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邦国殄瘁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邦国殄瘁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邦国殄瘁开头成语接龙

所有含瘁的成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zhidao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身心交瘁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劳。

心力交瘁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邦国殄瘁回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单忧极瘁指极尽忧虑辛劳之答苦。单,通“殚”。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人亡邦瘁指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邦是什么意思?

“邦”的意思是: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邦  bāng

组词:

1.邦以民为本

【拼音】:bāng?yǐ?mín?wéi?běn

【简拼】:bymwb

【解释】: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鱼饥费香饵。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近义词】:民惟邦本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

2.邦国殄瘁

【拼音】:bāng?guó?tiǎn?cuì

【简拼】:bgtc

【解释】: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出处】:《诗经·大雅·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示例】:宁使人材蛰伏,~,而必不可使一党不居于势要者。清·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

【语法】:作宾语;指国家病困

3.邦家之光

【拼音】:bāng?jiā?zhī?guāng

【简拼】:bjzg

【解释】: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出处】:《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国家的光荣

4.本固邦宁

【拼音】:běn?gù?bāng?níng

【简拼】:bgbn

【解释】: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出处】:《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示例】:自古道,立国基,民为邦本;衣食足,知荣辱,~。京剧《串龙珠》

【近义词】:本固枝荣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谏

【成语故事】: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5.兵为邦捍

【拼音】:bīng?wéi?bāng?hàn

【简拼】:bwbh

【解释】:兵:军队;邦:国家;捍:捍卫。军队是国家的保障。

【出处】:清·刘亚《将略要论》:"兵为邦捍,国家之威望,将吏之用权,民间之保护,皆借于兵。"

◎【邦】【bāng】〈名〉

(1)(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同本义[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泛指国家[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疆界,边界[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国都,大城镇[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泛指地方[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姓

◎【邦】【bāng】〈动〉

封,分封[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邦[bāng]国:友~。邻~。~zhidao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名〉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回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答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1.古代诸侯的封国。《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2.泛指国家。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淑人君子,实邦之基。”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刘忠宣》:“在家在邦,无一事可述以传者。”陈沂《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我年少从戎,本想为国为民,御侮安邦。”3.分封。《书·蔡仲之命》:“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墨子·非攻下》:“唐叔与吕尚邦齐晋。”唐柳宗元《封建论》:“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羣后,布履星罗。”4.地区;政区。汉蔡邕《刘镇南碑》:“穷山幽谷,於是为邦。”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蜀之蓄蚕,与他邦异。”太平天囯锺湘文《建天京于金陵论》:“金陵为天下名邦,由来久矣。”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这种老朋友的态度,在上海势利之邦是看不见的。”5.“邦老”的省称。元郑廷玉《金凤钗》第四折:“[邦上,云]自家李虎的便是。”参见“邦老”。6.真腊国对兄与姊的称呼。柬埔寨语bang的音译。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语言》:“﹝真腊国﹞呼兄为邦,姊亦呼为邦。”7.姓。孔子有弟子邦巽。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求《诗经·大雅·瞻昂》的翻译

瞻卬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谮始竞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译文

抬起头来望昊天,不肯对我施恩情。天下长久不太平,大祸降临在人境。国家无法得安定,士卒人民都累病。好比蟊贼害禾稼,没完没了不得宁。罪恶之网不收起,人民苦难永难停。

别人有了好土田,你却占有搞盘剥。别人有了老百姓,你又强行去抢夺。这人本是无辜者,你要把他来捕捉。那人本应有罪过,你却替他来开脱。

聪明男子建成城,聪明女人使城倾。可恨此妇太聪明,变成枭鸱发恶声。女人多嘴舌头长,祸乱都由她造成。祸乱不是从天降,大都由于妇人生。王行暴政无人教,就因爱把妇人听。

诬告害人多诡计,先行诽谤后背弃。难道这样还不够。为啥继续做恶事?商人唯求三倍利,主持政事岂相宜?妇人不肯做女工,停止养蚕和纺织。

上天为啥施责罚?神灵怎不赐福祥?披甲夷狄你不管,反而怨恨把我伤。天灾人祸不忧虑,人君威仪尽丧亡。忠臣贤士都离去,国家困病多灾殃。

上天降下罪恶网,多如牛毛密如雨。忠臣贤士都离去,我的心里多忧虑。上天降下罪恶网,灾难临近无处藏。忠臣贤士都逃亡,我的心里多忧伤。

槛泉泉水涌不息,泉水源头深无底。我的心中多忧戚,难道只从今日起?我生之前无灾祸,我生之后灾祸已。高远无边老天爷,一切无不可畏忌。伟大祖先不可辱,子孙后代应救济。

赏析

这是一首尖锐讽刺和严正痛斥昏庸荒淫的周幽王宠幸褒姒,斥逐贤良,败坏纪纲,倒行逆施以致政乱民病,天怒神怨,国运濒危的诗。言辞凄楚激越,既表现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又抒发了他疾恶如仇的愤慨。

