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乐府诗集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乐府诗集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乐府诗集》中有哪些名篇?

1、《江南》——汉代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上邪》——汉代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上天啊,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3、《长歌行》——汉代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4、《陌上桑》——汉代佚名

节选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钩笼。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行人见到罗敷,就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5、《孔雀东南飞》——汉代佚名

节选原文: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

“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采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

《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来下?[末句一作:訾!黄其何不来下?]

清朱乾《乐府正义》谓此诗:“叹日之循环无穷,而人之年寿有限,因有乘龙上升之想。”

【赏析】

汉武帝惑神仙不死之说,敬天地鬼神之祀。元狩(前122-前117)年间,曾令司马相如等作辞、李延年“弦歌”,制作了一组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因为歌辞有十九章,故又称《十九章之歌》。这首《日出入》,即为其中之一章,祭的是日神。

提到日神,读者自然会想起屈原的《九歌?东君》。《东君》所歌咏的,正是这位驭龙乘雷、衣袂飘飘,勇射“天狼”而斗酌桂浆的豪侠日神。其辞采之缤纷、想象之神奇,足以令后世文豪搁笔兴叹。司马相如等辈虽学富五车、赋称“凌云”,大约也自知对日神的描摹,再不能与屈原媲美。故此歌入笔即别开蹊径,对日神不作丝毫描绘,径述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邈情思:“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意谓:滚滚红日,出入天地之间,何有穷止之期!它的时空,年寿短暂的世人,又何可窥觎?前句从日之运行,凭虚而起,突然发问,问得空阔而邈远;后句则又一折,于日运无穷而人世有尽的慨叹中,抒写人们的惆怅之情,意蕴极为深长。接着“故春非我春”四句,思致奇崛,极富哲理意味。春夏秋冬的更替,从来与人间的作息稼穑密切相关,它们似乎都是为人间的生存需求而存在的。现在,人们突然发觉:人之一生,不过是电光石火般的一瞬而已;天地四时,则横绝万古而长存。这种“非我”境界的发现,固然令人难堪,却是人的破天荒觉醒。陈本礼《汉诗统笺》解释这四句说:“世长寿短,石火电光,岂可谩谓为我之岁月耶?不若还之太空,听其自春自夏自秋自冬而已耳!”正透过其奇崛之语,把握了那种参透宇宙消息的旷达之思。

“泊如四海之池”二句,则承上而下,进一步抒写人寿短促之感。泊,犹泊然,飘泊而无所附着之貌。《史记?日者列传》称:“地不足东南,以海为池。”这两句慨叹:人之年寿,总在不停地耗逝,正如四海之水,永无固滞之时。如果谁要不信,就请遍观四方众生,何处不是这种景况!前句将慨叹之情寓于形象的比喻,便使年寿短促之形,愈加逼真地显现于眼前;后句故作两可之问,又使潜台的答词,愈加确信无疑。如此说来,人们注定要在戚戚悲愁中了结一生了。不——“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那驾驭六龙的日神,正是与天地同生而年寿无穷的。当人们虔诚祭祀日神之际,谁都怀着美好的希冀:倘若有幸得到日神的福佑,能够像他一样调御六龙以巡天,该有何等欢乐!不要以为这想法太过离奇,当年汉武帝就有过这种狂想。汉人应劭说:“武帝愿乘六龙,仙而升天,曰:‘吾所乐,独乘六龙。然御六龙得其调,使我心若。”闻一多以为,细审应劭之意,诗中之“若”当作“苦”。(《乐府诗笺》)。那么,这四句表现的,就是一种乐中带苦、去留难舍的情思了。但总的来看,自以快乐为主。这四句一变前两句的长句句式,以轻快的四言句式,辅以回环相联的“辘轳格”(“独乐六龙。六龙之调”),抒写对“仙”去为神的向往之情,顿使诗中蓄积的烦愁之结为之一扫。然而,当人们翘首云天,盼望那曾带着黄帝仙去的“乘黄”降临的时候,“龙翼马身”的乘黄,却总是渺无踪影、不见下来。此歌结句“訾,黄(乘黄)其何不倈下”,正绝妙地抒写了人们盼而不遇的一片失望之情。岂止是失望而已,从那“訾”的一声嗟叹之中,读者简直可以听到怨其“不倈下”的懊恼詈责之音了。

