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清尘浊水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清尘浊水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成语最后一个字是水的有哪些

最后一个字是水的成语157条

【悲歌易水】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抽刀断水】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餐风宿水】形容旅途的辛苦。

【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乘高决水】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车龙马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尺山寸水】指每一小块山水。

【出山泉水】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残山剩水】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馀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残汤剩水】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

【称薪量水】比喻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臣心如水】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裁云剪水】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裁云翦水】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撮盐入水】①形容立刻消灭干净。②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登山临水】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登山涉水】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斗升之水】比喻微薄的资助。

【簟纹如水】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芙蓉出水】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翻山涉水】山:山岭;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赋食行水】赋:给与;行:奉,酌酒或水敬奉客人。送饭送水。

【翻山越水】山:山岭;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付之流水】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付之逝水】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滚瓜流水】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官清似水】指为官清廉,如同白水一样清明。

【观山览水】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观山玩水】犹言游山玩水。

【归之若水】归附好似流水之汇流大海。比喻人心所向。

【黄尘清水】比喻变化迅速。

【涸鲋得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环林璧水】环林:林木环绕,古代借指太学;璧水:指太学。古时用以指代太学。

【黄汤淡水】泛指饮食。同“黄汤辣水”。

【黄汤辣水】泛指饮食。

【涸鱼得水】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

【交淡若水】指道义上的往来。

【兼葭秋水】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蛟龙擘水】蛟龙破浪前进。比喻船驶得快。

【蛟龙得水】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蛟龙失水】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蛟龙戏水】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将水洗水】用清水来清除清水。比喻采取的手段悖谬,必然于事无补。

【近水惜水】虽靠近水源,用水方便,但也很珍惜水。比喻即便容易得到的东西也不能浪费。

【枯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买臣覆水】复:泼。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买臣复水】复:泼。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明镜止水】比喻人心体明净。

【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马如流水】形容人马熙攘。

【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名山胜水】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流杯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原是古风俗。后泛指在水边宴集,把酒杯放在水中,杯流行时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取杯喝酒。

【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流年似水】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廉泉让水】廉:廉洁;让:谦让。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拉人下水】比喻拉别人干坏事。

【乐山爱水】爱好山水风光。

【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连汤带水】比喻全部,无遗留。

【流汤滴水】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楼台近水】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爬山涉水】形容路途艰辛。

【歠菽饮水】喝豆粥饮白水。比喻生活清苦。

【蒲元识水】蒲元:人名。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

【清尘浊水】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穷山恶水】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情深潭水】比喻友情深厚。

【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奇山异水】不同一般的,奇异的山水。

【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清汤寡水】形容菜肴水太多,粗糙没有味道。

【情同鱼水】情谊如鱼得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

【柔情似水】柔:温柔。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如石投水】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比喻互相合得来。

【若涉渊水】比喻处境艰险。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如鱼离水】离开适当的地位或赖以生存的环境。

【如鱼似水】比喻关系融洽、亲密。

【说风说水】指撺掇怂勇。

【书符咒水】书:画;符:符箓;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山鸡眏水】比喻顾影自怜。同“山鸡照影”。

【山鸡映水】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杼井易水】杼:通“抒”,取出;易:改变,变换。清除井中的淤泥,使水流通畅。

【剩山残水】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三山二水】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上善若水】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疏食饮水】指粗饭淡汤,饮食简单。

【双瞳剪水】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剩汤腊水】吃剩下来的饭菜。

【失足落水】脚一滑跌入水中。比喻受诱骗而犯下严重错误,以至行为堕落。

【听风听水】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桃花流水】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桃花潭水】比喻友情深厚。

【拖浆带水】在泥水中行走被泥水玷污。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拖人落水】犹言拖人下水。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拖人下水】拖:拉。拉别人下水。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望穿秋水】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污泥浊水】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巫山洛水】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水:洛水之滨。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借指男女幽会。

【悬河泻水】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悬河注水】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心同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寻山问水】指游山玩水。

【稀汤寡水】形容粥稀或汤里油水少。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衣带之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月光如水】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

【一泓清水】泓:水清的样子。一片明净清澈的水。比喻心地纯洁。

【月明如水】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

【一廉如水】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云龙鱼水】如同云与龙,鱼与水一样。比喻君臣相得

