。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成语原事例: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做宰相,他问魏征怎样才能成为贤明皇帝。魏抄征说尧舜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就贤明,能保住天下;他又说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偏听偏信,不去了解真实情况,所以就亡国。唐太宗认为言之有理.

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zhidao。——出自(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

名言名句真的很难找==

克服偏听偏信,方能兼听则明

偏听偏信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3]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为什么有的领导总是偏听偏信?

珍珠相思

今天,李晴和一把手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但交流之后还是充满了无奈。人啊,能力和水平确实是固定的,怎么都无法改变。江山不易改,本性易难移嘛。

像李晴,虽然只是副总经理,但是,如果有人来自己面前反映自己分管的部门经理哪些事情没有做好时,李晴从来不会偏听偏信。

李晴会先判断反映的这种事情的轻重程度如何,如果是鸡毛蒜皮的事,李晴摇一摇头,把这些小事都摇开了,绝对不会记起。

如果反映的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原则性的事情,那么李晴也绝对不会完全相信。李晴会向被反映的部门经理了解事情的经过,但绝对不会先带着主管意识去批评部门经理,绝对不会潜意识就认为自己的部门经理做错了。如果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后,确实经理这边存在不合适的行为,那么自己也会委婉地提醒他。

但是现在的一把手,只要有人来反映,就会认为被反映的人肯定是做错了。肯定是哪一个环节错了,所以才会有人来反映你。

这种思维的一把手,让李晴很是郁闷。因为李晴分管的是利益部门,涉及到多方利益,肯定不能各方都满意的。所以,针对李晴分管的部门或者李晴自己,总会有那么几个会跑去和一把手反映哪里做得不好。

然后,一把手就会揪住不放,直接对李晴说:”你肯定是没有协调好,你说话不圆滑,让人心里不自在,所以人家才会反映。“

像一个专项申报的工作,红利公分公司明显不符合条件,经理王腾当然将申请资料退了回去。然后,红利分公司的经理就拿着申报材料,跑到一把手那里直接投诉李晴:”李总不同意!“而一把手也够奇葩,为了哄这位分公司的经理,直接拿起电话狠狠批评了李晴,并要李晴接下这个材料。

李晴当时都要晕了。就是接下红利分公司的申报材料,总公司那边也不可能通过审批的啊!但没有办法,既然一把手坚持,自己的建议他又不听,只得让经理王腾接下红利分公司的申报材料,先搁置着呗。

这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没有想到,一把手还在纠缠这件事。今天又拿出来教育李晴,说李晴不圆滑处理事情,让很多人有意见。李晴忍不住回了句:”当时红利分公司从来就没有和我说过他要申报。“没有想到,一把手的回答就更精彩了:”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家就是要说你不同意呢?肯定是你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才造成这样的!“

李晴真的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真的,作为一把手,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有容人之量,要有海纳百川之心胸。这个世界上,哪有人不被人说的啊?再说,他们反映的这些事,是自己违背了哪些法律法规,以至于让一把手念念不忘呢?

领导啊,您真的不能偏听偏信啊,那会造成单位的混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