关于诗的作者,《毛诗序》说:“凡伯刺幽王大坏也。”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刺幽王嬖褒姒以致乱之诗。而《序》谓凡伯作,则未有考。曹氏粹中曰‘凡伯作《板》诗,在厉王末,至幽王大坏时,七十余年矣,决非一人,犹家父也。’然亦不必辩。”郑振铎说:“有心的老成人,见世乱,欲匡救之而不能,便皆将忧乱之心,悲愤之情,一发之于诗。……《板》是警告,《瞻卬》与《召旻》则直接破口痛骂了。”(《插图本中国文字史》)其实,诗的作者究竟是谁,无关宏旨。就诗本身推论,我们认为这首诗出自一位心地正直、关心国事,但又受到排挤、极不得志的西周宗室或朝廷官员之手。

全诗七章。首章总言祸乱。天降灾祸,时局艰困,国运危殆,生灵涂炭。“天”,既指自然界的天,亦指人间社会的“天”——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害人虫不亡,则人民的灾难就永远不会有结束之期。“蟊贼”喻指幽王、褒姒之流,“罪罟”实指他们多设科条以陷人之事。只此四句已说尽幽王时乱象。二章形容政刑颠倒之状,承首章“蟊贼”、“罪罟”生发,通过两个“反”字,两个“覆”字,揭露了统治者黩货淫刑的罪状。三章言致祸之由,认为女宠是祸乱的根源。四章写褒姒无中生有,陷人于罪,斥责她干预朝政,祸国殃民。五章申诉幽王听信褒姒谗言,不虑国政,忌恨贤臣,致使人亡国瘁。“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忌恨贤能,任用小人;谏言难进,妇言是听;骄侈怠惰,威仪不谨。这就是幽王的所作所为!六章哀贤人之亡,抒发忧时忧国之情,言辞剀切。末章自伤生逢乱世的不幸,希望幽王改悔,以劝戒作结。

《瞻卬》塑造了一位疾恶如仇、悯时忧国的诗人形象。他对统治者的种种倒行逆施作了无情的揭露和严正的批判;对贤人之亡、国运濒危,又深感惋惜,痛心疾首。他气愤填膺,言辞尖锐,指出了幽王的昏愦偏听、黩货乱刑、听信妇言、斥逐贤臣;指出了褒姒的狡黠邪恶、诡计多端、造谣毁谤、出尔反尔。对他们罪恶行径所作的揭露,诚如方玉润所说,是“穷形尽相,不遗余力”(同上)。诗人深忧的根本原因非个人不幸,而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方玉润说:“诗之尤为痛切者,在‘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二语,……夫贤人君子,国之栋梁;耆旧老成,邦之元气。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此何如时耶?盖诗必有所指,如箕子、比干之死与奴,故曰:人之云亡,而邦国殄瘁也。倘使其人无足重轻,虽曰云亡,又何足殄人邦国也耶?惜无可考耳。然而痛矣。”(同上)贤臣或丧亡,或杀戮,或贬黜,或隐逸,或逃亡,国脉将绝,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楚辞·九章·涉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象征性讽谕与这位诗人所唱叹的内容何其相似乃尔!诗的五、六两章,对诗人形象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人难以压抑的悲愤之情一如火山熔岩喷薄而出。“天何以刺,何神不富”对苍天的劈头诘问;“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对统治者恶行的胪列;“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对危急局面的揭示,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切齿痛恨。与末章合观,三句“人之云亡”,悲叹,惋惜,怅惘,不可名状。两句“心之忧矣”,一句“心之悲矣”,反覆重言,长吁短叹,忧心忡忡,凄切之情,言之惨然。凄楚的音节,回环往复、催人泪下的咏叹,表现了一片孤臣孽子之心,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瞻卬昊天,则不我惠”,“舍尔介狄,维予胥忌”的个人遭逢;“不自我先,不自我后”的身世悲叹;“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的家国之慨,在这首诗中又浑然相融,既扩展了诗歌反映的层面,使这首诗具有社会的、史诗的性质,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感人。

《瞻卬》一诗的设辞造句,亦颇具特色,表现了作者高度的语言修养及艺术素养。反问、感叹、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描绘的对象形神毕现,使作者的感情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反问加强了质问的力量,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愤慨;感叹或感时而悲,或因事而怒;排比列数罪行,一气说出,倾吐无余,又正反互用,形成强烈对比;语助词的运用恰到好处,虚处生神。更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比喻的运用,不但绘形,且能达情,独具匠心。“蟊贼蟊疾,靡有夷届”,把祸国殃民的幽王、褒姒之流比为吃农作物的害虫,既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无比愤恨,也表达了当时正直善良的人们的共同心声。为了突出褒姒长舌善谗、邪恶凶狠的本质,诗人以枭、鸱为喻,深中要害,确切而不可移易,憎恨厌恶之情溢于言表,有极其鲜明的倾向性。“觱沸槛泉,维其深矣”,以极其平常、人所习见的泛泉兴喻“心之忧矣,宁自今矣”的深广忧患,可以说再也形象不过。它使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忧端就如这汩汩清泉,源远流长,绵绵无尽,永不中断。而诗人又以感叹出之,低徊悲怆,凄恻动人,具有极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经》三百篇的基本创作手法是赋、比、兴,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历代的诗歌创作。特别是比、兴的手法,被后世诗人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使我国的古典诗歌绽出了一朵又一朵的奇葩。《瞻卬》一诗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值得今天的诗歌创作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