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径一周三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径一周三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中国古时候 管π叫什么?

在祖冲之的时代叫圆周率!在那秦汉以前叫”古率”,即“径一周三”.

参看以下内容吧:

祖冲之

祖冲之,南北朝人,公元4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死于公元500年。他自幼阅读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中国古代好象没有这个东西啊

避孕套历史悠久,早在古埃及和古罗马的绘画上,就能看到类似于今天避孕套的“性用品”,其制作材料是动物膀胱或鱼鳔。

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他的水手同时也把梅毒等性病从美洲带回了西班牙,不但在欧洲蔓延开来,还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防止感染上性病,人们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因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性病而不是避孕,并且是套在男人阴茎上的,故当时称它为阴茎套。

在十六世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解剖学家加布里瓦·法罗皮奥的记述中,出现了有关阴茎套的记载,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有关阴茎套的文字记载。加布里瓦·法罗皮奥描述了一种浸有药液的用亚麻布制成的阴茎套,他的记述还表明这种阴茎套的主要功能是预防性病的传播。

十七世纪末,英国医师约瑟夫·康德姆(JosephCondom)发明了现代阴茎套,阴茎套在英文中被称为Condom就源于发明者的名字。这种阴茎套是用小羊的盲肠制成的,由于使用了油脂和麦麸等柔软剂,因此它很软,使用起来比较舒服。

十八世纪阴茎套在欧洲一些妓院内用得很多,这时人们开始重视它在避孕方面的功效,并真正把它作为男用避孕工具,自此阴茎套才有了避孕套这个雅号。

进入十九世纪,科技进步使避孕套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羊肠避孕套逐渐被乳胶避孕套所替代。第一个乳胶避孕套是荷兰物理学家阿莱特·雅各布博士在1883年发明的,因采用了又薄又软的乳胶,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舒适,故上市后广受欢迎。

到了二十世纪,伴随着乳胶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避孕套的生产技术也获得了更大的改进,其厚度越来越薄,除普通型、薄型外,还开发出超薄型。在性能上除了干燥型外,还推出了湿润型,在避孕套的外面涂上硅油,起到使用时润滑阴道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生产厂家还开发出各种新型避孕套。如美国新推出的一种避孕套,其套口的橡皮圈直径比套体小得多,可以有效地防止阴茎因血液回流而导致软缩,延长了性交时间。另有一种异型避孕套,在不同部位设置了较大的颗粒,这些颗粒非常柔软,不会损伤阴道,却能增加女性的快感,有助于性冷淡妇女的康复。

由于目前性病和艾滋病感染者日益增多,避孕套在防止性传播疾病感染方面的作用再次受到重视。现在,含有磺胺嘧啶、碘剂或其他抗感染药物的避孕套不断涌现,为的就是能更好地抑制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淋球菌和疱疹病毒等病原体,以期在性病的预防上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一些国家发行的避孕或防止性病邮票上,经常可以见到避孕套的图象。

古代关于观察星象的官职

钦天监

官署名。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来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源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zd、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

《史记·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四家:“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还说各家的天文学都有占星术的内容,在他们的著作中能够看到当时战乱相寻的形势,记录着为政治事件占验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即“田氏纂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谨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视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纵)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史记正义》引南朝时代梁阮孝绪的《七录》说,“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可惜书已失传。

石申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是他与甘德所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传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38座,共880颗。从唐代《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今本《开元占经》中佚失6个星官的记载)。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标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极度和黄道内、外度等)可能是汉代所测;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则确与公元前4世纪,即石中的时代相合。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园周率谁发明

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宦官杀害;第二年,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即位,他就是宋孝武帝。宋孝武帝即位以后,宋王朝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在这一时期,却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的祖父是宋朝管理朝廷建筑的一个官员。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不到九岁,就逼着祖冲之读《论语》,读一段还要背一段。可是祖冲之对经书实在没兴趣,两个月里只背出了十来行,气得父亲大骂他是笨蛋。祖父却很开明,并不认为孙儿不喜欢读经书就是没出息。他想起祖冲之曾经充满好奇地问他:“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还经常缠着他不停地询问各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于是,他每天教他看天文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有一天,祖父带他去拜访一个精通天文的官员何承天。何承天问祖冲之:“研究天文其实是很辛苦的,既不能靠它升官,又不能靠它发财,你为什么要钻研它?”

