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发凡起例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发凡起例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带“凡”字的古诗词

▲成语

百凡待举抱负不凡不同凡响不知凡几常鳞凡介超凡出世

超凡入圣出凡入胜出世超凡楚楚不凡发凡起例凡才浅识

凡夫肉眼凡夫俗子凡偶近器凡胎肉眼凡胎浊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胎浊体凡桃俗李丰标不凡革凡成圣革凡登圣举例发凡

举止不凡磊落不凡品貌非凡器宇不凡前目后凡肉眼凡夫

肉眼凡胎入圣超凡一表非凡浊骨凡胎浊质凡姿自负不凡

自命不凡

▲唐诗

莫宣卿【句】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见《封川志》)

张说【岭南送使二首】狱中生白发,岭外罢红颜。古来相送处,凡得几人还。

刘方平【京兆眉】新作蛾眉样,谁将月里同。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

顾况【千松岭】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皮日休【和鲁望风人诗三首】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逆风犹挂席,若不会凡情。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虾蟆请客】凡有水竹处,我曹长先行。愿君借我一勺水,与君昼夜歌德声。

***【嵩岳童谣】嵩山凡几层,不畏登不得,只畏不得登。三度征兵马,傍道打腾腾。

储光羲【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青林碧屿暗相期,缓楫挥觥欲赋诗。借问高歌凡几转,河低月落五更时。

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一作塞上闻笛)】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杜甫【戏为六绝句】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答闲上人来问因何风疾】一床方丈向阳开,劳动文殊问疾来。欲界凡夫何足道,四禅天始免风灾。

白居易【山中五绝句·石上苔】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七香车辗来。

徐凝【题缙云山鼎池二首】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到来唯见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浅深。

李绅【龟山寺鱼池】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

施肩吾【冯上人院】扰扰凡情逐水流,世间多喜复多忧。一回行到冯公院,便欲令人百事休。

施肩吾【望夫词二首】看看北雁又南飞,薄幸征夫久不归。蟢子到头无信处,凡经几度上人衣。

施肩吾【仙女词】仙女群中名最高,曾看王母种仙桃。手题金简非凡笔,道是天边玉兔毛。

李群玉【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片石长松倚素楹,翛然云壑见高情。世人只爱凡花鸟,无处不知梁广名。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储嗣宗【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山泉】香味清机仙府回,萦纡乱石便流杯。春风莫泛桃花去,恐引凡人入洞来。

高骈【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三会五更欲吹尽,不知凡白几人头。

汪遵【延平津】三尺晶荧射斗牛,岂随凡手报冤雠。延平一旦为龙处,看取风云布九州。

司空图【山中】凡鸟爱喧人静处,闲云似妒月明时。世间万事非吾事,只愧秋来未有诗。

司空图【携仙箓九首】仙凡路阻两难留,烟树人间一片秋。若道阴功能济活,且将方寸自焚修。

罗虬【比红儿诗】自隐新从梦里来,岭云微步下阳台。含情一向春风笑,羞杀凡花尽不开。

李搏【复谑廷裕】曾随风水化凡鳞,安上门前一字新。闻道蜀江风景好,不知何似杏园春。

杜荀鹤【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人说马当波浪险,我经波浪似通衢。大凡君子行藏是,自有龙神卫过湖。

崔道融【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百幅轻明雪未融,薛家凡纸漫深红。不应点染闲言语,留记将军盖世功。

孙棨【题刘泰娘舍】寻常凡木最轻樗,今日寻樗桂不如。汉高新破咸阳后,英俊奔波遂吃虚。

周昙【春秋战国门·卞和】磷磷谁为惑温温,至宝凡姿甚易分。自是时人多贵耳,目无明鉴使俱焚。

王喦【题严君观】寒云古木罩星台,凡骨仙踪信可哀。二十年前曾此到,一千年内未归来。

陈陶【竹十一首】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李家明【元宗钓鱼无获,进诗】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王福娘【问棨诗】日日悲伤未有图,懒将心事话凡夫。非同覆水应收得,只问仙郎有意无。

寒山【诗三百三首】千生万死凡几生,生死来去转迷情。不识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

灵一【宿静林寺】山寺门前多古松,溪行欲到已闻钟。中宵引领寻高顶,月照云峰凡几重。

吕岩【警世】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青城丈人【送太乙真君酒】峨嵋仙府静沈沈,玉液金华莫厌斟。凡客欲知真一洞,剑门西北五云深。