前人评价《汉郊祀歌》“锻字刻酷,炼字神奇”(陈绎曾《诗谱》),似乎是赞语。拆穿来说,不过是“古奥艰深”的换一种说法而已。《郊祀歌》出自炫艰耀奇的司马相如等辈之手,文字极为艰奥。当年司马迁就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之叹(《史记?乐书》)。相比而言,《日出入》一首,却能脱尽诘屈之习,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文辞,表现人们的悠邈之思;而且思致奇崛(如“春非我春”数句),异想天开(如“独乐六龙”数句),诗情往复盘旋。将人寿有尽之慨,寓于宇宙无穷的深沉思考之中,使这首抒情诗,带有了耐人咀嚼的哲理意味。萧涤非先生称它为“十九章中”“一绝好之抒情诗”(《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实在是不错的。

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赏析】: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木苦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扬声沙漠垂",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

"边城多紧急"以下6句,是第三层。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的,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所论极是。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参差"的"参差",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所谓"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想为果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因此才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新乐府?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赏析】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艺术手法 《卖炭翁》的艺术性是很高的。诗人在开头八句里,先对卖炭翁做了一番总的介绍,介绍得那样亲切、自然,就像介绍诗人自己家里的人一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然而深情的十四个字,就活生生地勾画出老人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同样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深刻地刻画了他的内心活动。这番介绍就好像一串电影画面,从南山的远景开始,镜头平稳地拉近,然后就接连几个大特写:两鬓、十指、灰尘满面、衣衫褴褛,使人触目惊心。

这样介绍了以后,诗人就拣取卖炭翁的一次遭遇,来加以具体描写。白居易有意把他放在一个大雪天里,这雪,虽然使他的身体格外寒冷,但却点燃了他心头的希望;虽然增加了赶车的困难,但也给了他力量,使他一口气就赶到了目的地。这种描写十分富于戏剧性。卖炭翁满怀希望地赶到市上,却不急着马上把炭卖掉,而是停下来歇息。但是,他的内心并不像外表一样平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如同一场悲剧在发生以前的短暂的沉默,这两句诗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

接下去,诗人掉转笔锋,使故事急转直下,突然出现了两个宫使。白居易再次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写他们骑着马远远而来,样子很威风,衣着很神气,这与卖炭翁歇在泥中的样子,形成强烈的对照。卖炭翁还来不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已经把车牵向北去了。写到这里,诗人不忍心再写下去了,他简短地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作者没有像《新乐府》中的其它诗那样出面来发表议论,但正是这简短的结尾,才更含蓄、更有力、更能发人深思。

推荐几首有突出成就的:《上邪》:上邪!我欲知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道。《华山畿》:华山畿,君既回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答以当归。这是很出彩的几首,希望对你有用。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zhidao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概述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版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

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权》。

乐府诗集是继zd《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内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容谣,共5000多首。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概述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

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作者简介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因此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贡献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後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後人的拟作列于後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後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缺点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现在列举几个: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後﹐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最早版本

《乐府诗集》版本以北宋末南宋初浙江刻本为最早,今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缺卷19-34、96-100,其中卷27-34以清抄本补,其余缺卷以元至正元年刻本补,另上海图书馆存残册一本,存卷84。元代则有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此本一直递修刷印到明代。明代则有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汲古阁本据元本雕造,毛晋身后其子毛扆又据宋本挖改,故汲古阁本早印本传世少而后印本则文字佳。清代则仅有坊间翻刻汲古阁本。  宋本有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汲古阁本则影印入《四部丛刊》。

2010版

书名:乐府诗集

(1-4)(傅增湘藏宋本)  作 者:郭茂倩编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2-1  ISBN:9787020077762  开本:16开  定价:210.00元

