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恬淡寡欲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恬淡寡欲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道家"恬淡寡欲"的思想与儒家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有何不同之处

一、“存天理,灭人欲”的几处出处

出处一:“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

出处二:“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四书集注·孟子》)

出处三:“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朱子语类》卷十三)

二、“天理”指的是什么?

“天”指的是什么?“理”指的是什么?“天理”指的是什么?朱熹认为:“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至于一草一木昆虫之微,亦各各有理。”“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天下万物当然之则便是理。”“世间之物,无不有理,皆须格过。”“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惟随时变异,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理,只是一个理。理举著,全无欠阙。且如言著仁,则都在仁上;言著诚,则都在诚上;言著忠恕,则都在忠恕上;言著忠信,则都在忠信上。只为只是这个道理,自然血脉贯通。”……

“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来的规律,是社会之秩序,是人的道理、情理。“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可见朱熹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

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仁爱之心。这就是朱熹希望留存的“天理”。

“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存天理”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灭人欲”指的是什么?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既然“天理”包含“人欲”,那么灭人欲不就是灭天理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朱熹要灭的人欲指的是什么呢?朱熹“存天理”是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那么他“灭人欲”要消灭的是什么呢?

宋人袁采说的明白:“饮食,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求之,则为饕为馋;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狎之,则为奸为淫;财物,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得之,则为盗为贼。人惟纵欲,则争端起而狱讼兴……”饮食是人的自然欲望,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合道理地去追求它,就是贪吃;男女之事是人的本能欲求,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需要,那就是奸淫;财物,谁都想获得,是不可缺少的,靠非法手段取得财物,就成了盗贼。人如果只求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就会引起事端触犯法律……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朱熹也中说:“鱼与熊掌皆美味,而熊掌尤美也。”鱼,我所欲是合道理的人欲,熊掌,我所欲也是合道理的人欲,舍鱼而取熊掌者还是合道理的人欲,这些都属于天理。“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合理的饮食欲望是天理,过分的要求美味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天理人欲,几微之间。”“凡一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乃人欲之私。须事事与剖判极处,即克治扩充功夫随事著见。”“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凡人不进便退也。”“天理人欲常相对。”“天理”与“人欲”是相对的,正常的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过分的多于的甚至是罪恶的“人欲”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人性,人性就是仁爱之心,但人也是动物,所以人也有动物性,就是说人有时候也有兽性。这兽性就是邪恶之心。这也是朱熹要灭的“人欲”。朱熹并不是什么欲都要灭……

“灭人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克己省身,“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人有常言曰:心印若此印,刊刻得端正,看印在何处莫不端正;若刊刻得欹邪,看印在何处无不欹邪。故治心之学,不可不谨也。”“凡徇人欲,自是危险。庄子所谓其热集火,其寒凝冰,是也。”“学者须常收敛,不可恁地放荡。”“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义理与客气常相胜,只看消长分数多少,为君子小人之别。义理所得渐多,则自然知得客气消散得渐少。消尽者是大贤。”“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灭人欲”不是要扼杀人性,灭性欲、食欲、爱欲……更没有一点要消灭人的进取心与上进心的意思。朱熹的学说思想就是劝勉士人有进取心与上进心,劝士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进取心与上进心怎么可能治国、平天下?这人欲是指人的私欲、杂念、恶念,人类本性中带有天生的不好的地方,如贪婪、自私、虚伪、淫荡……这些都是要随时提醒自己应该消灭的。朱熹希望学者士人有自律自制力,时常格物省身,克制自己过分的私欲,成为一个不是只顾自己而是为更多人着想杰出的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灭人欲的结果,人欲的天性是富贵容易淫,贫贱容易移,威武容易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灭人欲的结果,人欲都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四、“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什么?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6]朱熹说的“存天理”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存天理,灭人欲”是对谁说的?出处一是对皇上说的,出处二、出处三都是对学者士人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对平民大众说的,不属于平民、世俗文化。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是针对上层统治阶级及立志成为杰出的知经识理的男人提出的,这些人都有条件有可能沉迷于自己的欲,而忘了天理……

