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功遂身退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功遂身退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功成身退”什么意思

解释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历史中有王导,范蠡:“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都是这方面的典范.现实中作到功成身退只需就一个

不要贪恋

不要多想

不要贪图

就可以了

【解释】: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近义词】:功遂身退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

如何理解老子关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思想

《老子》九篇说的是功成丶名遂丶身退。是成功者最应奉行的行为准则。“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是道家最宝贵思想之一。当然是说给治国平天下的一些人。

在中囯历史上有很多治国平天下知名的智者,选择功成身退。在春秋战国时期赿国一个叫范蠡的,他侍奉赿王勾践二十多年,灭掉吴国,为勾践洗血会稽的耻辱。范蠡是越王勾践的上将军。范蠡明察秋毫,认为勾践可以与他同患难,很难与他同安乐。于是他装上珍宝离开越王勾践。范蠡还写信给曾经和他在一起侍奉勾践的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和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文种不听劝告,被越王勾践赐剑,文种自杀。范蠡离开越国到外地经商,成为那个时代的大富豪,功成丶名遂丶身退,天之道也。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曾经说过所以成功,靠的是三杰。三杰之一张良。张良祖辈在韩国为相,秦灭韩后,张良在秦始皇东方巡游时,曾在博浪沙刺秦王没成功,后跟刘邦起势功勋卓著封留侯。从此不问国是,抛弃人间的亊情,于是学辟谷方法,以便自己轻身。才免吕后追杀。家国天下,张良是成功者,他不追求更髙功名利禄,功遂身退,是当之无愧的智者。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重臣。公元一八六四年,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掌握十四省军政大权,大清王朝半壁江山在他领导的湘军手中。他的同僚劝说他进军北上,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曾家政权。曾国藩把劝说他的同僚让手下人带到书房,谎称这个人喝醉酒了,让他去醒酒。他的弟弟曾国荃也曾经劝他进军北上。他给曾国荃写了一首诗。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处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亊浮云入太虚。”

他告戒自己的弟弟,左列钟铭右谤书,是说一边是国家的奨赏和朝庭的鼓励,一边是诽谤的信件。人间处处有乘除,是说一件亊情,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低头一拜屠羊说,屠羊说这个人是东周列国楚平王郢都一个杀羊卖羊肉的小摊主。伍子胥借吴国兵攻进郢都时,楚平王刚去世,平王年幼的儿子楚昭王慌忙出逃,这个卖羊肉的屠羊说跟着楚昭王出逃,帮助和照顾楚昭王的生活起居。后来楚昭王借秦兵复国回到郢都,他没忘记屠羊说对他的照顾,三次请屠羊说让他在朝庭里当官,都被屠羊说据绝了。他和楚昭王说,大王回到郢都又当了国王,我这卖肉的又可以在郢都卖羊肉了,这我就知足了,朝庭里不该让一个卖羊肉的当官。曾国藩借屠羊说这个历史故亊吿戒弟弟曾国荃,人的欲望要有度,要学屠羊说功成身退。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把仕途看得象水一样淡,象浮云一样那么轻。曾国藩还主动削减湘军。让清政府放心,不会功髙震主。他把一个儿子培养成爱国外交家,另一个儿子培养成中国晩清杰出的数学家。功成名遂身退是曾国藩最隹选择。

功成名遂不愿身退,是权欲丶物欲丶情欲的诱惑。这些人最后连自已怎么死的都搞不清楚。伍子胥是这样,文种也是这样。在中国历史上这样人很多,他们死的不明不白。他们都忘了伴君如伴虎这句千古名言,他们在国王和皇帝面做人做鬼都很难。历史上也有不少明君贤臣。齐桓公重用管仲,唐太宗重用魏徵。有些皇帝嫉贤妒能,不敢重用有才能的人,让一些有才能人的命运可怜又很可悲。

功成名遂身退是智者最聪明的选择。一可以规避“政治风险”,二又可“修已以敬”,三家庭也有安全感。明代诗人杨慎又名杨升庵曾写过一首词叫《临江仙》传唱至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夜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亊,都付笑谈中。”

