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

方便说,比方说,是没有对立,你心里要总有好坏,善恶,人我,高矮,喜欢讨厌等这种对立想法,都是二法。。

净空法师---佛菩萨应化到这里来,他心里头没有善恶,你们众生有善恶。善恶是什么?还是分别执着。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是什么境界?他是不二法门的境界,我们都是落二三。

善恶是二法,祸福是二法,我们落二三,落二三是凡夫

“戒行之德”是感,我们前面讲感应,有显感、有冥感,戒行之德是属于冥感,并没有求,什么都没有求,没有求财,也没有求名,也没有求利养,也没有求佛菩萨加持,戒行自自然然跟佛菩萨就感应。佛菩萨随缘现相,不变本性,所以叫自然。也就是前面跟诸位所说的,“由人心作”,佛菩萨应化到这里来,他心里头没有善恶,你们众生有善恶。善恶是什么?还是分别执着。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是什么境界?他是不二法门的境界,我们都是落二三。善恶是二法,祸福是二法,我们落二三,落二三是凡夫。他们应化到这世间来,他还住一真法界,所以对他来讲是净业,对我们来讲是善业跟恶业。这里头我们要明了。离开两边,祖师大德常讲,“两边不住,中道不存。”这是什么?心清净了,住在世间不管造作什么业,全叫净业。

念佛人要修净业,“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要是不晓得这个道理,不懂得秘诀,净业怎么修法?净业没离开我们生活,没有离开我们工作,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的应酬,全是净业。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古大德当中,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济公长老为我们示现的,济公长老是净业。民国初年金山活佛,镇江江天寺就是金山寺,金山寺那时候有一个法师叫妙善,跟普陀山往生的妙善法师名字完全相同,不是一个人。那个人的行持也跟济公长老差不多,人家修的是净业。还有一些祖师大德修的是净业,他不太明显,我们很不容易看出来。印光大师修的是净业、虚云老和尚修的是净业,入不二法门就是修净业,你还在二三,你的业就不净。修净业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个位次高、品位高;修善业的人因为二三还没离开,还没有归一,你生的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这就有差别。

摘自净空法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不二法门:佛家语。谓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知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道"南朝梁沈约《佛记序》:"廓不二之法门,广一乘之长陌。"唐裴漼《少林寺碑》:"空心、元粹、惠性、版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宋沈作喆《寓简》卷七:"三十一菩萨各说不二法门,至文殊独曰:'无言说'。"后用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权法。

辞典解释在此不录

南怀瑾:

1.志公事理不二颂云:“心王自在悠然,法性本无十缠,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妄想本来空寂,不用断除攀缘,智在无心可得,自然无诤无喧。不识无为大道,何时得证幽玄。佛与众生一种,众生即是世尊。凡夫妄生分别,无中执有迷奔,了达贪嗔空寂,何处不是真门。”

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曰:“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2.醒时不可得醒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无明也是如此,如同我们要发脾气,忽然一想,不值得,气死了才划不来,笑一笑,不气了。这时候,气愤哪里去了?无所来去,等于醒时不可得。因此,永嘉大师在他的‘证道歌’里告诉我们:‘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觉者如虚空悟了道如何呢?沩山禅师说:‘悟了同未悟。’得了道的人与没有得道的人一样。什么是佛?禅宗祖师说是:无事的凡夫。

平等不动转平等就是不二法门,空与有,善与恶,是与非,一切平等,自性本空,所以平等不动转。假如需要你去空他,就不平等,就动转了。

觉遍十方界觉悟了以后,了解自性遍满十方,无所不在。

即得成佛道这样就可以成佛了。

众幻灭无处妄想空了到哪里去了?难道找个仓库装起来不成?妄想自性本空,灭了无处所。

成道亦无得‘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假如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半吊子,绝对无道。真有道的人,不会告诉你有道,很平凡,你看不出来。你看真有钱的人,装起一副穷相,决不会告诉你有钱,对不对?

本性圆满故为什么?本性圆满。若认为自己有所得,傲慢自大,那就不圆满了。自性不增不减,得个什么?

菩萨于此中大乘菩萨们了解了这个道理,

能发菩提心能够发起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净心,一体之两面。

末世诸众生未来末世的一切众生,

修此免邪见依照如此修行,就不会走错了路。

以上是大智慧的文殊菩萨提问题,佛加以解答。学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后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

不二法门:佛家语。谓抄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袭。"南朝梁沈约《佛记序》:"廓不二之法门,广一乘之长陌。"唐裴漼《少林寺碑百》:"空心、元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宋沈作喆《寓简》卷七:"三十一菩萨各说不二法门,至文度殊独曰:'无言说'。"后用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不二法门什么意思?

