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自成一家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自成一家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鑫艳玲的自成一家

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成为评剧艺术三大流派,鑫艳玲虽然没有形成流派艺术,却被梅兰芳肯定为“自成一家”。

1950年,鑫艳玲在《小女婿》(原名小丈夫)戏中首演杨香草,就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1951年2月,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沈阳观看她的演出后评价说:“鑫艳玲同志在表演上,是媚而且秀,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生活的广度,非同一般流俗之作可比。不以美丽的风韵夺取观众,而以清姿淡雅的风格来吸引人们,自成一家。”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梅兰芳问东北代表团“鑫艳玲怎么没唱杨香草呢”?又倡议在北京怀仁堂专门为周总理和艺术界同仁演出了《小女婿》,获得了一致好评。据著名评剧作曲家王其珩介绍说:韩少云当年首演获奖的《小女婿》,也是以鑫艳玲的《小女婿》(小丈夫)版本为主,只不过增加了“小河流水”唱段。

她与夏青共同创作了《小丈夫》(52年改名为小女婿)的唱腔,有多少艺术家、多少观众随后学会了这出戏、这个唱腔,传人难计其数。凡是学会《小女婿》这出戏的艺术家都应该是她的传人之一,有的成为流派创始人,有的成为名家。可以说,《小女婿》打造了沈阳评剧院的响亮牌子,鑫艳玲功不可没。

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上,组委会临时确定鑫艳玲主演经过她整理的《新打狗劝夫》。这戏的大旦是青衣硬功活,也是她多年悉心专工的角色。由于从剧本到唱腔、角色及扮相都经过一番整理、改革,看后令人耳目一新,震动了首都戏曲界。评奖时,梅兰芳先生再次称赞她嗓音娇、嫩、甜,音色很美;表演媚而秀,很有深度。大会评委会一致同意授予她全国戏曲一等优秀表演奖。周恩来总理亲手把文化部颁发的奖状授予她,和她亲切地握手并以勉励。

1956年,鑫艳玲成功地主演了《祥林嫂》,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祥林嫂胳膊上挎着一个破筐,手里拄着一根下端辟裂的长竹竿,眼神呆滞,踉踉跄跄地往前走着,终于支撑不住倒下去了,大雪掩盖了她的身体。在三个钟头的时间里,她演了祥林嫂的大半生,贯穿全剧的始终。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到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年龄跨度非常长,演出难度非常大。她随着剧中人物年岁、环境的变化,在感情、动作、唱腔和道白上也随着发生变化。由于鑫艳玲有着与祥林嫂同样的苦难遭遇,所以她对祥林嫂人物形象有着充分的理解,使这个饱经风霜、遭受夫权、神权威逼、终于死去的中国劳苦妇女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她的成功演出在评剧界掀起轰动。

自成一家是成语吗

独树一帜

dúshùyīzhì

【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复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制、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百盛唐窠臼也。”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度、定语。

【辨形】树;不能写作“竖”。

【近义词】问别具一格、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匠心独运

【反义词】如出一辙、蹈常袭故、依样葫芦、步人答后尘

【例句】程砚秋在京剧旦角中~;以“程腔"闻名于世。

【英译】have a style of ones own

是。

自成一家[zìchéngyījiā]

生词度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指在某问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答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出处

《北史·祖莹传》专:“作文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近反义词属

近义词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自出一家

反义词

人云亦云矮人看场

苏轼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苏轼的“自成一家”的文艺理论主要是针对苏词提出的,详解如下:

一、自成一家理论的提出:

苏轼是为了使诗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提出词需“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该与人品一致,作词应该想作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应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其文如其为人”,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二、自成一家理论的具体内涵:

“自是一家”是苏轼提出的关于作家创作个性的理论主张,旗帜宣明的指出作家个性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实在是难能可贵。反思文学史上的众多文学流派,一味的“拟古”或模仿前人创作,道路越来越狭窄,脱离了文学发展的正常轨道,最终阻碍了作家的创新。苏轼的这一理论主张无疑具有指点迷津的重大理论意义,同时也大大解放了作家的创作个性,能够营造活跃的、健康的文学氛围。

三、举例详解: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颇为壮观也。”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宋杨湜《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其所怀”,金人元好问更认为东坡词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例如他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写的《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慨。稍后在密州写的《江神子·密州出猎》,则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现实中的“射虎”太守和理想中“挽雕弓”、“射天狼”的壮士形象,继范仲淹《渔家傲》词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徐州时就感悟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明月如霜”)。“乌台诗案”以后,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叹“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一梦”(《醉蓬莱》)、“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所谓“人生如梦”,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指命运如梦般地难以自我把握,即《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所说的“长恨此身非我有”。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苏轼的词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对词境的开拓以诗为词的手法苏词风格的多样性苏诗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诗人墨客只是以写诗的馀力和游戏态度来填词,写成之后“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胡寅《酒边集序》,见向子諲《酒边集》卷首)。词在宋初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同上),不能与“载道”、“言志”的诗歌等量齐观。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说柳永《八声甘州》中的名句:“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见赵令畦《侯鲭录》卷七),称道蔡景繁的“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与蔡景繁书》)。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颇为壮观也。”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宋杨湜《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其所怀”,金人元好问更认为东坡词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例如他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写的《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慨。稍后在密州写的《江神子·密州出猎》,则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现实中的“射虎”太守和理想中“挽雕弓”、“射天狼”的壮士形象,继范仲淹《渔家傲》词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徐州时就感悟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明月如霜”)。“乌台诗案”以后,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叹“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一梦”(《醉蓬莱》)、“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所谓“人生如梦”,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指命运如梦般地难以自我把握,即《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所说的“长恨此身非我有”。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另有一篇文章可以看一下,比较简明

向宇《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

http://muzhaiwenxue.blogchina.com/230472/339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