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讳疾忌医的成语大全_关于讳疾忌医的成语意思

  • 形容讳疾忌医的成语大全_关于讳疾忌医的成语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讳疾忌医讳疾忌医的意思
不会写!
讳疾忌医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语言、俗语、词汇

讳疾忌医 ( huì jí jì yī )

[解 释]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 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用 法] 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示 例] 一个~的人是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的。

[近义词] 文过饰非
[典 故]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9663966

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提示]

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

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及――达到。

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14)索――寻求。
(15)遂――就。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和蔼的文学菜鸟

讳疾忌医春秋时期,蔡国有一位医生名叫扁鹊,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7a64e4b893e5b19e31333433623735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这则小故事教育我们生病了就要

【成语】:讳疾忌医

--------------------------------------------------------------------------------

【拼音】:huì jí jì yī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讳:避忌;

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

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示例】:患着浮肿,而~,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

【近义词

】:文过饰非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讳疾忌医,讳疾忌医的意思
不会写!
忌讳重病,忌讳治病.
讳疾忌医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语言、俗语、词汇

讳疾忌医 ( huì jí jì yī )

[解 释]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6376537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 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用 法] 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示 例] 一个~的人是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的。

[近义词] 文过饰非
[典 故]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提示]

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

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及――达到。

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14)索――寻求。
(15)遂――就。

比喻有了缺点、错误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讳疾忌医,讳疾忌医的典故
谁知道讳疾忌医的典故?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

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431356133

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

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扩展资料:
“讳疾忌医”理解:

讳疾忌医:读音为huì jí jì yī,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译为:现在人们如果犯了错,不喜欢别人指出来,这就好像隐瞒疾病,不愿医治一样。宁愿毁灭自身,也不愿意改正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讳疾忌医

长久以来,关于初中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很多参考书都注解说,“讳疾忌医”这一成语出自“扁鹊见蔡桓公”,并分析说蔡桓公是因“讳疾忌医”终致死亡。但是,

“讳疾忌医”的出处真是“扁鹊见蔡桓公”吗?

蔡桓公真的“讳疾忌医”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出处: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

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6393131

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欺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这一部分为课文内容)……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由原文可以看出,韩非子引这个故事在于说明老子“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这个观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规劝统治者,要从扁鹊治病中得到启示:治国理政应能见微知著,力求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仅此而已。这就很明显,这则故事是站在医生治病这一角度来说的:治病要在容易治疗的时候治,故事并没有要褒贬蔡桓公的意思。难道我们就可以根据故事中扁鹊一再说蔡桓公有病,而蔡桓公不肯接受医治且讥言“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一点就武断地说蔡桓公讳疾忌医了吗?

查成语“讳疾忌医”的出处,据《辞海》、《辞源》和几种成语辞典所引,都是《周子通书?过》中的一段话:“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后人在使用中将“护”字换成了“讳”字,这是常见的事。(参考注释连成语出处都出错,这实在有点儿匪夷所思。)

成语的意思很易理解,不过有一点可能会被忽略,那就是:不管是“护短”也好,“掩饰”也罢,都是自己知道自己的“短”,知道自己的“缺点”“错误”,才谈得上“护”或者“讳”,自己都不知道,还“护”什么,“讳”什么呢?换句话说,“讳疾忌医”都是指主观意图而言的。清代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回,“素娥道:‘婢子实不知道自己病原,怎肯讳疾忌医?’”这也充分说明了讳疾忌医是从个人主观意图出发的?D?D“不知道”就算不得“讳疾忌医”。

问题就出在这里,蔡桓公真的是主观上没有医治的意图吗?

让我们再回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如果说桓侯有“讳疾忌医”的主观意愿,那么作者是在哪些地方表明或暗示这一点的呢?没有。除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知道自己有病,其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觉察到自己有病,况且,蔡桓公一“体痛”即刻就“使人索扁鹊”,根本谈不上“忌医”!其一“索”字,更可知其求治之心之切。其实扁鹊第四次进见,“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蔡桓公的注意,“故使人问之”,透露出他疑虑自已可能果真有病,这一点也说明他是不“忌医”的。(作者正是通过桓侯不发觉和不相信自己有病的情节描写,有力地反衬出扁鹊医术的精湛。)

再以常理度之,常人如果真不知道自己有病,身体无明显“贵恙”,大抵也不会轻易相信医生的劝告,并多会怀疑医生的用意,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于癌症(一旦察觉,多是晚期)。当然,扁鹊是神医,蔡桓公应相信他,可他的地位使他养成的脾性加上他自己确实没有察觉自己有病,发病前拒医应该是在情理之中,如此,也只能说他是一个盲目自信、不进忠言的狂徒而已,实在算不上由“讳疾”而“忌医”之人。再者,以其地位之尊,应该不会视自己的性命如儿戏,若真察觉到自己有病,即便再有难言之疾,也大可“秘使人治之”,大不了,自己刀下又多一冤魂耳,何必“忌医”?何曾见过明知自己有病而拒医丧命之君王?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讳疾忌医”不是出自“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也不是“讳疾忌医”之人。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236393131

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