祖冲之回答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何承天笑道:“好!有出息。”从此,祖冲之经常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找何承天研究天文历法和数学,还研究各种机械制造等。刻苦的钻研和丰富的实践,使祖冲之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主要是精确地推算出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圆的圆周长度和它的直径长度相比的倍数。无论这个圆是大还是小,这个倍数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它是一个常数。

在祖冲之以前,人们也对圆周率进行过计算。直到秦汉时期,人们一直都用“径一周三”作为圆周率,这称为“古率”。但是,人们发现它的误差太大,就改为“圆径一而周三有余”,可是对于这个“有余”到底余多少,人们又意见纷纷,无法统一。到了三国时期,刘徽采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与圆周长接近,从圆的正六边形开始,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直到正九十六边形,依次求出长和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刘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求得的圆周率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刘徽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经过长期孜孜不倦的艰苦研究、反复运算,出色地完成了这项艰苦卓绝的工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直到一千年后,这项记录才由一位名叫阿尔·卡西的阿拉伯数学家打破,他计算到小数点后的十六位。

祖冲之还得出了圆周率分数的近似值,即约率为

22/7,密率为355/133,其中355/133取六位小数为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圆周率的分数。一千多年后,欧洲的两位科学家才得出与祖冲之相同的结果。由于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因此有些外国科学家主张称它为“祖率”。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根据自己长期观察的结果,制定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用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和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差距精确到只能用秒来计算,大大提高了历法的精确程度,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大臣戴法兴等人认为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人是不能够改动的。骂祖冲之改古历为新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并未被权贵与谩骂所吓倒,他勇敢地进行了辩论。这场争论整整持续了两年。使用《大明历》推算元嘉十三年到大明三年中的四次月食时的太阳位置完全相符,而用戴法兴的主张推算,竟然差了十度。但是直到公元510年,也就是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在祖冲之的儿子的再三请求下,《大明历》才得以正式颁行。

此外,祖冲之还在机械制造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重造了已失传的指南车,研制出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还制造了日行百里的“千里船”。

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学方面,为世界科学文化作出了伟大贡献。因此,为了纪念他,外国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圆周率并不是祖冲之发现的,他之前,刘徽就就计算过圆周率.

作为数学家,研究计算圆周率应该是他们的专业方向之一.

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是突出的。早在三国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就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

祖冲之是和他儿子一起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当时条件很差。他们在一间大屋的地上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从内接正6边形开始计算,12边形,24边形,48边形的翻翻,一直算到96边形,计算的结果和刘徽的一样。接着,内接边数再逐次翻翻,边数每翻一次,要进行7次加减运算,2次乘方,2次开方,运算的数字都很大,很复杂,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十分困难的。祖冲之父子一直把边形算到24576边,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其近似分数是355/113,被称为"密率"。德国数学家奥托在1573年重新得出这个近似分数。当时,欧洲人还不知道在一千多年之前祖冲之就己经算出来了。后来荷兰人安托尼兹也算出这个近似分数,于是欧洲人就把这个称为"密率"的近似分数叫着"安托尼兹率"。日本数学家认为应该恢复其本来面目,肯定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研究的贡献,改称"祖率"才对。

大写三的正确写法

大写三的正确写法是叁,笔顺是:撇折、点、横、撇、捺、横、横、横,如下图所示:

拼音sān?部首厶笔画8?五行金繁体叄?五笔CDDF

数目“三”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参,三也。——《广雅》。后作“叁”。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虞注:“参,三也。”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注:“三分国城之一。”

参伍以变。——《易·系辞上》。疏:“参,三也。”

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注:“志言行三者具,而后身安存。”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注:“人能治在时地财而用之,则是参于天地。”

参天地而独立兮。——《汉书·杨雄传上》。师古曰:“参之言三也。”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不三不四

成语拼音:bùsānbùsì

成语解释: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2、丢三落四

成语拼音:diūsānlàsì

成语解释: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3、径一周三

成语拼音:jìngyīzhōusān

成语解释: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成语出处:《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

祖冲之是怎么发现圆周率的?

