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应变无穷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应变无穷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郭嘉的十败十胜论的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彊,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彊,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北宋本“慑”作“摄”。】,公纠之以猛【毛本“纠”误作“料”。】,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二)译文:

刘邦,项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您知道的。汉高祖只有智力胜过项羽,但是项羽虽然武力强大,最终还是被刘邦擒拿。现在袁绍有十败于您,您比他有十胜,袁绍虽然强,却不能把您怎么样。袁绍礼仪太多,您自然得体,这是道胜于他;袁绍以反叛力量统天下,而您则复兴汉室用来统帅天下,这是义胜于他;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而您拨乱反正,以严治政,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这是治胜于他;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而内心则多疑,用人却怀疑他,所任用的只有亲戚朋友,而您用人时表面上简单容易却内心明白清楚,用人从不怀疑,只要有才就使用他,不在乎离您远或近,这是度量上胜过他;(别人提意见时)袁绍有很多谋略,却很少下决定,失败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计谋就实行,应变能力无限,这是谋略胜过他;袁绍谈论、让物用来提高名誉,多数人会讲话掩饰自己的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诚心对待别人,不为虚荣,多数人忠诚有远见的人都愿意为您所用,这是道德上胜过他;袁绍见到人饥饿寒冷,忧虑地讲着他们,在脸上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所看不到的,却忧虑不到,目前的小事对您来讲,很少有疏忽,到了大事时,与四海的情况相连接,给他们恩赐,都超过袁绍的声望,即使看不到,但忧虑都是完整的,这是仁胜于他;袁绍的大臣争权夺势,谗言迷惑造乱,而您用道德统治下士,邪恶的事不能行使,这是您明智胜过他;袁绍正确和错误都不能知道,而您认为正确就用礼招待,错误就用法律处罚,这是文胜于他;袁绍善于虚张声势,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处,而您用少克制多,用兵像神一样,士兵都依靠您,敌人害怕您,这是武胜于他。

十胜十败论,是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

[郭嘉个人介绍]:郭嘉,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之一。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是三国历史上智慧的佼佼者,他的思想是值得战略家和军事家认真研究的。他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曹操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及时背袁而投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公。当初他北见袁绍,不得重用,于是他对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良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接着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楼上太搞笑了,只凭你一句,“有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一样要割据一样要称霸”,就知道你根本没有研究过三国历史,我宁愿把自己的采纳率降低,也要BS你!刘备称霸功劳可能不在诸葛,但他称霸绝对不是必然,很可能在赤壁之时就会毁于一旦。而且答非所问,明显是复制的。。。

今袁绍有十败,主公有十胜,袁绍兵虽盛,不足惧也:袁绍繁礼多仪,主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袁绍以逆动,主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主公以猛纠,此治胜也;袁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主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袁绍多谋少决,主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袁绍专收名誉,主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袁绍恤近忽远,主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袁绍听谗惑乱,主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袁绍是非混淆,主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主公有此十胜,于以败袁绍无难矣。"

这是郭嘉说的,但是,之前曹操自己也说过,贾诩、荀彧同样也提起过,虽然没有他这般完全,大意已经差不多了。

如今袁绍有十败,曹公你有十胜。袁绍虽然兵势浩大,也不足为惧。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你“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袁绍举北兵伐拥戴献帝的您,是为叛逆,您“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此是义胜。

愚认为汉末恒帝灵帝以来,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统帅臣民;而您“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是为治胜。

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您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这是度胜。

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公机警果敢,“应变无穷”。乃是谋胜。

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公您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是为德胜。

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您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这是仁胜。

袁绍惑于谗言,而公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乃明胜。

袁绍是非不分,公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这是文胜。

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此乃武胜。

"今袁绍有十败,主公有十胜,抄袁绍兵虽盛,不足惧也:袁绍繁礼多仪,主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袁绍以逆动,主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主公以猛纠,此治胜袭也;袁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主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袁绍多谋少决,主公得百策辄行,此谋胜也;袁绍度专收名誉,主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袁绍恤近忽远,主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袁绍听谗惑乱,主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袁绍是知非混淆,主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道,主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主公有此十胜,于以败袁绍无难矣。"