内容简介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一百卷,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典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十二个门类,辑录宋代之前音乐文学作品凡五千余首,诗学价值甚高。尤为可贵的是,近代曲辞四卷收录了隋唐时期新兴的燕乐曲辞,为考察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乐府诗集民歌是其精华所在。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汉代地主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在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过着极其悲苦的生活。诗歌中体现出乐府民歌重要的社会认识有的是对统治者残酷统治的的抗议,社会各种弊端的接露,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泣诉,同时劳动人民之间也因为共同的命运、感情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爱。于是他们用诗歌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乐府民歌强烈的社会认识价值和高度的思想性。  一,乐府民歌直接揭示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控诉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一些斗争的场面。这类作品分别有《鸡鸣》《相逢行》《平陵东》,还有《妇病行》《十五从军征》,反抗的就是《东门行》,《陌上桑》。  二,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而且天现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方面,汉武帝以来‘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严重的舒服劳动人民,妇女所受的压迫尤甚,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女命运的篇章,《上山采蘼芜》就是典型。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男女情爱是诗歌中的常见体裁,这里驻澳优《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还有一些反应东汉后期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这主要是《乌生》《枯鱼过河泣》《满歌行》《西门行》等。其中前两篇采取了寓言诗形式别具一格。  名作推荐  陌上桑作品信息 【名称】陌上桑 【年代】汉代 【作者】乐府诗集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汉乐府作品原文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字词音义   【难读字音】  隅(yú)敷(fū)笼系(xì)倭(wō)堕(duò) 髻(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 髭(zī)须著帩头(zhùqiào)踟蹰(chíchú)姝(shū) 宁可(nìng)千余骑(jì)骊(lí)鬑鬑(lián)趋(qū)   【词语解释】   〔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词作动词,采桑。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 〔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短袄。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子。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又作“踟躇”。 〔姝〕:美女。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愿意。 (不):通假字,通“否”。 〔一何〕:怎么这样。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用什么(标记)。 〔骊驹〕:黑色的小马。这里指马。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千万余〕:上千上万(钱)。 〔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 〔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汉代宫名,大夫。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 〔白皙〕:指皮肤洁白。 〔鬑鬑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颇;稍微。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冉冉):走路缓慢。 〔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殊〕: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 〔置辞〕:同“致辞”,即答语。  《上邪》《江南》《敕勒歌》名言佳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蒿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  心思不能言,场中车轮转《悲歌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花行》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乐府诗集  卷一郊庙歌辞  天地  日出入  天马  天马  天门  青阳  景星  华哗哗  卷二鼓吹曲辞  朱鹭  战城南  巫山高  上陵  有所思  雉子班  上邪  临高台  上之回  战城南  战城南  战城南  将进酒  将进酒  君马黄  芳树  芳树  卷三横吹典辞  木兰诗  折杨柳  紫骝马  梅花落  卷四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江南  登高丘而望远海  东光  饮马长城窟行  薤露  陌上桑  长歌行  长歌行  薤露  薤露  蒿里  蒿里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猛虎行  猛虎行  对酒行  燕歌行  燕歌行  燕歌行  古从军行  从军行  从军行  鞠歌行  吁嗟篇  北上行  豫章行苦相篇  豫章行  相逢行  相逢行  塘上行  上留田行  妇病行  野田黄雀行  野田黄雀行  门有万里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蜀道难  蜀道难  白头吟  白头吟  白头吟  白头吟  梁甫吟  梁甫吟  东武吟  王昭君二首  王明君  艳歌何尝行  怨诗行  怨诗行  怨歌行  怨歌行  卷五清商曲辞  太子夜歌  子夜四时歌  丁都护歌  春江花月夜  阳春歌  采莲曲  阳叛儿  玉树后庭花  大堤曲  拔蒲二首  七日夜女歌  卷六舞曲歌辞  东海有勇妇  白贮辞三首  碣石篇  独漉篇  卷七琴曲歌辞  渌水曲  秋思  飞龙引  山人劝酒  幽涧泉  雉朝飞操  卷八杂曲歌辞  出自蓟北门行  出自蓟北门行  君子有所思行  空城雀  妾薄命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发白马  千里思  伤歌行  长相思  仙人篇  春日行  春日行  朗月行  少年行  少年行  游侠篇  同声歌  侠客行  游子吟  秦女休行  壮士篇  秦女卷衣  丽人行  东飞伯劳歌  树中草  长相思  荆州歌  行路难  行路难三首  远别离  久别离  西洲曲  长干行二首  悲歌  结客少年场行  董娇饶  羽林郎  焦仲卿妻  于阗采花  夜坐吟  古别离  独不见  定情诗  卷九近代曲辞  纪辽东  辽东行  渡辽水  昔昔盐  清平调三首  泪城曲  杨柳枝二首  忆江南三首  竹枝词  宫中调笑  卷十杂歌谣辞  鸡鸣歌  戚夫人歌  秋风辞  李延年歌  中山孺子妾歌  匈奴歌  瓠子歌二首  司马将军歌  上云乐  敕勒歌  箜篌谣  卷十一新乐府辞  老将行  洛阳女儿行  悲陈陶  悲青坂  哀江头  哀王孙  卖炭翁  桃源行  横江词六首  静夜思  兵车行  塞上曲  塞下曲五首  塞下曲二首  节妇吟  征妇怨  青青水中蒲二首  堤上行二首  更衣曲  上阳白发人  杜陵叟  农臣怨  田家行  织妇词  青楼曲二首  田家行  红线毯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青青陵上柏  西北有高楼  冉冉孤生竹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  生年不满百  回车驾言迈  今日良宴会  庭中有奇树  凛凛岁云暮  驱车上东门  去者日以疏  明月皎夜光  东城高且长  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zhidao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专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属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作者简介

