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经纶济世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经纶济世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经纶济世。经国之才。 经文纬武。经天纬地这四个成语的意思。区别在哪?

经纶济世: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zhidao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济世:救世。

经国之才: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经:治理。

经文纬武: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经天纬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经、纬:织物的竖线叫“回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这四个词能力能力侧重点不同,经天纬地能力范围最大,经国之才重点指治理国家的能力。经纶济世范围更小。经文答纬武侧重指文武方面的能力。

三国水镜先生有几个徒弟

有三个弟子:分别是孔明、庞统和徐庶。

一.在全书一百二十个章回中,司马徽是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中才出现的。当时刘备被荆州刘表收留后,驻守于新野,但被荆州本土势力的代表蔡瑁所猜忌防范。蔡瑁设计招刘备赴会襄阳,却欲暗中加以陷害。

在荆州另一位谋士伊籍的提醒下,刘备及时匆匆离宴冲西门逃去,演出了一段马跃檀溪的传奇故事。这位后来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就是在马跃檀溪之后,邂逅了给他后半段人生以精彩指点的水镜先生。【1】

二.根据小说的介绍,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颖川人氏。

小说对水镜先生的外貌描写也非常精炼,就八个字“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对水镜先生的住处草堂也略加描写,“架上堆满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关于水镜先生,整部小说就这么多描写,却活脱脱将一位隐士高人的形象尽显于读者面前。刘备于马跃檀溪脱险之后不期路过水镜先生的庄上,于是当时历史上的两位显隐代表人物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人生交集。

两位人物的交谈重点是围绕着人才展开的。在此之前,刘备认为自己的集团人才济济,“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之所以事业不济,盖因于时机不济。

三.可见,刘备为匡扶汉室的大业颠簸了大半辈子,却还连门都没摸到呢。水镜先生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指出了刘备所缺的是经纶济世之才。在分析了一套“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等盖应在将军身上的所谓传统天人合一伦理之后,水镜先生直接向刘备道出了一个人才方案“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甚至告之以行动方案“今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当刘备欲进一步详询时,水镜先生却一个劲地说“好!好!”,劝刘备早点休息,因为天色已晚了。但见高人讲话一向点到为止,就是不一样啊!

当晚,刘备就夜宿于水镜先生的庄上。肯定是因为疑惑于白天和水镜先生的谈话,晚上竟一直难以入睡。当晚半夜还有人拜访水镜先生,并隐隐约约有谈话,撩拨得刘备一晚都如坠云雾,以为是伏龙或凤雏到了。

这一幕在《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马跃檀溪》一册中也有讲到,因为是描述夜晚,有那么两页画面黑乎乎的,这在全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四十八册中非常少有。所以水镜先生很早就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恐怕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罢。

刘备在水镜先生庄上的经历:

1.第二天天亮后,刘备当然迫不及待地询问昨晚来人是谁,水镜先生则笑答“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殊不知这位半夜访客就是日后不久前来辅佐自己的徐庶,刘备仍然不得其解,又开始盘询伏龙、凤雏,水镜先生照样不停的笑说“好!好!”,仿佛就一直在和刘备打哑谜。一位在世间叱咤风云的英雄刘皇叔,到了这位山野隐士的面前,无论在思维方面还是在行为上真像成了一个小学生似的。最后,刘备在告辞水镜先生的时候,禁不住邀他出山相助,水镜先生答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刘备和水镜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便这样结束了。

2.刘备和水镜先生的第二次交往则是出现在小说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这一次的描述就更简单一些,篇幅就一页左右。当时刘备已经往隆中去了两次皆不遇孔明,正在准备第三次。临出发时水镜先生竟飘然而至,于是两人便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二次交流,也是最后一次交流。这一次晤谈,水镜先生就不再和刘备打哑谜了。不知是不是已经感觉到这位刘皇叔确实心诚,所以这回和刘备的谈话就直截了当。

在寒暄了一段徐庶被诈去曹营的事情之后,就开始将话题转移到孔明正题上了。水镜先生对孔明给出了惊人的评价,其本领超乎管仲、乐毅之流,“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无疑更进一步坚定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决心。然水镜先生在辞别刘备出门之后,却留下了一句令人过目难忘的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简直就已经将后来的历史给定格了。

事实上也确如此,诸葛孔明先生尽管满腹经纶,神机妙算,然终其一生鞠躬尽瘁,仍未能实现刘备的复兴汉室、匡扶天下之理想,让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嗟叹。身前已知身后天下事,水镜先生实乃高人!他在评论徐庶离开刘备之前走马荐诸葛这件事时所说的另一句话“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也充分暗示了孔明出山之后的命运和结局。水镜先生实乃三国时期一神秘大隐!真正高人中的高人!