祖冲之,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第一人,这一研究发现比西方早了1100多年。

祖冲之字文远,原籍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后来为了躲避北方战乱,祖先迁居江南。他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和祖父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祖冲之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热爱科学。成人之后,祖冲之决定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计算出更加准确的圆周率。

圆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许多物体都是圆形。可是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呢?古人很早就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古人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个常数,称为圆周率。如果能准确地求出圆周率,再用直尺量出直径的长度,圆的周长和面积就容易求出来了。圆周率到底是多少呢?我国古代有一本算书叫《周髀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提出了“径一周三”的概念,这个圆周率称为古率,这当然太粗略了。两汉末年的刘歆求出圆周率的值为3.1547。东汉张衡计算出的圆周率为3.1622。三国末年刘徽创造出包含有极限思想的“割圆术”,计算出了内接正192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后来他又计算出圆内接3072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16(3927/1250)。

祖冲之认为前人的这些计算结果还是太粗略了,误差很大。但他并没有蔑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思考。后来,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计算圆周率的方法进行了革新,这种新的计算方法被命名为“缀术”。运用此方法,祖冲之比较精确地计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并用22/7(疏率)和355/113(密率)这两个分数值来表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圆周率。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国奥托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比祖冲之晚了1100多年。

祖冲之准确地计算出圆周率后七位数字以后,很快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他自己曾用他的圆周率研究过度量衡的问题,并用于鉴定古量器的计算。北周武帝保宝元年(公元561年)所制的玉斗就是以3.1415926为圆周率计算出来的。祖冲之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了《缀书》一书。隋唐时期,《缀书》一直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可惜后来因为战乱该书失传了,这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逻辑学》中的周延和不周延是什么意思啊?

所谓周延情况,就是指一个命题中对它的主项、谓项的外延反映情况。百如果一个命题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都被确定了,这个项就是周延的;如果一个命度题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没有被全部确定,这个项就是不周延的。

注意,一个脱问离了具体的命题概念,无所谓周延与不周延。只有当一个概念充当了某个答命题的主项或谓项,从而使它的外延范围被断定,才有周延与回否的问题。

具体说,全称命题主项都周延,否定命答题谓项都周延;特称命题主项都不周延,肯定命题谓项都不周延。

逻辑学名词。指一个判断的主词或宾词所包括的是其全部外延。如在“物体都是运动的”这个命题中,主词“物体”是周延的,因为它说的是所有的物体。

相关词语:

周亘周柱史周弁周亲周班周求周张程朱周粟周惠周遮周还周施周圆周界周而不比周笃周府周葅楚芰商衡周鼎抓周牙周炎遭周东周拿周轮周商彝周鼎童第周顾曲周郎径一周三伊周庄周梦蝶密周环周四周围鲁彦周半周期

数学术语

判断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的,就称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反之不周延。1、比如:凡奇数都是整数。这个判断对它的主项“奇数”的全部外延(即所有的对象)作了判断(“凡”即“所有”之意),那么它的主项“奇数”是周延的。而这个判断对它的谓项“整数”的全部外延没有做出判定,即没有说“整数”的全部是什么,也没有说“整数”的全部不是什么,我们就说它的谓项“整数”是不周延的。再如:有些整数是奇数。这个判断它只断定了主项“整数”的部分外延(至少有一个)(并未说全部),因此,主项“整数”不周延。由于它没有对谓项“奇数”的全部对象做出断定(没有说“奇数”都是什么,也没有说“奇数”都不是什么),所以,谓项“奇数”也不周延。必须注意的是,虽然我们知道“奇数”都是整数,但“奇数都是整数”这个道理不是“有些整数是奇数”这个判断本身告诉我们的,而是借助这个判断之外的数学知识知道的。所以我们仍然认定“奇数”在这里是不周延的。

判断主项、谓项周延与否的四句话

1.全称或单称判断的主项都周延。2.特称判断的主项都不周延。3.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4.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比如:故意犯罪都不是过失犯罪。Ⅰ有些学员不是武汉人。Ⅱ判断Ⅰ直接断定了“故意犯罪”的全部都不是“过失犯罪”,那么它也就间接地告诉了我们:“过失犯罪”都不是“故意犯罪”,所以它的谓项“过失犯罪”是周延的。判断Ⅱ直接判断了“学员”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是“武汉人”,那么它也就间接地告诉了我们“武汉人”都不是它所断定的那些学员(不是武汉人的那些学员)。所以,它的谓项“武汉人”是周延的。

满意回答别忘了好评哦~~~O(∩_∩)O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