【拼音】: bùèrfǎmén

【解释】: 不二:唯一的知;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出处】: 《维摩诘经·道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内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示例】: 他永远不能弄清他容自己的地位;而他久而久之;也就以“弄不清"为~.(茅盾)

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百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语本《维摩度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专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唐裴漼《少林寺碑属》:“空心、元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

佛学用语

注释

佛家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断言的方法。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别无选择百的方法。

不二法门,即是:不可说!

为什么不二法门,即是:不可说?

道理很简单,事物发展应该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因果规律,因果因果,果是可变的,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用唯物主义观度点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本身没有错,前提是用在总结上,

佛说:84000法门皆可成佛,在成佛的实践中,选择84000哪一法门,不是真理?

所以,不二法门,即是:不可版说!

拼音:bùèrfǎmén

佛教用语,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权即在佛家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载有三十三种之不二法门。今之俗语多援引佛教‘不二法门’一语,转指学习某种学问技术唯一无二之方法。

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有得道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

“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释义: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典故:文殊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义特点,是不著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不二’与‘无二’离空有二边的含义相同。文殊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维摩经》《思益梵天所问经》里,《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问法自在等三十二位菩萨,如何入不二法门,法自在等菩萨皆以二说明不二。最后维摩诘问文殊,文殊答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答完,反问维摩诘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此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奇哉奇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引文俱见《维摩诘所问经》卷中。《思益梵天所问经·菩萨无二品》文殊认为无二是指一切法性没有二相,接著他给二与不二这两个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什么叫二?凡夫贪著我故,分别二耳。什么叫不二?虽种种分别为二,然实际无有二相。这里文殊清楚地指出二是分别的核心,是指著我。无我即无分别,不二的境界则坦露现前。从此出发文殊答复梵天一些重要问题。什么是修道?答不分别是法是非法,离于二相,名为修道。什么叫道?是一切法不可得,名为道。道不能令人离生死至涅盘,不离不至,名为圣道。什么叫解脱?答言不坏缚著。什么叫得度?答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什么叫漏尽?答言: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名为漏尽。什么叫涅盘?涅盘无来处,无去处,不可得至。实际上文殊的不二法门,是离二边的即有而无,即无而有,亦有亦无的中道观。如善现问出世间法,文殊答曰:‘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子欲谁出?贪嗔痴,即平等法界,我于是中非已出离,非未出离。若出不出,则堕二见。文殊的离二边中道思想,为后来的龙树及中国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读音:[bùèrfǎmén]

【出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佛教说的不二法门是指什么?

不二法门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二就是分别心,zd不二就是无分别心,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佛家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断言的方法。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别无选择的方法。

语出《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扩展资料:

示例

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版是颠扑不破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但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梁启超《敬业与权乐业》)

造句:勤奋刻苦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参考资料:不二法门-百度百科

不二法门是指一切法门从根本上讲,无有高下、优劣,性相百一如。“不二”就是无差别和平等的意思,不是邪教胡扯的什么学了师傅的“大法”,别的度法我们就不能学了就叫“不二法门”。不二即是万法归宗,虽途径不同,目问的一样。

扩展资料:

不二法门是一个佛家用语,读音是bùèrfǎmén,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二就是分别心,不二就是无分别心,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答

解释:佛家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断言的方法。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别无选择的方法。

出处:《维版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权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百法。佛教一共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是其中的最高境界。

拓展资料

不二法门是一个佛家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断度言的方法,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二就是分别心,不二就是无分别心,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法门,宗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修德问、治学或作事的途径。古称南门为法门。另指《霹雳布袋戏》中有别于儒、道、释三教之外,以法理为本的教派,由法门教祖「殷末箫」一手创建,在武林中位居超然地答位,受理武林大小派门委托审理各项案件纷争,赏善惩恶,执法。

法门一词既可作为佛所说教法之总称,而以「不二法门」总括其教版说之绝对性;亦可以「八万四千法门」含摄其重重无尽之个别性,以应众生千差万别,重重无尽之烦恼;盖众生有八万四千之烦恼,故佛乃为之说八万四千之法门。

参考资料不二法门——百度百科

不二法门是指一切法门从根本上讲,无有高下、优劣,性相一如。“不二”就是无差别和平等的意思,不是邪教胡扯的什么学了师傅的“大法”,别的法我们就不能学了就叫“不二法门”。不二即是万法归宗,虽途径不同,目的一样。

