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身体发肤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身体发肤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白话译文: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用来使天下人心归顺。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勾聪明,哪里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这个道理)。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延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作为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中说:‘怎能不感念你的祖先,学习并发扬他们的德行呢。’”

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之《开宗明义章》。

扩展资料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解释:

既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那么,我们就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敬爱的父母亲的一部分,是父母亲的精血经过十月怀胎孕育而成的,经过“一朝分娩”我们脱离了母体,成了一个个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

尤其是母亲,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在生产我们的时刻,不仅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且还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要不然说母亲是伟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身体,就是对母亲的爱,就是对母亲的报答,就是对母亲的纪念。

珍惜身体不单是指现如今所时尚的美肤美容美体之类的保健。诚然,这些能使我们的皮肤细腻光泽,面容俊美清秀,形体婀娜多姿,这些不能不说是对身体珍惜的一种表现,但这仅限于外表,是远远不够的。

而真正意义上的珍惜身体应该是内在的,使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内在脏器处于健康的状态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经·开宗明义章

仲尼知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道“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回,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答,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百度上就有复的。。。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制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zhidao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复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百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度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知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道人行孝尽孝的结束。

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必须珍惜百它,爱护它,因为健度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问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答为后人所景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专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属

很详细了吧,解释对应的古文都在括号里。

《孝经·开宗明义章》提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意思是:人百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如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要求我们做到自度爱的话,那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则是要求我们做到自立、自强知。自立、自强是自爱的行动,人要发展必然要自立、自强。同时,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是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自觉增强自立意识,孝子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孝子不仅要做到自道立,更要做到自强,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不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专终也。”不可否认,这句话有些功利化,但是如果在孝的实践中真的做到这一点,那么客观上确实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天下的父母无不是望子成龙属、望女成凤的,子女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欣慰。“立身行道”,才是真正的孝。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古人到底剪不剪指甲呢?

古人剪指甲。

不同于‘身抄体发肤’,古人对指甲的十分讲究,不单纯是整洁卫生的要求,而是加入了很多忌讳迷信的内容。

"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古人认为指甲是凝滞之物,不勤剪会抑制浊气外发。

特别是女性,因为古人暴露的部位只有面部和手部,纤纤玉手也成了女性的第二张脸。周礼中对出生和死亡的人的指甲置放都袭有明确的要求。

扩展资料:

古人剪指甲主要有两种办法,或者说主要用到两种工具。

第一个办法是削,用的知是刀;这在剪刀还没发明前,是“剪”指甲的主流工具,再往上追溯就是用石头磨。

第二个办法是剪,用的是剪刀;考古发现,剪刀在中国商朝就已发明,当然主要不是用来剪指甲的,它是一种社会劳动工具,剪指甲是它的副业。

目前在中国,最著名的剪刀制作人是张小泉及王麻子,张小泉品牌成名于1628年(明朝崇祯元年),可见历史之悠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剪刀

百度百科-张小泉(剪刀品牌)

虽然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复伤”,但古人是修剪指甲的。

《隋书·薛孺传》(这本书主要有魏征等多人主编)中曾记有:“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

“爪甲”指:手指或脚趾前端的角质硬壳。现在指指甲。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太常丞胡仲操曾经在朝堂之上借人的刀子剪指甲。

这就证明了在古制代,古人是会剪指甲的,并且,扬州三把刀的名声也可证明此现象,扬州三把刀自古有名,其中包括:扬州厨刀、修脚刀、理发刀。

扩展资料:

扬州三把刀的发展:近2500年来,扬州的汉、唐、清几度繁华,催生并刺激了三把刀行业的发展与兴盛;几度衰落,又“逼迫”并推动扬州先民百怀揣三把刀背井离乡、漂流四方、艰苦创业。

历经千年风雨磨砺的扬州三把刀已成为扬州悠久历史的重要象征。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刀、轻刀)、厚而坚硬的锛刀(枪刀)、嵌趾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刮刀。

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刀型不同度,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甲残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三把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爪甲

古人剪指甲。

从历史记载以及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剪指甲主要有两种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削,用的是刀;这在剪刀还百没发明前,是“剪”指甲的主流工具,再往上追溯就度是用石头磨。

第二个办法是剪,用的是剪刀;考古发现,剪刀在中国商朝就已发明,当然主要不是用来剪指甲的,它是一种社会劳动工具,剪指甲是它的副业。知

扩展资料

《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身躯、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道来的,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不敢使之受到侮辱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是为儿女者起码要回做到的。