诸葛亮和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辅佐蜀汉大业闻名的。郭嘉则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

郭嘉是三国历史上罕见的智慧之神,他的思想是值得战略家和军事家认真研究的。他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曹操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及时背袁而投曹。当初他北见袁绍,不得重用,于是他对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接着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第一次他预料到了孙策的功败身死。孙策借兵出走,转斗千里,听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宫渡,准备渡江北袭许都。大家都比较害怕,惟独郭嘉看出了破绽:“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临江未济,为许贡客所杀。

第二次战略决策是他对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的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次分析导致了袁绍集团的覆灭。官渡大战,历史上写的很多,这里不详细说明了。

第三次决策平定了袁绍集团的余孽。郭嘉对曹操说:“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于是一举打败袁潭。

曹操准备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都,郭嘉又说:“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于是又一举打败袁尚。

其实郭嘉最著名的是他向曹操进献的十胜论:“袁绍礼仪繁多,常为形式所困;公从实际出发,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袁绍割据一方,逆历史潮流而动;公顺应统一大势,奉天子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公拨乱反正,以严治政,上下皆循法度,此治胜三也。袁绍外表宽宏大量,内心量小忌贤,所任用者唯其亲戚子弟;公外表简单严肃,内心机智英明,用人不问远近、唯才是举,此度胜四也。袁绍多谋少决,往往事后才能意识到应当采取的策略;公谋定即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袁绍沽名钓誉,喜欢听奉承话,那些能言善辩外表上看德才兼备而干不了实事的人多归之;公以诚待人,不务虚名,以俭率下,有功必赏,那些有远见灼识、真才实学的人都愿意为公所用,此德胜六也。袁绍见到饥寒之人怜悯益于颜色,却不考虑那些从未见到的贫困百姓,谋划救国辅民的大计;公对眼前小事时有忽略,对待大事从不含糊,思虑所及不限于直接接触的人,恩德加于四海,此仁胜七也。袁绍不会用人,大臣之间争权夺利,疑惑丛生;公用人得法,使人各尽其力,不能相互倾轧,此明胜八也。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公是非分明,赏罚有道,此文胜九也。袁绍声众势强,但不懂用兵要领;公精通兵法,能以少胜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郭嘉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与孙子兵法一比的。中国兵法认为,国无智谋之士不强,君无智谋之士不立,事无智谋之士不成,兵无智谋之士不胜,孙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经典。孙子兵法的宏观战略思维优异,但是具体到实践中,却对敌我双方统帅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谋划。如果仅仅从人性的把握上,十胜论是比孙子兵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从结果上看,郭嘉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说郭嘉胸怀远量,匿迹修行,不与常人交往,所以当时并不知名,只是有见识的人赏识他。郭嘉死后曹操表版本一评价他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从宏观上说,郭嘉的十胜论是要高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十胜论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原的基础,为下一步统一全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诸葛亮是在十胜论胜利的基础上,见缝插针的看出了三分天下的个中门道。有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一样要割据一样要称霸,但是没有郭嘉的十胜论就没有曹操的统一中原,有就没有他曹操后代的一统天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那么几个臭皮匠,可以抵过一个郭嘉呢?看三国历史,郭嘉的智慧和战略水平其实要远高于诸葛亮的,如果不是早死了几年,三国历史哪里有他诸葛亮兴风作浪的时候?

带无穷的成语有哪些

其味无穷、zhidao永世无穷、应变无穷、遗害无穷、回味无穷、永永无穷、无尽无穷、变化无穷、穷极无聊、变幻无穷、变炫无穷、后患无穷、遗祸无回穷、奥妙无穷、遗臭无穷、遗患无穷、其乐无穷、贻患无穷、无穷无尽、出奇无穷、贻害无穷、余味无穷、力大无答穷

[无穷无尽抄]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无尽无穷]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同“无穷无尽”。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永永无穷] 永永: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永世无穷] 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遗祸无穷] 指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遗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遗臭无穷] 指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

[贻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其乐袭无穷]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知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后患无穷]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出奇无穷] 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变炫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变幻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变化无穷] 形容不断道变化,没有止境。

