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边[2]草_唐朝戴叔伦的诗词

  • 调笑令·边[2]草_唐朝戴叔伦的诗词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古诗大全

文章目录:

1、调笑令·边[2]草_唐朝戴叔伦的诗词
2、唐朝戴叔伦《调笑令·边[2]草》赏析
3、唐朝戴叔伦的其它诗词
4、唐朝的其它诗词
5、猜你喜欢:
调笑令·边[2]草_唐朝戴叔伦的诗词

1、调笑令·边[2]草_唐朝戴叔伦的诗词

边[2]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3]一声愁绝。

2、唐朝戴叔伦《调笑令·边[2]草》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戍卒思归情绪的小令,这类题材在唐诗中多得不可胜计,但在词中却很少见。盛唐时代的诗人们都向往到边塞建功立业,所以岑参等人笔下的边塞风光无比壮丽,充满乐观的情调。但到了中唐时代,情况不同了,李益的边塞诗就有一种凄凉的气氛,不少诗篇描写边地戍卒的思乡怀归和哀怨情绪。戴叔伦此词所写也是这种思想情绪,但写得非常含蓄深沉。

开头“边草”两字重叠,固是词调格律的要求,而在这里使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显示出空间的寥阔,同时点明边塞的地理环境,渲染了荒凉的气氛。接着“边草尽来兵老”一句,写时间之悠长。边草一次次从生长到枯萎,戍卒年年盼归,从青年到衰老。值得注意的是以“草尽”烘托“兵老”,还暗寓着统治者把戍卒当作“边草”一样看待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不管戍卒死活的斥责和抗议,寄托着对戍卒遭遇的深切同情。

中间一联对句,非常工整。“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前句写边塞冰天雪地,一片银白,“山南山北”点明白雪覆盖面之广阔,“晴”字点明飘雪已经停止,同时为下句的“月明”作铺垫。下句写白雪衬托下的月色分外皎洁,“千里万里”写月亮普照之广,同时也暗寓着边塞与家乡相隔之遥远。人隔两地,但所望之月是同一个月,所以明月是最易引起怀人思乡之景,李白著名的诗篇《静夜思》就是描绘见月思乡的情景,唐代写望月怀乡的诗篇不胜枚计。接着又按格律要求叠用“明月,明月”,使读者更体会到:戍卒面对明月,思乡怀人之情更切,似乎戍卒的思想已长着翅膀飞回了家乡。

结句“胡笳一声愁绝”,一声胡笳使戍卒从思乡梦中惊醒过来,原来自己仍旧身在边地,最后用“愁绝”二字表现出戍卒的极端忧愁苦闷,同时也起了点明主题的作用。

全词没有出现思乡怀人的字样,但句句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其特点是全用景物烘托的手法。边地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晴朗夜空的明月,凄凉悲切的胡笳声,所有这些景物描写,都是为了烘托戍卒的心情,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最后用“愁绝”二字点明,就显得心情特别沉重而有力。

此词的另一特点是重叠的结构形式。按照词的格律要求,全词有两对叠句,这种重叠通过重复歌咏可加强感情的抒发,同时也起了加深意境的作甩。“边草”重叠,形成一种荒凉的意境,描写了戍卒的活动背景,也烘托出戍卒空虚凄凉的心境,这就与单用“边草”二字的作用不同。“明月”重叠,一方面是上句末尾“月明”二字的颠倒,使之与上句转折呼应,这也是转应曲词调的格律要求,形成上下句勾连的格局,可产生回环往复的韵致,另一方面,“明月”二字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明月普照的柔和氛围,烘托出了戍卒思乡怀人的强烈不安的情绪。

全词意境极为深沉含蓄,是中唐文人词中难得的一篇佳作。

3、唐朝戴叔伦的其它诗词

新秋夜寄江右友人
[ 唐朝诗词  戴叔伦的诗词 ]

遥夜独不寐,寂寥蓬户中。

河明五陵上,月满九门东。

旧知亲友散,故园江海空。

怀归正南望,此夕起秋风。

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
[ 唐朝诗词  戴叔伦的诗词 ]

兄弟泣殊方,天涯指故乡。

断云无定处,归雁不成行。

草莽人烟少,风波水驿长。

上虞亲渤澥,东楚隔潇湘。

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海门潮滟滟,沙岸荻苍苍。

京辇辞芸阁,蘅芳忆草堂。

知君始宁隐,还缉旧荷裳。

李大夫见赠因之有呈
[ 唐朝诗词  戴叔伦的诗词 ]

何言访衰疾,旌旆重淹留。

谢礼诚难答,裁诗岂易酬。

江清寒照动,山迥野云秋。

一醉龙沙上,终欢胜旧游。

4、唐朝的其它诗词

去蜀
[ 唐朝  杜甫 ]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异俗二首
[ 唐朝  李商隐 ]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

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远游
[ 唐朝  杜甫 ]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

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