但指甲不在上说所说范畴内,因为古人认为指甲这个东西不是个好东西!“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意思是说,指甲是血肉凝滞答之物,如果长长了不及时修剪,会阻碍身体内的浊气排泄,从而引发一些疾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都重孝义,都不剪。古代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很出名,头发之所以可以代替首级,是因为当时头发是父母给的,平时都不敢剪,所以可以代替首级。有考证的历史以来,古人剪指甲的方法就是削和剪,并且也出现很多专用的工具,剪刀的发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有出土的文物作证,汉字的剪字也在甲骨文发现过,意即前面还有刀。和我们现代人理解的相反,古人对指甲的讲究更大,不单纯是整洁卫生的要求,而是加入了很多忌讳迷信的内容。特别是女性,因为古人暴露的部位只有面部和手部,纤纤玉手也成了女性的第二张脸。周礼中对出生和死亡的人的指甲置放都有明确的要求。"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古人认为指甲是凝滞之物,不勤剪会抑制浊气外发。所以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我想如果古人看到我们现代人对指甲这么随便,会惊诧万分的。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837638.html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解释: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爱护它,这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扩展资料: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开宗明义章,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解释】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经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抄,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身体发肤”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

示例:清百·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

扩展资料: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度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问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答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孝经·开宗明义章

【出处】:《孝经·zd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体发肤,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版全部,自身。

意思是: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权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顺的开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出自哪篇古文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之《开宗明义章》,原文如下: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白话译文】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用来使天下人心归顺。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勾聪明,哪里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这个道理)。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延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作为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中说:‘怎能不感念你的祖先,学习并发扬他们的德行呢。’”

【词语注释】

身体:躯干为身,四肢为体。发:头发。肤:皮肤。

毁:损毁。伤:损伤。不敢毁伤:不敢予以损毁伤残。

扩展资料:

传说《孝经》是孔子所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在百家以上。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经·开宗明义章,百度百科-孝经

出自孝经的《开宗明义章》,孝经传为孔丘所做,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源,聿修厥德。’”这句话讲的是爱惜自己,并不是说为了头发可以丢命,头发没了可以再长出来,说为了头发可以丢命有些硬读,不知思考,朱元璋当年为了活命剃了头发以和尚为职业,并不是说他想当和尚,难道朱元璋不孝吗,之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头发又长出来了,头发不是关键,达到目的是关键,抓住关键,目的达到了发型的自由也就zd解决了,有些事不是只有硬没有软,软中才有硬的积累。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春帆试注】题解:孝经的宗旨和意义。

孔子坐着,曾子在一旁等待教诲。孔子说:“先前的圣王有最美好的品德和最令人佩服的做人的原则,他们把这些用来治理天下,让民众学习和效法,社会上就会出现和睦相处的好风气,官吏和民众之间就没有相互怨恨的现象。你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品德和原则吗?”曾子马上站起来说:“曾参我不够聪敏,没有能力知晓这么深刻的道理,请老师指教。”孔子说:“孝这个事情,是道德的根本,人需要教育的原因也在这里。请你坐下,我说给你听。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成人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因此,《诗》的《大雅》中讲:‘不要忘记你的祖宗和父母,这是人生最需要修养的道德。

《孝经·开宗明义章》

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仲尼居,zd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版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权,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

身体上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寸皮肤都是父母给的。

此句出自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百伤,孝之始也。

释义: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度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问行孝尽孝的开始。

扩展资料:

我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绵延五千年的历史,即是一部孝史。这种孝道深深的植入我国的伦理纲常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身答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也是每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的最初的体现。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父母最完美的作品,每个父母也都会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健康成长。

孝道,同样也是古代帝王治国理政时所仰仗的,自西汉就开始属推行,当时的官员举荐,第一条就是要孝顺。另外父母去世之后,官员要停职,回家守孝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身体发肤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最近因为眼睛不适,不能长时间对着电脑,所以突然之间也对这句话有所感悟.所以我们要好好活着,身体发肤是受之于父母,我们要好好保管,不能弄坏了,或者更为甚者,弄丢了.伤害自身的后果,是我们自己不可估计的.谓为心忧者,终会为我流泪.流泪会带来什么,只有悲伤而已.

只有好好活着,才有精力去做想做的事,去做有意义的事,去做那些曾经幻想过,而不曾实现的事.生活很简单,生活也很复杂,个人如何权衡,就过出了不同的人生.不管是平庸,平凡,亦或是伟大,精彩,那只是个人所需不同,没有任何指责或是羡慕的理由.平淡有平淡的味道,精彩有精彩的色彩,只是所用的调料或是涂料的不同.没有人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妥.

很喜欢一个人搭车的感觉,既没有已经到达一个陌生地方的担忧,也没有同一个地方的习惯的困扰.既可以感受即将到一个全新的地方的新鲜感,又有还没有走出熟悉的地方的依赖和安全感.在旅程中,你可以有很多时间来想一些事情,一些你以前从没有时间考虑的问题.如果能轻装上阵,那样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