郭茂倩,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因此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

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

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

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贡献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後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後人的拟作列于後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後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

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缺点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现在列举几个: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後﹐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一百卷,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典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十二个门类,辑录宋代之前音乐文学作品凡五千余首,诗学价值甚高。尤为可贵的是,近代曲辞四卷收录了隋唐时期新兴的燕乐曲辞,为考察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乐府诗集民歌是其精华所在。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汉代地主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在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过着极其悲苦的生活。诗歌中体现出乐府民歌重要的社会认识有的是对统治者残酷统治的的抗议,社会各种弊端的接露,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泣诉,同时劳动人民之间也因为共同的命运、感情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爱。于是他们用诗歌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乐府民歌强烈的社会认识价值和高度的思想性。  一,乐府民歌直接揭示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控诉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一些斗争的场面。这类作品分别有《鸡鸣》《相逢行》《平陵东》,还有《妇病行》《十五从军征》,反抗的就是《东门行》,《陌上桑》。

二,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而且天现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方面,汉武帝以来‘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严重的舒服劳动人民,妇女所受的压迫尤甚,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女命运的篇章,《上山采蘼芜》就是典型。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男女情爱是诗歌中的常见体裁,这里驻澳优《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还有一些反应东汉后期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这主要是《乌生》《枯鱼过河泣》《满歌行》《西门行》等。其中前两篇采取了寓言诗形式别具一格。

汉乐府 乐府诗集 区别

一、收集、整理机构与作品的区别。

1、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包含了汉乐府诗。

二、诗作者的区别。

1、汉乐府,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2、乐府诗集中不仅有民间作者,更有著名诗人、文学家的作品。在后期,乐府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如曹操、曹丕等人的作品就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又如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

三、诗体变化的区别。

1、汉乐府,收集的乐府诗是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诗体相对固定。

2、乐府诗集,收集多个朝代的乐府诗,包含了新乐府的诗作,既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

1《乐府诗集》是一本书,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百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2汉乐府就是指汉度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回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答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你好!汉乐府包括乐府诗集的内容

从当时汉乐府所掌管的诗歌来看,可以分成为两大类(1)专门供朝廷祭礼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2)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来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主名的作品,其作者大都是劳动人民或出身于下层社会的文人,作品内容贴近现实,表现当时广大人民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风格质朴率真,语言通俗直白,形式自由多样,是两汉乐府诗的精华。

汉乐府民间歌辞,搜罗完备的,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源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十二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曲辞”和“杂曲歌辞”三类中,约六十首。这一部分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即《zd房中祠乐》)、《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歌的全部了。

简而言之,汉乐府既可指汉代的“音乐机构”,也可以指汉代的一种“诗歌zhidao体裁”,这种诗歌样式在之后的时代也有人仿作,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等就发起”新乐府”内运动,但楼主这里既然说汉乐府,那么就只能指汉代人写容的乐府诗歌;而乐府诗集,只可能是一本“收录乐府诗歌的集子”。

乐府诗集的资料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概述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

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作者简介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因此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贡献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後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後人的拟作列于後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後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缺点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现在列举几个: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後﹐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最早版本

《乐府诗集》版本以北宋末南宋初浙江刻本为最早,今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缺卷19-34、96-100,其中卷27-34以清抄本补,其余缺卷以元至正元年刻本补,另上海图书馆存残册一本,存卷84。元代则有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此本一直递修刷印到明代。明代则有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汲古阁本据元本雕造,毛晋身后其子毛扆又据宋本挖改,故汲古阁本早印本传世少而后印本则文字佳。清代则仅有坊间翻刻汲古阁本。  宋本有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汲古阁本则影印入《四部丛刊》。

2010版

书名:乐府诗集

(1-4)(傅增湘藏宋本)  作 者:郭茂倩编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2-1  ISBN:9787020077762  开本:16开  定价:210.00元

