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是什么意思

  • 蹉跎岁月是什么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蹉跎岁月

□石英

每个人都有青春岁月,这是一个如梦的岁月,这是一个玫瑰色的季节。但是我们那个年代却与“再教育”、?上山下乡”、“知青大返城”这种社会大运动、大变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下的词语早在人们生活中消失,偶尔在报章杂志或电视中提及,年轻人大多不知怎么回事,中年人也会当作是一件十分遥远的往事,而经历过此运动的人,每每忆及,恍如昨日。一旦电视里播放此类题材的作品都会引发知青巨大的收视热情以及无穷的话题。这是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每人都有一本含着泪水的故事,每人也都有一种复杂的知青情结。

20世纪60、70年代,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声号令下,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气势恢弘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我也加入了这支浩浩荡荡的知青大军,我为此而感到荣幸和自豪!我们之所以要在四十年后的今天创作这样的纪念文章,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那段令人可歌可泣、壮怀激烈的知青岁月。2)虽然我在农村插队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就这三年的时间可以抵得上我过去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三年时间里,我经历了人生道路上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甚至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大量事情。虽然我已经告别了那个年代,但是,那个年代里所发生的一切始终无法从我的脑海里抹去!在我所经历的这些事情中,有的令人潸然泪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有的又令人啼笑皆非!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经常撞击着我的胸怀,使我无法平静下来!我要写的事情太多,只有中篇小说才能容纳得下!四十多年来,我又在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很多事情,使我大大地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更加怀念那个年代里值得怀念的一些美好的东西,例如:伟大、崇高、真诚、友情和爱情!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们无私地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奉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之歌!虽然那个年代的生活很艰苦,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很充实,因此,我至今仍然对那个年代里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无怨无悔!虽然那个年代的生活很艰苦,但是,我们知青之间的友情是纯洁无瑕的。

下乡后,我们开始了知青的艰苦劳动生活,从种地、铲地、割地、……,所有的农活我都干过,最累最辛苦的就是铲地!至今我还能清楚的记得,那铲地时的辛苦。每天清晨天刚刚亮,我们就去食堂吃早饭,早饭是食玉米面的大饼子土豆汤,我最不愿意吃大饼子,只吃半个大饼子嘠,喝点土豆汤,抗着锄头就和知青们下地啦。那黄土地是一眼望不到边,我们知青哪里会铲地啊!累的满身是汗,还是撵不上当地的农民,知青累的就坐在地上休息一会。远处传来了打头的声音,“你们还不快铲啊,都落这么远了”。我们没有办法,又起来继续铲地。

快到中午了,火辣辣的阳光烤得我们要命,我们被烈日晒的喘不过气来,多么想喝点水休息一会啊!我们拼命的铲着地,男知青的身体比我们强,帮助我们女知青铲到了地头。我们终于完成了一上午的铲地任务。每天下地去铲地,我们的双手磨成了老茧,双脚磨出了血泡。但是我们知青们都很坚强,克服了许多困难,战胜了炎热,坚持着参加铲地。农村的广阔天地锻炼着我们的坚强毅力,使我们从五谷不分的城市青年,成长为不怕困难能吃苦耐劳的好青年。

一晃四十几年过去了,回忆起知青的往事,有过艰苦、有过心酸和泪水。弹指一挥间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如今的我们早已是两鬓斑白啦!知青的岁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献出了青春和年华。

四十几年的实践让我体会到:经受磨难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困苦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面对磨难可以有多种选择:躲过它,屈服于它,战胜它。真正的勇敢者是敢于面对,正视伤害、寻找办法最终战胜磨难,从而获得新的更高层次进步的人。对困难、挫折的承受力与超越力及对自己潜在能力的自信大概就是生命的张力。

四十几年来我一直不断地问自己: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点吗?

