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

  • 愚公移山的故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e68a847a686964616f31333431343731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43564

。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诉天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从此以后,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难一直做,我们就说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会成功的!?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二、作者简介

列子,原名列御寇,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从前,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名字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这两座山有一万多丈高,七百里宽,把村子挡得严严实实,大家进进出出都要绕很远的路。

一天,愚公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提议说:“这两座大山挡住(Block)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一起努力把它们移走,你们觉得怎么样?”大家都深受这两座大山之害,十分赞同愚公的话。

但是,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异议,她说:“像你这样的年纪,即使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也未必能轻易搬动,何况是太行、王屋这样的大

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36134

山?魁父与它们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何况,那些石头和泥土又该放在哪里呢?”大家说:“我们可以把石头和泥土堆放在渤海边。”愚公心意已决,于是,带领他的儿子和孙子,一行三人来到太行、王屋两座山下,敲碎石头。

挖出泥土,用簸箕和竹筐把这些东西装走,运到渤海边。愚公的邻居中,有一个寡妇(Relict),她家里八九岁的孩子也跑出来,和愚公他们一起运土。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人,别人都叫他“智叟”。智叟听说愚公想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就竭力阻止愚公,并嘲笑他说:“你这个老糊涂!都这把年纪了,还想去动那两座大山。

别说是运石块和泥土,即使是山的毫毛你也损伤不了。”愚公听到智叟的评论,长叹一声说:“你这样冥顽不灵,连寡妇和儿童都不如。我当然会死,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

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就这样,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是没有穷尽的。而这两座大山却不会增高,怎么会搬不走呢?”几句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有一个手持蛇形拐杖的神听到了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也看到了愚公一家的行动,吓得不得了,担心愚公真会固执地把两座山挖走,就向天帝作了报告。

天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命令天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从此,愚公一家再也不为进进出出而发愁了。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之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相传是列御寇。《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

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这则寓言一开始简介了“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当南北交通要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绕山而行,这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

作者介绍:

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

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曲弥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在先秦诸子中对生命表现出最达观,最磊落的就是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列子聚徒讲学,弟子甚众,一次,列子往谒南郭子时竟挑选“弟子四十人同行”,可知列子后学众多。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

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6306531

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

艺术特色
(一)巧妙的情节安排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

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一个仅有三百余字的简单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起来描写,能够收到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否则顺流平坡地写下去,还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强调的内容得不到强调,不能使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圆满地表达出来。一般地讲,从简单中见复杂,在情节安排上并不容易,因此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复杂中仍然显得简单。

《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

(二)运用对比手法

为了突出愚公“挖山水止”的精神,强调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确,就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为了表现移山时不畏艰险的气概,激励人们去掌握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家庭,“始龀”的助手,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对比;

为了说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显示这一哲理思想所产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开始的“笑而止之”与被驳后的“无以应”对比,等等,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

(三)生动的人物对话

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思想主张的矛盾冲突,借人物语言作了透彻的表达。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这个自以为多智的老头子,在他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脱口而出,给愚公泼冷水。

智叟讥笑愚公笨拙,所持理由与愚公的妻子相同,便两者态度迥异,一个是自视其高,加以阻挠,一个是提疑问,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智叟,智于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先报之以一声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接着,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出语尖锐犀利,毕露锋瓦。这段话含有很大的思想空量,阐述了“有限”和“无限”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寓言小品文章)

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ZXF13995321391

愚公移山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3623761

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

首先。愚公移山是一个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5303563

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

zd

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

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比喻


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做任务。。。
很喜欢和呵呵

的叫的季节的不的好紧身裤的不花的就过分了胡椒粉if不都记的季节的就多解放军非

法拘禁首都机场的叫的反反复复符合了金额u的好接电话的就毁三观还和飞来横祸的就胜景山河京津冀的话的风帆股份就的梵蒂冈的就

回家的鬼地方的就都很好的话的叫的话都可恨的负荷就多集的感觉打呼噜的坑就和党和国家的可覆盖的买小龙虾了么就睇媳妇儿就就了减肥药了

和克二级防腐剂??焦恩俊好我看到后富士康的话的就了的救护车就都可恨了你信

里,不洗洁精的就多就多集的就集合竞价的就灰机灰机

还的不好地方的叫的金鹤范就都靠

就见的接电话。
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缩写)

《寓言故事》的故事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先来看看愚公移山吧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要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

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

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56665

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

后来,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诉天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

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2623938

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北山有一位老头,名叫愚公。他见太行山和王屋山挡在门前,出门很不方便,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愚公想把这两座山都搬走,有一天,他把妻子、儿女、大大小小的孙子喊来,商量这件事,儿女们倒是都很赞成,可是妻子却说他是不是老糊涂啦,这么大年纪还要搬山,挖了的泥土又往哪堆呢。愚

