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盗亦有道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盗亦有道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庄子盗亦有道的详细故事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

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盗亦有道的故事: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

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出自《庄子·外篇·胠箧》,原文节选: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扩展资料:

关于庄子其他故事:

庄子在《田子方》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列御寇,就是那个御风而行的列子,为伯昏夫人表演射箭。他射箭的时候,志满意得,满是骄矜之卸,拉满了弓弦,然后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放了满满一杯水,弯弓射箭。

第一支箭刚射出去,第二支箭就紧跟着发射出去了,而第三支箭已经在弦上等着呢,手臂上那杯水纹丝不动,而列御寇这个人也正像个木头人一样站在那里,岿然不动。

像列御寇这样的射箭技巧,不可谓不高,但这样的人真正达到大境界了吗?伯昏夫人不以为然,说:你这种箭术,只能算是有心射箭的射术,而不是无心射箭的射术。'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伯昏夫人说:我现在要邀请你,我们一同去'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我看看你射得如何?

伯昏夫人就当先走上高高的山岗,脚上踏着风化的危石,身临百丈深渊,然后转过身来,倒退着向深渊退步,一直走到自己的脚掌有一部分已经悬在悬崖之外。站在这个地方,伯昏夫人请列御寇上来射箭。而此时此刻,列御寇只能趴在地上,'汗流至踵'。

这时,伯昏夫人说:'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苍天,向下可以看清黄泉,世界万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时刻都可以神色不变,气定神闲。他对列御寇说:你现在心惊目眩,再让你射箭,你能射中的可能性就太小太小了。

这个故事说明,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当我们都面对恶劣环境的时候,就要看我们内心所酝酿的心境如何。当一个人的心境可以抵消外在恐惧的时候,这个人才成为真正的勇者,这个人的技巧才有发挥的空间。如果你的心境已经被环境挫败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将一事无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盗亦有道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

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扩展资料:

盗亦有道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dàoyìyǒudào,是指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出自《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道:道理。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比如,很多小说和武侠影视中,小偷或侠客,专盗富人的财物,而不偷穷人的;或专劫官府的钱财和粮食,分给穷苦百姓;水浒中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周润发黑帮英雄片中的“重情重义”。诸如此类,或许也是盗亦有道的另类注解吧。

出处

出自《庄子·外篇·胠箧第十》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在他看来,具备五点方能成为大盗。偷窃之前,判断情况以决定是否可以下手,为智;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为圣;行动之时,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为勇;盗完之后,最后一个离开,为义;把所盗财物公平分给手下,为仁。

或有人问,智,圣,勇,义,仁,不是儒家圣人之道吗?焉能用于盗贼身上?盗跖认为,强盗如果要发展壮大,成为大盗,或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采取圣人之道,否则,就只能成为蝇营狗苟的鼠辈之贼。

庄子与其他各“子”的区别在于他实现了论说重点的转移,他更着重的是士人个人的精神与生命救赎,而不是御民上的丰功伟绩。请看,盗亦有道,那么道亦有盗——即满口仁义道德的大人先生,满腹经纶的君君臣臣们,也有这样的那样的一肚子男盗女娼。所以,庄子对儒家学说说:“我不相信。”

他转而教给你一点终其天年之术,槁木死灰之术,在大臭椿树下高枕无忧之术,乘着大葫芦浮游于江河湖海的流浪之术。

而且,他告诉你不要那么相信礼法,不要相信仁义说教,不要相信圣人的封锁加固,不要相信严防扒手的措施与操劳,这样,至少多一点内心的解放,自我的解放,精神的平安,直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的故事: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

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出自《庄子·外篇·胠箧》,原文节选: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扩展资料:

庄子以此来说明圣人之道也可能为强盗所用,从而贬低所谓圣人之道的意义,祛除圣人之道的魅力、压力、光环与高高在上。但是,也许此篇的作者始料不及,你既然讲盗亦有道,盗做事盗偷盗也要通晓人情世态,研究人与财宝的流动规律,团结己方人士,相互配合掩护,麻痹防盗体系,防备被警察捉住。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就等于说道与盗有同一性,有互相转化的可能。盗亦有道的另一面肯定是道亦有盗,任何自以为或被以为得道者,都仍然有自己的欲望、私利与人性弱点,因此他掌握理解的大道,都有被窃取、被利用、被歪曲、被自觉不自觉地曲为解释。