内容简介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一百卷,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典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十二个门类,辑录宋代之前音乐文学作品凡五千余首,诗学价值甚高。尤为可贵的是,近代曲辞四卷收录了隋唐时期新兴的燕乐曲辞,为考察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乐府诗集民歌是其精华所在。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汉代地主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在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过着极其悲苦的生活。诗歌中体现出乐府民歌重要的社会认识有的是对统治者残酷统治的的抗议,社会各种弊端的接露,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泣诉,同时劳动人民之间也因为共同的命运、感情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爱。于是他们用诗歌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乐府民歌强烈的社会认识价值和高度的思想性。  一,乐府民歌直接揭示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控诉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一些斗争的场面。这类作品分别有《鸡鸣》《相逢行》《平陵东》,还有《妇病行》《十五从军征》,反抗的就是《东门行》,《陌上桑》。  二,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而且天现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方面,汉武帝以来‘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严重的舒服劳动人民,妇女所受的压迫尤甚,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女命运的篇章,《上山采蘼芜》就是典型。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男女情爱是诗歌中的常见体裁,这里驻澳优《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还有一些反应东汉后期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这主要是《乌生》《枯鱼过河泣》《满歌行》《西门行》等。其中前两篇采取了寓言诗形式别具一格。  名作推荐  陌上桑作品信息 【名称】陌上桑 【年代】汉代 【作者】乐府诗集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汉乐府作品原文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字词音义   【难读字音】  隅(yú)敷(fū)笼系(xì)倭(wō)堕(duò) 髻(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 髭(zī)须著帩头(zhùqiào)踟蹰(chíchú)姝(shū) 宁可(nìng)千余骑(jì)骊(lí)鬑鬑(lián)趋(qū)   【词语解释】   〔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词作动词,采桑。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 〔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短袄。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子。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又作“踟躇”。 〔姝〕:美女。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愿意。 (不):通假字,通“否”。 〔一何〕:怎么这样。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用什么(标记)。 〔骊驹〕:黑色的小马。这里指马。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千万余〕:上千上万(钱)。 〔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 〔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汉代宫名,大夫。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 〔白皙〕:指皮肤洁白。 〔鬑鬑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颇;稍微。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冉冉):走路缓慢。 〔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殊〕: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 〔置辞〕:同“致辞”,即答语。  《上邪》《江南》《敕勒歌》名言佳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蒿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  心思不能言,场中车轮转《悲歌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花行》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乐府诗集  卷一郊庙歌辞  天地  日出入  天马  天马  天门  青阳  景星  华哗哗  卷二鼓吹曲辞  朱鹭  战城南  巫山高  上陵  有所思  雉子班  上邪  临高台  上之回  战城南  战城南  战城南  将进酒  将进酒  君马黄  芳树  芳树  卷三横吹典辞  木兰诗  折杨柳  紫骝马  梅花落  卷四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江南  登高丘而望远海  东光  饮马长城窟行  薤露  陌上桑  长歌行  长歌行  薤露  薤露  蒿里  蒿里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猛虎行  猛虎行  对酒行  燕歌行  燕歌行  燕歌行  古从军行  从军行  从军行  鞠歌行  吁嗟篇  北上行  豫章行苦相篇  豫章行  相逢行  相逢行  塘上行  上留田行  妇病行  野田黄雀行  野田黄雀行  门有万里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蜀道难  蜀道难  白头吟  白头吟  白头吟  白头吟  梁甫吟  梁甫吟  东武吟  王昭君二首  王明君  艳歌何尝行  怨诗行  怨诗行  怨歌行  怨歌行  卷五清商曲辞  太子夜歌  子夜四时歌  丁都护歌  春江花月夜  阳春歌  采莲曲  阳叛儿  玉树后庭花  大堤曲  拔蒲二首  七日夜女歌  卷六舞曲歌辞  东海有勇妇  白贮辞三首  碣石篇  独漉篇  卷七琴曲歌辞  渌水曲  秋思  飞龙引  山人劝酒  幽涧泉  雉朝飞操  卷八杂曲歌辞  出自蓟北门行  出自蓟北门行  君子有所思行  空城雀  妾薄命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发白马  千里思  伤歌行  长相思  仙人篇  春日行  春日行  朗月行  少年行  少年行  游侠篇  同声歌  侠客行  游子吟  秦女休行  壮士篇  秦女卷衣  丽人行  东飞伯劳歌  树中草  长相思  荆州歌  行路难  行路难三首  远别离  久别离  西洲曲  长干行二首  悲歌  结客少年场行  董娇饶  羽林郎  焦仲卿妻  于阗采花  夜坐吟  古别离  独不见  定情诗  卷九近代曲辞  纪辽东  辽东行  渡辽水  昔昔盐  清平调三首  泪城曲  杨柳枝二首  忆江南三首  竹枝词  宫中调笑  卷十杂歌谣辞  鸡鸣歌  戚夫人歌  秋风辞  李延年歌  中山孺子妾歌  匈奴歌  瓠子歌二首  司马将军歌  上云乐  敕勒歌  箜篌谣  卷十一新乐府辞  老将行  洛阳女儿行  悲陈陶  悲青坂  哀江头  哀王孙  卖炭翁  桃源行  横江词六首  静夜思  兵车行  塞上曲  塞下曲五首  塞下曲二首  节妇吟  征妇怨  青青水中蒲二首  堤上行二首  更衣曲  上阳白发人  杜陵叟  农臣怨  田家行  织妇词  青楼曲二首  田家行  红线毯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青青陵上柏  西北有高楼  冉冉孤生竹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  生年不满百  回车驾言迈  今日良宴会  庭中有奇树  凛凛岁云暮  驱车上东门  去者日以疏  明月皎夜光  东城高且长  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作者简介