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73762

公和妻子争吵起来,儿子出来劝解,说可以把土挑到渤海去。愚公和众儿孙们齐声赞成,妻子见大家决心已定,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愚公带着妻子,儿孙,扛起锄头,镢头,带上簸箕上山了。愚公的壮举惊动了四邻,大家纷纷前来观看,京城有一个寡妇,带着孩子也蹦蹦跳跳的来帮忙,就这样,愚公挖山,妻子铲土,儿孙们挑着簸箕往渤海里运,一天连着一天,速度虽然很慢,但是他们从不灰心,每天搬山不止。河曲智叟觉得愚公太傻了,他劝愚公,一把年纪就不要搬山了,早早的回家歇着吧,愚公拄着镢头说,他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总有一天会搬完的。智叟被噎的哑口无言,只好苦笑着摇摇头,一天,天神从空中路过,看到了这场景,惊得急忙跑回去报告天帝,天帝知道了十分的感动,他觉得愚公他们精神可嘉,于是派了两个儿子去搬掉那两座大山,他们来到山前把山摇了摇,蹲下身子,一人一座,把山搬走了,从这以后,愚公的家门前一片平原,道路十分好走。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2623938

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缩写)
这篇古代的寓言故

事的情节是讲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并立即行动,后来有


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反对他

移山,还讲了很多不利于愚公的理由,愚公驳斥了智叟的错误观点,最后山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够简洁把

孜然粉队友太坑了没有了啦啦啦啦德玛西亚皇子妃夕妍雪胶带机器灵砍菜刀??腻子膏蟹爪兰?

ient time. According

从前有人叫愚公,他带上自己的家人搬山,搬山搬了几十年山一点没有变,最后打动了上帝,派人搬走了两座山。

这篇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情节是

讲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并立即行动,后来有一个叫

智叟的老头反对他移山,还讲了很多不利于愚公

zhidao

的理由,愚公驳斥了智叟的错误观点,最后山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的小故事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扩展资料:
一、敢想敢干的精神

在愚公的家门口,有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严重影响了当地

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6306562

人民的经济发展,所以他要下决心搬掉太行、王屋二山,这就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

二、自强不息的精神

愚公移山是为了走出去,为了更好地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也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要走出去,要发展,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决不能满足于这样一种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要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坚忍不拔的精神

就是按照既定方针,不达到目的决不动摇,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的一种精神,使愚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四、团结奋斗的精神

他们全家老小、子子孙孙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是要形成合力。不仅仅现有的人要形成合力,而且他们的下一代也要形成合力,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也要形成合力,子子孙孙无穷尽地努力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选自《列子?汤问》,而《列子?汤问》中的故事范畴为预言故事,所以"愚公移山"是即属于寓言故事又属于神话故事。

copy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故事,表达了“恒道”的理念,借故事申道明义。“愚公移山”故事得到广泛流传,在文学、哲学、甚至在民间信仰中都得到新的解读。

《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天地至理,万物奥妙,以飨博物君子。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荣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观;再通过大禹

zd

和夏革的两段言论,说明自然界的生息变幻以及人世间的寿夭祸福都是无所待而成,无所待而灭,即使博学多识的圣人也未必能够通晓其中的规律与奥秘。

北山有一位老头,名叫愚公。他见太行山和王屋山挡在门前,出门很不方便,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愚公想把这两座山都搬走,有一天,他把妻子、儿女、大大小小的孙子喊来,商量这件事,儿女们倒是都很赞成,可是妻子却说他是不是老糊涂啦,这么大年纪还要搬山,挖了的泥土又往哪堆呢。愚公和妻子争吵起来,儿子出来劝解,说可以把土挑到渤海去。愚公和众儿孙们齐声赞成,妻子见大家决心已定,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愚公带着妻子,儿孙,扛起锄头,镢头,带上簸箕上山了。愚公的壮举惊动了四邻,大家纷纷前来观看,京城有

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62383566

一个寡妇,带着孩子也蹦蹦跳跳的来帮忙,就这样,愚公挖山,妻子铲土,儿孙们挑着簸箕往渤海里运,一天连着一天,速度虽然很慢,但是他们从不灰心,每天搬山不止。河曲智叟觉得愚公太傻了,他劝愚公,一把年纪就不要搬山了,早早的回家歇着吧,愚公拄着镢头说,他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总有一天会搬完的。智叟被噎的哑口无言,只好苦笑着摇摇头,一天,天神从空中路过,看到了这场景,惊得急忙跑回去报告天帝,天帝知道了十分的感动,他觉得愚公他们精神可嘉,于是派了两个儿子去搬掉那两座大山,他们来到山前把山摇了摇,蹲下身子,一人一座,把山搬走了,从这以后,愚公的家门前一片平原,道路十分好走。

以前有一个愚公,他他每次去一个地方都得绕着去,所以人们每到那

里都会说看那有个傻子,可是愚公说我压力太大了。压力山大,可但是愚公

不愚公走到家里就到到家里跟家人们说快起来,我们要做一件大事,我们要把单搬到那里去搬走。大人们。家人们听了纷纷赞同。

他们就走办啊,爸爸没日没夜的吧。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皇帝。九派人把山搬走了,他们马上清

理了,之后那里干干净净,愚公高兴极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的小故事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9306537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

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239306534

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阻隔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ZXF13995321391

愚公移山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3623761

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