3.后来又偶尔看到其他朋友更是做深度发挥,居然考证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竟是八辈子之内的同宗,他们都是西汉司马迁的后代。整个三国历史的真正总导演就是这位水镜先生!所谓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等,皆不过跑龙套的角色而已,真正幕后的设计就是水镜先生,他的布局直接促成了司马家族最终得到了天下。可见真是太玄乎了,这里权且作一三国迷们的精彩演绎,但也足见水镜先生的人气所在了。

拓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2】

【1】参考人民网

【2】参考人民网,诸葛亮壮志难酬留遗憾

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还有稍逊来一筹的徐庶。。。郭嘉?《

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中只是注道: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个人觉得他没有师傅,。因为他擅长奇谋。不受规则约束,发掘自己自的特有的才能。。而诸葛亮,徐庶,庞统。这些人。。看过三国志的就会发现,他们的风格很是相似。全是各种奇书兵书书堆出来的。。他们属于填鸭。。zd郭嘉属于启发。。至于最终的才能嘛。!!!个人感觉半斤八两。。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神。。郭嘉也没有易中天吹的那么牛。。

什么是经,什么是济

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来“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概念,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内涵,古代名联中一句“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面的经济就是经纶济世的意义。而我们可以看到“经济”这个词语在古代所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而且是非常有深度、广度、高度的一个源词语。能做到“经济”二字的人必须文能安邦兴业,武能御侮却敌。古代知识百分子,特别是儒家学派的众人,会按照《大学》中“三纲八目”的要求去做学问、做人,而三纲八目最高的要求就是做到“治国平天下”,这个就是古代“经济”一词的最外向的表示。  至于现代“经济”一词实为我国引进日人翻译的结果。在清朝末期,日本人度掀起工业革命浪潮,接受、吸收、宣传西方文化,大量翻译西方书记,将“economics”一词译为“经济”。在新文化运动中,日本所学习过的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故而经济一词新亦被中国引用。

水镜先生堪比鬼谷子,他教出的徒弟一个比一个惨,你知道他有几个徒弟么?

有三个弟子:分别是孔明、庞统和徐庶。

一.在全书一百二十个章回中,司马徽是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中才出现的。当时刘备被荆州刘表收留后,驻守于新野,但被荆州本土势力的代表蔡瑁所猜忌防范。蔡瑁设计招刘备赴会襄阳,却欲暗中加以陷害。

在荆州另一位谋士伊籍的提醒下,刘备及时匆匆离宴冲西门逃去,演出了一段马跃檀溪的传奇故事。这位后来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就是在马跃檀溪之后,邂逅了给他后半段人生以精彩指点的水镜先生。【1】

二.根据小说的介绍,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颖川人氏。

小说对水镜先生的外貌描写也非常精炼,就八个字“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对水镜先生的住处草堂也略加描写,“架上堆满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关于水镜先生,整部小说就这么多描写,却活脱脱将一位隐士高人的形象尽显于读者面前。刘备于马跃檀溪脱险之后不期路过水镜先生的庄上,于是当时历史上的两位显隐代表人物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人生交集。

两位人物的交谈重点是围绕着人才展开的。在此之前,刘备认为自己的集团人才济济,“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之所以事业不济,盖因于时机不济。

三.可见,刘备为匡扶汉室的大业颠簸了大半辈子,却还连门都没摸到呢。水镜先生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指出了刘备所缺的是经纶济世之才。在分析了一套“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等盖应在将军身上的所谓传统天人合一伦理之后,水镜先生直接向刘备道出了一个人才方案“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甚至告之以行动方案“今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当刘备欲进一步详询时,水镜先生却一个劲地说“好!好!”,劝刘备早点休息,因为天色已晚了。但见高人讲话一向点到为止,就是不一样啊!