曲龙山仙【玩月诗】曲龙桥顶玩瀛洲,凡骨空陪汗漫游。不假丹梯蹑霄汉,水晶盘冷桂花秋。

桃花夫人【在紫霄夫人席上作】昔时训子西河上,汉使经过问妾缘。自到仙山不知老,凡间唤作几千年。

何光远【与何光远赠答诗(催妆二首)】宝车辗驻彩云开,误到蓬莱顶上来。琼室既登花得折,永将凡骨逐风雷。

戴叔伦【叹葵花】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

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骆宾王【称心寺】征帆恣远寻,逶迤过称心。凝滞蘅岸,沿洄楂柚林。穿溆不厌曲,舣潭惟爱深。为乐凡几许,听取舟中琴。

张祜【横吹曲辞·折杨柳】红粉青楼曙,垂杨仲月春。怀君重攀折,非妾妒腰身。舞带萦丝断,娇娥向叶嚬。横吹凡几曲,独自最愁人。

张九龄【杂诗五首】孤桐亦胡为,百尺傍无枝。疏阴不自覆,修干欲何施。高冈地复迥,弱植风屡吹。凡鸟已相噪,凤凰安得知。

尹懋【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二首】江上饶奇山,巑罗云水间。风和树色杂,苔古石文斑。巴俗将千溠,灉湖凡几湾。嬉游竟不尽,乘月泛舟还。

孙逖【夜到润州】夜入丹阳郡,天高气象秋。海隅云汉转,江畔火星流。城郭传金柝,闾阎闭绿洲。客行凡几夜,新月再如钩。

刘长卿【喜晴】晓日西风转,秋天万里明。湖天一种色,林鸟百般声。霁景浮云满,游丝映水轻。今朝江上客,凡慰几人情。

孟浩然【梅道士水亭】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李白【赠崔侍郎】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岑参【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借问虎贲将,从军凡几年。杀人宝刀缺,走马貂裘穿。山雨醒别酒,关云迎渡船。谢君贤主将,岂忘轮台边。

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一个例字什么成语

不乏先例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发凡起例发凡:提示全书zhidao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内例。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下不为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格于容成例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

不乏先例[bùfáxiānl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四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请采纳

参酎古金,发凡起例

1.《史记》作者:司马迁2.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3.(1)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3)《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京剧《赵氏孤儿》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情况较为特别。

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的贡献和特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二、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校正》王叔岷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

《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

三、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

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

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闻名于世。

《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

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

四、《史记》也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传记

《史记》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

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文言文《匡衡》译文

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1、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2、出自:

晋·葛洪中的《西京杂记》

扩展资料:

一、存世价值:

1、文献价值:

《西京杂记》自问世以来就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被各类书目广泛引用。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写:“其中所述,《初学记》虽多为小说家言,而摭采繁富,取材不竭。李善注《文选》,多采其语,词人沿用数百年,徐坚作《初学记》已引其文,杜甫诗用事严谨,亦久成故实,固有不可遽废者焉。”

据统计,《四库全书》的正文、注释涉及到《西京杂记》的地方共有5000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对《西京杂记》某些内容的转引。此外,《太平御览》中引用约90余处,《太平广记》引用约30余处。由此可见《西京杂记》对后世影响较大,后世之人对此书的认可程度较高,这充分说明此书具有极其独特的价值。

《西京杂记》一书蕴含了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科技常识、遗闻逸事、风俗制度、历史述评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哲学、政治、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和自然科学诸多领域,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从史学价值、文学价值、科技价值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2、史学价值:

弥补了《史记》、《汉书》记载的不足《史记》和《汉书》作为正史著作,在记载一些史事时叙述较为简洁,或一笔带过,或删繁就简。通过与《史记》、《汉书》的比较,发现《西京杂记》中记载的很多内容或不见十其中,或较之更为全面详细。笔者认为,《西京杂记》中保存的人物事迹、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材料,可以弥补《史记》、《汉书》中记载的不足。

为考古发现提供了书面印证材料《西京杂记》作为记载西汉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文献,其内容往往被后世考古发掘所证实,通过出土文物和传世书面文献的二重印证,证实了许多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破除了若干历史偏见和质疑,体现出较高的考古学价值。在卷一中对长安城未央宫的周长描写,经过近代考古其遗址实地测量,验证其数据靠性。