儒家理学就是一门教导人做人的哲学,“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学者能格物穷理,正心修身,可成为一个内外兼修,才德具备杰出的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修身养性,是劝导人做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也是符合诸子百家学说放之四海不变的真理。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儒家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说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心,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及荀子说的“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还有法家的管子说的“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及墨家的墨子说的“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等等内涵是一致的……

道家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墨子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朱熹对皇帝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皇帝对百姓仁爱,不以百姓为刍狗。

“存天理、灭人欲”是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经典总结……

恬淡是什么意思

恬淡一般指人的性格恬静百;恬静淡泊。有时候也用于指生活。

恬淡,汉语词汇。

注音:tiándàn

释义:一般指人度的性格恬静;恬静淡泊。有时候也用于指生活。

①不追求名利;淡泊——心怀恬淡知│恬淡寡欲

②恬静;安适——勾起道对乡村恬淡生活的回忆。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

恬淡志安贫。——阮籍《咏专怀》

隐居属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花之隐逸者。--宋.周敦颐《爱莲说》

隐逸山林

恬淡一般指人的性格恬静;恬静淡泊。有时候也用于指生活。

恬淡,复汉语词汇。

注音:tiándàn

释义:一般指人的性格恬静制;恬静淡泊。有时候也用于指生活。

①不追求名利;淡泊——心怀恬淡│恬淡寡欲

②恬知静;安适——勾起对乡村恬淡生活的回忆。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

恬淡志安贫。道——阮籍《咏怀》

恬淡寡欲是什么意思

恬淡:淡泊,与人无争,也指不热衷于名利抄。清静淡泊,很少欲望。支部追名逐利。【出处】晋袭陈寿《三国志王粲传》:“伟长(徐干百)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例句】清李绿园《歧路灯度》第七五会:“贫道原是恬淡寡欲的。可惜这问个顽徒,道行未深,经过京城繁华地面,信手挥霍。”【近义】清心寡欲【反义】欲答壑难填

恬淡的意思

1、恬静;安适:勾起对乡村恬淡zhidao生活的回忆。

2、不追求名利;淡泊:心怀恬淡。恬淡寡欲。

拼音:[tiándàn]

引证解释:

1、亦作“恬惔”。亦作“恬倓”。清静淡泊。

2、多用以指不热衷于名利。

陈独秀《敬告青年》:“欧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亚洲以闲逸恬淡为美风。”

近义词回:澹泊、淡泊、

扩展资料

反义词:吵闹

意思:

1、(声音)杂乱:人声吵闹。

2、大声争吵:吵闹不休。

3、扰乱,使不安静:他在休息,不要去吵闹。

拼音:[chǎonào]

引证解释:

1、喧哗,喧嚷。

《再生缘》第十四答回:“忽听外边人吵闹,嘡嘡响,锣声几棒近墙门。”

2、争吵。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打牌的人们以为刘四爷又和个车夫吵闹,依旧不肯抬头看看。”

恬淡

indifferenttofameorbenefit

tián

〈形〉

(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同本义(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quiet]

恬,安也。——《说文系传》

恬,静也。——《广雅》

恬淡寡欲。——曹丕《与吴质书》

恬然自安。——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恬波(水面平静无波。比喻太平无事);恬和(安静温和);恬忽(心中恬静而不受外界杂务所干扰);恬夷(安静平和);恬安(安静;安逸);恬澜(波澜平静)

安逸,舒适[easeandcomfortable]。

如:恬卧(安卧,指清静无为);恬愉(安适愉快);恬泰(安逸舒适);恬逸(安逸);恬熙(安乐);恬适(安适);恬乐(安乐);恬嬉(嬉戏逸乐);恬娱(安乐自娱);恬寂(谓清静无为)

通“甜”[sweet]。

如:恬言柔舌(甜言蜜语);恬美(甘美);恬脆(甘美,清脆);恬酒(即甜酒)

tián

〈副〉

泰然[calm]

