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以弱胜强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以弱胜强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古代以弱胜强的故事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二、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四、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扩展资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兖州之战——数10万迫降30万,官渡之战——10余万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7千——10万,大败吴军,凉州之战——数万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6万——30万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沙苑之战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玉壁之战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金乡之战8千——10万全歼敌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少胜多战役列表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其他的仅供参考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color]:

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陆逊5万——数10万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马隆3500——数万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6万——30万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8千——10万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不详——10余万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李世民3500——10余万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李靖不详——40余万平萧铣

碛口之战李靖3千——不详歼数万

蔡州之战李靖愬9千——不详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李光弼不满万人——10万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张巡3千——数万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6800——13万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郭子仪、李光弼不详——5万余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周本7千——数万俘5千

六合之战赵匡胤2千——2万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b]刘舜卿不详——20多万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完颜阿骨打不详——27万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完颜阿骨打2万——70万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吴绛?、吴璘数千——10余万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刘锜1.8万——10余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岳飞数千——1.5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李宝3千——10万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虞允文1.8万——17万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魏胜不详——30万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毕再遇不详——10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杜杲不详——号80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成吉思汗不详——30万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b]成吉思汗4万——8万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哲别、速不台不足3万——8万全歼

赛约河之战[拔都、速不台不足5万——10万全歼

鄂州之战伯颜20万——60万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伯颜10万——13万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张弘范、李恒数万——20万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张庭瑞、焦德裕5千——数万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20万——60万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朱棣1O余万——60万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戚继光1500——2千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戚继光不详9战9捷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4人——800奇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4.5万——约11万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袁崇焕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王三善2万——10万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22——2千余人奇迹

浑河之战长龄4万——10多万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徐绍桢约万人——约2万人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约4万——约10余万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3万——20万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3万余人——30万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朱德、周恩来约7万——近40万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徐向前近3万——不详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徐向前近8万——20万歼8万人

黄桥战役粟裕7千——1.5万余人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粟裕3万余人——12万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粟裕不详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粟裕不详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粟裕不详——约45万人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徐向前6万余人——约13万人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粟裕不详歼敌93970人

九连山战斗不详不详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古代以弱胜强的故事

5个左右,不用详细,只要名字

我来答

热心网友

2019-04-17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二、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四、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扩展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兖州之战——数10万迫降30万,官渡之战——10余万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7千——10万,大败吴军,凉州之战——数万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6万——30万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沙苑之战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玉壁之战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金乡之战8千——10万全歼敌军

如何以弱胜强?

核心观点一共三个,其中:

第一: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一般人眼里优势和劣势、强大和弱小,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的不利条件,某些条件下,也会成为你的有利条件。

比如,进入《大英百科全书》的历史名人的身世,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十岁就失去了双亲之一。在15岁以前单亲比例是34.5?20岁以前单亲比例是45?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之一的人,比例也远远超过正常人。所以单亲家庭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可是对于没有被这个困难击倒的人来说,他们被迫更早的自立,而且也真的自立了,他们反而因此变得更强大。

我们不该一味的追求加强某一方面的优势,正所谓过犹不及。投入和优势之间是一个“倒U曲线”的关系: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它会进入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回报;而过了平台期,继续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

第二:想打败强大的敌人,必须使用非常规手段。

如果对手比你强很多,你跟对手针锋相对的硬碰硬是毫无胜算的,你只有剑走偏峰才有获胜的可能。不按对手的套路出牌,是你处于劣势的时候,必须做的一个选择。

一只基本功不扎实的篮球弱旅,战胜强队的办法一定不是一板一眼的和对手打,一定是利用5秒底线发球和10秒过半场的规则,打全场紧逼,在后场解决问题,而不是慢吞吞的等对方落成阵地战阵型。

再比如,马丁·路德金战胜强大的警方,不是靠传统的示威游行,在民智未开,民权意识未觉醒的情况下,双方实力太悬殊,不可能通过常规方式取胜。必要时刻必须用自己弱势的“优势”,博得同情,甚至为此不惜制造误会、误导舆论。

第三:占优势的一定会败给占劣势的。

以弱胜强要靠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弱胜强只能靠投机取巧。在商业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大公司注定会败给小公司”,所谓占优势,都只是暂时的,从长时段来看,处于弱势的一方战胜优势的一方是早晚的事儿。

