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放虎归山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放虎归山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放虎归山 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

放虎归山百——必有后患;自找麻烦;留下祸根

放虎归山: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敌人度被捉住的时侯,却把敌人放回老巢,留下祸,后患无穷、贻患无穷。

出处:

(1)“璋问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答—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

(2)轸勃然唾专襄公之面曰:“咄!孺子不知事如此!武夫千辛万苦,方获此囚,乃坏于妇人之片言耶?放虎归山,异日悔之晚矣!属”——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

放虎归山成语故事

放虎归山成语故事

【出处】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秦穆公33年,秦国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出师讨伐郑国。在回师时,在崤山却被晋军大将先轸带兵打败而被俘。

晋襄公打算将孟明视等三人献于太庙,然后施刑,以表战功。

晋襄公的后母文赢听说娘家秦国的大将被俘,便对襄公说:“秦晋两国结为婚姻,相交很厚,何不放他们回去,让秦国去处置他们。”襄公不听,文赢继续劝说道:“当年楚国的成得臣打了败仗,回去后被楚王杀了。秦国难道没有军法吗?再说我们的先君惠公也曾被秦国逮住过,秦国国君以礼相待,把他放回来了。别人对我们这么有礼,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这三个人呢?这岂不是显得我们太无情了吗?”

晋襄公是个孝子,不敢违抗母命,就把三员大将放了。当时,先轸正在家里吃饭,听到此事,怒不可遏地把刚吃进嘴里的饭吐了出来,立即去见晋襄公。他怒冲冲地问襄公:“秦国的囚犯在哪里?”

襄公回答说:“母后请求放他们回国,让秦国去处置他们。我已遵照母命把他们放了。”

先轸听了,非常气愤,“呸”地一声,吐了襄公一脸口水,大声说:“你这小子,竟糊涂到这种地步。我们辛辛苦苦才把他们捉住。你竟听从妇人的只言片语而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将来,你后悔就晚了。”听了先轸一番话,晋襄公醒悟过来,马上派人去追赶孟明视等三人,可哪里还能追得上呢!

孟明视等三人回国以后,秦穆公不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继续让他们掌握兵权。过了三年,孟明视等终于打败了晋国。秦国成了西方的霸主。此时,晋襄公才真正后悔莫及。

◆释义

放走敌人,后患无穷,就像把老虎放回山林一样危险。

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百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拼音]

fànghǔguīshān

[出处度]

《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知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道于山林也。’”

[例句]

你把他放出去简直就是放虎归山!

[近义]

放龙入海养虎自齧版放虎遗患后患无穷...

[反义]

关门打狗斩草除根欲擒故纵除恶务尽权..

放虎来归山

[读音][fànghǔguīshān]

[解释]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源,是放虎于山林也。’”

[出处]《三国志·蜀志·刘巴传百》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近义]放龙入海养虎自齧放虎遗患后患无穷养虎为患养虎遗患

[反义]关门打度狗斩草除根欲擒故纵除恶务尽斩尽杀绝翦草除根虎落平阳敌不可假剪草除根

歇后语:放虎归山后面是什么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词目:放虎归山

拼音:fànghǔguīshān

释义: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敌人被捉住的时侯却放走敌人,后患无穷,自留祸根,贻患无穷。

出处:

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zhidao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

先轸勃然唾襄公之面曰:“咄!孺子不知事如此!武夫千辛万苦,内方获此囚,乃坏于妇人之片言耶?放虎归山,异日悔之晚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容》第四十五回

近义词:养虎为患、纵虎归山、放龙入海、养虎遗患、养痈贻患、后患无穷

反义词:除恶务尽、斩草除根、斩尽杀绝、削株掘根、擒贼先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