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独夫民贼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独夫民贼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独夫为何是一个贱称?

这个“独夫”最早指的是商纣王。

商纣王是历史知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把他杀死。孟子认为杀得对,说道:“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后来一夫独夫就用来指称这些不得民心的暴君了。这个词后回来就引申成了一个答贬义词。比如独夫民贼还有大男子主义者我们有时候也用独夫来形容。

这个“独夫”最早指的是商纣来王。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把他杀死。孟子认为杀得对,说:“闻源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后来一夫独夫就用来指称这些不得民心的暴君了。这个词后zd来就引申成了一个贬义词。比如独夫民贼还有大男子主义者我们有时候也用独夫来形容。

希望对你有帮助

独王。独抄夫民贼。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独夫受洪惟作威。——《书·泰誓》

今也天下之人百怨恶其君,视之如寇度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清·黄宗羲《原君》

既然百姓厌恶知而呼他们的君主,而且把他看做民贼寇仇,当然对他是贬得一塌糊道涂。

独夫民贼的出处

《尚书·泰誓下》百:“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原文: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1),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2),战必克。’今之度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翻译:孟子说:“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内胜利。’如今所说的好巨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如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容不改变如今的风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近义词:民贼独夫

反义词:有道明君

示例:夏桀、商纣这两个~的名字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有人说皇帝其实就是独夫民贼,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敌人,举国皆敌,任何有可能威胁他位置的人都是敌人。

好皇帝一般都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得好人,但一定可以称得上是伟人。因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一个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统治者,注定不能成大事。

好人,如果让他做一名官员,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

但做皇帝就大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心狠手辣,他要树立皇威,他要九五之尊,他要一言九鼎,他要君无戏言。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

建文帝,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最终成为了一个历史悲剧人物。

综合评价起来,嘉庆帝可能是清代帝王,甚至中国历代皇帝当中私德最好的。他是个禁欲主义者,不给个人享受留一点空间。“欲望”在他看来是最危险的东西。终其一生,他从没有被声色、珍玩、不良嗜好所迷。他也是清代除了康熙以外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他心地确实很善良,也很善于用小细节表现自己的爱心和温情,为自己营造一个“亲民”、“仁慈”的皇帝形象。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

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帝,后来是作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要想挽救大清朝,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不是仁爱,也不是节俭,而是眼光、观念和勇气。可惜,嘉庆皇帝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伟大人物的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李煜、宋徽宗。更是如此。

因此,要成为好皇帝,首先需要政治远见,非凡的魄力和勇气,娴熟驾驭臣子能力,果敢坚毅,心狠手辣。

为什么历史上多将袁世凯定位于“窃国大盗

袁世凯是窃国大盗,实际上并非如此,袁世凯窃的是满清的国,满清会亡国,就是因为军权被袁世凯窃走了。

可以这样说,袁世凯的北洋军队,其实是原本满清最精锐的部队。

满清末期八旗的将军不顶用,跟谁打仗都是输,眼界狭隘固执,只想着骑马射箭带兵,管理不好新型的北洋步枪军队,满清最后不得不启用袁世凯,当时袁世凯绝对是一等一的人才,管理军队很有一手,久而久之,军权就落到袁世凯手里。

可见,满清气数尽了。袁世凯窃的是满清国,与历朝历代的将军噬主窃国没什么区别,逼得满清皇帝退位,后来称帝其实也是没什么奇怪的。

之所以,被盖上窃国大盗的帽子,大多是孙大炮搞出来的。

南方革命党(即后来的国珉党)根本是一盘散沙,以前没枪没人的松散组织,根本和袁世凯的正规军不是一个级别。只不过孙大炮手下有能人,就跟历史上张仪的巧舌如簧有得一比,几乎策反南方诸多省份的地方军,这样才有能力跟袁世凯叫板。当然,也只是叫板一二,打仗肯定是打不过袁世凯正规军。最后谈判后,孙大炮不得不辞了临时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当总统。

袁世凯之所以称帝失败,不是什么窃国不窃国,而是他没有消灭南方革命党这个大隐患,如果当时真在扫平了南方革命军,而不是谈判,称帝成功率是百分百的。

窃国不窃国,就是一句屁话,自古将军,杀皇帝夺君位的数不胜数,这种类似的事情到了袁世凯头上就被人刻意加重了污名。胜者王侯败者贼,满清末期属于封建时代,受过封建教育的人,有称帝之心很正常。连老“蒋”都在弯弯当土皇帝,要不是儿子们不顶用,弯弯还是蒋“家”王朝。

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是大势所趋,袁zhidao世凯趁机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与孙中山达成协议,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满足自己皇帝梦,不顾全国人们反对,内在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容虽然最后被迫取消帝制,但这种行为遭到全国辱骂,所以,大多称“独夫民贼”、“窃国大盗”。

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原因:

一般而言儒家的仁爱是一种“爱有差等”,因为儒家的仁爱的环境是社会处于一个有序的秩序之中,“礼乐有序”。

在有序的社会礼制等级中,每个阶层遵守每个阶层的“礼”,不能有僭越,从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出发,更是从上层的统治阶层出发,当然这和儒家理论代表的社会阶级利益有直接的关联。

而墨家代表的普罗大众普通的社会阶层,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讲求兼爱、非攻、节俭等等,墨家的爱更倾向于“爱无差等”,从每个普通人民的自身出发,所以在儒家看来这种“爱”更自私。

当然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爱在当时的春秋战国都属于显学,墨家的从受众角度来说,更符合普通人民的欢迎。

扩展资料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半身像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

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家思想

古文翻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

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人不知zd,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版①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②游;指游说。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己:即自得。

【名言故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权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