老子关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百"的思想,意思是人在成功后则应当急流勇退,所以这是成功者度最应奉行的行为准则。

更详细的理解是当一个人功名成就达到人生的问巅峰时,在物极必反规律的作用下,人生就会开始往相反的方向走。如果还再去争名夺利,定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我国历史上“功成身答退”的将相为数不少,基本上都能千古流芳;而不能做到激流勇退的帅才更多,专他们多数不能保护其身,所以后世就把这一思想演变成了“明哲保身”的口属号。

当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圣贤留下的文章大多都经过了历抄代传抄解读。其真实含义应该有所变化。那么比较靠谱的办法就是找到最接近圣贤在世的文献为基准进行研究。袭目前能找到的就是出土的战国中后期竹简。如果连原文的意思还没搞清楚,老子的思想问题就先放放吧。

译文:想方设法的努力,也只是万物zhidao为了回归自我,所有的一切现象都是万物走在通往“道”的路上而已。爱文字

先发一篇看看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无为而无不为 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恒常的,可以用名去称谓,就不是恒常的名称。照这样解释,道和名都是指称谓、言说或指称。这是道、名的第一层意思。

但是道的本意是道路,当然也可以引伸为人生的道路。人的一生就像在一条道路上行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路。有的人因偶然的机会,两条道路碰在一起;有的虽碰在一起,但随即又分开了;有的走进了羊肠小道,走进了歧路,从此再也碰不到了。道是人走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因此所谓“道”,也就是要有一条人人都可以走得通的路。老子提出的“常道”就是要为人生找出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因为我们走的路都不通,表面上我们都在道上行走,但我们都是在可道上行走,都不是常道,因此有的人走到半途就停下了,有的走进了歧路,有的走得很辛苦。在人生道上,我们都会进行种种的活动。每一项活动大抵都会有所成,这有所成也就是名,所谓功名是也。每项活动都是可道,每项做成的活动都是可名。因此“名”不必专指称谓;事实上老子关心的也不是世间所有事物的称谓会否长久的问题。“桌子”作为桌子的名称固然是可名,但这一可名是否常名却不是老子所关心的。名是功名,名份或人间的一切价值。人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创造,我们都要实现某种价值。但是当我们自以为创造了很多东西,自以为实现了很多价值,老子却说,你所实现的价值是真的实现了吗?这就叫名可名,非常名。

一般的,我们总认为文明是进步的,社会一定要发展,可道可名的东西都是好的。但是老子偏偏在这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要我们反省,人门社会的种种真的是属於常道、常名吗?当你自以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当你提出一项很了不起的学说、观点,老子却冷冷地说,道可道,非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的所谓事业,你的所谓成就是否真的是常道常名?很显然,老子说这句话,是要我们时时反省,当你以为一件事很重要的时候,那件事真的就那麼重要吗?当你以为一件事不很重要的时候,难道它就真的不那麼重要吗?当你以为你很有成就的时候,那些成就真的就是成就吗?当你认为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难道你就真的一点成就也没有吗?当我们的社会迅速发展,科技无远弗届的时候,难道这些真的表示我们进步了吗?可是,另一方面,难道不也是表示我们确是进步了吗?……

翻开《道德经》劈头就是这一句,老子并不是要否定我们所做的一切活动,而是要让世人有所警醒:一切可道可名都不是真正恒久存在的。在这可道可名之外,还有一层不可道不可名但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老子要提醒我们注意这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不要被你眼前的可道可名所蒙蔽。那麼这不可道不可名的常道是什麼呢?在整本《道德经》内,老子至始至终都没有告诉我们,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老子也把这真正的大道说出来,那就不是真正的常道了。即使用“道”这个名称,老子也只是说这是勉强为之(强字之曰道),请大家不要太执著於“道”这个名称。既然老子没有告诉我们道是什麼,那麼《道德经》五千言都说了些什麼呢?其实,老子一方面有所言,另一方面却也无所言,在言与不言不间,老子就将那恒常不变的大道向我们透露了出来。我们再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