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也萧何的成语大全_关于成也萧何的成语意思

  • 形容成也萧何的成语大全_关于成也萧何的成语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成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怎样理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名句可以说是总结了韩信传奇的一生。在韩信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他自己性格也是放荡不拘细节,没有被选为官史,也不愿意从商赚钱,常常需要别人去救济他,这也导致很多人都嫌弃他。

当时的淮阴屠户中有一个年轻人羞辱韩信,要韩信从他的胯下钻过去,韩信打量了一番之后就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于是年轻人们哈哈大笑,都说韩信没骨气不成才,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在那之后陈胜吴广起义,韩信归属项梁部队,随后被分配到项羽部队,在部队中做郎中,在做官的时候多次向项羽献计,但是均没有得到采用。

刘邦入汉之后,韩信就跟随刘邦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韩信一生中经历过两次连坐,第一次连坐中十三个人都被杀掉,就剩他一个,但是他举头注视着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

滕公夏侯婴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当时韩信生的虎背熊腰、相貌堂堂,所以放了他,并进言刘邦,但是刘邦也只是将他当做一个小官没有关注他,但是作为刘邦的宰相萧何却注意到这个无名小卒。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去往领地的途中,有数十名官员逃跑,但是当萧何听到韩信逃跑后,

连刘邦都来不及禀报,连夜骑马追了出去,刘邦听说后大怒,就好像左膀右臂被切除了一样。隔了几天,萧何回来了,刘邦说你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我不是逃跑我是在追一个叫韩信的人,

刘邦说为什么要追他,萧何说因为韩信是一个有才能的将领,你要是想做汉王用不到他,但是想争天下,那么韩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选,但是如果不给韩信一个大将做,他还是要跑的。

于是刘邦将韩信封为大将,并且听了萧何的话,用正规的仪式完成了这次封赏,当全军上下听说是韩信的时候都非常吃惊。但是韩信在后来的无数次的战役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害怕身边的权臣争夺自己的权力,于是想削弱他们的实力,其中实力最强的韩信就是最大的目标,于是刘邦用计谋将韩信生擒,在押送回京后念其功而不杀,将他削爵,封为淮阴侯。但是被削之后的韩信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功劳都白干了,心中忿忿不平。

吕后一直想杀掉韩信,但怕会治不住他,于是萧何假传情报说陈稀兵败,邀请韩信进宫庆祝。韩信哪想到当年举荐自己的人要去杀他,于是刚进宫门就被人拿下,吕后将韩信带到长乐宫杀害了。

所以以前推荐过自己的人也有可能会反过来杀害你,在人生中无论什么时刻都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不可做逾越之举,对他人保持防范之心。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

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63666

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

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

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

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被人陷害谋反,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当年未发达时,是萧何向刘邦竭力保举,才有后来韩信拜将封侯

zhidao

但在刘邦平叛,韩信

功高震主有谋反之意时,也是萧何骗韩信入未央宫,协助吕后杀了韩信。

后来有人评说韩信,"生死一知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


成功与失败都寄于一人。

萧何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

韩信是刘邦的大将,为汉朝大业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萧何听说,未及禀明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呢,原来是去追一个微不足道的韩信,不免有些生气。萧何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说韩信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

韩信任齐王时,谋士蒯通就鼓动韩信造反,背汉自立,韩信不忍。刘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对韩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用计逮捕了韩信。后虽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由此也便开始怨恨刘邦,常称病不朝。后巨鹿守将陈郗造反,韩信已事先与之达成默契,

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9663364

愿为内应。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韩信借病不从,却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袭击吕后和太子。不幸事泄,吕后用萧何之计,假称皇上已平定陈郗,让群臣皆来拜贺,骗韩信入朝。韩信一来便被武士捆绑,吕后命在长乐宫前将他斩首。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

参考文献:

http://iask.sina.com.cn/b/3359344.html?from=related

希望帮助你了

韩信初投刘邦时不受重视,是萧何追回了韩信并向刘邦推荐,刘邦统一天下后吕雉同萧何设计除掉了韩信,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怎样理解?
  不

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引申来讲就是成功失败都是因为同一种事物造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

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

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成为大将军的人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出处:《史记?淮阴侯

列传》。

韩信因为萧何被刘邦重用,也因他被刘邦所杀

萧何把公司从零做到上市,然后又把公司做倒闭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由这个故事得来的 萧何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 韩信是刘邦的大将,为汉朝大业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萧何听说,未及禀明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呢,原来是去追一个微不足道的韩信,不免有些生气。萧何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说韩信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 韩信任齐王时,谋士蒯通就鼓动韩信造反,背汉自立,韩信不忍。刘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对韩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用计逮捕了韩信。后虽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由此也便开始怨恨刘邦,常称病不朝。后巨鹿守将陈郗造反,韩信已事先与之达成默契,愿为内应。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韩信借病不从,却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袭击吕后和太子。不幸事泄,吕后用萧何之计,假称皇上已平定陈郗,让群臣皆来拜贺,骗韩信入朝。韩信一来便被武士捆绑,吕后命在长乐宫前将他斩首。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5336466

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后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