一切法都第一,没有第二。诸法平等、法无定法,只看与具体修行者自身条件是否相应,法不孤起,都是缘起。譬说砒霜我们可以说它有毒,但不能说它坏,用得相应它就有很多益处,一样可以治病。法性上讲,人参与砒霜平等不二,一个阴虚之人常吃人参只会越补越虚。佛法的修行也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总会有一方法适合于我们,相应于我们。佛法虽分密法和显宗,分别又有许多派别和方法,但一切法门均又是圆融不二的。

另外,现在有些人一听外道或气功就不得了,弄得大惊小怪。其实只要明了心法,外道与气功的法子一样很好,为行方便时可以用来做许多好事、善事,至少在具体调理身心时,有些法子也很殊胜。这都是“真如”妙用嘛。总之,一个缘起法用得好都是功德,用得不好就都是业障,其间万法不二,从胜义谛上讲,并无什么外道与正法之别。一切差别在于心的差别。对于初学者、无证量者而言(无次第),正因为无定慧力就无法做到无差别心,自然不会识别缘起与相应,佛门才勉强用“正法”与“外道”,“究竟”与“不究竟”来强化之,是对症下药的方便,是避免我们多造业障,多走弯路。比如我们有撒谎或搬弄是非的习气,那就得老老实实持“不妄语”戒来对治。这就是有为法的方便。待以此“强化”后连“妄语”之心念也不升起那才算成功。

当我们证得一定果位,有了一定无为法、出世间法的证量后,许多因果、缘起皆已洞悉,其眼里恰没这些外道、正法,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之分别的概念名相了。那便是相应之处就是正法。正因为一切法是法性平等不二,因为缘起不一故才有差别。所以“不二境界”未致之前,我们还得老实行持有为法,并以“不二”知见对其它善法平等视之。

《金刚经》既有“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句子,同时也有“予法不说断灭相”。实相胜义谛之圆融与俗义谛之方便并不相矛盾,并非是要我们具体修持时,不讲缘起与相应,不问青红皂白地盲修瞎练,或干脆什么也不做不管了。换句话说,有果位的圣人与佛菩萨眼里才有“不二”的真实证悟。我们初学者,无证量者,未明心见性者,只能是处于一种培植阶段,还得依差别心选择相应的法门如法修证。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我们的差别识是业障的“因”,同时也是依法修证菩提的“因”。它们都是真如空性的妙有妙用。

修行界常说,通宗不通教,开口就乱道、等于是胡闹,通教不通宗,等于一场空。这就是世俗谛,是从具体的行持上来讲的方便法,即依缘起和相应的具体。这里的宗,指宗派或具体相应的方法,同时也是指一切修行者的共法。比如身心发生一些转化、有什么神奇的反应,出了某些特异功能等,都属于一切修行者的共同所要经历的方法和对应的中间状态,说白了,是外道修行、练气功、修佛、修道都会共同经历的过场。但接下来该怎么走呢?如果没有正确得当的理论(教)指导我们,我们就不会再更上一层楼了,甚致竹篮打水一场空,或出现走火入魔等差错。

对于初学者、无证量者,正确的宗与教是一体的,缺一样均不可能究竟。就象我们佛教的义理懂得再多,若不选择具体得当的方法进行实修实证,我们也绝不会成功。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入佛修了,仍不明白“不二”的原理,不肯一门深入,今天认为这个法子不得了,明天又认为那个师傅不得了,或今天以为显宗不行,密法才好,一会儿又反过来以为密法不行,显宗才好,如是等等,都是“一场空”的动因。因此,外道与正法,究竟与不究竟,有时未必与“佛”这种语境有关,而在于对“心法”的把持上。心里魔性不除,即便受了佛门三皈依的仪式,满嘴佛号,满肚子佛理,如此等等又会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呢?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真正的修行不在别处,在当下,不要这山看了那山高。除了依循与我们自身身心相应的法门外,更重要是于万事万物中砺练我们的心肠,好好对治自己的不良习气,提高心性,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人格,处处回观返照,去无明,去贪、嗔、痴、慢、疑。这样,我们才会明心见性,才会开悟见道,也只有在见“道”之后,我们的修行才会不落得一场空,我们也才能真正体会和证悟“不二法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入佛修行的人可谓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且入门的机缘也是花样百出。因此才有:“佛说种种法,为渡种种心,若无种种心,何来种种法。”这,就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法必是有缘起的法,缘谢法还灭。

