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所向无前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所向无前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名师大将莫自牢 千军万马避白袍 什么意思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是一首洛阳城流传的童谣,源自于南梁著名将领陈庆之。

这句话可翻译为:功成名就的将帅们啊,千万别自作牢笼,任从你有千军万马,也要避开白袍将军陈庆之率领的军队的锋芒。

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指挥艺术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士气,善于把握战机,善于打运动战。陈庆之不但在战场上注重士气的作用,在平时也注意士气的积累。在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的演讲让梁军将士没有了任何顾虑,于是梁军在陈庆之指挥下“相率攻城”,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

陈庆之中年领兵,他的主要战绩有:征战涡阳,北伐北魏。

扩展资料: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梁大通元年(527年),与领军将军曹仲宗、寻阳太守韦放会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仅率麾下200骑奔袭,破其前锋,旋引还,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魏军筑13垒,欲制梁军。陈庆之领兵夜袭,陷其4垒,迫涡阳城主王纬出降。梁军乘胜再战,鼓噪强攻,击溃其余9垒,俘斩甚多。大通二年(528年)十月,为飙勇将军,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次年四月,乘虚自铚县(今宿州西南)至梁国(今河南商丘县南),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相拒的魏将丘大千。旋于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大败魏将元晖业2万人。五月,引兵西进,连拔荥阳、虎牢二城,护送元颢入洛阳(今洛阳东北)。陈庆之以数千之众,取32城,威震中原。后因北魏重兵进攻,庆之孤军兵少,终遭惨败,只身潜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领兵围魏悬瓠(今汝南),击败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破魏行台孙腾等于楚城(今信阳北)。大同二年(536年),破东魏将领侯景,进号仁威将军。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武”。长子陈昭继承他的爵位。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庆之(南梁著名将领)

1、莫自牢的意思是:千万别自坐牢笼。复

2、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大将陈庆之攻入魏国都城洛阳时,城中流传的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意思是,功成名就的将帅们啊,千万别自作樊笼啊,任从你有千军万马,也要避开穿白袍的陈庆之统领的军队的锋芒。

3、陈庆之(484~539):字子云,义兴国山制(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朝梁国的名将。自幼为萧衍的随从。梁武百帝遣他与魏国交锋作战,多次获胜。最大的战绩是曾以七千兵力抵敌10万,攻取洛阳城。

梁武帝萧衍曾经亲自拿着诏书对其进行嘉度勉,赐予陈庆之和他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威风凛凛,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484~539):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朝梁名将。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直到受命接应北魏降将元法僧,才受封为武威将军。525年三月和萧综入镇彭城,五月,魏军来犯,陈庆之击败其先锋丘大千,萧衍命梁军退兵,此时萧综突然逃降北魏,梁军溃散,唯有陈庆之全军而返。526年,陈庆之随元树出征寿春,攻拔两城,迫降魏豫州刺史李宪,此次作战,梁军共克52城,获75000人。527年十月,陈庆之与曹仲宗、韦放(韦睿之子)联合进攻北魏涡阳,连下十三城,大败魏军,俘斩甚众,涡水为之断流,又降城中3万余人。528年,北魏发生内乱,魏北海王元颢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于是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日子。    529年四月,陈庆之攻占荥城,进逼梁国。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遂于睢阳城南称帝。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攻,进屯考城。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元晖业,获车7800辆。直趋洛阳,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虎牢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陈庆之继续西上攻荥阳。魏将杨昱、元庆、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据梁军。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时魏将元天穆大军将至,先遣其尔朱吐没儿领胡骑5000、鲁安率夏州步骑9000增援杨昱。又遣尔朱世隆、王罴率骑兵1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元颢派人劝杨昱投降,但被拒绝。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而荥阳城未克,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对将士们说:“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乃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遂克荣阳,俘杨昱。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围城,陈庆之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大破之,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收缴不可胜计。旋即进攻虎牢,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辛纂。元颢遂入洛阳,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不久,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将克,忽闻元天穆北逃,自以为无后继,遂降于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皆克之。梁武帝萧衍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他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自古用兵未之有也。随后又以7000人面对名将尔朱荣率领的号称百万的大军,且战且退,杀伤甚多,使得尔朱荣竟然动了撤退的念头,后来山洪暴发,梁军死散殆尽。陈庆之剃除须发,化装成僧人,回到建康。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529年有妖僧僧强自称天子,土豪蔡伯龙也起兵与之相应,众至3万,攻陷北徐州。萧衍命陈庆之前去征讨,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530年,萧衍任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到任后,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是云宝于溱水,又破孙腾、侯进、尧雄、司马恭于楚城。陈庆之随即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粮食充实。536年,东魏定州刺史侯景(后来陈庆之的一个儿子陈昕在侯景发动的叛乱中死在他手里)率7万人犯楚州,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陈庆之手下仅有近万兵士,梁武帝遣将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缴获大量辎重,侯景仅以身免。陈庆之性格祗慎,生活俭朴,又善于治理民政,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

虎步关右, 所向无前,是说谁

曹操说夏侯渊

《魏书》:渊为将,百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度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曹操:宋建造问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答,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陈寿:专渊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属。

“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出自哪里?

