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老马识途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老马识途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老马识途启示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copy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zd益壮、?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老骥指老去的千里马。伏枥指伏食马槽。老骥伏枥意思是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老气横秋,主要用来形容青壮年,指人的神态,有暮气沉沉、缺乏朝气的意思。某个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或年轻人缺乏朝气的样子,出自《北山移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的启示: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zhidao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内有经验的人学习。

现实生活意义: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容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所以,马能够识途。

老马识途的启示:1、不了解的事,就复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现实生活意义: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制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马的耳翼很大百,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度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所以,马能够识途。全文

老马识途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扩展资料: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成语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

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子·说林上

原文: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zd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版天出发,冬天才获胜返回,在回国的时候迷失了方向。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有认路的特长,可以利用它。”就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在队伍前面走,队伍跟在老马后面,最后找到了回国的道路。行到山中无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把土权挖开就回有水了。

【成语名称】老马识途

【汉语拼音】lǎomǎshítú

【成语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出处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释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出处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百,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度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问“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答”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内师与老马,容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识途的主要内容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

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zhidao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没过多久,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国的军队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

扩展资料:

老马识途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老马聪明,而是因为马的嗅觉和听觉回都特别灵敏,识别物体的本领很强。马的嗅觉神经细胞不仅可以辨别饲料的优劣、水质的好坏,而且具有辨别方向、寻找道路的功能。草原上奔跑的野马,甚至能通过察觉大气中含有的微量水汽,找到远在数里以外的水源。

不仅如此,马的内耳中还有一种感受器。据科学家研究,这种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类似于“指南针”的器官,能像人的眼睛一答样辨别运动的方向,判断周围物体的远近。马的听觉很发达,能感受各种信号,比如音量高低、音色、音调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zhidao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阳光充足的地方(南面),夏天住在山阴凉的地方(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回”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答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文言文

1、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译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文章选自战国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上》,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扩展资料:

一、词句注释

1、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从:跟随。

3、伐:讨伐,攻打。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5、往:出征。

6、反:通“返”,返回。

7、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8、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9、乃:于是。

10、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1、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2、遂:终于。

13、得:找到。

14、行:走。

15、居:住,处于。

二、相关人物介绍

1、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2、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3、隰朋(公元前?~前644年),春秋时齐国大夫。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辅佐齐桓公,齐国大治。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死。

三、分析评论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失道:迷失道路。道:道路

3.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4.阳:南面,南

5.以:凭借

6.不难:不惜,不耻

7.圣人:有智慧的人

8.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9.圣:精明通达

10.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1.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12.蚁囊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13.掘:挖。

14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15.迷惑: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16.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7.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1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9.行:走

20.居:居住

21.圣:精明通达

22.从:跟随

23.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24.不难:不惜,不耻

25.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公的大臣。

26.阴:山北水南

27.阳:山南水北

28.以:凭借

29.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道路。道:道路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于是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以:凭借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23.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有智慧的人的才智、知识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故事寓意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道路。道:道路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于是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以:凭借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23.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有智慧的人的才智、知识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故事寓意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失道:迷失道路。道:道路

3.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4.阳:南面,南

5.以:凭借

6.不难:不惜,不耻

7.圣人:有智慧的人

8.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9.圣:精明通达

10.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1.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12.蚁囊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13.掘:挖。

14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15.迷惑: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16.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7.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1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9.行:走

20.居:居住

21.圣:精明通达

22.从:跟随

23.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24.不难:不惜,不耻

25.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公的大臣。

26.阴:山北水南

27.阳:山南水北

28.以:凭借

29.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

老马识途的意思: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老马识途:百[lǎomǎshítú]

详细解释

1.【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度:‘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示例】: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

4.【近义词】:轻车熟路、驾轻问就熟

5.【反义词】:少不更事、初出茅庐

扩展资料:

造句

1、学校让我参加英语大赛,真是老马识途,我英答语考试可是第一名啊!

2、父母们对我的烦恼非常了解,真是老马识途。

3、这几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国庆节回家时,要不是我老马识途,一定会费一番周折。

4、通过回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让我感觉到自己像老马识途,又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5、师傅跟徒弟一起工作,这对师傅来说简直如同老马识途,但徒弟刚学答没多久也干得不错,令师傅觉得后生可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解释】:老马认识路。copy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zd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老马识途lǎomǎshítú

中文来解释-英文翻译

老马识途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自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百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度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知

【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道熟路

【反义词】:不知所以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老马识途lǎomǎshítú

中文解释-英文翻译

老马识途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来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老马认识路源。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百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度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近义词】:识途老马、知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不道知所以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老马识途lǎomǎshítú

中文解释-英文翻译

老马识途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老马认识路复。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制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仲则《知立秋后二日》

【近义道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不知所以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老马识途的故事,我要简短的,100字左右

老马识途的故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后来用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扩展资料

一、成语老马识途

1、释义: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2、语法结构:主谓式

3、感情色彩:褒义词

4、近义词:老骥伏枥、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5、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初出茅庐

6、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7、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译文: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二、老马识途的真实原因

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

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所以,马能够识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古代战国时,百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度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知。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道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内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容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恒公答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从前往。山容首领大败后投奔copy孤竹。孤竹国军假降齐军,将齐军已向迷途。大军最终迷了路。此时管仲提出一个主意: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们在前面带百路,带领大军走出山度谷。齐恒公同意后,管仲选出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大军前面带路。结果这些老马真的带领大军走出山谷,讨伐了孤竹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知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道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内:“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容。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来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自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知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道,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