对于知青岁月的回忆,有人说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有人则万分留恋,至今不悔。而我呢?我想,既然那是一代知青青春的历史,不管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的原貌,重现那一段历史的真实,这不仅是我们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人应尽的历史使命,更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些老知青的责任感使然。

四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把当年知青生活的片断从尘封的记忆中挖掘出来,串连起来,经过一番提炼,写成这篇拙作,藉以献给千千万万个有过相似经历的知青的兄弟姐妹们,留做我们共同的纪念。

时光荏苒,一代知青伴随时代的发展,已进入了耳顺之年,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已两鬓飞花。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内容也产生了根本的转变。生活教我们看待事物更加公正理智,我们的胸怀更加贴近大地的母亲,变得仁厚与兼容。过去的社会渐行渐远,一个时代的失误已被历史画上了句号,我们要顺势而为,为自己生活谱写新的篇章。年轻时生命为我们承载过践踏和苦难,如今它也理应得到我们的呵护和关心。让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减少生命的辛苦,适度放松心情,在快乐中享受人生,在健康中奏响今生的夕阳红。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四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物换星移。退休了,现在有了那份闲情,去翻开一段尘封的岁月,回味一下‘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的经历,把当年那段‘光荣神圣的天职',用拙笔把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思考记录下来,让当年同呼吸共患难的“插青”重走那段心路历程,也让自已的儿女以及插青的子女了解一点父辈曾经有过的那段蹉驼岁月。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

知青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人群。第一批老知青产生于五十年代,为数不多,常被忽略于知青群体之外。人们常提到的知青,一般定位于六八年至七八年间下乡的城镇知青。这个年代的知青,经历了共和国不平常的历史时期。老三届在校内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教育,德智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起伏兴衰,丰富了眼界和经验。他们经历了人生沉浮的磨练,劳其筋骨,强其心智,使他们早熟、成熟到纯熟。

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知青”的称谓,更拥有独特的、高尚的知青思想、情感和精神。

这一代人经历种种磨难之后,就像小托尔斯泰所说的,在火里面浸了一次又ー次之后,他们仍然还能保持激情,保持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这是非常可贵的。

四十年的光阴,让“老三届”作为一个特殊名词载入了史册;四十年的光阴,让当年的老三届人如今霜染两鬓。面对历史,重新回顾青春的岁月,他们可能会为自己曾经有过的可笑的幼稚和真诚,以及种种无可挽回的闪失和局限而感慨,……,但是,仅仅沉浸于怀旧的情绪之中是不够的,那会阻碍我们真正地走进历史,容易使回忆走形,甚至失真。

“回忆更应该是一种思想、一种触动,而不止于抚摸”。老三届的命运是与共和国的命运胶粘在一起的,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反思,是下一代的营养,也是这一代人特有的生命价值。肖复兴的新著《绝唱老三届》让我们重新审视已经步入退休之年的这一代人四十几年的生活轨迹。

没有经历过我们那些苦难的人,无法知道我们这一辈的挣扎,也无法感受我们内心在现实与逃避之间拉扯的痛苦。我们这些同共和国一起共同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一代人,当年,放弃了学习,登上‘斗、批、改’的舞台的时候,还不懂得真理的谬误;当年,带着火热的青春上山下乡奔赴边疆,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中的时候,我们不懂得怨悔;如今,人到中年,下岗、再就业,仍然默默承受。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我们也许会彷徨,也许会逃避,但我们仍然在以各种方式生活着、奋斗着,尽着做儿女的责任、做父母的责任、做公民的责任。谁能否认,这一代人也是共和国的脊梁!

作为历史的一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被永远翻过,知青这个名词在今天也已经显出历史沧桑感。但这个历史名词承载的故事叙说不完,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悟也无穷无尽。看到我们在对他们认真地论说指点,头发已开始斑白的知青们会投来一个约略含笑的目光,说:对,知青,蹉跎岁月,一言难尽。

作者:于1968年下乡到康平县山东屯公社前山大队

退休前为沈阳美术设计院业务员

本文来源《康平知青记忆》;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责任编辑:大千(微信:13324013468)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