占优势的一方,因为太依赖于既有的优势,往往对环境的变化后知后觉,这给了劣势者逆袭的机会。当条件达到时,劣势的一方会迅速占领新的优势,而原有的优势者因为沉没成本,对新的方向跟进力度不足,最终会被劣势者淘汰出局。

优势者存在选择悖论,原有优势是成功的基础,在充满不确定的新方向出现时,优势者理性的选择是在原有领域继续保持优势,不在新方向上浪费太多精力。但恰恰是这种理性的选择,决定了没有人能一直保持优势。

首先来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

你玩LOL,一个六神装的打野来抓你一个只出百了三件装的中单,结果被你反杀了,这就是以弱胜强。

这个问题是分两个强和弱的,一个是纸面实力上,一个是最终结果。

就像上述那个例子,打野出了六度神装,无论是伤害还是其他硬性指数上,都比这个中单强太多了,这就是纸面意义上的强。这里单问单指能看得到的实力,其他比如勇气、运气、智谋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是不能计入纸面实力的。

最后中单还是打答赢了,但他的纸面实力,或者说是可见实力还是比打野弱,不能说打赢了一场,各方面就都超过败方了。内

但从最终结果来说,中单是强的,因为他赢了。

所以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以弱胜强”里的强弱,指的是第一个,指可见的,确定的强弱。容

而题主思考的强弱,是在一切结束后,结合了各方面包括运气、勇气、智谋这些不可见、不确定因素之后,双方的强弱。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1、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

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

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

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4、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时爆发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乘项羽在进攻齐地,联合众王进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刘邦一方有六十多万军队。

项羽听说后,只带了三万骑兵快马加鞭来打刘邦,刘邦做梦都没想到项羽会来的那么快,当项羽开始进攻的时候,刘邦等人还在纵情享乐,当听到项羽开始进攻的时候,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刘邦等人的军队被项羽杀的溃不成军,最终项羽大胜,开创了以少胜多的首例。

5、昆阳之战

爆发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

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撞响了新莽王朝彻底覆灭的丧钟。它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刘秀又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自城西冲击新军的中坚。王邑、王寻轻视刘秀,自以为很容易打败刘秀。因而,他们只率领万余人巡视阵地。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他们下令各营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出兵。

王邑、王寻迎战刘秀,但他们不是刘敢死队的对手,新军的阵势很快即被刘秀军击破,士卒混乱溃逃。这时新军其余的部队,因不敢轻举妄动,故无人主动支援王邑、王寻军作战。刘秀率领汉军,奋勇冲击,并一鼓作气打垮了王邑、王寻的部队,斩杀了王寻。

王邑的中坚被冲垮,王寻被斩杀后,新军各部队失去了指挥中枢,立即混乱。这时昆阳城内的汉军看到刘秀等人所率的敢死队取得胜利,也大喊着冲杀之声,冲出城门,内外夹攻新军,杀声震天动地,新莽的四十二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

新莽军本是强迫征来的贫苦百姓,早已对王莽政权痛恨之极,经起义军内外夹攻,自然弃阵而逃。溃逃的莽兵相互推挤,“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

碰巧又遇上大风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风刮走,大雨倾盆而下水暴涨,王邑军随队的虎豹都吓得发抖,新军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万余人,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王邑、严尤、陈茂等人仅带少数长安精骑,踏着死尸渡河才得逃脱。

汉军缴获了新军的全部军用物资,各种东西堆积如山,一连搬了一个多月还没搬完。王邑率领千余残兵一气奔逃到洛阳。当王莽得知昆阳惨败的消息后,异常震惊,整个新莽朝廷上下也为之惊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渡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淝水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彭城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阳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彝陵之战、成皋之战、淝水之战、钓鱼城之战称为中国古典四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历史上的彝陵之战发生于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在此之前,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严重损害了刘备集团的利益。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亲率大军攻吴,企图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兵抵御。两军在彝陵一带相持近一年,至章武二年闰六月,陆逊利用蜀军兵疲意懈之机,发动火攻,大败蜀军。这一战役,巩固了东吴对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控制,而蜀汉的实力则大为削弱,再也没有可能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的计划。

成皋之战,始于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即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骚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又一成功典范。