轻非誉而恬失民。——《荀子·富国》

又如:恬退(安然引退);恬不知怪(安然处之,不以为怪);恬不知羞,恬不知愧(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不为怪(言恬不知怪);恬如(安然,泰然);恬不为意(处之泰然,满不在乎);恬而(安然)

淡泊[indifferenttofameorgain]。

如:恬憺(淡泊名利,清静安逸);恬旷(恬淡闲适);恬漠(内心安静淡泊);恬退(安于退让。即淡泊名利);恬淡无为(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恬裕(谓淡泊自足)

恬淡

tiándàn

[indifferenttofameorgain]指人的性格恬静;恬静淡泊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

恬淡志安贫。——阮籍《咏怀》

恬静

tiánjìng

[quiet;calm;tranquil]恬适安静

恬美

tiánměi

[quietandnice]指人或生活恬静美好

恬谧

tiánmì

[quite;peaceful]恬淡安谧

恬然

tiánrán

[unperturbed;calm;nonchalant]∶安然;泰然

处之恬然

[notworryatall]∶满不在乎的样子

恬噪

tiánzào

[caw]

发出粗而沙哑的叫声

[典型地指乌鸦、渡鸟或白嘴鸦]∶发出它天然的叫声

恬淡

淡泊

词目:恬淡  拼音:tiándàn  基本解释  [indifferenttofameorgain]①不追求名利;淡泊——心怀恬淡│恬淡寡欲②恬静;安适——勾起对乡村恬淡生活的回忆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  恬淡志安贫。—

—阮籍《咏怀》  详细解释  1.  亦作“恬惔”。亦作“恬倓”。1.清静淡泊。《老子》:“恬惔为上,胜而不美。”《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史记·秦本纪》:“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刘孝标注晋张敏《头责子羽》:“子欲为恬淡也,则当如老聃之守一,庄周之自逸,廓然离欲,志陵云日。”  2.  多用以指不热衷于名利。《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偃息於仁义之涂,恬惔於浩然之域。”《宋史·隐逸传·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位老爷,天性本就恬淡,更兼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懒心灰。”陈独秀《敬告青年》:“欧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亚洲以闲逸恬淡为美风。”

编辑本段恬

编辑本段相关词语

编辑本段星弟原创歌曲

恬淡词曲:星弟  原唱:星弟  轻轻尝  手心里你的发香  怀念你的摸样  藏在手心舍不得放  轻轻翻  你关于我的文章  我留给你的印象  是不是你也和我一样  这座城市每天人潮来来往往  除了你谁都不能让我看  这世界每天不段在变样  但有你我永远是晴朗  我给你的爱你慢慢品尝  像紫藤爬满了的古城墙  相遇的旧操场  邂逅的老亭房  桥段一直在播放  我给你的爱你慢慢欣赏  像小桥溪水静静地流淌  外婆家的屋顶上  扦手过的地方  有你在我心里填满喜欢

恬淡寡欲的出处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百“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度,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示例〗贫道原是~的,可惜这个知顽徒,道行未深,经过京城繁华地面,信手道挥霍。★清·李绿园《版歧路灯》第七十五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追名遂利。同恬心寡欲,清心权寡欲。

寡欲是什么意思

意思:指保持心地清净,头脑清醒冷静,欲望少。

读音:guǎyù

出处:《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翻译:只看到事物原始状态,以保持人们朴素无华的天性;减少利己的私心,以削弱人们对巧利的欲望。

引用: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五:“李常真说:‘好好养养,几天就好了,一要清心寡欲,二要敛性收心哪。’”

例句:恬淡寡欲不可信,逆耳忠言应记取。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

1、清心寡欲?[qīngxīnguǎyù]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翻译:隗字仲和,从小喜欢道教,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2、少私寡欲?[shǎosīguǎyù]寡:少;欲:欲望。指仆人的欲望很小。

出处:《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

翻译:南越有一个邑,叫建德之国,人民愚蠢而朴素,欲望很少。

3、澹泊寡欲?[dànbóguǎyù]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出处:三国·魏·曹植《蝉赋》:“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翻译:淡泊而无所求,独自快乐的长吟,皦皦的声音一声响过一声,好像忠贞之士高洁的心(在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