郭茂倩,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因此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

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

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

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贡献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後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後人的拟作列于後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後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

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缺点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现在列举几个: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後﹐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一百卷,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典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十二个门类,辑录宋代之前音乐文学作品凡五千余首,诗学价值甚高。尤为可贵的是,近代曲辞四卷收录了隋唐时期新兴的燕乐曲辞,为考察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乐府诗集民歌是其精华所在。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汉代地主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在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过着极其悲苦的生活。诗歌中体现出乐府民歌重要的社会认识有的是对统治者残酷统治的的抗议,社会各种弊端的接露,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泣诉,同时劳动人民之间也因为共同的命运、感情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爱。于是他们用诗歌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乐府民歌强烈的社会认识价值和高度的思想性。  一,乐府民歌直接揭示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控诉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一些斗争的场面。这类作品分别有《鸡鸣》《相逢行》《平陵东》,还有《妇病行》《十五从军征》,反抗的就是《东门行》,《陌上桑》。

二,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而且天现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方面,汉武帝以来‘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严重的舒服劳动人民,妇女所受的压迫尤甚,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女命运的篇章,《上山采蘼芜》就是典型。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男女情爱是诗歌中的常见体裁,这里驻澳优《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还有一些反应东汉后期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这主要是《乌生》《枯鱼过河泣》《满歌行》《西门行》等。其中前两篇采取了寓言诗形式别具一格。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

《乐府诗集》之图2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乐府诗集作者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抄汉族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袭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百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阳曲人,高祖郭宁,度因官始居郓州。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知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木兰诗》道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壁”。

汉代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

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著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可以说是编纂工作的滥觞。可惜这位封建史家囿于雅俗之见,对汉代的民间歌辞,仅在《艺文志》中存其数目,歌辞一概屏弃不录。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唯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著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藉《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关于郭茂倩的生平,我们知道得甚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他是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其它生平事迹均不详。可以说是《乐府诗集》这一书使得他的声名千古不朽。

《乐府诗集》共一百卷,是一部卷帙浩大、极有价值的乐府诗研究要籍。它搜录宏富,分类精当。全书凡郊庙歌辞十二卷,燕射歌辞三卷,鼓吹曲辞五卷,横吹曲辞五卷,相和歌辞十八卷,清商曲辞八卷,舞曲歌辞五卷,琴曲歌辞四卷,杂曲歌辞十八卷,近代曲辞四卷,杂歌谣辞七卷,新乐府辞十一卷。将五代以前的乐府诗要而不烦、比较恰当地分为十二类加以著录,不仅收录了郊庙之类的贵族乐歌,而且大量收录民间歌辞,如南北朝的乐府民歌都是靠了《乐府诗集》而得以流传至今。虽然民间歌辞在《乐府诗集》中仅占全部歌辞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在诗歌史上毕竟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

参考网址有每一卷收录的诗,希望是你所要的:)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於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於《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於《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於《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於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於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於“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於《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於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於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於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於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缐,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於隋唐以后,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