公元383年,东晋和北方的前秦之间发生了一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战——淝水之战。在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东晋竟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90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苻坚败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于混乱,而东晋的偏安则更形稳固,南北对峙成胶着状态。很有意思的是,这一战留下了很多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钓鱼城之战是宋蒙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独守孤城三十余年,是古今未有。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此后有冉进、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王坚任合州守将,大规模修城设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来,钓鱼城成为十数万人的军事重镇。六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攻占许多地方,钓鱼城却巍然屹立,成为阻击蒙古军的坚强堡垒。开庆元年(1259)二月,蒙哥进驻石子山,亲自督阵攻城。至六月,蒙古军加紧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锋大将汪德臣被击伤死去。接着,蒙哥亦被击伤,七月二十一日死于军中,蒙古军被迫撤围。蒙哥死后,蒙古贵族在汗位继承上发生火并,在湖北前线的忽必烈匆忙北撤,争夺汗位。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局势。直至祥兴二年(1279)正月,王立降元,坚守三十余年的钓鱼城终于失陷。

其他很多战役,从意义上不及这四个,单就参战人数和胜负来看,还可以列出很多:

依次为:名称、主要指挥者、双方兵力、结果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3千——数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

彝陵之战陆逊5万——数10万蜀国从此衰落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6万——30万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8千——10万全歼敌军

虎牢之战李世民3500——10余万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李靖不详——40余万平萧铣

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李光弼不满万人——10万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张巡3千——数万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6800——13万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六合之战赵匡胤2千——2万歼5千

和尚原之战吴绛、吴璘数千——10余万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刘锜1.8万——10余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岳飞数千——1.5万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李宝3千——10万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虞允文1.8万——17万水战,大败金军

鄂州之战伯颜20万——60万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伯颜10万——13万大败宋军精锐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20万——60万水战,全歼陈友谅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4人——800奇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4.5万——约11万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袁崇焕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很多,比较著名的:台州之战来、萨尔浒之战、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晋中战役、淮海战役,长勺之战。

以长勺之战为例:

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源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zd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袁绍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孙坚5万——20余万曹操以后便不敢轻易南下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彝陵之战、成皋之战、淝水之战、钓鱼城之战称为中国古典四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历史上的彝陵之战发生于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在此之前,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严重损害了刘备集团的利益。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亲率大军攻吴,企图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兵抵御。两军在彝陵一带相持近一年,至章武二年闰六月,陆逊利用蜀军兵疲意懈之机,发动火攻,大败蜀军。这一战役,巩固了东吴对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控制,而蜀汉的实力则大为削弱,再也没有可能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的计划。

成皋之战,始于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即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骚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又一成功典范。

公元383年,东晋和北方的前秦之间发生了一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战——淝水之战。在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东晋竟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90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苻坚败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于混乱,而东晋的偏安则更形稳固,南北对峙成胶着状态。很有意思的是,这一战留下了很多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钓鱼城之战是宋蒙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独守孤城三十余年,是古今未有。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此后有冉进、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王坚任合州守将,大规模修城设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来,钓鱼城成为十数万人的军事重镇。六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攻占许多地方,钓鱼城却巍然屹立,成为阻击蒙古军的坚强堡垒。开庆元年(1259)二月,蒙哥进驻石子山,亲自督阵攻城。至六月,蒙古军加紧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锋大将汪德臣被击伤死去。接着,蒙哥亦被击伤,七月二十一日死于军中,蒙古军被迫撤围。蒙哥死后,蒙古贵族在汗位继承上发生火并,在湖北前线的忽必烈匆忙北撤,争夺汗位。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局势。直至祥兴二年(1279)正月,王立降元,坚守三十余年的钓鱼城终于失陷。

其他很多战役,从意义上不及这四个,单就参战人数和胜负来看,还可以列出很多:

依次为:名称、主要指挥者、双方兵力、结果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3千——数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袁绍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孙坚5万——20余万曹操让曹操不敢轻易南下

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

彝陵之战陆逊5万——数10万蜀国从此衰落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6万——30万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8千——10万全歼敌军

虎牢之战李世民3500——10余万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李靖不详——40余万平萧铣

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李光弼不满万人——10万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张巡3千——数万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6800——13万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六合之战赵匡胤2千——2万歼5千

和尚原之战吴绛、吴璘数千——10余万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刘锜1.8万——10余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岳飞数千——1.5万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李宝3千——10万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虞允文1.8万——17万水战,大败金军

鄂州之战伯颜20万——60万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伯颜10万——13万大败宋军精锐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20万——60万水战,全歼陈友谅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4人——800奇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4.5万——约11万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袁崇焕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