【一贫似水】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用钱如水】花钱如同流水一般,没有节制。形容挥霍无度,不爱惜钱财。

【一清如水】清·清澈。像流水一样清澈。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有如白水】指以黄河为誓,象滚滚的黄河水一样,永不改变初衷。

【倚山傍水】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游山逛水】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以水救水】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以水济水】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依山临水】靠着山,临着水。形容景色优美的地方。

【以水投水】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以石投水】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原比喻想消灭形迹而终不能。后比喻互相合得来。

【游山翫水】见“游山玩水”。

【游山玩水】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以水洗水】用清水来清除清水。比喻采取的手段悖谬,必然于事无补。

【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潭死水】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一洼死水】洼: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一湾死水】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盈盈带水】盈盈:水清而浅的样子。像一条一带那样不很宽阔但很清澈的水。形容一水之隔,相距不远。

【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犹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盈盈一水】盈盈:水清而浅的样子。又清又浅的一片水。比喻相隔不远。

【走花溜水】比喻吹牛,说大话。

【沾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重山复水】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真山真水】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巴山蜀水、跋山涉水、白山黑水、悲歌易水、冰寒于水

裁云剪水、餐风宿水、残山剩水、臣心如水、乘高决水

尺山寸水、抽刀断水、出山泉水、啜菽饮水、春风沂水

歠菽饮水、撮盐入水、大禹治水、登山临水、登山涉水

簟纹如水、斗升之水、饭蔬饮水、芙蓉出水、高山流水

观山玩水、归之若水、滚瓜流水、涸鲋得水、涸鱼得水

黄尘清水、黄汤淡水、黄汤辣水、兼葭秋水、交淡若水

蛟龙得水、蛟龙戏水、救民于水火、乐山爱水、乐山乐水

连汤带水、廉泉让水、流年似水、落花流水、马龙车水

马前泼水、马如流水、买臣覆水、名山胜水、模山范水

牛不喝水强按头、爬山涉水、千山万水、青蓝冰水、青山绿水

清尘浊水、清汤寡水、蜻蜓点水、情深潭水、穷山恶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石投水、如鱼得水、如鱼似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若涉渊水、剩山残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双瞳剪水、桃花流水

桃花潭水、听风听水、拖泥带水、拖人落水、拖人下水

望穿秋水、污泥浊水、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显山露水

心如止水、心同止水、行云流水、悬河泻水、悬河注水

一败如水、一廉如水、一清如水、一潭死水、一衣带水

依山傍水、以石投水、以水济水、以水救水、以水投水

盈盈秋水、盈盈一水、游山玩水、源头活水、沾泥带水

重山复水、竹篮打水、走花溜水

一共103个

牛不喝水强按头、爬山涉水、千山万水、青蓝冰水、青山绿水抄

清尘浊水、清汤寡水、蜻蜓点水、情深潭水、穷山恶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石投水、如鱼得水、如鱼似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若涉渊水、剩山残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双瞳剪水、桃花流水

桃花潭水、知听风听水、拖泥带水、拖人道落水、拖人下水

望穿秋水、污泥浊水、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显山露水

心如止水、心同止水、行云流水、悬河泻水、悬河注水

巴山蜀水、跋山涉水、白山黑水、悲歌易水、冰寒于水

裁云剪水、餐风宿水、残山剩水、臣心如水、乘高决水

尺山寸水、抽刀断水、出山泉水、啜菽饮水、春风沂水

歠菽饮水、撮盐入水、大禹治水、登山临水、登山涉水

簟纹如水、斗升之zd水、饭蔬饮水、芙蓉出水、高山流水

观山玩水、归之若水、滚瓜流水、涸鲋得水、涸鱼得水

黄尘清水、黄汤淡水、黄汤辣水、兼葭秋水、交淡若水

蛟龙得水、蛟龙戏水、救民于水火、乐山爱水、乐山乐水回

连汤带水、廉泉让水、流答年似水、落花流水、马龙车水

马前泼水、马如流水、买臣覆水、名山胜水、模山范水

牛不喝水强按头、爬山涉水、千山万水、青蓝冰水、青山绿水

清尘浊水、清汤寡水、蜻蜓点水、情深潭水、穷山恶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石投水、如鱼得水、如鱼似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若涉渊水、剩山残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双瞳剪水、桃花流水