使之成为自己某些行为的借口,成为自欺欺人的遮羞布的可能。而道被窃取、利用、歪曲以后呢,道本身变成了强盗逻辑,圣人有可能自行变成盗跖。

庄子介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

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

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尽道性以复天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盗亦有道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盗跖这一套说教,和儒家宣扬的“圣人之道”如出一辙,由此讽刺了儒家的虚伪。看来“圣人之道”如果用来教育君子,君子就能被培养成圣人;如果被坏人利用,坏人就能成为大盗。可是天下圣人少而大盗多,可见“圣人之道”给天下带来的利益少,带来的祸患多。所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只有打击虚伪的“圣人之道”,让人民一切顺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值得指出的是,跖是奴隶起义的领袖,由于代表了被压迫者的利益,所以被历代统治者诬蔑为“盗跖”。庄子对盗跖是有同情心的,曾多次指出这个社会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并且说,“圣人之道”教大家追名逐利,圣人的危害其实超过大盗。与其把跖叫做盗跖,不如把孔子(孔丘)叫做盗丘。认为虚伪的“圣人之道”才是造成天下混乱的原因。  传统文化中对侠义的大盗历来都是推崇的。《史记*游侠列传》里讲了很多侠客的故事,这些侠客大多数是大盗,但由于他们虽然是大盗但却很讲道义,所以司马迁为他们列传,使他们的英名千古流传。  唐代杜光庭所著《虬髯客传》讲了一个仗义疏财、劫富济贫的的侠盗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隋朝末年,隋炀帝只顾东巡享乐,朝政由大臣杨素把持。有一天,布衣(平民老百姓)李靖求见。杨素的一个侍妾爱慕李靖的才华,连夜投奔李靖。这个侍妾姓张,因为手持红色的拂尘,所以称为红拂。在他们逃出京城的路上,认识了一个长着络腮胡子(虬髯)的客人,他始终没有说自己的名字,只说也姓张,排行第三。张是我国第一大姓,叫\"张三\"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是这个张三非同寻常。他喝酒的时候用人心当下酒菜,并且说,这是天下负心人的心,我追了他十年了,今天终于砍下他的头,摘下他的心,消除了我的遗憾。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张三本来有问鼎中原的野心,后来看到秦王李世民胜过自己,是真命天子,就把自己积攒的大量金银珠宝全部送给李靖,让他辅佐李世民建功立业。从张三的行径和他的家财来看,他原先应该是个江洋大盗,否则不可能积攒这么多财富。后来李靖靠着这些财富,果然帮助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天下太平以后,张三决心在海外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于是率领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看起来,这个虬髯客张三,真是一个盗亦有道的侠盗典型。虬髯客和李靖、红拂的故事后来被编成戏曲,称为“风尘三侠”。

盗亦有道。是什么意思

盗亦有道,道:道理。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出处

出自《庄子·外篇·胠箧第十》跖之百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在他看来,具备五点方度能成为大盗。偷窃之前,判断情况以决定是否可以下手,为智;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为圣;行动之时,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为勇;盗完之后,最后一个离开,为义;把所盗财物公平分给手下,为仁。

或有人问,智,圣,勇,义,仁,不是儒家圣人之道吗?焉能用于盗贼身上?盗跖专认为,强盗如果要发展壮大,成为大盗,或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采取圣人之道,否则,就只能成为蝇营狗苟的鼠辈之贼。

翻译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属,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出自《庄子·外篇·箧第十》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抄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社会的强权统治和管理权的争夺,使得老子和庄子发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盗亦有道"、"窃国者候"的愤怒谴责和无奈叹息。

盗亦有道,意思就是说,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zd行为规范”。

有哪些“盗亦有道”的典故?

据说,在春秋战国年间有一个江湖非常有名的大盗zd名叫盗跖,这个人不仅因为“盗”而闻名,更因为他坚持自己的原则而被大家认可,比如“圣”(估测屋里有多少钱财)、“勇”(一马当先进入房间)、“义”(最后一个离开屋子,为同伴善后)、“智”(根据情况判断是否动手)、“仁”(分赃要公平)等。看来,这应该是盗亦有道最原本的意思。

后来,“盗亦有道”的含义不断扩大,不仅仅用来指盗贼要遵守“行规”,其他一些民间百姓推崇的侠义行为都可以套用这句话,从古代武侠小说中侠客们敢于反抗贪官、劫富济贫的行为,到上世纪风靡一时的港台黑帮片展现出的重情重义的黑道世界等。

如今,专人们说起“盗亦有道”,已不再是把这个人当“盗贼”看,而是更看重他身上那种行侠仗义的江湖豪气,比如历史上朱元璋时期的大盗方国珍,归顺朱元璋后,他在浙东海上属阻截元朝的运粮船,沉重打击了元军的后勤,为促进朝代更迭出了一份大力

像这种,人们更愿意称其为“大侠”,而不仅仅是带着鄙夷色彩的“盗贼”。

什么是盗亦有道

要成为一个大盗,也有其须具备的才能与原则。

语出《庄子.胠箧》:故跖之徒,问於跖曰:“盗亦有copy道乎?”後指盗贼也有一定的规矩与原则,不随意盗窃他人财物。

《新唐书.卷八十五》王世充等传.赞曰:其间亦假仁义,礼贤才,因之擅王僭帝,所谓盗亦有道者。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英雄从古轻一掷,盗亦有道zd真堪述。

盗亦有道dàoyìyǒudào

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庄子·胠箧》:“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尝举以告姚安公,谓盗亦有道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紧缩式;作分句;指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

“道不盗,非常盗,盗亦有道,盗不离道” 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真正在那绿林中结社取利,做分赃聚义勾当的,也向来不乏英雄豪杰,惯做出一些常人难以思量的事业,并非是旁门左道可比,绿林盗中名声最显者,莫过“卸岭群盗”。(道和盗)

道不盗,非常盗,盗亦有道,盗不离道”

“盗亦有道”是什么意思?

小偷也有他们自己的zd“行为准则”。

盗:盗贼,小偷。亦:也。道:道义,道理,这里有引申义,行为准则。

出处:

《庄子·肢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释义: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版?”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权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