[奥妙无穷] 奥:深奥。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言有尽而意无穷]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什么无穷四字成语

其味无穷、zd

永世无穷、

应变无穷、

遗害无穷、

回味无穷、

永永无穷、

无尽无穷、

变化无穷、内

穷极无聊、

变幻无穷、

变炫无穷、

后患无穷、

遗祸容无穷、

奥妙无穷、

遗臭无穷、

遗患无穷、

其乐无穷、

贻患无穷、

无穷无尽、

出奇无穷、

贻害无穷、

余味无穷、

力大无穷

什么无穷的四字成语

[无穷无尽] 穷:完。没百有止境,没有限度。

[无尽无穷]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同“无穷无尽”。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永永无穷] 永永: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永世无穷] 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遗祸无穷] 指留下祸害度没有穷尽。

[遗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遗臭无穷] 指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

[贻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知人回味不尽。

[其乐无穷]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道有意思。

[后患无穷]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出奇无穷] 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变炫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回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变幻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变化无穷] 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奥妙无穷] 奥:深奥。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言有尽而意无穷]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答尽。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什么?

1、“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2、“义胜”:袁绍违背朝廷,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3、“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4、“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5、“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6、“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7、“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8、“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9、“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10、“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

扩展资料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郭嘉之才,无可争议,毛主席就曾经说过:“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毛主席如此推崇郭嘉,以及他在军事上的见地不是没有原因的。曹操势力鼎盛时期,都是在郭嘉的辅佐下完成的,而等到郭嘉去世之后,开始步入衰落。

郭嘉少年英才,有些神异。早在东汉末年就预感到天下必将大乱,于是就此隐居,秘密结交英杰。21岁的时候出山,加入到袁绍阵营。在袁绍处待着的时候,郭嘉觉得袁绍虽然能礼贤下士,听取谋士建议,但是却缺少决断,不是明主,于是又离去。后来曹操失去奇才,郭嘉被荀彧推荐给曹操,曹操觉得郭嘉是人才,郭嘉觉得曹操是明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想要讨伐袁绍,但是又担心自己不能战胜。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具体透彻的分析曹有十胜,袁有十败,振奋了人心。郭嘉借此跻身入曹操阵营的权利中心,此后越发闪耀。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所破,然后来投靠曹操。当时有谋士建议曹操将他杀了,郭嘉反对。他认为曹操如今英雄之名已传出,若是将他杀了,会寒了天下人的心,影响到曹操吸纳人才。但是他又看出刘备不甘人下,建议曹操将他软禁。曹操接受了郭嘉前面的建议,却并不认可后面的建议。他为了收服刘备,对刘备极好,最终放虎归山。

官渡之战时,曹操正和袁绍对山,那边孙策带兵准备抄了曹操的老家许都。消息传来,曹操阵营一时人心恍惚,甚至还有许多人秘密投到孙策名下。当时曹操也有些慌了,郭嘉却肯定的说:“别看孙策拥有百万之众,但是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日后必定死于刺客之手。”还真被郭嘉给算中了,孙策到了江边,还没有渡江,就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曹操想要率军远征,又害怕养精蓄锐多年的刘备给他添麻烦。郭嘉知道曹操顾虑,肯定的说:“主公你只管去干,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制造麻烦,因为会有人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此战曹操大胜,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郭嘉在军事上的能力的确远超众人,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在行军途中因为水土不服加之操劳过度病逝,年仅三十八岁。郭嘉的英年早逝,无疑是曹操阵营的大损失。曹操在郭嘉去世之后,曾三哭郭嘉,表示对失去如此大才的伤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胜十败

十胜十败论,即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

原文如下: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译文:

刘邦,项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您知道的。汉高祖只有智力胜过项羽,但是项羽虽然武力强大,最终还是被刘邦逼的在乌江自刎。现在袁绍有十败于您,您比他有十胜,袁绍虽然强,却不能把您怎么样。

袁绍礼仪太多,您自然得体,这是道胜于他;袁绍以反叛力量统天下,而您则复兴汉室用来统帅天下,这是义胜于他;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而您拨乱反正,以严治政,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这是治胜于他。