桃花潭水

观山玩水、来归之若水、滚瓜流水、涸鲋得水、涸鱼得水

黄尘清水、黄汤淡水、黄汤辣水、兼葭秋水、交淡若水

蛟龙得水、蛟龙戏水、救民于水火、乐山爱水、乐山乐水

连汤带水、廉泉让水、流年似水、落花流水、马龙车水

马前泼水、马如流水、买臣覆水、名山胜水、模山范水

牛不喝水强按头、爬山涉水、千山万水、青蓝冰水、青山绿水

清尘浊水、清汤寡水、蜻蜓点水、情深潭水、穷源山恶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石投水、如鱼得水、如鱼似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若涉渊水、剩山残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双瞳剪水zd、桃花流水

桃花潭水、听风听水、拖泥带水、拖人落水、拖人下水

望穿秋水、污泥浊水、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显山露水

心如止水、心同止水、行云流水、悬河泻水、悬河注水

一败如水、一廉如水、一清如水、一潭死水、一衣带水

巴山蜀水、跋山涉水、白山黑水、悲歌易水、冰寒于水

裁云剪水、餐风宿水、残山剩水、臣心如水、乘高决水

尺山寸水、抽刀断水、出山泉水、啜菽饮水、春风沂水

歠菽饮水、撮盐入水、大禹治水、登山临水、登山涉水

簟纹如水、斗升之水、饭蔬饮水、芙蓉出水、高山流水

观山玩水、归之若水、滚瓜流水、涸鲋得水、涸鱼得水

黄尘清水、黄汤淡水、黄汤辣水、兼葭秋水、交淡若水

蛟龙得水、蛟龙戏水、救民于水火、乐山爱水、乐山乐水

连汤带水、廉泉让水、流年似水、落花流水、马龙车水

马前泼水、马如流水、买臣覆水、名山胜水、模山范水

牛不喝水强按头、爬山涉水、千山万水、青蓝冰水、青山绿水

清尘浊水、清汤寡水、蜻蜓点水、情深潭水、穷山恶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石投水、如鱼得水、如鱼似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若涉渊水、剩山残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双瞳剪水、桃花流水

桃花潭水、听风听水、拖泥带水、拖人落水、拖人下水

望穿秋水、污泥浊水、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显山露水

心如止水、心同止水、行云流水、悬河泻水、悬河注水

一败如水、一廉如水、一清如水、一潭死水、一衣带水

依山傍水、以石投水、以水济水、以水救水、以水投水

盈盈秋水、盈盈一水、游山玩水、源头活水、沾泥带水

重山复水、竹篮打水、走花溜

三国演义中的典故

、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回答者:帅帅的老木匠-探花十级7-708:31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求解048期正版四字梅花诗:清尘浊水打一生肖

,答案是兔

贪图安逸、厌恶冲突的品质会给属兔人带来弱者、机copy会主义和自我放纵的坏名声。如果让属兔人来选择生活道路,属兔人会选择安逸的生活方式。属兔人无论男女都总爱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但裁剪要一流的,料子要好的。属兔人还爱穿开士米背心、纯丝罩衫、耐摩的亚麻和花呢衣服,一块貂皮或灰鼠皮披在肩上,看上去很随便,但从你的穿着中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是属兔的。浮华的、几何形zhidao的或刺眼的图案对属兔人的协调、均衡是一种亵渎。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三国里的典故故事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回答者:帅帅的老木匠-探花十级7-708:31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三国演义》典故: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回答者:帅帅的老木匠-探花十级7-708:31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三国典故大全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有很多,我说一些比较经典有趣的吧

桃园三结义

吕布戏貂蝉

三英战吕布

青梅煮酒论英雄

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zd关斩六将

望梅止渴

徐庶回马荐诸葛

三顾茅庐

隆中对

赵云单骑救主

诸葛亮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万事具备,回只欠东风

关羽义释曹操

诸葛亮三气周瑜

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意失荆州

火烧连营

白帝城托孤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乐不思蜀答

连环计

反间计

苦肉计

美人计

空城计

谁能给我讲讲三国里的重要典故?急求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回答者:帅帅的老木匠-探花十级7-708:31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

清尘浊水是什么意思

清尘浊水_百度汉语

[拼音][qīngché百nzhuóshuǐ]

[出处]三国魏·曹植度《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问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解答释】: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回比喻相隔很远,答会面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