反映了西汉宫廷生活《西京杂记》中最丰富的内容是对西汉宫廷生活的记叙,对十研究和认识西汉社会历史状况有极其珍贵的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西汉宫殿园林的富丽堂皇;其次,细致深入地展示了西汉皇族生活用度的奢靡成风;再次,全面详细地表现了西汉宫廷娱乐方式的丰富多样;最后,反映了西汉帝土缤妃们的感情生活。

记录了西汉时期的风俗习惯《西京杂记》记录了西汉时期的许多风俗习惯。据考证:(1)《西京杂记》是最早记录七夕节时妇女乞巧的风俗习惯的。(2)《西京杂记》补充记载了重阳节“食蓬饵”的风俗习惯。此外,《西京杂记》还保存了古代上辰节、上巳节拔除灾祸,祈降吉福的风俗。

3、文学价值:

《西京杂记》是一部笔记小说,叙事视角独特、描写曲折生动、语言幽默简洁,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殷孟伦认为该书“大多为西汉统治阶级和文士的轶事和掌故,还夹杂一些怪诞的传说……实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鲁迅曾评价其“若论文学,则此在古小说中,固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也。”可见,该书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对后世作品影响深远。

4、科技价值:

《西京杂记》对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果多有记载,内容涉及纺织机械、生物物种学、气象学、数学、医学等领域,保存了西汉时期科技发展的诸多珍贵史料,对后世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书中关十“一百二十镊织机”、“被中香炉”、“指南车”、“记道车”等机械的记载,对研究西汉时期的重要机械科技成果,了解这些机械成果的水平和价值,比较中国传统机械及其技术、工艺方法和西方机械工程技术的区别,分析西汉时期机械工程技术对中国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有关生物物种的记载,为后世考察古今生物物种的变迁提供了依据。书中“董仲舒天象”条中关十雨、雪的成因的分析,包含了大气物理学知识,“具有科学意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不识,家中很兴旺,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不顾匡衡而去。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此文出自东晋·刘歆《西京杂记·匡衡》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西京杂记》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原二卷,今本作六卷。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

此书,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汉魏六朝佚史而成。所述西汉之事,怪诞不经,多不足信。但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昭君出塞前后汉宫画师事迹、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均可开阔思路,有裨研史。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本较佳。

作者简介:

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汉人,出居长安,为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向之子。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

建平元年(前6年),刘向去世,他复任中垒校尉,大司马王莽举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复总领五经,继父未竟之业,部次群书。依《别录》体例,更著为《六略》,又叙各家源流利弊,总为一篇,谓之辑略,以当发凡起例,总名为《七略》。是中国第一部图书。著录图书13219卷。其分类体系对后世影响极大。

此后,南北朝宋王俭《七志》、梁阮孝绪《七录》、隋许善心《七林》、宋代郑寅《七录》,均采用七分法。该分类法盛行于东汉,东汉编修的宫廷藏书目录如《兰台书部》、《东观新记》、《仁寿阁新记》均以《七略》为蓝本。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汉书·艺文志》可略其全貌。

刘向、刘歆父子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在这次校理群书的工作中,刘歆创造出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为了对书籍的篇章文字等进行校正和勘定,他们首先兼备众本,广搜异本;

然后选定篇目,去除重复;再后纠理错简,校雠文字;最后勘定书名,誊清新本,总共整理出图书33090卷,收藏于天禄阁、石渠阁,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图书馆,并为先秦古籍的流传,为图书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间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系统的古籍整理方法,使校勘、辨伪、考据等学问开始产生。

匡衡勤学(kuānghéngqínxué)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

文不识,家中很兴旺,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

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

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

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不顾匡衡而去。(选自

《西京杂记》)

注译

1.邻居有烛而不逮(到,及)

2.资给以书(资助给)

3.遂成大学(大学问家)

4.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

5.致:给

6.得:得到

7.书:读书

8.穿壁:在墙上打洞。

9.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10.遂:终于。

11.大姓:大户人家。

12.以:把

13.偿:报酬

14.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5.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发凡起例的成语解释,发凡起例是什么意思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zd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专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汉文化中一颗属璀璨的明珠。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发()发()的成语

发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发财致富、发百摘奸隐、发屋求狸、发蒙解缚、发蒙振度聩、发凡起例、发无不捷、发迹变泰、发扬踔厉、发奋知蹈厉、发奋图强、发科打诨、发蒙启蔽、发道隐擿伏、发瞽披聋、发科打趣、发政施仁、发愤自厉、发人深思、发回纵指使、发蒙解惑、发扬光大、发奋为雄、发愤图强、

发聋振聩、发怒穿冠、发引千钧、答发昏章第十一、发皇张大、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