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落落难合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落落难合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哪里求原文谢谢

有志者事竟成出处:

东汉时,耿弇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名将。有一回,刘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战斗非常激烈。后来,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飞箭射中,他抽出佩剑把箭砍断,又继续战斗,

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事情终归是能成功的。”

汉光武帝讲的“有志者事竟成也”一句,后来常被人们引用,成了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扩展资料:

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后汉书·耿弇传》

耿弇是东汉二十四大开国名臣之一,当天下未定的时候,他就看出刘秀最有前途,极力劝父亲投奔刘秀。耿弇刚见到刘秀时,才21岁,居然就提出超前大计划,劝刘秀夺取邯郸。刘秀被这个小员工的大策划吓着了,连连说:“有大志。”

有大志的人,眼光都比较超前。刘秀还在南阳一带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耿弇就劝他攻打山东,这在当时看起来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因此大家都不怎么理解和赞同,“落落难合”。

然而,难以理解的事,不等于难以实现。后来随着刘秀集团的壮大,耿弇果真带兵攻打了山东的豪强张步。

酣战之际,耿弇的大腿中了箭,但他这人很拼,用刀砍断箭后,继续指挥作战,最后居然灭了张步,夺取西安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

这壮举连刘秀都没有意料到,他说:“你在南阳献策时,我认为不现实,居然实现了,有志气的人,最终能成事。”可见,“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最初是含有惊讶之情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后汉书》最初含有惊讶之情

出自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著的《后汉书·耿弇传》中《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原文如下: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白话文释义: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都在这里集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击破历下而开创汉朝的基业,而今将军你攻克祝阿而由此发迹。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国的西部地界,因此你的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比的。

然而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服的对手,而将军你却是独立战胜强劲的敌人,取得的功劳要比韩信困难。另外,当初田横烹杀了郦食其,到田横投降的时候,高帝下诏给卫尉郦商,不允许他与田横为仇。

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来归降听命,我也要诏告大司徒伏湛,解除他和张步的冤仇,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将军你以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这项重大的计策,我曾经以为这事无人理解难以实现,如今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扩展资料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则是写汉光武帝刘秀表彰大将军耿弇的一段话。这篇百余字的谈话精辟短小,特色鲜明。作者用事实说话,恰当地运用史实和现实相联系,评人论事,阐明观点。

第一句至第三句是文章的第一层,写光武帝对耿弇削平割据的战略构想并不以为然,但当战争开始后耿弇在战斗中节节胜利,使光武帝为之振奋。尤其是当耿弇拿下临淄以后,光武帝深受震动,破例亲临前线劳军。他对耿军事上的才能和胜利极为赞赏,可他并不是滔滔不绝空发议论,而是用简练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

作者以历史和现实来评人论事,既省却了大段的空泛议论,又达到了表彰鼓励耿弇的目的,使人心悦诚服。作者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了耿弇智勇双全、功勋卓著。

首先,作者用今昔对比,说明韩信“开基”和耿弇“发迹”皆在战略要地“齐之西界”。耿弇取得的重大胜利无疑对稳定东汉局势有重大意义,其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媲美的。历史上,汉家基业的创立,是靠韩信这样一批功臣实现的,而现今的中兴,也是由于有耿弇一样的骁将而成功的。光武帝是感到由衷欣慰的。

接着,作者又进一步用衬托的方法,突出表彰耿弇的功劳大大超过了韩信,因为韩信虽然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但他平定齐国时是“袭击已降”,攻击的是放下武器的敌人,这算不了什么。而耿弇平定割据势力,却“独拔勍敌”,靠自己的智勇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所以“其功乃难于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以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

第四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指明历史上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对田横投降后“诏卫慰不听为仇”,而现在对张步也将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诏大司徒释其怨”。这一比较,一方面交待了对敌政策,瓦解分化了敌人,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炫耀自己是明君贤主的心理。对比和衬托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短,语言生动。这段谈话一共六句三层。前三句为一层,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彰耿弇的功绩,简练阐述他不仅和韩信“功足相方”,而且“其功乃难于信”。中间两句为一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回顾历史,联系现今,交待对张步的政策,以分化瓦解敌人。

最后一句为一层,盛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结束谈话。这三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不蔓不枝,观点鲜明。这段谈话,语言也异常简洁,凝炼,如对历史事件,寥寥数笔精炼概括,既不铺张展开,也不妄加评论,省却大量篇幅,作到言简意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因此,至今还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时人服先生之高尚,为落落难合云”出于那个文言文

出自邹弢的《三借庐笔谈》

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象,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手于左史龙门也。相传知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甑,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道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湖方告讫,故笔法超绝。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辟不见,三访皆然。专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致如此。既而渔洋欲以三千属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什么意思?

天百下没有难的事情,有志向的人能够成功:天下没有简单度的事情,有恒心的能够得到成功

知有志者事竟成出自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道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天下无难事出自

明·王骥内德《韩夫人题红记·花阴私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容人.”

天下zd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佚名

天底下没有版做不到的事情,只要有恒心就能权够做到;天下也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有恒心的人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