万法随因缘而生,因一切众生根性不尽相同,必须因材施教,要讲善巧方便。为此,释迦牟尼在世时曾举过一例子:当一个懵懂的小孩在水井边玩耍,自己尚不能知觉很危险,我们喊他也许会吓着他,也许他也不听我们规劝。于是就骗他:小孩过来,我这儿有我们爱吃的糖果。“先以欲钩之,后令入佛智”。正因为机缘无量,因此法门也无量。佛遇对教义感兴趣的则说道理,对神奇的特异功能有兴趣的则示现神通,遇贪著功名富贵者则说修行的好处远远不止富贵……如此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先渡我们入门再说。总之,从根本上为我们好,让我们最终从无明中解脱出来。

有些人天生有一定慧根,喜欢追究关于宇宙万物万有和终极人生的根本道理,他天生对佛法有兴趣,很容易入门。有些人偏好练气功修外道,定中有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境界,或有一定特异功能,或有见异相者,就算遇佛法时尚不能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佛便示现真正的大神通诱其入了门。或有些人走火入魔不能自救,有求于佛门。也有人在世俗中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突然放下一切入佛修行,也有人情感受挫,走投无路,或在现实中受了严重的打击或伤害……佛菩萨救渡众生,有顺渡的,有逆渡的,有显渡的,也有隐渡的。求病得痊愈,或所求遂意的,那是顺渡;求寿反夭,或所求不遂的,那是逆渡。感得佛菩萨为我们现身的,是显渡;因祈祷而感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的,是隐渡。然而,入门的根本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成佛。

许多众生入门的初衷除了为了见识神奇,追求神异,更多的还是为了“离苦得乐”。因为处在顺境的时候,常常会放纵在声色五欲之中,要想他们修佛闻道是很困难的;许多人必须逢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发生忏悔的心,而生起修佛道的心愿。佛经说:“八苦是良师”就是这个意思。

释迦牟尼佛因不同的众生,不同的心性,不同的缘起,传下了形形色色的法门,这些方法本身没什么区别,都是平等不二的法门。一个佛弟子无论修什么法门,都不应该对其它法门实行贬斥,这是造大口业的行径。佛弟子出于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慈悲别人,千切不要参与同别人的这些口舌之争,我们又不是已登果位的圣人,没有足够的实证经验和智慧,万一令自己或他人谤毁了正法不说,把握不好时都还会嗔怒动肝火,这就是双重造业了。

我们强调显教(一般泛指汉传佛教)则是著于显,强调密宗则是著于密(本小册子多指藏密,一般泛指由莲花生大士传入西藏的佛法),所谓显为密之显,密为显之密,原本同体不二。一般来说,末法时期与众生根器最相应的不仅仅是净土法门,密法《佛心经》也说过:“末法众生,障深垢重,非此妙法,无由得除。”有意者可查阅相关的书籍。况且,修行是一件老老实实身体力行去做的事,是如法修行。什么是“如法”?难道是叫我们为了在弘扬某一个法门时,对其它法门说三道四吗?佛弟子应“依佛说”,佛在世时绝没说过某一法门最好或最差,一切法都是缘起,佛只说过一切法门皆是平等不二。