孙权曰: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

原因:

公元241年4月,吴大帝孙权分兵四来路攻魏。6月,司马懿自统军增援,吴军退。

公元243年9月,司马懿再次率军征吴,吴将诸葛恪焚烧积聚,zhidao弃城而走。

因此,孙权评价道: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

是孙权说的。

以下是古人对司马懿的评价

孙权:

司马懿善用百兵,所向无前。

房玄龄:

①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②帝内忌而度外宽,猜忌多权变。

③有符于狼顾也。

曹操: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植:知

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道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

杨俊:

此非常之人也。

文钦: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版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权夏。

崔琰:

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曹操常称赞他手下某一猛将“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到底指得是谁

你好,指的是夏侯渊

曹操前后用不百到四年的时间,消灭了关西地区的割据势力,使统一北方的大业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度渭南大捷是这场战争能够取得知最后胜利的关键,此后,镇守关西的夏侯渊则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曹道操在平定陇右后特地下回了一道嘉奖令: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答与尔不如也。”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出自哪里

“上下同欲者胜”出自春秋时期孙武著作《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风雨同舟者兴”为后人所加。

意思是: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就能获胜;一起与风雨搏斗,共同经历患难,就能兴盛。

1、《孙子兵法·谋攻》原文为: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译文: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2、风雨同舟:意为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借以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扩展资料:

“上下同欲”是五个致胜要素的重中之重。《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主孰有道”,认为政治清明,国君仁义爱民,是战争取胜的首要因素。如果政治黑暗,上下离心,关系紧张,矛盾尖锐,那么自己的队伍必然涣散软弱,战斗力低下,无法完成任务,走上破军亡国的末路。

挂帅者、领军人只有与广大民众的意志统一起来,上下之间团结一致,和衷共济,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孙子“上下同欲”、政胜为首的治军管理原则与立场,受到后世兵家的普遍推崇,这一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发展。

注重“上下一心”,努力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与众同好”“与众同恶”;要求军队内部日常做到“寒暑与均,劳逸与齐,饥渴与同”,不搞特殊化,讲求上下平等,贵贱无别;强调在战场上做到上下之间“安危与共”,荣辱一体;主张“上下同欲”要从平时做起,坚持不懈。

时至今日,这些治军原则仍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常德日报-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上下同欲者胜”出自《孙子兵法》

风雨同舟百出处《孙子·九地》:“夫度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内”

发音fēngyǔtóngzhōu

释义在狂容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风雨共舟者兴”是后人加上去的

释义: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胜利;以自己有准备对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干涉的,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原文:

谋攻篇译注

作者:孙武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上下同来欲者胜是指孙武关于治军问题的军事心理观点。《孙子自兵法·谋攻》:“故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国君、统帅百与广大民众、士卒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度就一定能战胜敌人。张预注:“百将一心,三军同力,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矣。”(《十一家注孙子》问)表明孙子把答得众、人心归一当作取胜的重要因素。

所向什么什么

“所向度??”的成语:

所向披问靡suǒxiàngpīmǐ

所向无敌suǒ答xiàngwú专dí

所向皆靡suǒxiàngjiēmí

所向无前属suǒxiàngwúqián

所向克捷suǒxiàngkèjié

所向什么什么的成语如下:

1、所向披靡

【拼音】:suǒxiàngpīmǐ

【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举例造句】:遂与其友鲜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阵,所向披靡,杀死秦兵无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拼音代码】:sxpm

【近义词】:所向无敌、一往无前

【反义词】:强弩之末、畏缩不前

2、所向无前

【拼音】:suǒxiàngwúqián

【解释】:所向:指军队所指向的地方。军队所指向的地方,没有阻挡。

【出处】:《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举例造句】:恃勇锐冲锋出战,指征途所向无前。★清·洪升《长生殿·贿权》

【拼音代码】:sxwq

【近义词】:所向无敌

【反义词】:屡战屡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谁也抵挡不住

3、所向无敌

【拼音】:suǒxiàngwúdí

【解释】: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举例造句】:我自起兵以来,所向无敌。★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五回

【拼音代码】:sxwd

【近义词】: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反义词】:屡战屡败

【歇后语】:常胜将军出征

【灯谜】:和平门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谁也抵挡不住

【英文】:beinvincible

【故事】: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建都许昌,下令让东吴的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当人质。孙权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大将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说只要我们东吴军民发奋图强、团结一致,那么就能所向无敌。孙权坚定信心同曹操对抗下去

4、所向克捷

【拼音】:suǒxiàngkèjié

【解释】:军队所去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拼音代码】:sxkj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5、所向皆靡

【拼音】:suǒxiàngjiēmí

【解释】: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同“所向披靡”。

【举例造句】:大军所到之处均是所向皆靡。

【拼音代码】:sxjm

【近义词】:所向披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