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而内心则多疑,用人却怀疑他,所任用的只有亲戚朋友,而您用人时表面上简单容易却内心明白清楚,用人从不怀疑,只要有才就胜于他,不在乎离您远或近,这是度量上胜过他。

(别人提意见时)袁绍有很多谋略,却很少下决定,失败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计谋就实行,应变能力无限,这是谋略胜过他;袁绍谈论、让物用来提高名誉,会吹捧装裱自己的人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诚心对待别人,不为虚荣,忠诚、正直、有远见的人都愿意为您所用,这是道德上胜过他。

袁绍见到人饥饿寒冷,忧虑地讲着他们,在脸上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所看不到的,却忧虑不到,目前的小事对您来讲,有时会有疏忽,到了大事时,与四海的情况相连接,给他们恩赐,都超过袁绍的声望,即使看不到,但忧虑都是完整的,这是仁胜于他。

袁绍的大臣争权夺势,谗言迷惑造乱,而您用道德统治下士,邪恶的事不能行使,这是您明智胜过他;袁绍无法分辨正确和错误,而您认为正确就用“礼”来推行它,错误就用法律来纠正它,这是文胜于他。

袁绍善于虚张声势,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处,而您用少克制多,用兵像神一样,士兵都依靠您,敌人害怕您,这是武胜于他,曹公有了这十胜,所以击败袁绍没有什么可难的。

总结: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

扩展资料:

作为新中国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的毛泽东,对中国的历史典籍,常常是手不释卷,几能成诵。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常使他产生联想,引发深入思考。《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史学著作,郭嘉就是他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

1959年,他多次推荐党的高级干部读《郭嘉传》,希望人们学习他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进而引出谈“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工作方法的一番话来。郭嘉,三国时期曹操颇为赏识和重用的一位英才。《三国志》记载,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经荀彧推荐,曹操召见了郭嘉,论天下事,认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在袁绍麾下碰壁后见到曹操,也高兴地认曹“真吾主也”。君臣相悦,曹操委郭嘉以官衔“司空军祭酒”。

郭嘉果然没有辜负曹操的厚望。《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以后历次作战,每临大事,郭嘉御前献计,神机妙算,稳操胜券,令曹操喜不自胜。不幸的是,郭嘉在38岁那年因病早逝。

曹操闻听大哭,并表曰:“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及至赤壁战败,曹操又大哭着对属下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中国古代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是“智信仁勇”。在中国文化的词典中,“智”既是智慧,更是德行,有智者方可谋大事,成大业。郭嘉“谋功为高”,是他受重用的最大资本。作为曹操的谋士,郭嘉堪当此任,而且相当成功。足智多谋,正是郭嘉成为一位流传千古的历史人物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评说曹操和郭嘉,除了读书偶得缘由之外,更重要的是渴望党的高级干部中涌现一批像郭嘉这样的谋士。特别是在“大跃进”之后,他对国家建设人才的期望越来越高;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失误,使得他更加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就是1959年3月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大谈郭嘉的历史缘起———喜欢郭嘉的才干和谋略,慨叹郭嘉的英年早逝,欣赏他评袁绍“多端寡要,见事迟,得计迟”。这番讲话,无疑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上世纪50年代末,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来说,实在是个多事之秋,作为统帅的毛泽东特别思念党内“经济专家”陈云。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7月11日晚,毛泽东找周小舟、李锐、周惠谈话,特意引用了《郭嘉传》中“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的话。

这里的“良将”,指的就是陈云。不久,他又在一次谈话中说,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

毛泽东推荐高级干部读《郭嘉传》,是借郭嘉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多端寡要、多谋寡断。谋要多,但是不要寡断,要能够当机立断;端可以多,但是要抓住要点。所谓“多谋善断”,重点在“谋”,关键在“断”。而这也正是毛泽东毕生的大智慧所在。