当晚,刘备就夜宿于水镜先生的庄上。肯定是因为疑惑于白天和水镜先生的谈话,晚上竟一直难以入睡。当晚半夜还有人拜访水镜先生,并隐隐约约有谈话,撩拨得刘备一晚都如坠云雾,以为是伏龙或凤雏到了。

这一幕在《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马跃檀溪》一册中也有讲到,因为是描述夜晚,有那么两页画面黑乎乎的,这在全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四十八册中非常少有。所以水镜先生很早就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恐怕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罢。

刘备在水镜先生庄上的经历:

1.第二天天亮后,刘备当然迫不及待地询问昨晚来人是谁,水镜先生则笑答“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殊不知这位半夜访客就是日后不久前来辅佐自己的徐庶,刘备仍然不得其解,又开始盘询伏龙、凤雏,水镜先生照样不停的笑说“好!好!”,仿佛就一直在和刘备打哑谜。一位在世间叱咤风云的英雄刘皇叔,到了这位山野隐士的面前,无论在思维方面还是在行为上真像成了一个小学生似的。最后,刘备在告辞水镜先生的时候,禁不住邀他出山相助,水镜先生答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刘备和水镜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便这样结束了。

2.刘备和水镜先生的第二次交往则是出现在小说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这一次的描述就更简单一些,篇幅就一页左右。当时刘备已经往隆中去了两次皆不遇孔明,正在准备第三次。临出发时水镜先生竟飘然而至,于是两人便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二次交流,也是最后一次交流。这一次晤谈,水镜先生就不再和刘备打哑谜了。不知是不是已经感觉到这位刘皇叔确实心诚,所以这回和刘备的谈话就直截了当。

在寒暄了一段徐庶被诈去曹营的事情之后,就开始将话题转移到孔明正题上了。水镜先生对孔明给出了惊人的评价,其本领超乎管仲、乐毅之流,“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无疑更进一步坚定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决心。然水镜先生在辞别刘备出门之后,却留下了一句令人过目难忘的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简直就已经将后来的历史给定格了。

事实上也确如此,诸葛孔明先生尽管满腹经纶,神机妙算,然终其一生鞠躬尽瘁,仍未能实现刘备的复兴汉室、匡扶天下之理想,让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嗟叹。身前已知身后天下事,水镜先生实乃高人!他在评论徐庶离开刘备之前走马荐诸葛这件事时所说的另一句话“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也充分暗示了孔明出山之后的命运和结局。水镜先生实乃三国时期一神秘大隐!真正高人中的高人!

3.后来又偶尔看到其他朋友更是做深度发挥,居然考证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竟是八辈子之内的同宗,他们都是西汉司马迁的后代。整个三国历史的真正总导演就是这位水镜先生!所谓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等,皆不过跑龙套的角色而已,真正幕后的设计就是水镜先生,他的布局直接促成了司马家族最终得到了天下。可见真是太玄乎了,这里权且作一三国迷们的精彩演绎,但也足见水镜先生的人气所在了。

拓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2】

【1】参考人民网

【2】参考人民网,诸葛亮壮志难酬留遗憾

带“经纶”的成语有哪些?

经纶济世、经纶满腹、经纶天下、大展经纶、满腹经纶

经纶济世

【拼音】:jinglunjishi

【解释】: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济世:救世。

【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哥哥,想你学成经纶济世之策,立国安邦之谋,若列朝纲……可不强如耕种为活也。”

【举例造句】: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经纶满腹

【拼音】:jīnglúnmǎnfù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举例造句】:我看其人博古通今,年逾五旬,经纶满腹,诚可为令婿楷模。

经纶天下

【拼音】:jīnglúntiānxià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天下;国家。治理国家。

【出处】:《周易·屯》:“君子以经纶。”孔颖达疏:“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

【举例造句】:岳与高祖经纶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

大展经纶

【拼音】:dàzhǎnjīnglún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举例造句】:他有一张善于词令的嘴,从各方面看,他都觉得胜任愉快,而可以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拼音】:mǎnfùjīnglún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举例造句】:仲老,真佩服,满腹经纶!这果然是奥妙!

【近义词】:?才高八斗

【反义词】:?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经纶世务者经纶”的今义是什么意思?

“经纶”的今义是指抱负与才干,如满腹经纶之类;也有筹划、治理的意思。

经纶,读音[jīnglún]

造句:曾长期造就中国先进的经纶济世的政治思想被看作一无是处,和谐社会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人家是“满腹经纶”,他却是“满腹牢骚”。

他学识丰富,经验足够,是一位满腹经纶,十分优秀的领导干部。

“经纶世务者”一词出自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里的:“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如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如下: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