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特殊的典故

1、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原指不靠言语传授,只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大悟的修道门径。后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2、典故:文殊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义特点,是不著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不二’与‘无二’离空有二边的含义相同。文殊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维摩经》《思益梵天所问经》里,《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问法自在等三十二位菩萨,如何入不二法门,法自在等菩萨皆以二说明不二。最后维摩诘问文殊,文殊答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答完,反问维摩诘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此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奇哉奇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引文俱见《维摩诘所问经》卷中。《思益梵天所问经·菩萨无二品》文殊认为无二是指一切法性没有二相,接著他给二与不二这两个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什么叫二?凡夫贪著我故,分别二耳。什么叫不二?虽种种分别为二,然实际无有二相。这里文殊清楚地指出二是分别的核心,是指著我。无我即无分别,不二的境界则坦露现前。从此出发文殊答复梵天一些重要问题。什么是修道?答不分别是法是非法,离于二相,名为修道。什么叫道?是一切法不可得,名为道。道不能令人离生死至涅盘,不离不至,名为圣道。什么叫解脱?答言不坏缚著。什么叫得度?答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什么叫漏尽?答言: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名为漏尽。什么叫涅盘?涅盘无来处,无去处,不可得至。实际上文殊的不二法门,是离二边的即有而无,即无而有,亦有亦无的中道观。如善现问出世间法,文殊答曰:‘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子欲谁出?贪嗔痴,即平等法界,我于是中非已出离,非未出离。若出不出,则堕二见。文殊的离二边中道思想,为后来的龙树及中国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不二法门是一幢具南北朝建筑风格的佛苑大门景观,让游人进门便入一方清凉世界。游南山,还未及园区内,便可望见一座门楼高耸,古色古香、巍峨岸然,它就是具有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气象不凡,生机勃勃的南山景区大门--"不二"法门。何以"不二",据说在佛家里面一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而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进了超越了生死的涅境界便可以成佛了。当然这只是从思想境界上而不是从空间上来说的。法门可以理解为一种门道或途径,所有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去不断修炼便可以获得正果。既然说它是一种思想境界,它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呢?不二是一种非常深奥的理念,也不是我们言语可以说清楚的,简单的说,不是一,不是二,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不二。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是因缘凑合,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传说古印度有位叫维摩诘的人,他是释迦牟尼门下著名的居士,也是一位大家菩萨,维摩诘与其他菩萨不同的是,其他菩萨都没有家室,而维摩诘却不仅有娇妻美妾,而且拥有大片的庄园田地,是当地的一位富翁,但他即虔心侍佛,刻苦修行,同时也积极参加世俗的活动,他这种即出家又不出家的举止实在令人捉摸不透。有一次他声称病了,释尊便派弟子文殊等前来探病,与他进行了一场佛法真理的大辩论,维摩诘以他高深的佛学底蕴和超人的口才回答了众人的提问。他认为只要心中清净,佛土也就清净了,虽然他有眷属良田,但他的心却不为贪念所蒙蔽,虽然他的行为不同于其他菩萨,但他实在是在追求佛道真理。所以一切都不必拘于形式,而在于自己内心如何把般若智慧运用于生活中去,于是他便证实了出家和在家的不二。谈到最后,文殊菩萨又问维摩诘:"那么你认为到底什么才是不二呢?"维摩诘听后闭上了眼睛,什么是也不说。文殊赞叹道:"妙啊,没有文字、言语者是真正的不二。"同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不二本身就是虚无,是绝对的真理。它是如此的深奥,若想真正的弄明白它,只有依靠我们去慢慢参悟了。

不二法门:佛家语。谓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维摩诘经zd.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南朝梁沈约《佛记序》:"廓不二之法门,广一乘之长陌。"唐裴漼《少林寺碑》:"空心、元粹、内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容"宋沈作喆《寓简》卷七:"三十一菩萨各说不二法门,至文殊独曰:'无言说'。"后用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不二法门是一幢具南北朝建筑风格的佛苑大门景观,让游人进门便入一方清凉世界。在三亚游南山,还未及园区内,便可望见一座门楼高耸,古色古香、巍峨岸然,它就是具有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气象不凡,生机勃勃的南山景区大门--"不二"法门。何以"不二",据说在佛家里面一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而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进了超越了生死的涅境界便可以成佛了。当然这只是从思想境界上而不是从空间上来说的。法门可以理解为一种门道或途径,所有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去不断修炼便可以获得正果。既然说它是一种思想境界,它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呢?不二是一种非常深奥的理念,也不是我们言语可以说清楚的,简单的说,不是一,不是二,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不二。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是因缘凑合,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传说古印度有位叫维摩诘的人,他是释迦牟尼门下著名的居士,也是一位大家菩萨,维摩诘与其他菩萨不同的是,其他菩萨都没有家室,而维摩诘却不仅有娇妻美妾,而且拥有大片的庄园田地,是当地的一位富翁,但他即虔心侍佛,刻苦修行,同时也积极参加世俗的活动,他这种即出家又不出家的举止实在令人捉摸不透。有一次他声称病了,释尊便派弟子文殊等前来探病,与他进行了一场佛法真理的大辩论,维摩诘以他高深的佛学底蕴和超人的口才回答了众人的提问。他认为只要心中清净,佛土也就清净了,虽然他有眷属良田,但他的心却不为贪念所蒙蔽,虽然他的行为不同于其他菩萨,但他实在是在追求佛道真理。所以一切都不必拘于形式,而在于自己内心如何把般若智慧运用于生活中去,于是他便证实了出家和在家的不二。谈到最后,文殊菩萨又问维摩诘:"那么你认为到底什么才是不二呢?"维摩诘听后闭上了眼睛,什么是也不说。文殊赞叹道:"妙啊,没有文字、言语者是真正的不二。"同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不二本身就是虚无,是绝对的真理。它是如此的深奥,若想真正的弄明白它,只有依靠我们去慢慢参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