原文: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译文:刘邦,项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您知道的。汉高祖只有智力胜过项羽,但是项羽虽然武力强大,最终还是被刘邦擒拿。现在袁绍有十败于您,您比他有十胜,袁绍虽然强,却不能把您怎么样。袁绍礼仪太多,您自然得体,这时道胜于他;袁绍以反叛力量统天下,而您则复兴汉室用来统帅天下,这是义胜于他;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而耐心则多疑,用人却怀疑他,所任用的只有亲戚朋友,而您用人时表面上简单容易却内心明白清楚,用人从不怀疑,只要有才就使用他,不在乎离您远或近,这是度量上胜过他;(别人提意见时)袁绍有很多谋略,却很少下决定,失败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计谋就实行,应变能力无限,这是谋略胜过他;袁绍谈论、让物用来提高名誉,多数人会讲话掩饰自己的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诚心对待别人,不为虚荣,多数人忠诚有远见的人都愿意为您所用,这是道德上胜过他;袁绍见到人饥饿寒冷,忧虑地讲着他们,在脸上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所看不到的,却忧虑不到,目前的小事对您来讲,很少有疏忽,到勒大事时,与四海的情况相连接,给他们恩赐,都超过袁绍的声望,即使看不到,但忧虑都是完整的,这是仁胜于他;袁绍的大臣争权夺势,谗言迷惑造乱,而您用道德统治下士,邪恶的事不能行使,这是您明智胜过他;袁绍正确和错误都不能知道,而您认为正确就用礼招待,错误就用法律处罚,这是文胜于他;袁绍善于虚张声势,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处,而您用少克制多,用兵像神一下,士兵都依靠您,敌人害怕您,这是武胜于他。

郭嘉的《十胜十败》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

你要的是原文吗?

郭嘉入,操曰:“公来何暮也?”嘉袖出一书,白操曰:“袁绍使人致书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孙瓒,特来借粮借兵。”百操曰:“吾闻绍欲图许都,今见吾归,又别生他议度。”遂拆书观之。见其词意骄慢,乃问嘉曰:“袁绍如此无状,吾欲讨之,恨力不及,如何?”嘉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道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版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操笑曰权:“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荀彧曰:“郭奉孝十胜十败之说,正与愚见相合。绍兵虽众,何足惧耶!”

----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淳拔矢啖睛”

什么无穷有哪些成语

奥妙无穷

【拼音】:àomiàowúqióng

【解释】:奥:深奥。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出处】: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化装袭击的运用奥妙无穷……有时化装日军袭击伪军,有时化装伪军袭击日军。”

【示例】:事物的变化真是~。

【近义词】:变化莫测

【反义词】:一成不变、一定之规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或物变化莫测

变化无穷

【拼音】:biànhuàwúqióng

【解释】:穷:尽,终结。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示例】:如今三公子神通广大,~。★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五十七回

【近义词】:变化莫测、变化多端

【反义词】:一成不变、原封不动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各种事物

后患无穷

【拼音】:hòuhuànwúqióng

【解释】: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

【示例】:纵容破坏植被、滥砍乱伐,是~的事。

【近义词】:放虎归山、祸不单行

【反义词】:斩草除根、后福无量

【歇后语】:打蛇不死;关门养狗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今后的祸害

回味无穷

【拼音】:huíwèiwúqióng

【解释】: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出处】: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示例】: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

【近义词】:耐人寻味

【反义词】:索然无味、味如嚼蜡

【语法】:作谓语、宾语、补语;指回想过去有意义的事

其乐无穷

【拼音】:qílèwúqióng

【解释】: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进行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出处】:《抱扑子·畅玄》:“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君子饮酒吟》:“家给人足时和岁丰;筋骸康健,里闬乐从;君子饮酒,其乐无穷。”

【示例】: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近义词】:乐不可支、大喜过望

【反义词】:痛不欲生、悲不自胜

【歇后语】:欢心歌儿唱不完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有趣

其味无穷

【拼音】:qíwèiwúqióng

【解释】: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出处】: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示例】:学中斋长与那能言的秀才,多赴些“春茗候光”的厚扰,这就~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

【近义词】: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反义词】:味同嚼蜡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使人回味不尽

遗害无穷

【拼音】:yíhàiwúqióng

【解释】:留下无穷的祸患。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1回:“可见为人切忌不可取那娼妇,不止丧了家私,还要污了名节,遗害无穷。”

【示例】:用这种导演的办法抓生产最容易,最省力,但~。★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近义词】:遗祸无穷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留下祸根

贻害无穷

【拼音】:yíhàiwúqióng

【解释】:贻:遗留。留下无穷的祸患。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炉鼎铅汞,皆是寓言,非言炼烧。方士转向附会,遂贻害无穷。”

【示例】:弄到今日国穷民困,~,思想起来,实实令人可恨。★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七回

【近义词】:后患无穷、遗祸无穷、遗患无穷

【反义词】:斩草除根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永世无穷

【拼音】:yǒngshìwúqióng

【解释】: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出处】:《尚书·微子之命》:“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近义词】:永永无穷

【语法】:作谓语、状语;指永远

永永无穷

【拼音】:yǒngyǒngwúqióng

【解释】:永永: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出处】:《汉书·景帝纪》:“然后祖宗之功德,施于万世,永永无穷。”

【近义词】:永世无穷

【语法】:作谓语、状语;指永远

余味无穷

【拼音】:yúwèiwúqióng

【解释】: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示例】:这个故事十分动情,让人~。

【近义词】:意犹未尽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事物耐人回味

变幻无穷

【拼音】:biànhuànwúqióng

【解释】: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但是‘作家’之变幻无穷,一面固觉得是文坛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

【示例】:它给大海涂上万种色彩,而且~。★郭小川《致大海》诗

【近义词】:千变万化、变幻无常

【反义词】:一成不变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变化多

变炫无穷

【拼音】:biànxuánwúqióng

【解释】: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处】:《宋书·后妃传论》:“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

【近义词】:变幻无穷

【反义词】:一成不变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变化不定

出奇无穷

【拼音】:chūqíwúqióng

【解释】: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出处】:《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

【示例】:臣闻兵家之所以取胜者,非特将良而士卒劲也,必有精深敏悟之士,料敌合变,~者为之谋主焉。★宋·秦观《谋主》

【近义词】:出奇不穷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无尽无穷

【拼音】:wújìnwúqióng

【解释】:没有止境,没有限度。同“无穷无尽”。

【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示例】:你也不知吾所练阵中~之妙。非我逼你,是你等自取大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五回

【近义词】:无穷无尽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没有限度

遗臭无穷

【拼音】:yíchòuwúqióng

【解释】:指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

【出处】:金·元好问《即事》诗:“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

【近义词】:遗臭万载、遗臭万世、遗臭万年

【反义词】:流芳百世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

遗祸无穷

【拼音】:yíhuòwúqióng

【解释】:指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出处】:宋·张元干《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

【示例】:除匪不尽,~。★曲波《林海雪原》三

【近义词】:遗害无穷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留下祸根

言有尽而意无穷

【拼音】:yányǒujìnéryìwúqióng

【解释】: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义词】: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受益无穷

[shòuyìwúqióng]

受到的启发或益处很大百。

后患无穷

[hòuhuànwúqióng]

以后的祸害度没有个完。

贻害无穷问

[yíhàiwúqióng]

留下答无穷的祸患。

其乐无穷

[qílèwúqióng]

其中内的乐趣没有穷尽容。指做某一件事,感到乐在其中。

应变无穷

[yìngbiànwúqióng]

应付事态发展变化,没有穷尽。

永世无穷

[yǒngshìwúqióng]

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遗害无穷

[yíhàiwúqióng]

留下无穷的祸患。

其味无穷百、永世无穷、应变无穷、遗害无穷、回味无穷、永永无度穷、无尽无穷、变化无穷、穷极无聊、变问幻无穷、变炫无穷、后患无穷、答遗祸无穷、奥妙无穷、遗臭无穷、遗患无穷、其乐无穷、贻患无穷、无穷无专尽、出奇无穷、属贻害无穷、余味无穷、力大无穷

[无穷无尽]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无尽无穷]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同“无穷无尽”。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百物耐人回味。

[永永无穷] 永永:永远。永远没有穷度尽。

[永世无穷] 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遗祸无穷] 指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遗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遗臭无穷] 指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问,而无穷尽之日。

[贻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其乐无穷]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答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后患无穷回]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出奇答无穷] 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变炫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变幻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变化无穷] 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奥妙无穷] 奥:深奥。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言有尽而意无穷]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